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当代高道李果真:所谓修行,踏实就好
2024-11-26 08:34

自古神仙由人做,道法流传不停歇。

从黄帝到老子再到老祖天师,道法自古以来一脉相传,开支散叶,蔓延不绝。如果追述到黄帝之前的过去,道家、道教的踪迹怕是会更加悠久。

虽然过往已经遥不可考,但是仙凡一体这种道家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是道教修仙的思想核心之一。从本质上讲,道教一直都认为神仙与凡人是平等的,只不过是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只要认真修行、方法得当,没有什么人是不能成仙的。古时凡人成仙的例子已经多得不能胜数,特别有名的例子有上清派祖师魏华存、纯阳祖师吕洞宾。

包括纯阳祖师吕洞宾在内的八仙代表了人间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这八种类型的人,把凡人皆可成仙这种思想贯彻地无比彻底。

不过斯人已乘黄鹤去。我们的眼光不但要放在历代祖师的成仙之路上,更要把目光放在现当代那些老修行的修仙之路上,这些老修行或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毕竟我们处于更相似的时代,面对的问题也相对一致,他们修行的路径能够更加直接地为我们参考运用,让我们这些后辈得以更为直接地窥探现代修行的门径。

在这么多当代的修行者中,当代四川资阳真果观的李真果道长的一生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现当代道长修行之路。他的修行之路可以说是当代百年中国大地上道教修行者的一个概括和缩影。

资阳真果观:李道长传道、修行与供奉之地

李真果道长,又名李正果、彭泽风,人们尊称他彭老道、道爷爷。他本姓李,至民国16年(1927),他于成都二仙庵受戒,恢复本姓,道号真果,或号正果,又号不虚子。1984年10月23日,李真果羽化飞升,享年104岁。

资阳真果观位于安岳城东北33.5公里的云峰场,1932年李真果真人开始在云峰皇经楼演教传道。1984年李真果真人羽化后,众弟子和十方善信集资,于皇经楼旧址重建庙堂,并立祀供奉真人,

1993年安岳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命名为真果观。可以说目前真果观所在之地是李道长长久以来传道、修行与供奉之地。

自古修道分为三乘,上乘者修仙炼丹,功成飞升,中乘者念经拜忏,下乘者积功累德。道门的三乘虽有上中下之分,却也并无绝对的分别。

真正的修行往往要三乘并举。特别是到了现当代,由于只修仙炼丹这条道路需要机缘以及更多的条件,修习丹道与念经拜忏、积功累德并举成为了现当代大多数修仙者的必经之路,而李道长正是这种现代修行者的代表。

坎坷童年:文化启蒙

李道长于1880年出生在安岳县李家区观音场响坛子,初期家境还是可以的,家里有20余亩田地,以务农为生。李道长其父母有三个孩子,他是第二个孩子。

李道长幼时由于比较聪慧,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送他去私塾先生去读书,这是李道长文化启蒙的开始。但是李道长六岁的时候,由于父亲过世,被恶霸霸占了田产,所以其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

后来被彭家场附近水车沟一位叫彭子渝的善心人搭救,要回了田产。为了报答,其母将李道长过继给了膝下无子的彭子渝夫妇。过了几年,由于彭子渝夫妇不善于理财,为了让李道长更好地成长,他们将李道长又过继给了其长兄彭子祥。

虽然李道长童年的时候比较坎坷,其成长的过程中也换了好几次不同的家庭,但是在当年的环境中,这也是贫苦人家比较普遍的一种境遇。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李家还是在彭家,李道长的文化教育从来没有断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是李道长将来走向修道之路,并且精通医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与助力。

如果没有文化基础,任何一个修行者,特别是当代修行者,都很难能在道术与医术上走得很远。

少年意气:除暴安良

李道长在彭家和养父一边干活,一边读书。在其15岁时,养父为他说了一门亲事。女方知书达理,也长得十分得俊秀,却不料还未成婚就被当时的游兵所玷污,李道长的未婚妻不堪其辱,就自杀身亡。

李道长为了给未婚妻报仇,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段云游的经历。他在川中一代云游学习武艺,三年之后成为了武功高强的年轻小伙。

李道长回到老家时,发现原来的游兵团伙仍旧在欺压百姓。李道长用学到的武艺迅速地铲除了这些地方恶霸,还地方一个太平。这在除暴安良之后,李道长再一次开始了他云游的生涯。

在李道长青年之时,可以说是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安的时候,当时正是清末,国家与民族内忧外患。

为了国家与民族大义,李道长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武艺,积极参与了大量的反抗活动。也正是在这些云游与反抗活动中,李道长逐渐成长,同时也开始接触到宗教文化。

遂宁之地:初踏仙路

李道长是在遂宁出家当的道士,李道长出家有许多的原因。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他空有一身武艺与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原来的家也已经不复存在,难以回去。

从当时的社会角度来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百业凋敝。李道长急需给自己找一个归宿,为自己、为他人谋求一条出路,在这个时候李道长走上了修道之路。

当时的遂宁,宗教非常流行。据《四川通志》记载,境内著名的佛道寺观就有32座,其中道教宫观有9座,即真武官、仙井观、云游观、元妙观、篙山观、上清观、崇真观、集虚观、东蜀道院。

李道长具体在哪一座道观出家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就是在遂宁,李道长学习到了大量道教的科仪,打下了扎实的道学基础。一年之后,李道长开始了云游之路。在经过渠县云阳道观时,李道长遇到了高道王复阳,被王收为入门弟子。

王复阳亲自向他传授道家内练要旨,授于李道长《老子道德经》、《黄帝阴符经》、《万法归宗》、《推背图》、《吕纯阳祖师太极生生神数》等道家要籍,并且为他一一详加讲解,引领他身体力行。

后来,王复阳又把李真果带到成都二仙庵,让他挂单庵中,一边劳动,一边研修。在二仙庵大约三年的时间,李道长学到了大量道家典籍的内容,并且开始钻研道家的医术,决心以道家医术来治病救人,普度众生。

回归故里:积功累德

李道长在二仙庵修行三年之后,再一次开始了云游的生涯,这一次云游长达二十余年。

在参访了中国大地各处的道观,阅览了大量的道教典籍,结交了诸多的道友之后,李道长在医术与修行方面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具有了真正济世度人的能力。

在1932年,李道长决定返回故乡,定居安岳云峰场,并在此地修建皇经楼,传经布道,行医济世。

在李道长定居故乡行医济世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历史的诸多变革,李道长在济世利人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的苦难与坎坷,但是李道长并没有改变其初心。

李道长在各种困难的境遇中,用道教的丹道与医方治疗了家乡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同时为了造福更多的人,李道长带领学生亲自研制了观音膏、海龙膏、紫金锭、济世仙丹、苏禾饮、六〇六等20余种中成药,这些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感谢李道长,许多人送来了一些物资和钱财,而李道长却仍旧保持朴素的作风,反而用信众的钱修建起了皇经楼用以更好的传经布道。

在李道长仙逝之后,当地的民众与其学生自发为李道长建立庙堂祀奉他,后来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真果观。

真果观目前保持着以皇经楼为中心,建有山门、灵官殿、祖师殿、斗姆殿、三清殿、客堂钟楼鼓楼等建筑。李道长则在皇经楼静静地享受着香火,静静观望着他守护了多年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绵延着的道法传承。

修行之要:脚踏实地

我们熟知的历代仙真祖师们的修道传记大多有其神异之处。这虽然给予大多数修道之人以激励,但是很多时候也让当代很多修道的人过度追求神异与速成。他们渴求祖师显灵与神奇景象,反而忘记了修道自修与踏实的本心,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而以李真果道长为代表的当代修行者们以他们苦难曲折的人生经历、逐步探访的学习过程、不忘初心的卓绝坚持,以及自度度人的感人事迹,为当代道教徒们指出了修行的正途。

仙丹仙药从天而降、不劳而获仙人搭救绝不是仙人们的本意。实际上,从老祖天师功德圆满升天到邱祖的蟠溪六年,龙门七载这条自我踏实修行的道路从来没有断过。

在大师满地的今天,我们更是要以当代修行者的事例来正本清源,还修行一个清静本原。这也是我们回顾像李真果道长这些当代大师们的道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所以修行并非是神异与迷信,而是日常磨砺中的一步一步行走。当代修行者要重视文化基础,重视积累与实修,本着一颗道心踏实修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踏上历代祖师的修行之路,与修行前辈们共同探寻性命双修的无量妙道。

End

好人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 传 喜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好人,还是需要坏人?这世界上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你要做好人,那就是珍稀保护动物,哪里会饿死?做好人,你的思想言行都有无量的加持。有人说:师父,我们佛教徒是少数,这世界上大多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程恭让为什么要提佛教的转型发展呢?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个题目,见到转型发展的字眼,就要摇头,乃至反对,这种情结说到底就是我提过的当代中国佛教或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第四大危机原教旨

当代的正念

当代的正念◎ 徐 钧 1980年前后,生物学家和禅修者卡巴金等人,在美国通过对韩国禅宗和南传佛教内观禅修的学习,根据西方文化进行整合,并广泛传播,发展出著名的正念减压课程(MBSR)。之后,一些心理学

佛教精神对当代人的滋养

◎ 王雷泉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或许到了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不差钱,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的作用日益凸现,已经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佛法不是坐而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 一 诚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一丝念头不起呢?念头起来了,你去压制它,反而适得其反。所以,重要的是不去追逐念头。一个念头起来了,就让它起来,当它消失时,也不要去挽留,

念头多不要紧,不乱就好

一诚法师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我点头,道:心多不乱就好。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

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广钦老和尚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老和尚便对某某师开示说: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

徐文明: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道德体系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仿佛进入了一个

佛教祖庭及其在当代的使命

佛教祖庭及其在当代的使命◎ 杨曾文隋唐以后各地著名的祖庭在我国古代佛教八大宗派中,智顗创立的天台宗最早。智顗逝世后,弟子得到隋朝晋王杨广(后即位为炀帝)的大力支持,在天台山建成国清寺。国清寺是中国佛教

当代高僧:父母这样教育 孩子便堪称大才

作父母的,对子女负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必须认真履行,要为子女提供必要的衣食住等生活资料,令其能正常健康地成长。但要提倡节俭,不要奢华浪费,知一菜一米,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爱护。同时要教以孝顺父母,尊老爱

当代高道李果真:所谓修行,踏实就好

自古神仙由人做,道法流传不停歇。从黄帝到老子再到老祖天师,道法自古以来一脉相传,开支散叶,蔓延不绝。如果追述到黄帝之前的过去,道家、道教的踪迹怕是会更加悠久。虽然过往已经遥不可考,但是仙凡一体这种道家

陈兵: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陈兵〔摘要〕圆融是中国化佛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中国佛教理论家所创造。圆融思想虽是中国佛教大德禅观中的智能并主要运用于禅观,然其理、境无不本于印度大乘经教。在中国佛教中,圆

当代中国佛教应该如何继承社会教化

在新世纪,虽然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然而从总体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虽然也对人类社会带来若干负面的影响,然而毕竟为人类文明进

一日禅:相逢一笑 释然就好

人与人之间不总是和谐,但也绝不是永远对立,那么为什么不试着去谋求双赢?人生苦短,每个人都不容易,有交集才会精彩。相逢是前世修来的缘,大家同坐一条船,拥挤总是难免,立足之地不过尺许,让他几分又何妨?纵然

李向平: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李向平一、佛教经济之问题缘起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佛教大受其益。中国当代的佛教经济[①]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得以逐步兴盛起来,建构为一种具有合法性的宗教经济

刘元春:佛教当代社会价值论

前提:从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看佛教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全球化不是某一时段上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进程,它没有最终的状态和归宿。因此,全球化就是人类不断地跨越时空障碍

魏德东:宗教的当代功能

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将会逐渐衰弱直至灭亡。早在1710年,英国的托马斯沃尔斯顿就为宗教的灭亡预定了日期。他认为宗教不过是原始时

魏德东:当代社会需要纯正的宗教

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并在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等10个宗教旅游场所开展文明燃香试点工作。宗教场所如何烧香的问题,竟

韩焕忠:佛教教育当代开展刍议

佛教教育当代开展刍议韩焕忠传统的佛教教育,是以寺院为据点,以大师为核心,以师徒授受为主要方式,以居士群体为群众基础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