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打佛七的心态
2025-03-28 06:30

心态决定状态,境随心转。心态不同,则感受不同,收获不同。良好的心态和理念,是保证佛七圆满的关键。心的要求是:有信心,有愿心,有恒心,有耐心,有真心。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要做好准备,作加持想,作消业想,顺其自然。身的要求是:安稳轻松,举止端庄有威仪,相好庄严。不放逸,不散乱,表情自然,步履适中,目不斜,头不歪。口的要求是:音声和缓,吐字清晰,不间断,不跑调,不高调,不花腔,不怪调。意的要求是:心安理得,一心不乱,不妄想,不夹杂,不分别,至诚恳切,恭恭敬敬,法喜充满。耳的要求是:听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佛号要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一、要有菩提心。发四无量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信愿行具足。当感觉走不动时,发心为父母念一小时;当感觉到念不动时,发心为冤亲债主念一小时;当感觉到疲劳时,发心为同修念一小时;当感觉到烦恼时,发心为道业兴隆、为住持师父、领众师父、护法居士念一小时。冲破自己的障碍,自利也利他,利他也利己,自他不二。

二、要有生死心。生死事大,打佛七就是要通过克期取证,增上往生资粮,了办生死大事。要以生死心念佛,如印祖所说,常将死字挂在额头。对死要有了悟,人固有一死,有积极的死与消极的死,认识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生死一如的体悟,才是不怕死的正念。有的居士念佛是为了消灾、祛病、除邪。这种心态,严格意义上说,不如法,不究竟,没有实现由善念向正念的转变。我们要懂得因果,如法修行,当下如果没有种下欣慕极乐的因,临命终时就不会获取往生极乐的果。学佛要老实,投机与取巧离道甚远,不能对法身慧命掉以轻心!《净土圣贤录》记载,明朝时,有位黄居士患绝症,内弟启初劝其念佛,他不肯。启初就呵斥他,再次启发他念佛。黄居士顿然醒悟,请僧说法,剃发出家,受沙弥戒。屏家属,唱佛号。默转《莲华经》七日,家人皆闻莲华香。最后黄居士说偈而化。所以,以生死心念佛就是用真心,就是深信切愿真实修行。

三、要有感恩心。感恩是人性的光明,也是佛性的觉醒,更是菩提心的萌芽。感恩佛法僧三宝对自己法身慧命的救护,感恩龙天护法殊胜的护持,感恩累世父母万劫难报、重如高山的恩德,感恩道场提供这么好的环境,感恩常住及四众弟子如此发心,感恩法师们如此慈悲。

佛陀说法,需六种成就:信成就(如是)、闻成就(我闻)、时成就(一时)、主成就(佛)、处成就(在某处)、众成就(与若干人俱)。六种成就,一个不能少。末法时期,正法道场成就一个佛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有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的护佑,出家佛子弘法利生、自利利他的坚固菩提道心,四众弟子的真诚发心、专心办道等等。这些都是因缘和合,四众弟子的福德感召,是我们自己生生世世种下的佛缘、法缘、僧缘。决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和随意,决不是偶然的,是来之不易的。打佛七,不做饭能吃饭,不交钱能住宿,不交费能用水用电。这么大的福报,都是阿弥陀佛施设的。我们不能得之于易而失之易。一定要珍惜机缘,勇猛精进。

四、要有惭愧心。善导大师开示: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的一生是醉生梦死的一生,是罪大恶极的一生。当我们用佛法来衡量自己时,才发现每一个众生都比自己慈悲、善良、无私,自己是最可耻的人、最卑鄙的人、最可怜的人。要懂得,念佛就是持戒,就是灭罪,就是忏悔,就是消业。

五、要有平常心。老实念佛,不求境界,不找感应,不求病好,不求无念,不求断烦恼。有人不安心念佛,疑心重重;我是不是有附体啊?我是不是再来人啊?我能不能预知时至啊?我的冤亲债主是不是来找我啊?有人还担心,魔来找我怎么办?烦恼太多怎么办?冤亲不放过我怎么办,什么都担心,就是不担心自己不老实念佛怎么办?念佛要自然、朴实、真切。不要做作,不要著相。

End

修行或做事应断除的两种心态

少闻浅学无智者,急躁从事如涌潮;随心所欲乱身心,此乃放逸之过失。孤陋寡闻、学问肤浅无智者,其性情急躁,做起事来就像涌潮一般随心所欲,并因此而扰乱身心,此亦为放逸之过。有一种人虽然对佛法闻思比较少,所学

保持不求回报的心态

◎ 罗 金你总是期待别人为你做些什么吗?或是,经常质疑自己付出那么多,却为何没有人愿意为你付出吗?很多人以为自己对别人有所付出,别人也理应为我们付出。只是,有时候就算收到了回馈,却还是达不到自己所预期

心态若兰,意志如水

一、兰居幽谷,虽孤独亦芬芳,不争不抢,此乃一种淡泊;梅开偏隅,虽寂静亦流香,不愠不火,这是一种优雅;水滴顽石,虽遇阻而不滞,不疾不徐,这是一种坚韧。人就一辈子,别指望来生。心态当若兰,凡事都能看得通透

笑口常开,心态常好

笑口常开,心态常好◎ 刘江川英国有句谚语: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好的介绍信。面对他人,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微笑既能展现自己的友好、热情,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自信、教养,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在对方的心灵中投下

修行是调整心态,而不是挑选法门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似的,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又不行了,又扔了,又选一个。学佛修行哪有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宗 昂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只教我们好好念佛。同去的政大东方文化社同学,都觉得非常失望,传说中老和尚是一位传奇人物,可是见面竟觉平淡无奇。大家以为大

念佛的几种心态

念佛的几种心态◎ 大 安我们开始念佛,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念佛?我们常常讲发心,要发什么样的心?一个念佛人要发四种心:第一是惭愧心,第二是欣庆心,第三是悲痛心,第四是感恩心。怎么叫惭愧心呢?我们没有学

念佛,心态一定要正确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

易经:心态好的人,一辈子都好

心态,决定命运古时候,有个读书人第三次进京赶考,住进前两次考试时住过的店里。当天夜里他连着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高粱,第二次是天下大雨,他戴着斗笠,还打了把伞。第二天读书人去找算命的解梦。

一日禅:保持正常的心态

要保持平常心,不动荡的心,就要有定力,智力。有些道理似乎明白,但就是做不到;有些事知道是好的,也无法去做。那怕很小的事,能一生坚持到底,就很了不起。人能平淡点,正常点,低调点,无论好坏的环境,保持正常

一日禅: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心态 是做人最大的本钱

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

好心态决定好命运

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生活,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而当我们以消极的心态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沮丧的东西。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全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好运不断;失落沉沦,厄运陪伴。逆境时,不妨换一个角度

如果想长寿 首先你要有这种心态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空。将

一日禅:好心态决定好命运

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生活,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而当我们以消极的心态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沮丧的东西;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全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好运不断;失落沉沦,厄运陪伴。逆境时,不妨换一个角度

助念要有什么心态

助念最重要的——首先必须要正心诚意求佛,有一份恭敬供养对方的菩提心,而不重在仪式、形式;还有所请的人是谁?人数有多少?这些都不重要。助念也不可以应人情,去虚应故事,或勉强去凑凑数,或者自以为很会开示,

什么心态能对上师生起信心

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扬佛法。因为许多

释德禅:供佛应有怎样的心态

一、恭敬、虔诚之心!佛前供养有十供养,分别为“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十物。在当下诸供养之中,最简单的可以说是“水”供养,因为就算没钱财购买其他物品进行供养,其水亦是不会缺少之物。当然

郑石岩:正确的生活心态信念决定生活品质

导语:人的心态牵动着思考的运作,影响人的看法和情绪。能清楚了解心态为何物,就能把控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心态是心理运作时的倾向,有的人倾向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有的人倾向于当下的分析与判断,有的人倾向于未来

德自在尊者:修行之人应怎样调整心态

我们先来看这个“态”字,是心上面一个太。意思是,心量要大一点、再大一点,这就是调整心态。调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心,就是诸佛如来的境界。所有的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刹土都在他心里,这

大自在菩萨--念佛人应有的心态

往生是愿心在支持,是心去,而不是靠人员在推动,是我们自己坚定的愿往生心起作用。深信极乐世界真实不虚,发愿,这一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而后,养成念佛的习惯。在念佛的习惯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最重要的

持戒波罗蜜:持戒与持戒心态讲述

持戒不仅仅是按照戒条去做这么简单。一方面要用心,要多看事物的正面,多和之前所发的誓愿相呼应。首先看大的、积极的方面:受戒之后自己已经很努力地持戒,每天的很多行为都是符合戒律的,能减少对身边众生的伤害,

打佛七的心态

心态决定状态,境随心转。心态不同,则感受不同,收获不同。良好的心态和理念,是保证佛七圆满的关键。心的要求是:有信心,有愿心,有恒心,有耐心,有真心。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要做好准备,作加持想,作消业想

打佛七是什么意思

佛七(佛教解释)设立道场以七天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弥陀佛,则称念佛七,若念观世音菩萨,则称观音七,若禅坐,则称禅七,此外还有楞严七、大悲七等等说法,可以统称佛七。念佛须知知了生死今天得和诸上善人聚会

什么叫打佛七?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中精力,相互激励,以念佛为主,共同经行的佛事活动,是净业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精进办道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

打佛七的缘起

打佛七是佛教净土宗的一种修行法门。目的是集中一定的时间,让修行者放下外缘,集中精力不受打扰地认真念佛,力争克期取证。打佛七是佛教净土宗的一种修行法门。简单说来,打佛七是举行七天或以七为周期的专门念佛的

放生要有什么心态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放生了,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或是高出众生一等。或是就觉得,那些被你所放的生命,或是老天,就欠了你的。这类似的想法实在要不得,一丝一毫都不要有。因为佛陀教育我们:众生平等。表面上看,貌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