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德王观音的故事有什么
2025-03-16 13:06

元和九年,唐宪宗李纯在位。大唐经历了藩镇割据,江山已经是破败不堪。这一年,西边的局势尤其严峻。

西边局势严峻的起因是淮西彰义节度使吴少阳的病死。淮西一地,统摄三州,淮西彰义节度吴少阳同时领了申州、光州、蔡州三州的大权。这位节度使吴少阳是专制一方的人物,远离京师朝廷,自霸一方年久。吴少阳病死却没有带走淮西彰义节度使的位子,他的儿子吴元济继承了这个位子。照理,一任节度使亡殁,权位是要还归朝廷的,下一任委任谁,由朝廷来定。可惜了,理只是理,吴元济顶着律法,绝对不从,密不发丧。仿佛他们全然是诸侯之国,父位子承,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但这还不够,吴元济想要更大的权利。所以吴少阳过世未有一个月,吴元济就迫不及待地发兵四邻,先后攻占了午阳、叶地、卢山、襄阳。本来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就很艰苦,周边哪里经受得住这一番摧残,不出两月,西边一线已经纷乱不堪,百姓迁逃,民生凄惨。

东边,朝廷亦不得安生。宪宗李纯,晓得唐朝历代受到藩镇的连累牵扯,立誓削藩。但朝廷中主战、主和派势力相当,人心难齐,整天扯来扯去,明暗难分。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做裴度的官员主动请命。

宪宗李纯记得他三年前在南地削藩有功,为人坚毅,非群臣能及,立时任命裴度为御史中丞,先去蔡州战场视察。

隔日清晨,年近五十的裴度,带领十来精兵,走官道,快马加鞭,直奔蔡州战场宣慰。

裴度到了蔡州军营时,军营监军太监却以各种理由搪塞,阻止裴度视察军营,各位主将都不敢作声,裴度只得说些应景的话,便早早被“请”到营房休息了。

其实裴度坐到后半夜都难以睡眠,淮西三州战火连绵,军队疲累,而仅蔡州一地,宦官又夺主将大权,如此下去,削藩之事,怕是真要无期。这么想着,心里灼灼,那里睡的着觉。

裴度正坐在案前翻看蔡州战图。突然李愬、李光颜两位主将半夜秘密来访。那两人扑通跪下,久叩不起,低头道:“请裴大人亲察军情!”裴度将二人扶起后,详细地问了其中原委。原来,部队在淮西战场已驻扎许久,久战不胜,并非吴军难攻,而是监军专权,克扣军饷,人事不利啊!军队屡战屡败,伤兵无数,伤兵大营只装得下千余人,实则伤兵早已上万。监军怕朝廷追究,瞒而不报,把大部分伤兵都挪到城外去了,伤兵们莫说医治,连饭食也难有供应,为了进一步体查军情,趁着天色未明,裴度提出让二位主将带他去城外看看伤兵。

那二将大为感激,起身引裴度前行。出了城,不一会儿到了一间破旧的观音庙前。

裴度站在庙门前上下打量:是间乡间常见的小庙宇,破旧不堪,木头柱子半裂,在风里摇摇欲坠。

“这庙里歇了多少伤兵。”

“回大人,歇了三千有余。这几日从战场上受伤下来的,都送到这里了。”

那两位主将请他进去亲眼看一看。裴度越往里走,越发现这座从外面看起来只不过能栖身百十来人的小小观音庙,里面竟然越走越大,越走越开阔,好像怎么也走不完,装下多少人也不嫌够似得。

“奇了,这么一座小小的庙,真能装下这么多人。”

“是啊,裴大人莫看这庙破旧,却着实神奇,装多少人都装不满似的,大家觉得,大概是菩萨慈悲,不想让人们受到风吹雨打吧。”

一连几月,裴度白天亲察军情,亲上前线,到了夜晚,便一处处走访散落的伤兵难民。渐渐的蔡州兵营和百姓们都知道了有个会时不时出现在大家身边救急问暖的裴大人。

直到一日朝廷谕旨诏裴度回京,原来前方有报,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及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这两人勾结吴元济,暗中焚烧了朝廷军储,意欲与吴元济同篡。

裴度即刻上马,只身回朝。如是一路星夜兼程。到了京城遇到了共同支持削藩的宰相武元衡。武元衡一直与裴度书信来往,知道他此行赶回,两人共同写好攻取反贼的书状,约好一同上朝,说服皇帝再派援军,一鼓作气,扭转局势。

两人同行至一处偏僻地方时,遇到了刺客,宰相武元衡当场遇刺,不幸身亡,裴度命大落入深沟,刺客走后被一对拾粪的老夫妻救起。

三天后裴度回来了,朝中人人惊乍:裴度竟没有死。

经此一事,朝中大臣们贪生怕死,主战派纷纷倒向主和派。他们认为杀武元衡和裴度是杀鸡儆猴,看到裴度侥幸生还后他们更加害怕,说是全因为裴度坚持削藩,激怒了地方,因此要罢免裴度的官职,才能安抚地方,平息叛乱。皇帝知道反叛军最怕的就是裴度,因为裴度久在淮西了解军情和战局,自然不会允许。

几天后淮西战线,传来了极坏的消息。

讨吴诸军督军严绶,长期拥兵自重,却无寸功,贿赂宦官监军,将朝廷囤军的累年之积消耗殆尽。淮西战线节节败退。

如此以往,宪宗李纯就不得不退兵了。

到了元和十二年的七月,淮西军情糟糕到了极点,军饷完全供应不上。朝中大臣趁机上了一道大奏:请宪宗退兵。

这一日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开口了,开口请求皇帝退兵。只有一人在角落里保持沉默,是裴度。

直到宪宗要退朝了,裴度还是无言的站着。

宪宗李纯缓缓起身。群臣才闭了口,看他转过身去,毫无力气。

“臣请督战。”

宪宗李纯愣住,回身,见裴度叩首在地。

“卿必能为朕行平叛之大业吗?”

裴度道:“臣誓不与贼偕全!”话毕,脸颊上滚滚落泪。

八月,宪宗拜裴度为相,又拜他为蔡州刺史,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彰义节度使及淮西宣慰诏讨处置使,命他携军赴淮西决一胜负。

临行,裴度誓师:“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期!”

话出口,无人再有音响,唯有晨风鼓鼓,搅动旗幡。

裴度带兵行至蔡州驻扎,巡抚诸军。

夜色渐浓,战事在即,但裴度并不打算休息,而是带了几个亲随和李愬、李光颜两位主将,径直往城外观音庙行去。

众人走到一片空地上,在一个石墩子面前,李光颜说:“到了,裴大人。”

裴度四下望望,眼前并没有当年那座风雨飘摇的小庙。原来去年部队在附近和吴军血战,被吴军发现了这处小庙,夜里纵火,都烧了。

可不知怎么的,大火总是烧不进大殿,等到里面的伤兵都被救出时,那殿顶才坍塌。火灭后,观音庙整个没了,就剩下这个石墩子了。

这一夜,裴度决定不回营,就带着这几个人,在这石墩子旁睡下。

【德王观音】的故事

月色朗朗如水,裴度在草地里辗转,不知何时,入了梦乡。突然,他觉得眼皮上有强烈的光芒,他睁开眼,看见光是从石墩子上传来的,石墩子上立着一个金色的人,金人越变越大,越长越高。

裴度看得清楚,认得这是观音菩萨的梵王相,着华服,顶高冠,面色温润慈和,目光柔韧刚毅。金人越变越大,最后化作了一道光飞进了云霄。

裴度只记得金人对自己说了一句:“十月初九夜中行。”

十月一晃而至,裴度率军强攻吴元济淮西总营,久攻不下。眼看粮草耗尽,天气转凉,正是棘手的时候。这一日,天上下起了小雪,裴度听见一个士兵说道:“今年的雪真早。”

他猛然想起“十月初九夜中行”。今天就是十月初九!

裴度急令李愬、李光颜准备兵马,今天夜里突袭吴军大营。

“可是裴大人,现在晚上天空晴朗的很,我们这么多人,怎么能叫突袭?”

裴度说:“只管等到晚上!”

两位李将军带足了兵器人马,在吴军营外一百二十里待命。

到夜半,裴度营内发出进攻的信号,两位将军将信将疑的出发了,走到半路竟然天降大雪,雪夜掩盖了裴军的行踪,出其不意地突袭了吴营。

这一仗,二李夜袭吴营,急行一百二十里,生擒了吴元济。

裴度立约,只杀魁首,对其余吴军招降,那些不愿为兵、愿归为农的士兵,裴度都遵从了他们的意愿。从此,淮西平定!

班师回朝,宪宗李纯为裴度诏加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赐勋上柱国,封晋国公,复知政事。而裴度亦不忘了在淮西修建了一座德王观音庙,以报那一夜示现梵王身指点他的菩萨,并且多方宣扬,令德王观音菩萨的故事传遍天下,接受天下百姓的礼拜。

End

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所有的念头都是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而已,假如仔

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却被他伸手拦住,劝道:天色已晚,鸡要睡觉,你就别杀生了。谁知,男子就这么随口一说,却让他当晚躲过一劫。这名男子名叫施复,他的朋友是朱恩

佛典小故事两则

佛典小故事两则◎ 无 碍楼上磨刀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很苦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割不进去,他就在家里找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黑与白的故事

◎ 黄小平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黑人小孩问母亲,为什么在黑人之外还有白人呢?母亲回答,因为有黑天和白天,光有黑天而没有白天,或光有白天而没有黑天,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黑天和白天同在,

“如狼守斋”的故事

◎ 净 界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道是清净法,我们要把染净先切开

佛教故事两则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音齐)树给(音几)孤独园的时候,罗睺罗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佛陀为法舍身的故事

弘 一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

禅故事三则

◎ 文 远 舍与得寺庙里住着了凡、了尘师兄弟,他们晨曦微露出外化缘,星辰满天回到寺里。后来,只有了凡天天出去,了尘则买了很多米、面存放着,然后睡懒觉。了凡见师弟渐生懒惰,劝他。了尘却听不进劝告,反而振

于阗萨迦耶仙寺瑞像的故事

◎ 杨 雄 于阗城西五六里喀拉喀什河畔,原有萨迦耶仙寺(即《大唐西域记》中的娑摩若僧伽蓝)。寺中有塔,高十几丈。寺塔多有灵瑞,常放神光。这寺塔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个远方来的和尚,走到西玉河畔的一

韦陀小将的故事

◎ 本 性 我很欣赏韦陀小将,不纯因为他护法心坚,也因为他虽然稚气但却威严。在我们天王殿后面的弥勒佛背面,有一尊韦陀菩萨,也就是我所说的韦陀小将。他的顶上一般都会悬匾题额,曰:三洲感应。这韦陀小将,他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宽运法师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佛教里流传着一则和气四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他们和睦相处,从不吵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大家讨论道: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呢?

小故事三则

小故事三则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

佛学三故事:让夏日清凉且温暖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在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吃饱饭没事干,那你就错了。无所事事能让人清闲,

于阗毗摩城瑞像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优填王就为他造了许多像。有一身檀木雕成的立像,高有两丈多。头上有光芒,上有华盖,佛穿袈裟,脚登莲花。这是一身释迦牟尼的站立说法像。佛涅槃后,这尊檀雕佛像凌空而飞,从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体 喜记载: 唐朝的高僧--南山道宣律祖,是彭祖的后裔,亦是南朝吏部尚书钱申的独生子。宣祖外通诸子百家之说,且内洞佛教戒定慧三学。对于佛所制定的毗尼律法,不仅研究透彻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佛陀和净饭大王边走边谈,比丘们整齐的队伍,净饭大王随驾的车马,都跟随在身后。一边是冠盖云集,一边是光头缁衣,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行列。佛陀和净饭大王一别就是十

妄语的故事 ——舍利婆国的商人

妄语的故事--舍利婆国的商人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闹的安达葡罗城去做生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佛经放生故事

佛经放生故事《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佛理小故事

佛理小故事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佛本生故事:守信不死

从前,有个名叫须陀须摩的国王,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平日遵守佛门教诫,做人老实诚恳,从不说谎言或无意义的话。有一天早晨,国王乘车与宫女们一起到御花园里赏花。走出城门不久,看见迎面走来一个修行人,停在国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妙江法师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

洛阳桥的故事

洛阳桥的故事◎南怀瑾观音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常现女身,以慈母的德性与形像,抚慰一切有情种种的苦痛。我们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妇女们作为一个女人的甘与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体会得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生活滋味了。在

哲理故事:马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沐着清晨的阳光陆陆继继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轻轻地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庠序有次的端坐在尼师坛

不肯去观音院

◎ 丰子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

观音山

观音山◎ 余光中观音仰卧成观音山,在对岸云里看过,百里看过隔一湾浅浅的淡水,看过今夏我看的次数更加多因你在山脚,你在对岸风景为你而美,云为你舒展曾立在江边幻想,幻想在风中你凌波而来,踏苇而来幻想我涉江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海涛法师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像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

陈大惠:现代版因果——老天有眼的故事

俗话说,老天有眼。但现在许多人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就有一个老天有眼的故事。陈大惠,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四年前,他请长假做义工,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这个采访是一个古书里才有的故事,一个来自山区的坏媳

观音思想特点

观 音 思 想 特 点◎ 李利安 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 一是来自因地观音信仰,即佛教在解释、论证观音于因地的修行历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胡小林:对治恶境:黄忠昌居士遭遇的两个小故事

当年我听向小莉馆长跟我说,黄忠昌先生念佛,在她那儿,三年就往生了,他是成就了。他在念佛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位女居士,天津的,也在她那儿一起念佛,男众、女众分成两班。这个女众老到向小莉馆长那儿报告,说黄忠

老禅师的故事二则

自伞自度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禅师道:我走在雨里,你躲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那个人听禅师这样

观音菩萨用功的方法

虚 云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孙绪会《法华玄义序》说: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 法也。妙是佛家对一切至美之物的命名。可见在佛教里,不可恩议是与美的观念相联系的。佛教审美有几个特点:第一,超越性,世俗眼光看来不可

观音名遍十方界

◎ 佛 山那时,观世音菩萨从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礼后对佛说:世尊,回想起从前我经历的那些不可胜数的劫时,当时,有一位名叫观世音的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向他发露要修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愿,这佛教导我从听闻思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背后的故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背后的故事佛欣法师疫情四起,八方支援,在日本支援的物资的包装箱上,有八个字,瞬间点亮朋友圈。这八个字出自日本长屋《绣袈裟衣缘》一诗。盛唐时,日本不断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天武皇之孙长屋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小故事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灯一般的人,给予一两句箴言,指引自己前进。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也会亮,天亮不

成熟的人,心里满是故事,脸上不见风霜

大概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一定会变得内敛,不张扬。因为已经历过风风雨雨后,他终于会发现,张扬引起的不过是一种喧嚣。它是外在的,如梦呓般虚妄不真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个回忆高峰。多半是在中年或老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