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2024-10-22 10:49

大安法师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为规范。

首先从孝养父母来看,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基础,要有孝道,孝道也表明一个人知恩报德的基本的道德心理。为什么要行孝道?因为在这个世间上,对你最有恩德的是父母,父母是世间福田之最。孝养父母最基本的条件,要赡养父母,保持父母的物质、衣食不愁。

这个养还包括让父母生欢喜心,顺着父母的心。早、晚都要去问寒问暖,父母没有说之前,就得要满足父母的心理上的需求。进一步,还能够光宗耀祖,成就一番世间的事业。那最高的孝顺是要孝顺父母的佛性,顺父母的佛性,养父母的法身慧命。只有佛教才赋予了孝的更高的内涵,就是要令父母出离三界的轮回,让父母能圆成佛道。这就是莲池大师说的,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双亲得以离开三界的尘埃,作为子女的孝道才算真正成就了。

所以佛教作为印度出现的一种宗教,它能来到中国,能够生根、开花、结果,被震旦国人所接受,这跟佛教重视孝道,跟儒家的百善孝为先这个理念能够接通,有很大的关系。孝永远是一个法界的真理,做人的起码的道德规范,违悖孝道就是恶法。

奉事师长。这个师长有世间的师长,就是教我们知识技能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这些老师们,还有出世间教我们佛法的师长,称为善知识或者和尚阿阇黎。对这些师长都得要有恭敬心,奉事;要有弟子之相;要代师之劳,像大地一样的心,要有仆人那样的心;要舍我慢,一切都要请示师长才去做。对师长,不要去说他的过失。经典当中讲,说一个和尚阿阇黎的过失,要堕到地狱里面的。尊师重道,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法界的真理。

第三是慈心不杀。要有仁慈之心,不杀害任何的生命。一切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把生命看得至高无上,要有恕道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在戒律当中是把不杀生戒是放在首位的。众生内心就有这种残忍性,倚强凌弱,掠夺其他生命为己所用的劣根性。

为什么自古以来会有这么多的战争?人际之间会有这么多的摩擦?这些都是来自于相生相杀的杀业所招感的。世界的和平是建立在有仁慈之心,不杀生的基础上。佛弟子为表达仁慈之心,不仅不去杀生,甚至要坚持吃素,间接的杀生都不可以。

再就是修十善业。十善业称为是总持如大地,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善法都由十善业所生长。转轮圣王御世,以十善业道治理国家。十善业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嗔、不痴。这是从止善的意义上,不要去做这些恶行。

进一步,十善业道从积极行善的角度来看,不仅不杀生,而且去放生;不仅不偷盗,而且去布施;不仅不邪淫,而且修清净梵行;不说妄语,是说诚实语、质直语、和诤语、柔软语;意念当中要有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

《无量寿经》谈到,居家以十善业道规范身口意三业,能够去随分随力地念佛,乃至一昼夜的执持名号,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End

人身的价值

人 身 的 价 值◎ 济 群首先,必须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很多人不曾意识到,人的身份究竟有多重要。因为我们此生是以这一身份来到世间,似乎做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殊不知,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我们历经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大安法师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为规范。首先从孝养父母来看,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基础,要有孝道,孝道也表明一个人知恩报德的基本的道德心理。为什

佛说7种方法可享天福

佛说7种方法可享天福清 心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时修福,如果一个人不修福报,只想得到解脱的智慧,那这种没有福报的智慧,也是空中楼阁,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今天为您分享佛说的七种

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

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 莫 孜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觉。佛陀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

人身就是个垃圾桶,为何千万要珍惜?

达真堪布什么是人身的真正意义呢?人身实际上是个垃圾桶、饭桶、臭皮囊、废物。从头发到脚指甲之间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有用的。我们来观察一下。人皮剥下来连牛皮都不如,牛皮还可以做衣服、鞋子等很多有用的东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