学佛笔记

从五方佛智中打开你自己本觉的智慧
2025-01-17 08:34

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五方佛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佛部)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金刚部)阿閦佛(不动如来)、南方(宝部)宝生佛、西方(莲花部)阿弥陀佛、北方(羯磨部)不空成就佛。

五方男性佛是我们五蕴的清净面,五方佛智是我们内心智慧觉性的清净显现,我们自心五种烦恼的对应转化的智慧认证。证悟的智慧。

五方女性佛母是我们自心五种烦恼的对应转化清净品质,这些曾经经常被我们经验到的不清净的肉体与外在环境的清净转化。

五方佛是密宗修行的主尊,象征的五种智慧中以法界体性智最重要,只有大日如来才具有这样的智慧。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之方便,化现为五佛,并转识所生其余四智;有金刚界五佛与胎藏界五佛之别。五方佛为报身,象征「五毒、五蕴,转化认证为五智」的殊胜功德。

大日如来

五方佛心咒: 唵 吽 张 啥 阿

叱陀你、阿迦罗、蜜唎柱、般唎怛罗耶、儜揭唎

此五佛心咒,具一切佛之功德,能成就一切事业,一切种智,其大无边,书之莫罊。

五方佛对应的佛智与清净显现:

第一、中央(佛部)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

代表五方佛中的佛部,[化育另外四佛智],佛身白色法身装束,双手胸前作讲经印。代表清净人的无明与愚痴的内心之毒,将“识蕴”转为法界体性智慧。大日如来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说明“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达到佛我合一的境界”。现庄严之华藏世界,以示深广无穷之法界,含藏无量微尘数世界,如无边海。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如尘沙一般,有差别境。而法界体性即是六大。大日如来居於六大法界之三昧,名为法界体性智,主方便及究竟之德。

五大之中“空大”的显现

智慧光芒蔚蓝色

五蕴之中“识蕴”的清净转化面

所认证佛智:法界体性智(虚空藏智)

对应所转化的六道中“旁生道”的烦恼、是无明与愚痴,失念不正及散乱,昏沉迷糊及忘失,昏睡懈怠与愚痴,果报畜生无依怙的清净认证面。

相拥的佛母为“法界佛母”,佛母显现为法界体性智转化的“旁生道”烦恼,无明、愚痴失念认证转化后的清净品质。

在我们死亡后经历的法性中阴境界中第一天,从中央毗卢遮那佛与“法界佛母”相拥的佛身心中发出的法界体性智慧光芒:(代表空大)的光亮灿烂的蔚蓝色;是我们本觉心性应该认证的虚空藏智的智慧显现。我们一旦认证出这道智慧的蔚蓝色亮光是我们自心法界体性智的化现之后,我们就可以化做一道虹光融入到大日如来佛心,安然入住到中央色究竟刹土,以圆满的报身成佛。

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佛土名色究竟刹土。藏文名称即无上超越美得难以想像、难以言说;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洞见识蕴的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究竟土法界;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智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及五烦恼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自心的认证觉性了。大日如来本尊,他坐在有莲花、月轮为垫,由八只雪狮抬着的宝座上,象征圆满证得法界体性智智慧。莲花与月轮所象征的是方便与根本智。如果我们认证出“旁生道”的烦恼、是无明与愚痴失念不正及散乱,从而将诸烦恼恶业转化为佛智。大日如来本尊面为白色,象征无垢、无恶。他右手持八幅法轮,象挣法轮常转,左手持铃,象征他以和蔼、慈悲、可亲的能力法度施教。

第二;东方(金刚部)阿閦佛(不动如来)

代表五方佛中的(金刚部),佛身青蓝色,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心的嗔恨之毒,将色蕴转为大圆镜智。阿閦如来统御五部中的金刚部,并象征五智中的“大圆镜智”,说明“觉悟人的本性,即具菩提心的境界”大圆镜智——是转阿赖耶识所得。显现了法界之万象,如大圆镜智一般。

五大之中“水大”的显现

智慧光芒白色

五蕴之中“色蕴”的清净转化面

所认证佛智:大圆镜智;

对应所转化的六道中“地狱道”的烦恼、是仇怒习气、嗔忿起杀怨敌心 清净认证面。

相拥的佛母为“佛眼佛母”,佛母显现为大圆镜智转化的“地狱道”烦恼,是仇怒、嗔忿、起杀心认证转化的清净品质。

在我们死亡后经历的法性中阴境界中第二天,从东方(金刚部)不动如来与相拥的“佛眼佛母”心中发出大圆镜智智慧光芒:(代表水大)的光亮灿烂的明净智慧白光;是我们本觉心性应该认证的大圆镜智的智慧显现。我们一旦认证出这道智慧的白色亮光是我们自心大圆镜智智慧的光芒化现之后,我们就可以化做一道虹光融入到不动如来佛心,安然入住到东方妙喜刹土,以圆满的报身成佛。

阿閦佛 :或称不动如来。阿閦如来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无法动摇”,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佛土的本尊。阿閦如来象征法性不变,代表最强的烦恼被征服、平定和转化。手持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而且全无缺点或错失。又称不动如来,意为"不嗔恚"。是东方妙喜刹土佛陀。阿閦佛在因地时,受大日如来的开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这一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释尊时代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从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此土的。因阿閦佛的妙喜刹土转生,故能使人们生活快乐,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这是证悟了嗔的本性,你便能把嗔转化为本自的觉性,在认证了心的本觉状态是没有恐惧,坦然安住的。因认证嗔的本性而成就之智为大圆镜智。金刚萨埵不动如来坐在由八只大象抬着的宝座上。大象被认为是体力最大的动物,象征嗔心于诸烦恼中最强。金刚萨埵不动如来也代表此最强烦恼之被征服、认证和转化。不动如来面为蓝色,象征法性不变。他持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

第三;南方(宝部)宝生佛(宝生如来)

代表五方佛中的(宝部),佛身肤金黄色,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心中的傲慢心之毒,将受蕴转为平等性智。宝生如来统御五部中的宝部,象征五智中的“平等性智”,用来说明“修行菩提心的境界”表征诸佛了悟无有阶层高下之分,不过是事物表象,因缘和合。须知万物理体皆一,空无自性,更无自他。诸佛以智观心、佛、众生本悉皆平等,发起“同体大悲"之心,万法平等,无人无我,究竟清净。平等性智——是转末那识所得。成诸法平等作用之智。

五大之中“地大”的显现;

智慧光芒黄色;

五蕴之中“受蕴”的清净转化面;

所认证佛智:平等性智;

对应所转化的六道中“天道”的烦恼、是由于自心起傲慢 于他生诸竞争心,如是猛烈生傲慢,自他争斗起苦恼的清净认证面。

相拥的佛母为“玛玛姬佛母”,佛母显现为平等性智转化自心起傲慢,自他争斗起苦恼认证转化后的清净品质

在我们死亡后经历的法性中阴境界中第三天,从南方(宝部)宝生佛与“玛玛姬佛母”相拥的佛身心中,发出的平等性智智慧光芒:(代表地大)的光亮灿烂的黄色光芒;是使我们本觉心性应该认证的平等性智的智慧显现。我们一旦认证出这道智慧的黄色亮光是我们自心平等性智智慧的化现之后,我们就可以化做一道虹光融入到南方宝生佛佛心,安然入住到南方具德祥瑞刹土,以圆满的报身成佛。

宝生佛: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代表一切诸佛的广大福德,能加持众生成就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大宝福德,圆满无上正觉。宝生佛不仅能生出一切菩提心宝,也能生出一切众宝,济助众生的贫苦,圆满世间与出世间的福德资粮。

南方宝生如来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祥瑞刹土,具有成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宝的意思是宝贵,生的意思是宝贵之源。故其本尊自己乃成宝贵之源。此佛土在五蕴方面得以净化转化的烦恼是我慢的受蕴,其转化后的清净智慧是平等性智。宝生如来是增益行的本尊,因而面为金黄色。他坐在莲花上,由八匹马抬着的月轮及宝座。宝生如来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持铃。 如意珠象征宝坐如来能有求必应,凡求助于他或向他虚心求教的人,都能立即获得满愿。如意珠也表示这种成就是自然而有,无需费力。宝生如来左手所持之铃,表示他满足求者愿望的方式,和蔼可亲。

第四;西方(莲花部)阿弥陀佛:

又名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佛身肤红色,双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贪心之毒,将【想蕴】转化为妙观察智慧。阿弥陀佛统卸五部中的莲华部,象征五智中的“妙观察智”,说明“觉悟自身与诸佛之间融通无碍”妙观察智——是转意识之所得。分别好妙诸法而观察众机说法断疑之智。

五大之中“火大”的显现,

智慧光芒红色,

五蕴之中“想蕴”的清净转化面;

所认证佛智:妙观察智;

对应所转化的六道中“饿鬼道”的烦恼、是“由是二取(能取、所取)业无尽 贪欲果报成熟时,投生贪恼饿鬼中 常受难忍饥渴苦”的清净认证面。

相拥的佛母为“白衣佛母”,白衣佛母显现为妙观察智转化后的贪欲“,由是二取(能取、所取)业无尽 贪欲果报成熟时,投生贪恼饿鬼中 常受难忍饥渴苦”,认证转化后的清净品质。

在我们死亡后经历的法性中阴境界中第四天,从西方(莲花部)阿弥陀佛佛与“白衣佛母”相拥的佛身心中,发出的妙观察智的智慧光芒:(代表火大)的光亮灿烂的红色纯净光芒;使我们本觉心性应该认证的妙观察智的智慧显现。我们一旦认证出这道智慧的红色亮光是我们自心妙观察智智慧的化现之后,我们就可以化做一道虹光融入西方(莲花部)阿弥陀佛佛心,安然入住到西方极乐刹土,以圆满的报身成佛。

阿弥陀佛: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乃是西方极乐刹土的本尊。他在中国汉地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观世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被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悲愿广大,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门简单易行,因此,皈依者极为众多,故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 阿弥陀佛成就光明无量之愿,其威神最为第一,能使一切众生愉悦欢喜,面貌庄严,身意柔软,而生善心,无复苦恼,延年益寿,命终之后皆得解脱。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刹土是第四佛土,在此阶段所转化的烦恼是贪,所净化之蕴是想蕴。于贪欲的转化中所证得之智是妙观察智智慧。阿弥陀坐在莲花与满月轮上,其下的宝座由八只孔雀抬着。孔雀象征美丽动人,也象征贪欲,因为我们一见美丽动人的东西,即起贪心。阿弥陀面为红色,右手持莲,左手持铃。花瓣光润之莲,象征修弥陀法可令修者之心平和而安适。同时,莲花还象征我们之生于轮回,有如莲花之长于污泥,一旦开悟认证,我们即解脱轮回的痛苦,如莲花之出于污泥而不染。

第五、北方(羯磨部)不空成就佛

佛身,肤绿色,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嫉妒心之毒,将(行蕴)转为成所作智智慧。不空成就如来的名称意即“成就一切的智慧”,统御五部中的业部(或称羯磨部),象征五智中的“成所作智”,说明“自立自得进涅盘、证得金刚身”,佛德圆满,菩提正觉时,眼、耳、鼻、舌、身等妄识转为无烦恼净智,名“成所作智”。不空成就如来证得成所作智,流出智光普照十方世界,令一切众生无懈无倦,菩提道业精进,以至种种化益善行,无不成就。成所作智——是转眼等之五识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业之智也。

五大之中“风大”的显现,

智慧光芒绿色;

五蕴之中“行蕴”的清净转化面;

所认证佛智:成所作智;

对应所转化的六道中“阿修罗道”的烦恼、是由争斗嫉妒痛苦心“ 自赞毁他痛苦业增长争斗嫉妒心,投生杀戮罗刹道,报尽堕入地狱中 ”的清净认证面。

相拥的佛母为“贞信度母”佛母,贞信度母佛母显现为成所作智转化后的贪欲“自赞毁他痛苦业,增长争斗嫉妒心,投生杀戮罗刹道,报尽堕入地狱中 ”认证转化后的清净品质

在我们死亡后经历的法性中阴境界中第五天,北方(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与“贞信度母佛母”相拥的佛身心中,发出的成所作智智慧光芒:(代表风大)的光亮灿烂的绿色纯净光芒;是我们本觉心性应该认证的成所作智的智慧显现。我们一旦认证出这道智慧的绿色亮光是我们自心成所作智智慧的化现之后,我们就可以化做一道虹光融入北方(羯磨部)不空成就佛 佛心,安然入住到北方妙行圆满刹土,以圆满的报身成佛。

不空成就佛:代表大日如来的成所作智,所以也象征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如来事业及众生事业。据密教所传,此佛的印契为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角,右手舒掌,竖起五指,掌心向外。象征不空成就佛拔济有情与所作成办的事业功德。依佛经所载,修行者在此佛的加持下,能成就诸佛事及有情事,也能成办自利利他之行,远离烦恼,成就事业。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妙行圆满刹土,藏文名称意思行为、是完全,是圆满。所以此佛土名叫;诸行圆满。于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轻易成就。诸行圆满,即是指此易成就性。此佛土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嫉妒转化后,便成为成所作智。象征这种成就的本尊或佛性,是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的藏文名称意即成就一切的智慧。不空成就如来宝座下的象征性动物,这种动物像水牛,爱争先. 抬宝座的有八只,象征嫉妒,老是想比别人强的那一种烦恼.。这当然是不空成就如来的特质;他有能力成就一切。不空成就如来面为绿色。由于绿是多种颜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种行,能达成多种目的。他右手持双金刚(羯磨杵)。由于双金刚指向四方,所以不空成就如来,无论在何处都没有他不能成就之事。他左手持铃,象征其法教的慈悲和令人喜悦。

五方佛灌顶之功德:

1.毘卢遮那佛灌顶:消除愚痴心,转空大、识蕴,为法界体性智。

2.阿閦如来灌顶:消除嗔恨心,转水大;色蕴、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

3.宝生佛灌顶:消除憍慢心,转地大、受蕴、前五识,为平等性智。

4.阿弥陀佛灌顶:消除悭贪心,转火大、想蕴、意识,成妙观察智。

5.不空成就佛灌顶:消除妒嫉心,转风大、行蕴、末那识,为成所作智。

End

清明的智慧,是烦恼暗宅中的明灯

郭海东一天早上,佛陀与弟子们前往毗舍离城,途中经过犁越河畔时,发现有一艘渔船捕到一条大鱼,数百名渔民费尽力气才将大鱼拉上岸来。但是当大家看到鱼后,不禁目瞪口呆--这条鱼身上,竟然长了上百个头,有的像驴

佛教心理学的智慧

有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医治心理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叹的是,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教,拥有大量关于心理的理论,佛

你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 扎西拉姆多多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

笨拙才是大智慧

◎ 星 云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自称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谦。其实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一、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

◎ 弘 恩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隐忍的智慧

冬天,是一个隐忍的季节,她睿智而理性的为人们演绎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内涵,她将热情埋藏的至深,只为迎来下一个季节的盎然春意。隐忍的冬季的也带给了人们对忍的思考,有人认为忍字心头一把刀,其

智慧地生活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你就是你自己

◎ 无 心一个一度迷茫的青年找到禅师,问:大师,有一件事使我整夜都睡不好,我感到很迷惘,希望你能帮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禅师听后,没有说话,青年继续说: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肯定有所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会开智慧

◎ 广 钦★有什么不知道的,应该问师父或师兄,不要怕丢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张。★只知道吃而不知道修行,吃多了就难消化。★今天我们出家是要修行,了脱生死,不是来享受。修苦行就是磨练我们的身心,能够使我们没有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净界法师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色身是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构成的。地水火风的体性,地大是坚性的,水大是湿性的,火大是热性的,风大是动性的。那么坚、湿、热、动这四

刘素云:智慧开了,是一种什么感觉?

什么时候能做到外面的境对我丝毫影响都没有了,要说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有,不是一点儿没有。你比如说有时候遇到小事,不往心里去,影响不了。现在就如果遇到所谓的大事,能够经得起经不起?真得考验,但是我总的自我

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宽运法师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城市中,每6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为心境障碍(抑郁症类)、物质使

在修福报与开智慧之间,还藏着一个公开的秘密!

菩萨在世间,以各种方式显现在众生面前,如果你福报足够的话就能见到他们。所谓的见到,并非是只见到一个表象,而是能真切感受到开悟的震撼。福报足够是开悟的前提,否则门都没有!而修行就是为了开悟见性,所以,一

让人舒服,是最高级的智慧

有人光鲜亮丽却也咄咄逼人,有人其貌不扬却让人心生好感。前者让人窒息,后者让人舒服。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倾诉心

超越烦恼 成就智慧

◎ 慧 律推本溯源,业是如何在起心动念间形成呢?其原因之一是无明,众生的六根及意识和五欲、六尘相互染著,便形成无明执著,而受其支配,于是不能自主地随业感受苦报,也不能洞彻诸法实相本体。因此,业是惑的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广钦老和尚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

智慧与福报

一个人如果把人做到亲痛仇快、众叛亲离的程度,可以说他是没有智慧,不会待人;在家庭里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阋墙,也都是没有智慧加上缺少福报。善于处人是智慧;受人善待是福报。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认识的及不认

烦恼就是智慧

有人问我说:师父!你大概是没有烦恼的圣人吧?我说:我不是没有烦恼,可是我会用佛法来化解烦恼。我化解烦恼的方法是,当我看到烦恼的现象时,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智慧,因为烦恼的本身就是智慧。对于烦恼的显现,只

教你安身立命的智慧!

教你安身立命的智慧!--《省心录》十大经典名句林逋 (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

养生的智慧

养生的智慧贤 宗实际上,我们学佛、培福、做功德,都不是为了别人。别人的杯子里面没有水了,你去给他满上,看起来是他得到了服务,而实际上得到福报的,还是你自己。他给你一个机会倒开水,你反而应该感激对方,因

清净心就是智慧

◎ 释智谕如何增进智慧?很多人认为读诵是增进智慧的方法。智慧生长,是有因有缘。有因有缘,智慧才生。什么是因?清净心。清净心的缘是什么?广学多闻。清净心为体,广学多闻为缘。广学多闻依附于清净心,否则,背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这种解释侧重的是布施的内容。而换一个角度来说更全面一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施舍。施意味着给予,给予的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财、法、无畏三施,而所施的对象

照看你自己的心

◎ 梦 参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修行的方法--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从早上一醒,一直到晚上睡觉,你都要观看自己一天的心在想些什么。由心作主宰,支配你的身、口。在修行中,我们自从受了三皈依之后,每天一睁开眼,

用智慧点燃快乐人生

恒传法师今天法会已经到第三天了,这三天我们一直在共修《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法会当中,在佛菩萨的摄受下,学到一些佛法的知识及生活的智慧。什么是智慧?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二十五法开发禅定和智慧

了 法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用功都离不开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止观又称为定慧,同时,止观也叫明净或寂照。天台宗智者大师指出

慈悲和智慧

圣严法师很多人自认为很慈悲,很有智慧;其实,那只算是同情和聪明,而不是真正的慈悲与智慧。因为凡是有主观的自己及客观的对象,仅仅是有漏的慈悲与分辨的智慧。清净而真正的慈悲与智慧,必须经过如法的修行,彻底

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 郑晓江佛教是一种了生死之学,释迦牟尼佛出家寻道便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明憨山大师云: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之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梦游集》)

忍辱即智慧

◎ 广钦忍辱是修行之本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有功夫的人,

蔡礼旭: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一集)

诸位校长,大家下午好。大家刚刚有没有休息一下?有没有刚刚静坐睡着的?那是太辛苦了。睡着好,人在最疲劳的时候能睡着,休息的效果最好,用西方管理学叫投资报酬率最高。而且我们下午上课是最辛苦的,尤其这个时间

蔡礼旭: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校长,大家早安。刚刚我们主持人何老师有提到,冠军可以不要,但是要想到孩子的健康、他的成长、包含他的学习。我们真正用这样的心去爱孩子,冠军还是拿得到。因为孩子感受到爱,他对学校有一种责任心,他

蔡礼旭: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校长,大家好。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谈,不能只看到结果,应该从原因下手。就像种了一棵果树,果子是酸的,我们找到原因,应该是在根上施肥,而不是把果子全打掉,它再怎么长,它还是酸的。这个也是借力我们的

蔡礼旭:群书治要的管理智慧(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领导者、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我们了解到,《群书治要》是集我们几千年老祖宗,上起五帝,从尧舜禹汤那个时代的智慧到晋朝,总共几千年的智慧的经、史、子,这样的经典的精华把它汇集起来。而且

蔡礼旭:群书治要的管理智慧(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领导者、诸位伙伴,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听到这么多伙伴的分享,其实他们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真谛是什么呢?日本江本胜博士他有一本书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water会知道生命的答案

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

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 虚 云云居山方便开示 五月二十六日(1955年7月15日)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

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

仁德法师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水能灭火,火能做饭,能起妙用,水也有水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位真正明理的菩萨来讲,无论是有心或者无心,各有各的用途。该有心的时候不会用心,就会死在当下;不该用心时

般若智慧

经典上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般若智慧而圆成佛道。不是靠神通,不是靠功夫,不是靠定力,不是靠神变,更不是靠什么样的道理,是靠般若智慧。什么叫般若智慧呢?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既不住有,更不住空,空有

住寂静处深思得智慧

正果法师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所以佛陀在《遗教经》里教导弟子说: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

依着无生的智慧来修事忏

依着无生的智慧来修事忏◎ 弘 一依着无生的智慧来修事忏,才是最圆满的忏悔!下面说明事理相资。如洗涤之法,虽净在清水。若不加之灰皂,垢腻难除。就像洗东西的时候,虽然使手干净来自于清水的洗涤,但若不加肥

智慧与爱的陪伴

智慧与爱的陪伴证严法师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是慈济成立四十三周年庆。一路走来,时间开拓空间,人间菩萨也日益浩荡长。岁月催人老,生命过一天少一天;一天八万六千四百秒,分分秒秒累积成生命历史。我们能平安地

所有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 净 界前面说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让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应该判断要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做一个方向的引导。当然,所有的功德,应该是智慧最重要

慈悲心与智慧是学佛的基础

如觉法师有些善友学佛很长时间,却始终无法找到修学的路径,要么以为修福行善就是学佛,要么以为诵经持咒就是修行。但是,这些都只是修学的方法之一,不是学佛的目标。因为我们学佛是要以解脱生命烦恼痛苦、成就清净

文殊智慧的启迪

◎ 本 焕 1937年我由扬州高旻寺出发,到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北上五台山,在五台山住了十年。这期间不仅完成了朝礼文殊菩萨的心愿,还刺舌、指之血,书写经文19部,如今只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楼宇烈: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在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安排下,龙泉寺教化部研修处负责人悟光法师、学修处负责人禅兴法师和两名常住义工前往北京大学拜访了楼宇烈教授。楼教授就佛教发展、佛教本土化、佛教和科学的关系

楼宇烈: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双运是的大乘佛教就教义和宗旨来讲的,

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

我们在世间都希望我的善愿能满,希望这样好、那样好,就是吉祥。但是要想吉祥幸福,首先要有智慧。佛法的智慧有什么用呢?就是帮助我们来解决烦恼的问题。如果烦恼不解决,是不是就会痛苦?痛苦有很多很多种,但归纳

智慧100

智慧100圣 严智者多闻多闻令志明,己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多闻是博闻强记、博学勤学的意思。在佛的弟子中,多闻第一是阿难尊者,他只要有所听闻,就会牢记不忘,且能条

做事的时候,智慧地处理慈悲心

明海法师要慈悲,又要做事,怎么办?在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人和事的矛盾。特别是学了佛以后,再管理公司,就经常会遇到这个矛盾:学佛要慈悲呀,可又要做事,怎么办呢?这个矛盾哪里都有,

我的“智慧宝库”

我的智慧宝库◎ 稻盛和夫 佛教里有善恶有报的说法。所谓善恶也叫梵(Karman,佛教羯磨之意),是善恶报应的依据。亦即意念为因,其结果就表现为现实。这说明思考的内容很重要,意念中不得混杂邪念。论述了积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三、谈智慧

三、谈智慧佛青少年部教理学习会报告摘要徐恒志智慧的定义一、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人人本来具足的,它是从自己寂定的性体上所起的观照妙用,能抉择事理,辨别邪正,明白世间出世间的因果道理。当我们去除了主观偏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