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 济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头问:那个是汝心?师曰: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师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师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
这些人读过佛经虽没得到实益。可是,只要一入阿赖耶识田中,终能成为得道种子,所以说佛经不可不读。一、专注力提高读佛经,可默念也可出声阅读,小声大声根据自已感受舒服为佳,这样心、眼、口一并到位,来不得半
荆州天皇道悟禅师,石头迁禅师之法嗣,俗姓张,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东阳人。道悟禅师自幼就生得神仪超俗,迥异常儿,不好世乐,有出世志。十四岁时,道悟禅师就想出家,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不得已,他只好
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菩萨和护法,而尸陀林主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尸陀林主是护法,但对他了解的人并不多。为了对尸陀林主有有一定认识,我们来看看尸陀林主的详细介绍吧!尸林怙主,即尸陀林护主又称“墓葬主
昔日有次前往天竺一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时,正值外国军队侵犯国境。摩腾说道:据经上讲,能说此经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将爆发战争,这不是以经法使人民获益的好机会吗?他因此发誓牺牲自己的利益,亲身
省常大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弘传净土教法的一位高僧。字造微,浙江钱塘人,俗姓颜,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幼年时即显天资聪慧之相,才七岁便由家亲送往寺院中礼师剃度出家,这时是北
1、杨枝:即齿木,为用来磨齿刮舌以清除口内污物之用的木片。《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嚼杨枝有五功德,消食
十八罗汉是佛教传说中永存世间、正义之法的阿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加两尊者演化而来,都是释迦摩尼的底子。从宋代开始,十八罗汉的概念开始盛行,其流行是至今可能于中国人偏爱十八这个数字有关。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
尼蓝婆(青颈)金刚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主——大自在天的化身。释迦牟尼住持的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的最高天主,位居十地。义译:大自在天,梵文音译:湿婆,简称:大天,别称:青颈者。阿底峡尊者去拜见
第一首菩提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
五百罗汉第拾柒尊那延罗目尊者,又作那罗延窟尊者。为过去世佛,早于佛陀之前出世,弘传教法。尊者涅槃后众人为他建住持大塔据《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七载,佛陀曾对弟子们说:那延罗目等过去诸佛的住持大
唐代鸟窠道林禅师,浙江富阳人,俗姓潘。九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学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其为法嗣。南归后,因见杭州秦望山有长松,枝繁叶茂,盘曲如盖,便居于
为了能让居士更好的去修行,所以佛门中规定皈依的居士需要遵守五戒,这样可以让居士有一个修行的基础,也能帮助居士更好的去修行。那下面一起来看看居士五戒的详细介绍吧!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
鬼子母亦作欢喜母,爱子母,佛教护法神。原为一外道鬼女,专事食人子女。关于她皈依佛教的故事,佛经中有许多记载。据《毗奈耶杂事》所记,古代王舍城有独觉佛出世,举行庆祝会,有五百人赴会。途中遇一怀孕牧牛女,
德自在尊者,即大自大天。为古印度的生殖神。梵名为摩诃首罗。摩诃意为“大”,首罗意为“自在”。其本然的形象为无头无足,无臂无手,无眼耳鼻舌,浑然一体的术状物,即男根。后演绎为世界的创造者,居于色界之顶,
北方多闻尊天王,普天身护法像,是中国大乘佛教寺庙中“天王殿”中的伽蓝,一般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慧伞左手握持神鼠——吐宝鼠。“毗沙门”梵文译音,翻译为“多闻"。尊王据须弥山天北方世界,尊手持慧伞,用以
在藏历阴木猪年(明万历三年,1575年)箕宿月(藏历六月)十八日,尊者生于曲科顶地方。父名南杰平措,母名多杰布噶拉姆。他出生时被包在五彩胎衣中,将其破开后里面是一个婴儿,手足有法轮之相,身上发出藏红花
据《悲华经》卷二称,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 菩萨跟随佛学法修菩萨行,经过许多阶段之后,才
(732~824)唐代僧。颖川人,俗姓陈(一说杨)。法号宝通,自号大颠和尚。据潮州府志载,大历年中,与药山惟俨并师事惠照于西山。复与之游南岳,参谒石头希迁,大悟宗旨,得曹溪之绪。于潮州西幽岭下创建灵山
佛陀要出家人慈悲为怀,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己利彼普度众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塗苦,就连小小的昆虫蚂蚁都关爱,又如何不孝养自己的父母?出家人行孝的方式,主要是以修行来报答养育之恩,若父母生活困难,戒律也
大颠(732-824),俗姓陈(或说姓杨),讳宝通,祖籍颖川。唐开元末年,出生于潮州。幼年时即志慕云林。大历中,与信丰人药山、惟俨同到潮阳城西郊的西岩,拜惠照和尚为师。惠照,《传灯录》称为神照。他精持
唐代大颠宝通禅师(七三二至八二四),广东潮阳人,法号宝通,自号大颠和尚。据《潮州府志》记载,大历年中,大颠禅师与药山惟俨禅师一同在西山师事惠照禅师,受戒后,往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大悟宗旨,并得曹溪之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二、邪伪心生,为名闻称叹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鬼神心。三、为眷属故,发心修禅,多属发畜生心。四、为
为什么说“回向”,功德大“回”,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功德,收回来。“向”,就是向外放。回向这种意义呢,对我们每位道友很重要,你一天到晚都可以回向。我说啊,磕一个头,功德就不少了!念一句佛号,把这一句佛号作
一、缘起《心经》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七字,其文最简,其意最难晓,宝通和尚在修行中,次第入顿,证悟了心经,故而写文:《大颠和尚注心经》。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宝通和尚的这句话,表示他已修成功了摩
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石头希迁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初参石头和尚。石头和尚问:“那(哪)个是汝心?”大颠禅师道:“见言语者是。”石头和尚大喝一声,将他赶出丈室。过了十多天,大颠禅师又来礼问石头和尚:“
摩诃梵语。此翻为大,又云平等。世间最大莫过虚空。金刚经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所以灌溪道:“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大道无边际,虚空难度量。”雪峰道:“仰望不见
佛陀在许多大乘的经典说∶每个人都有佛的本质,也都有证悟涅盘的能力,都能够成佛,也都可以生起和发挥佛力,化现佛陀的世界。皈依佛陀,具有导向善道,种植福田的利益。如果归依之後能够诚恳的发心圆成有如佛陀一样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唐代高僧,是一位著名的净宗实践家。俗家谢氏,汉州(今四川锦竹县)人,年青时即有志于四方“甫志学始游乡校”,宿根善利且天资聪颖超乎常人。自小接受儒家的教育,随着年岁的增长和
曹山本寂为曹洞宗的创建者之一,他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良价开创的曹洞宗基本理论。本文对曹山的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种堕等理论及其机缘语句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指出对自由的极端追求才是曹洞宗的真精神,而这一精神是
步掷明王,梵名 Padanaksipa。音译为播般曩结使波明王。八大明王之一。又作步掷金刚。全称步掷金刚明王。据《大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焰鬘炽盛佛顶经》载,此明王系普贤菩萨之化现,右手持一旋盖,左手握
宝志禅师,修行、参禅、圆寂于天柱山。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
魔王波旬的前世【杂宝藏经】 (八一)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