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2025-01-22 12:11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一)佛赞头陀行

头陀行在佛经中或说有十一法,或说有十二法。这种行法的特点是知足寡欲而勤苦修道,衣及卧具则齐三衣、着粪扫衣、随得敷具,食则乞食、一坐食、一时食、无嗔心食,住则阿练若处、冢间、露地、树下,行则常坐不卧。阿练若法是头陀行其中的一法,经中有时也以阿练若法代指头陀行。总之,头陀行是知足寡欲、严持禁戒、系心于道、勤苦修行的行门。

而大迦叶尊者就是当时头陀行的中坚者。他或许先于佛陀在外道出家修行,自第一次见到佛陀,他就被佛陀的相好庄严、诸根寂静及所显露的无量功德所摄受,因此皈投佛陀成为佛弟子,并很快证得阿罗汉。

尊者有一次问佛陀,他们应“住何等法”、“修何等法”及“行法之人有何差别”时,佛陀说“四圣种是住处”、“十二头陀名为行处”、“尽诸有漏名为差别”。[5]这或许是大迦叶尊者行持头陀行的开始。又佛陀曾在经中说到头陀行十一法的利益,若有人于十一年乃至于一月中修这十一法,他今生或转生必成二果,如阿那含、阿罗汉。因为“十二因缘皆出十一法中”。[6]有了佛陀这样的教授,于是僧团中就有了头陀行比丘。

大迦叶行头陀行,有时很长时间不理须发,加上一身破纳衣,这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常引起一些六群比丘、比丘尼的诟病与讥毁。佛陀则教导他们要礼敬大迦叶、赞叹阿练若法,年少比丘见到阿练若比丘,要“出迎,恭敬、礼拜、问讯”,乃至同住,“如是恭敬者,长夜当得安乐饶益”。[7]佛陀甚至说:

“若有毁咨头陀法者,则毁于我;若有称叹头陀法者,则称叹我。所以者何?头陀法者,我所长夜称誉赞叹。”[8]

由此可见,头陀行法并非大迦叶个人的首创或特行,而是与八正道一样同为佛陀所阐扬的教法。虽然佛陀没有制戒要求所有比丘行头陀行,但还是教授过头陀行,赞叹过也劝说过弟子行持头陀行。如经中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专一坐而食,汝等亦当一坐而食……汝等比丘,亦当应着三衣,应坐树下、坐闲静处,应露坐苦行,应着补纳衣,应在冢间,应着弊恶之衣。所以然者?叹说少欲之人。我今教汝等,当如迦叶比丘。所以然者?迦叶比丘自行头陀十一法,亦复教人行此要法。我今教诫汝等,当如面王比丘。所以然者?面王比丘着弊坏之衣,不着校饰。是谓,比丘!我之教诫,当念修习。如是,比丘!当作是学!”[9]

(二)头陀行如何利他

虽然如此,还是有些人责难头陀行是倾向于隐遁的、自利的,而贬斥大迦叶为小乘行者,有碍于佛陀广度众生的本怀。这种指责的经典依据就是佛曾劝说大迦叶放弃头陀行,如《增一阿含经·莫畏品》第5经、《杂阿含经》卷41第1141经。但我们要是认真分析经典原文,就会发现佛陀的本意决非是否定头陀行。如经中说: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言:“汝今已老,年耆根熟,粪扫衣重,我衣轻好,汝今可住僧中,着居士坏色轻衣。”迦叶白佛言:“世尊,我已长夜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佛告迦叶:“汝观几种义,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习)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法?”迦叶白佛言:“世尊,我观二种义:现法得安乐住义,复为未来众生而作大明。未来世众生当如是念:‘过去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纯熟,为世尊所叹,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彼于长夜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习)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法。’诸有闻者,净心随喜,长夜皆得安乐饶益。”佛告迦叶:“善哉!善哉!迦叶,汝则长夜多所饶益、安乐众生,哀愍世间,安乐天人。”佛告迦叶,“若有毁呰头陀法者,则毁于我;若有称叹头陀法者,则称叹我。所以者何?头陀法者,我所长夜称誉赞叹。是故,迦叶!阿练若者当称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者当称叹粪扫衣、乞食法。”[10]

我们知道,大迦叶是佛陀早期的弟子之一,并在佛陀之后灭度,大迦叶跟随佛陀的时间非一般人能比。而在佛陀劝说放弃头陀行的时候,如经中说,大迦叶已经年老体弱,不如少壮之时。佛陀正是出于深切的关爱,劝他依众住、受人供养,这样对身体有好处,而这哪里是在否定头陀行呢?

然而就是在这经文中,大迦叶讲到头陀行的二种利益:一是身体力行者得现法安乐,二是为未来众生作大明、示其正路。这第二种利益,在另一篇经文中说得更为明白:

大迦叶白佛言:“我不堪任受彼衣食。今此纳衣,随时乞食,快乐无比。所以然者?将来当有比丘,形体柔软,心贪好衣食,便于禅退转,不复能行苦业。又当作是语:‘过去佛时,诸比丘等亦受人请、受人衣食,我等何为不法古时圣人乎?’坐贪着衣食故,便当舍服为白衣,使诸圣贤无复威神,四部之众渐渐减少。圣众已减少,如来神寺复当毁坏。如来神寺已毁坏故,经法复当凋落。是时,众生无复精光。以无精光,寿命遂短。是时,彼众生命终已,皆堕三恶趣,犹如今日众生之类,为福多者皆生天上,当来之世为罪多者尽入地狱。”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为世人民作良友、福田。”[11]

因为当时有佛陀在,具足善根者信顺佛陀的教法而能行于正道。而大迦叶则把眼光投向未来世,将来有比丘贪着利养、不勤修行,信众减少、不生敬信,佛寺毁坏、经法凋落,众生寿短、多生恶趣。若有众生能忆念起佛陀曾有上座弟子精进于头陀苦行而因此长夜修习,于是善法增长,“长夜皆得饶益安乐”。由此可见大迦叶的悲心了,为利益未来世众生而以身示范。

而大迦叶头陀行的这种未来世利益一直持续到弥勒佛出世。如经中说有弥勒弟子见到大迦叶的身骨,叹未曾有,有得法眼净的,有得阿罗汉的。[12]这可以说是身教的不可思议。在《阿含经》中,常记载有一些佛弟子乃至外道徒见到佛陀相好、清净庄严时,即能生起敬信、皈投佛陀。佛陀的身教在他度化众生中甚至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言教更能令人叹服。大迦叶也是如此,他知足寡欲、严于持戒、勤苦修持的头陀作风,甚至为久远之后的弥勒佛弟子所叹服,令得道果。

佛陀经过累劫修行,才于最后身圆证无上正等正觉,从而利益有情、普度众生。佛法出现于世后,佛教最大最要的事情莫过于使正法久住了。然而“一切诸皆悉无常,不可久保”,在佛陀涅槃千年后,比丘广行非法,如经中说: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为世人民作良友福田。迦叶当知,吾般涅槃后千岁余,当有比丘于禅退转,不复行头陀之法;亦无乞食、着补纳衣,贪受长者请其衣食;亦复不在树下闲居之处,好喜庄饰房舍;亦不用大小便为药,但著余药草、极甘美者;或于其中贪著财货,吝惜房舍,恒共斗诤。尔时,檀越施主笃信佛法,好喜惠施,不惜财物。是时,檀越施主命终之后,尽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狱中。如是,迦叶!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得久保。又迦叶当知,将来之世,当有比丘剃须发而习家业,左抱男右抱女,又执筝箫在街巷乞食。”[13]

大迦叶为了众生,如此的远虑,难怪佛陀在此经中殷重地赞叹大迦叶,在《杂阿含经》卷41第1141经中亦复如是。关于头陀行与佛法深远又密切的关系,佛陀在经中甚至说“过去诸佛头陀行比丘,法存则存,法没则没”。[14]由此可见,头陀行比丘竟成为佛法存没的标志。佛陀对大迦叶的赞叹,实在是缘于大悲心,语重心长,而印顺法师居然说这是“方便的安慰”,[15]这些人住持正法的悲心又到哪里去了呢?

头陀行是勤苦的行门,它不仅能自利,亦能利益众生。大迦叶正是出于利他的悲心,而一以贯之地行持头陀行。总之,头陀行也是释尊的教法,头陀尊者大迦叶并非外道。头陀行者并非完全自利,大迦叶赞叹头陀行、身行头陀行、亦为宣说头陀行,是出于利益众生、令正法久住的大悲心。

End

末田庭迦尊者

末田庭迦尊者,又译作末田、末田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铎迦、末弹地。末田庭迦尊者是印度陀颇罗人,异世五师之一。相传为阿难最后之弟子,付法藏之第三祖。未田, 中之意;庭迦,日之意。因末田庭迦尊者出家于

送长沙赞头陀

送长沙赞头陀刘禹锡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不发尽摧峰。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摘自《全唐诗》卷365

须跋陀罗尊者

须跋陀罗尊者◎如 意须跋陀罗尊者是佛陀在涅槃之前所教化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佛陀的关门出家弟子。由于须跋陀罗跟从佛陀求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也因此成为后世佛弟子求法的榜样和典范。须跋陀罗,又称作苏跋陀罗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明 贤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俗姓沈,吴江人。大师一生胁不至地,常坐不卧,行脚四方,遍访长老尊宿,真参苦修,行头陀行,禅悟甚深。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林克智: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普陀山隐秀讲院 林克智据经载大迦叶活到一百多岁时,就把法传给阿难,随之即到王舍城西南方的鸡足山席地而坐,并发誓说: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永不败坏,用粪扫衣盖着,等六十七亿七千万年之后,弥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生活中的佛教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提要 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为王舍城大富长者子。先与其妻共修梵行,后俱出家于山林,旋往竹林精舍归依释迦世尊,常修苦行,证阿罗汉果。据传佛曾拈花示众,付心印于他。为后世

因竭陀尊者像有何特点

因竭陀尊者生于古印度一个叫玛伽德的地方,在释尊的教导下,不久就因竭陀是印度梵语音译名称,生于释证得阿罗汉果,住在卡切的怙贡巾地方,和'胃尊时代的印度王舍城,二十七岁皈依五百名阿罗汉同住,受佛陀付嘱而护

因竭陀尊者成为富翁的缘由

热桑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因竭陀成了热桑家族的主人,他的财富也一日俱僧。他大量奉献供品,对穷人广放布施,做了很多如此的善业功德。他还在母亲被杀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庙,并为些寺大施财物,广放救济,后将此庙献给

因竭陀尊者的前世

原是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按乾隆时期章嘉国师所编《三百佛像集》

因竭陀尊者所持物的含义

关于香钵和拂晓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因竭陀尊者为了他的弟子的利益,来到冈底斯山附近的色那丹坐静默修的时候。由于住在色那丹很多的神、非人、夜叉已走上解脱之路,神送给因竭陀一个指子以便尊者能够用它记忆凉;非人

因竭陀尊者为何称为布袋罗汉

因竭陀尊者是十八罗汉的第十三位,为梵语 Ingata。因揭陀生于中印度一首相之家,是首相的独子,但他却没有因此而贪图享受,他一心想出家,但却遭到家里的反对,几经辛苦终于在他的国王的帮助下跟佛陀出家了。

十八罗汉之因竭陀尊者

因竭陀尊者,原是印度一位捉蛇人,捉蛇是为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毒牙,放生于深山中,因发此善心而修成正果,他背的布袋就是用来装蛇的。此圣者与其眷属一千三百阿罗汉住于广胁山中,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因竭陀尊者的居地在哪里

因竭陀尊者在冈底斯山的居地位于藏地的西部,那儿是众多的河流的源头。其中的大河有恒河、印度河、萨特累积河等。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五百罗汉讲述业力因缘的佛法。在佛陀讲法之后,神人以及其他的信

因竭陀尊者的身世

因揭陀尊者,十八罗汉的第十三位,为梵语Ingata。因揭陀生于中印度一首相之家, 是首相的独子,但他却没有因此而贪图享受,他一心想出家,但却遭到家里的反对,几经辛苦终于在他的国王的帮助下跟佛陀出家了。

因竭陀尊者的出生

因竭陀尊者驻冈底斯山,右手执拂尘,左手牵香炉。世尊在世时,曾授记他出家后,必得阿罗汉果。但裸形派从中作崇,诱骗其父按摩身怀六甲的妻子腹部,妻子难产而死,尸体准备埋葬。世尊师徒闻讯赶到时,裸形派已焚尸,

因竭陀尊者是谁

十八罗汉的第十三位,为梵语 Ingata。因揭陀生于中印度一首相之家,是首相的独子,但他却没有因此而贪图享受,他一心想出家,但却遭到家里的反对,几经辛苦终于在他的国王的帮助下跟佛陀出家了。另一说法是他

优波离尊者简介

优波离,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故名。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是释种的理发奴隶,为跋提、阿那律等王子理发。佛回迦毗罗省亲时,他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

优波离尊者像

优波离,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故名。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是释种的理发奴隶,为跋提、阿那律等王子理发。佛回迦毗罗省亲时,他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

优波离尊者事迹

优波离在僧团中被公认为持戒第一,他常向佛问戒。如迦毗罗的释迦族,法律规定:凡释迦族女子,不得嫁给别族的男人,犯者治以重罪。当时释迦族黑离车女,青年丧夫,有许多异族青年向她求婚。可是丈夫的弟弟想将她占为

优波毱多尊者是谁

五百罗汉第贰拾壹尊禅门西天第四代祖师名叫优波毱多,吒利国人。他虽然出身低微,却聪慧过人,年十七岁时,遇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的点化而出家,事师三年,得尊者心印,号西天第四祖。商那和修尊者见佛门后继有人,便

优波毱多尊者的故事

优波毱多尊者是禅宗的第四代祖师,是天竺吒利国人。尊者的父亲名为善意,是首陀罗种姓者。尊者在十七岁那年便飘然出家,因为尊者天资聪颖、宿世善根深厚之故,二十岁便证得了阿罗汉果,自此以后尊者逍遥四方随缘化度

天竺第四祖优波毱多尊者

第四祖优波毱多,咤利国人,姓首陀氏。师商那和修,出家得道,有异迹,号为无相好佛,度人最众,所记其人筹数盈溢石室。将入灭,遂以法付其弟子提多迦。根据《传法正宗记》记载优波毱多尊者,咤利国人也,亦曰优波崛

优波毱多尊者略传

优波毱多尊者是禅宗的第四代祖师,是天竺吒利国人。尊者的父亲名为善意,是首陀罗种姓者。尊者在十七岁那年便飘然出家,因为尊者天资聪颖、宿世善根深厚之故,二十岁便证得了阿罗汉果,自此以后尊者逍遥四方随缘化度

优波毱多尊者:优波毱多出家因缘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志,名阿巴毱提,聪明广学,博古通今。他前往佛前,禀白世尊:「若我出家,智慧辩才能与舍利弗相等,我即甘心甘乐出家;若是智慧辩才不如舍利弗,我即返家。」佛回答:

优波毱多尊者生平

优波毱多,又称作优婆毱多、忧波鞠多、忧波笈多、忧波崛多、邬波鞠多、优波鞠提、优波鞠、优波崛、略称崛多、意思是大护、小护。优波毱多智慧高胜,作为付法藏第五祖,他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巨大,功德几乎与佛祖等齐,

优波毱多尊者筹算

优波毱多尊者是五百罗汉第贰拾壹尊,禅门西天第四代祖师名叫优波毱多,吒利国人。他虽然出身低微,却聪慧过人,年十七岁时,遇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的点化而出家,事师三年,得尊者心印,号西天第四祖。年仅二十 岁的

优波毱多尊者的关门弟子是谁

在商那和修尊者将要涅槃的时候,曾经以法付嘱优波鞠多尊者,对他说:“以后在你将要涅槃时,在摩突罗国会有一位杰出的青年出世,他名叫提多迦。他过去生中修行已久,辩才无碍。你到时要度他出家,并将法眼付嘱给他。

正见与优波毱多尊者度众方便法

所谓正见,譬如旅人在沙漠中迷路,却忽然遥见远方出现金字塔顶,依于所见遵循而行,最终果然到达目的。如此能到达目的之方式,于佛法解脱修行,乃至破无明修行,称为「正见」。正见,是「如实知」,而不是似有所知,

胁尊者生平

波阇提婆将诞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只白色大象从大门进来,大象背上载着宝座,宝座上安放着一颗宝珠,光彩熠熠,照射四方。梦做到这里时,他的父亲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哭声惊醒,起来一看,原来是波阇提婆降生了。因为有

胁尊者是谁

波阇提婆尊者,本名难生,通称胁比丘或胁尊者。中印度人。被禅宗尊为西天第十祖。 根据佛教传说,尊者在母胎中呆了六十年,将诞生时,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坐,坐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醒来尊者正好出生。

十祖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是中印度的人。怎么叫胁尊者呢?他就是打坐的地方不着席;他不像我们这个果童,坐坐就躺下了,不是那样子的。他若坐在那儿,胁就不着席,一般人就叫他“胁尊者”。他父亲就说了:“他在胎里头六十年。你看

十祖胁尊者白话解

十祖胁尊者是中印度的人。怎么叫胁尊者呢?他就是打坐的地方不着席;他不像我们这个果童,坐坐就躺下了,不是那样子的。他若坐在那儿,胁就不着席,一般人就叫他“胁尊者”。他随他父亲去见九祖,他父亲就说了:“此

禅宗法脉之十祖 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本名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

胁尊者八十出家

出家就是人天之师,要担荷如来家业,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不但自己要修好,还要能够化导众生,住持佛法。所以信佛是人人可以,出家就要有所选择。佛家的戒律,超过了七十岁就不能出家,但如果你身体好能跟随大

十祖胁尊者简介

十祖胁尊者是中印度的人。怎么叫胁尊者呢?他就是打坐的地方不着席;他不像我们这个果童,坐坐就躺下了,不是那样子的。他若坐在那儿,胁就不着席,一般人就叫他「胁尊者」。他随他父亲去见九祖,他父亲就说了:「此

胁尊者成就的故事和感悟

在精进方面,胁尊者就是最好的典范。尊者住于母胎60年,生下时已是须发皆白,80岁他舍俗出家,有年轻僧人取笑他:“出家有两种事业,一要修习禅定,二要讽诵经论,但你如此老迈,什么都做不了,这不是到佛门里滥

西天第十祖胁尊者

第十祖胁尊者。本名难生,通称胁比丘或波阇提婆尊者。中印度人。被禅宗尊为西天第十祖。 根据佛教传说,尊者在母胎中呆了六十年,将诞生时,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坐,坐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醒来尊者正好

西天二十八祖之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罗门。得法游方,至罽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相、舍相、不语之五众。祖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据史书记载,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

降龙罗汉和降龙尊者是同一个人吗

降龙罗汉,别名降龙尊者、迦叶尊者。在十八罗汉中排名是第十七位。关于降龙尊者,其实是在十六位尊者的基础上加了两位,一位是降龙尊者,另一位就是伏虎尊者。清代的乾隆皇帝是十分认可降龙尊者的,所以钦定为一位“

无边身尊者的简介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随弥陀来迎之二十五菩萨之一。无边身,指身躯广大无边际,比喻尊者智慧神通、法力、慈悲心等。《往生要集》所引之《十往生经》载,弥陀来迎时,随著来之诸菩萨中共有二十五位,无边身菩萨

无边身尊者是第几尊罗汉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居于意乐美音世界。他是五百罗汉第贰佰零柒尊罗汉。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随弥陀来迎之二十五菩萨之一。无边身,指身躯广大无边际,比喻尊者智慧神通、法力、慈悲心等。《往生要集》

无边身尊者开示:念佛的三种人

念佛的人有三种: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释结。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乐少,生命危脆,所以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待至位阶不退,再入娑婆,广度众生,成就

无边身尊者的传说

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只教你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但无诸见,即是

无边身尊者是干什么的

无边身菩萨,随弥陀来迎之二十五菩萨之一。无边身,指身躯广大无边际,比喻尊者智慧神通、法力、慈悲心等。 《往生要集》所引之《十往生经》载,弥陀来迎时,随著来之诸菩萨中共有二十五位,无边身菩萨即为其中之一

无边身尊者有什么作用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随弥陀来迎之二十五菩萨之一。无边身,指身躯广大无边际,比喻尊者智慧神通、法力、慈悲心等。《往生要集》所引之《十往生经》载,弥陀来迎时,随著来之诸菩萨中 共有二十五位,无边身菩

无边身尊者是什么样

据《大般涅盘经》卷一载,尊者身躯庞大无比,每一毫毛孔里生出一朵莲花,每一莲花上有八万八千城,装饰着七种宝物。城内街道宽阔,两旁种植七行多罗宝树,花果茂盛,微风吹来,发出如天仙演奏的音乐。城内河中妙水盈

无边身尊者是什么意思

即如来之异名。传心法要下曰:‘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 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 外道。’尔时,无边身菩萨摩诃萨,即受佛教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