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
2025-03-18 12:56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对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念不念佛,都要为自己积攒福报,这样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的运气都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在生活中积德福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都是需要坚持诚心去做。

佛教中有很多的经典,也听说了很多的故事和事迹,其中一个是达摩,他是非常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的,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对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念不念佛,都要为自己积攒福报,这样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的运气都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在生活中积德福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都是需要坚持诚心去做。

佛教中有很多的经典,也听说了很多的故事和事迹,其中一个是达摩,他是非常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的,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对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念不念佛,都要为自己积攒福报,这样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的运气都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在生活中积德福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都是需要坚持诚心去做。

佛教中有很多的经典,也听说了很多的故事和事迹,其中一个是达摩,他是非常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的,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End

达摩祖师辞世偈

◎ 慧 心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西天第二十八祖,中土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在少林寺达摩洞面壁九年,传法慧可。《五灯全书》有这样一段记载: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天台祖师颂

◎达 照初祖龙树菩萨荒唐世智戏身心,欲荡深宫悟苦因。偶见雪山真面目,方从海藏度迷津。二祖慧文大师三智一心空假中,戴天履地漫从容。河淮依旧高齐远,料得余荫盖苍穹。

三位祖师往生经过

◎ 大 德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夜里一时半,大师从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于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绍云老和尚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了脱呢?这都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 谛 闲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

祖师的行持!

梦参长老我们只看见祖师开悟,没看见祖师行持!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家的居士。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

达摩大师四行观

◎ 达 摩弟子昙琳序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

[摘要]当刘一明祖师回到了龛谷峡,再次请教樊仙人时,将他的经历告诉了老师。听罢,樊仙人向他强调了行人伦对修天道的意义,决意让他回家。同时,老人也肯定了刘一明的修行,将毕生所学传给了祖师。文/贾来生乾隆

林克智:菩提达摩禅学及其现实意义

少林名刹远承祖灯。卓立道风,龙象辈出,已历1500个春秋。随着国家昌盛繁荣,法运回升,少林文化也由衰而兴。为更好地体现寺院特色与弘扬禅宗祖庭及其禅法,特撰此文。一、菩提达摩行略菩提达摩(?-536,一

西天二十八祖之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罗门。得法游方,至罽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相、舍相、不语之五众。祖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据史书记载,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

西天二十八祖之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

香板下的祖师:来果老和尚

头陀苦行到六月二十五日,我私自过海,准备行头陀苦行。那位苦行僧听说我要去行头陀苦行,不忍心我独自上路,随同我一起过海。但是,我不愿有人相伴,就向他要了一方便铲、棕蒲团、木瓢、筷子,瞒着他躲进了深山。我

刘元春:达摩禅法与中国禅宗

所谓达摩禅法,实际就是达摩的禅学思想。它主要反映在昙琳所记的《菩提达摩大师大乘入道四行观》中。本文基此作一浅略解释,并循着它的思想脉络,来分析对中国禅宗的影响。达摩禅法的内容及实质达摩禅法可以用二入四

达摩头陀行及其律学意蕴

头陀行是早期佛教最常见的一种修持方式。尽管佛陀反对偏执于苦修,但佛教作为“少欲知足”的信仰系统,其发展的极致必然是对苦行的推崇。达摩“二入四行”说,虽有无限的发展向度,但其“四行”说可看作是头陀行在中

提多迦尊者白话解:西天历代祖师--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五祖是提多迦尊者,他是摩伽陀国的人。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金色的太阳照耀着天地。等他长大了,就遇着第四祖优婆毱多尊者,他向四祖要求出家。四祖对他说:“你是身想要出家呢?还是心想要出家?”他说:

西天祖师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载,末尝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属,见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燕

西天祖师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庄严王的儿子,生下来就能说话,经常赞叹佛事,七岁的时候就厌离世间的快乐,用偈告诉他的父母说:“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想阻止他出家,尊者就绝食

西天祖师-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三祖师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罗国人,他也叫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亲林胜,母亲憍奢耶,商那和修尊者在母亲肚里怀了六年才生下来,梵语称“商诺迦”,意思是说从胎里就穿着衣服出来,这也是西域九枝秀草的名称。若有圣

商那和修尊者白话解:西天祖师--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尊者,摩突罗国人,姓毗舍多:三祖商那和修是摩突罗国家的人,他的姓是毗舍多。在胎六年:他也因为和罗睺罗尊者差不多的情形,大约也是堵蛇的洞,或者老鼠的洞,或者其它什么畜生的洞,憋六天或者六个月,所以他也在

四谛的修行目的是什么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不死的涅盘境界。基督教则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人靠自身的力量是

三论宗的祖师是谁

三论宗是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以及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依据而成立的宗派。这三部论典都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因此中国的三论宗,应以鸠摩罗什大师为初祖。罗什之后,有僧肇法师等人弘扬般若思想

菩提达摩简介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

菩提达摩生平

菩提达摩是佛传禅宗的第28代祖师,是中国禅宗的祖师,据说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据说其原来的名字是菩提多罗,成年后改为了达摩多罗,菩提达摩据说从小就聪明异常,其父亲香至王对佛法非常的虔诚

菩提达摩是谁?

菩提达磨(?~535)梵名Bodhidharma 。意译作道法。又称菩提达摩、菩提达磨多罗、达磨多罗、菩提多罗。通称达磨。为我国禅宗初祖,西天(印度)第二十八祖。南天竺香至国(或作婆罗门国)国王之第三

菩提达摩是哪个朝代的

印度人,我国南北朝时代。提醒:不要信佛。勿拜假神偶像,须知生死有命百富贵在天,只有老天爷(上帝)值得敬拜。释迦牟尼不过是个度古印度王子是个人,而人都是老天爷、上帝造的,连印度教、佛教都不敢说老天爷不存

菩提达摩禅师

《菩提达摩禅师-少室四论》,《少室四论》是从《少室六门集》中选出与禅修有关的四论,以《二人四行论》和《破相论》为重点。《菩提达摩禅师-少室四论》,《少室四论》是从《少室六门集》中选出与禅修有关的四论,

菩提达摩东渡传法

如今的禅宗大家不少人应该知道,起码也听过“禅”这个字,它也叫做禅那,正受,三摩地等,乃是中国佛教的十宗之一,也是到如今都非常流行的少有的几宗之一。禅宗的首代祖师是释迦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也叫大

菩提达摩开创禅宗

达摩祖师到了嵩山少林寺后,找不到什么投机的人,于是就开始独自面壁,而且一面就是九年。当时的少林寺可不像现在名气这么大,也没什么高僧。达摩祖师面壁当然不是为了思过,而是在等合适的传人,这也是禅宗的一大特

菩提达摩故事

根据历史的记载菩提达摩是生活于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中的知名人物,其实菩提达摩并非是中国人,而是南印度人,不过因为其精通大乘佛法,在北魏时期一直都在中国宣传和弘扬佛法。据了解菩提达摩原名菩提多罗,之后才改

菩提达摩会见武帝

达摩祖师来到广州后让众人颇为震动,消息传到了梁武帝耳中,他急忙决定亲自接见达摩。大家都知到梁武帝曾经造了许多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嘛,同时礼待高僧,自己也讲经说法,因此见了达摩祖师就颇为自得地问:

菩提达摩红尘说

达摩祖师有了慧可接班之后,禅宗终于有了传承,达摩祖师也就放了心,开始周游全国,并在不久后圆寂。达摩祖师的死因也非常传奇,当年他名声大噪的时候许多同行想要毒死他但都没能成功——他似乎百毒不侵,但是等到传

西天祖师六祖弥遮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五祖传法以后就行化到了北天竺国,看到城墙上方有金色的祥云,赞叹说:“这是道人的气,一定有大士会成为我的法嗣”,于是就进入城中,在街市上有一个人手里拿着酒器,对面的走过来问:“

西天第一代祖师是迦叶吗

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因梵文中“摩诃”解作“大”,故又名“大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祭祀的目的是什么

祭祀祖先是表达我们对祖先的孝敬,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是不忘根本,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的高尚德行的具体表现。对于千百年来的祖先我们永远不忘,感恩戴德。同时,我们知道了祭祀祖先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我们

吴言生: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

吴言生在生活禅夏令营的讲座: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尊敬的上净下慧大和尚、柏林寺常住,各位营员,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心得,分享法喜。到了柏林寺,要吃赵州茶,否则就是入宝山而空回了。感谢大和

华严宗历代祖师

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作为华严宗的发祥地,华严寺在历史上高僧辈出,多数皆为皇帝下诏敕住,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出巨大影响的高僧来看,以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五祖”,还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大法东来

大法东来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在中国佛教史上,大多信众都以东汉明帝(2875)永平年为佛教正式传入东土之始。据说东汉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丈

西天祖师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国人,姓郁头蓝,父亲是天盖,母亲是方圣。传说迦耶舍那的母亲因梦见拿镜子的天神而怀孕,七天之后生下了迦耶舍那。迦耶舍那刚出生的时候,肌肤细腻光润,有如晶莹的琉璃,而且散发出阵阵芳香

十八祖师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师伽耶舍多尊者,是摩提国人。姓郁头蓝,父亲叫天盖,母亲叫方圣。母亲因为梦见一位大神手持宝镜而有了身孕。七天以后孩子降生,肌肤身体晶莹得像琉璃,不用洗沐,自然芳香洁净。这孩子自小喜欢闲静,说起话来

禅宗第十八代祖师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是摩提国人。第十七祖到摩伽提国时,见到一个小孩子拿着一面镜子,来到第十七祖这儿。因为看到这小孩子,十七祖就问他说:“你几岁了?”这小孩说:“我一百岁了!”哈哈!十七祖就说了:“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