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众生
2024-10-31 07:50
颠倒众生
斌宗法师讲述
诸位!这个名词--颠倒众生,是世尊亲口说的。为什么他要这么说呢?当然有其理由:一切众生乃背觉合尘,认妄弃真,这就是颠倒。现在举一个事实来说:
生在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其贪欲之心特重,故对于地狱五条根的五欲--财色名食睡(由于贪求财等五欲,而妄造一切恶业,依业受报,有坠落地狱的可能,所以称它为地狱五条根),都是一样贪婪,争取无厌的。兹单就财一方面来说,金钱这一件东西,它的魔力太大了。古往今来,芸芸众生,不受其迷惑、陶醉者实在没有几个人哩。老实说,举世之人,谁也不约而同的以青眼看重它,甚至视为性命般的重要。因此,无者千方百计以图取之,既有者则用心用力以保护之。就看一般常人,毕生辛辛苦苦,劳劳碌碌,不惜身命的挣扎不休,到底为着什么?聪明的读者,不用我再饶舌吧!至于那些富豪家庭,为了关心着性命般的金钱,顾虑到梁上君子的降临,因而对门户的严卫是极其十足而周密。例如:制铁门、铁窗,以及铁网的围护,种种的设备严重而坚牢的用来保卫它。有时发见盗贼要来侵犯它,便拚命地与他抵抗一场,一方面还紧急地去报告刑警来驱除他。呀!人们爱护孔方兄之热情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了。喂,孔方兄!你怎么能这样吸收人气呢?虽然如是,但这不过仅为爱护身外有为的金钱,防卫世间有形的盗贼而已。然此外还有一类无为法财,还应该更用心去爱护它,同时也另外有一类无形盗贼,更不可不去防卫它的侵犯。况且无为法财,其价值是超过有为财万份以上的。当知世间的有为财,只能给人们物质生活上的暂时享用,仍没有永久性,是靠不住的,这是怎么说?因为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法,乃是一种变幻无常的。所以佛说:世间一切都是假,当然金钱也不在例外。佛经上告诉我们,世间财--是五家共有的,那五家呢?一、贪官污吏。二、水火。三、盗贼。四、刀兵。五、不肖子孙。因此,我说世间财是靠不住的。况且不能善用它,那是会受其殃祸,造出许多罪来。至于无为法财那就大不相同了,其殊胜妙用,让我来谈一谈,它--法财非同世间的金钱,唯能供物质生活上暂时的享用--养活色身而已;它能够庄严法身,培养慧命,它不只一生一世的享用,能够历劫享用而不尽的。同时又不怕盗贼的抢劫,水火的侵害甚至能助成我们的圆满无上菩提佛果。您看,殊胜不殊胜?所以我说超过有为财万倍以上,实不过分。这笔胜妙无比的无为法财,岂可一向让它静悄悄地埋没着,而不去进取,不去爱护它,以享其殊胜功德妙用,未免太可惜呢!
然而它--无为法财,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那就是经中所说之自性本具的一切功德智慧,也就是世尊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时所唱言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因颠倒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的智慧就是!迷了它,即为六道轮回的苦恼众生,证了它,即成三藐三菩提的无上佛果。然而它究竟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个人自性本具的宝藏中,请大家赶快去努力自取为要!
其次来说无形的盗贼,它较之有形的盗贼那是厉害更深了。以其有形的盗贼,只能抢夺人们的世间有为财,绝对无法来抢夺我们自性中的无为法财,这还算没有什么利害,因为被其侵害者,不过物质的生活受些影响罢了。所以我说还是小事。有些人不觉悟到此,偶而遭遇到盗贼的侵犯,不知见机行事,为了这些虚幻不实的身外放不下,且不量力而硬要与他抵抗到底,结果受亏不少。我想还是以学佛的态度--看破--放下--随缘来对待它为妙,可避免意外的灾祸来--性命问题。至于所说的无形贼,那就太厉害了,它--无形贼,非同有形贼只能偷偷你的东西,影响着你的物质生活而已,它能侵损你自性中的无为法身,能丧灭你的法身慧命,同时又能陷害你堕落三恶道里,去受万劫不得解脱的无量罪苦,你看厉害不厉害呢?这个厉害无比的心中贼,岂可一向让他肆无忌惮地活动而不去注意、防卫它,以避其凶恶的侵犯未了,就太不聪明的了。然而它--无形贼,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是贪嗔痴三大贼魁,以及其他一切妄想恶念的那些小贼伙。怎样称他为贼呢?能劫功德法财故,怎样又把它说得那么厉害呢?能令我们受万劫生死不能了之故。
要之,由贪等诸恶念而驱使身口意去造杀盗淫等一切恶业(如贼行窃),依恶业而感受苦报(如因盗受罪)。忏悔偈云: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由此就可知道,无形贼--贪嗔痴的厉害了。然而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常在六根门头出入,行者当格外留心!千万勿受其祸殃。人们太不聪明了,一向只晓得用心用力去追求,去爱护那身外的有为财,却不知道去取用、去爱护这笔比他亿万倍宝贵的无为功德法财。只晓得用心用力去防卫、去驱除世间的有形贼,却不知道去防卫、去驱除这较他亿万倍厉害的心中无形贼。竟将自性宝藏的功德法财,随意任其搬取殆尽而不知检,且为一元五角之损失,则与之计较不休。然无形贼长在劫夺我们宝藏中的功德法财,竟一向不去讨罚它;有形贼偶一偷盗我们一点身外的阿堵物,反而拼命地与之抵抗到底,迷昧的众生真是开倒头车,莫怪乎世尊称它为颠倒众生,真是一点也不错。这正与孟子所谓:人有鸡犬失焉,则知道追寻,心放焉而不知寻的道理相同。
以上所述的道理,不厌麻烦,再来改换一个方式来说:能拖累我们造业,或者能使我们丧害身命的有为钱,竟那么的用心去追求,去爱护它,对于能助我们成就佛果的无为法财,反而一向不去关心它、爱护它。爱护世间有为财,就晓得用铁门等来保护它;自性无为财则一向不关心地放弃了它,遇到有形的盗贼要来偷取我们的金钱,就紧紧地去报告刑警来驱除它,且绝对不肯放他干休,可是遇到无形心贼要来抢劫我们的无为法财时,竟看也不去看它,遂之任其抢劫,这不是颠倒是什么?
我们如果要永远做一个颠倒众生则罢,不然的话,那就要改换方针了,有为财和无为财的胜劣;有形贼和无形贼的利害轻重,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于是,我们当以爱护有为财之心,换来爱护无为财,以防卫有形贼的用心,换来防卫无形贼才对,您对有为财的爱护,即晓得用铁门等去保卫它,那么,对于无为财,更当加倍的爱护它,当然也要用铁门等来保卫它。对有形贼既能那么用心去防卫它、驱除它,那么对于无形贼的侵犯,当然更要格外的防卫它,用心去驱除它为妙。有形贼来侵犯时,既知道去报刑警来驱除它,那么,无形贼来侵犯时,是不是更不容缓地去报告刑警来驱除它才对呢?
话说回来,当如何来享用,来爱护无为法财?要怎样去防卫,去驱除无形心贼?这真是一种容而不易,艰而不难的事。诸位请镇静一下,慢慢听我道来,有为的金钱是可以用身力,及其他一切技能智力取到的,无为的法财是世间任何技能、才力都无法去争取得到的。然而要怎样呢?只要我们能够发菩提心,精进修行,用戒定慧三无漏学的法力去追求进取,就可得到(修一分道则得一分法财),如法修行,获得解脱自在的清净安乐,这就是享用无为法财。有形贼是可以用人力(刑警)物力(武器)去防卫,去驱除它,无形贼是世间的刀枪,刑警所无法能驱除它,又不是铁门、铁窗可能防卫它,这怎么办呢?呀!不难!不难!只要我们肯发心修学佛法,用佛力、法力,就可以防卫它、驱除它了!防卫驱除的方法就是:当我们内心起贪嗔痴,或其他的恶念之时,要赶快用般若观慧去观照它,或念佛持咒以对治之,使其无法活动起来,乃至永远消灭,这就是用佛力、法力去防卫、驱除无形心贼的唯一善策。若再说详细一点,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在日常的一切行事中,于见闻觉知上,当时时在警省内心的过犯(过犯如被盗贼侵害)。凡一念心起,即回光反照去观察它,如所起的是悭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我慢心、残忍心、嫉妒心、染污心、执着心、颠倒心、烦恼心、歪曲心、欺诳心、懈怠心、分别心乃至一切妄想,这都是恶念头--无形心贼,它能阻碍您,进趣无上菩提。且能抢劫您无量功德法财,这么凶恶家伙,怎能容许它出现在自性国土,来捣扰着无为心王,使天下不得太平呢?因此,故当极力的铲除它,当我们反照观察之下,一旦发见了它,当刻不容缓地用佛力、法力、观照力驱除之,使其无法活动起来,那就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了。能够如是做下去,久而久之,一旦工夫纯熟,自然就恶念不生,乃至永远消灭。
总括的说:世间有为财是物质生活上暂时的享用,是生灭法--无永久性。它是用身力、财力所求取得到的。自性的无为法财,具足一切功德,为法身慧命永久的财产,是不生不灭--享用无尽。它是用道力、法力去发掘进取的。
人间的有形贼,只能偷盗有为的财物,受其侵犯者,并不见得怎么厉害(只损失物质方面),并且容易驱除。心内的无形贼,能够抢劫自性宝藏的功德法财,若受其侵犯那就不得了(能令堕三恶道),并且不容易驱除。防卫有形贼抢劫我们的有为财,是用铁门、铁网以及其他武备;防卫无形心贼侵犯我们的无为法财,是用观照、反省,及严持禁戒。遇到有形贼的侵犯时,当速报告刑警来驱除之,遇到无形贼的侵犯时,当速求援于佛力、法力以驱除之。能够如是,就成为正觉的众生,那颠倒的绰号,就永远没有我们的份啊!祝大家平安!附表如下:
(一)世间金钱物品--喻自性功德法财。
(二)施设铁门--喻严持规戒(铁门喻规戒,严持喻防卫)。
(三)武器严卫--喻般若观照(武器喻般若,严持喻观照)。
(四)防卫门户--喻照顾六根门头。
(五)盗贼--喻恶念。
(六)刑警--喻佛力法力。
(七)预防严卫无形心贼的侵犯
--严持规戒,常起观照。
(八)消灭制止无形心贼的活动
--坐禅念佛,诵经持咒。
(九)追求进取无为法财--精进佛法,勤修道品。
(十)享用享乐无为法财--解脱自在,清净安乐。
End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行为中正,而东区的人们粗俗随意;他生活有规律,从不过分,但东区的人们却喜欢肆意狂放;他品质高洁,从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检点,东区的人们则似乎不太注
梦参老和尚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我也不能跟他直接谈话--烦恼在哪呢,你拿出来给人看一看?你拿不出来,烦恼是无形无相的。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神通力,及所说妙法。此时,大迦叶尊者也跟舍利弗说,自己亦曾见过文殊师利的希有神通,接着详说整个过程。昔时,世尊成佛未久,文殊师利童子从宝王
文:苏爱雪公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华严经,华严经上讲到菩萨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阶位,当时便去问 雪公老师:‘老师啊!为什么做菩萨,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和阶位,才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题目是:众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我的姐夫郭永发(刘素青老居士的丈夫)今年五月二十日(阴历四月二十二日)早八时预知时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的往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也
问: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做了菩萨还要有畏呢?(慧妙)李炳南答:菩萨等级甚多,不到无为无缘境界,还有造作。自必仍加体察,此体察即是畏,如俗谨慎之意,此其一。菩萨泛指觉者,见果知因,见因知果,了福祸之
问:山河大地是众生共业所造,现钴弹可以毁灭全人类及生物,设全人类及生物悉数死亡,然则地球亦随之毁灭乎?月球半月为昼,半月为夜,昼则酷热,夜则奇寒,不生生物,何来业力,不知此球何以成之哉乎?先有根器界后
问:随顺众生应要怎样?(黄徐招)答:原则不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不执著我见,不障碍他人行为,大体如是,详情难尽。但应最注意者,随顺其善,不但赞叹之,且须助成之,君子成人之美,亦犹是也。
◎ 大川禅师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摘自《唐诗宋词》
问:有人问佛度众生往西方,若度尽不是世界消灭了?请开示!(简素英)李炳南答:譬如狱囚悛悔,典有假释,内有一囚,忽劝他囚,切勿悔罪,理由即大家若都悛悔,岂不空了监狱?彼人之问,亦由是耳。
问: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李炳南答: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
◎ 大 安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弟子深厌娑婆苦,一心只想往生西方净土,然度众生的大慈悲心一时还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答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 龙 树问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从何处得?又诸佛贤圣少欲知足,谁受是者?若凡夫无厌足,何能受三千世界物?答曰: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
颠倒众生斌宗法师讲述诸位!这个名词--颠倒众生,是世尊亲口说的。为什么他要这么说呢?当然有其理由:一切众生乃背觉合尘,认妄弃真,这就是颠倒。现在举一个事实来说:生在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其贪欲之心特重,
善知识是一切功德出生之处故,他们是我等法身父母。因此当我们欢喜、悲伤、困难、危急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祈祷师佛,而且只要信心坚定,凡是伸出的要求索取的手,从来就不会空过。如同父母生养了我们,由于被爱护得
代众生苦◎ 来 果《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理当孝养,应当代受?既是父母,何称众生?要知众生二字,佛菩萨称之当然,我等称众生者,似觉不恭,因众生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故也。由此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
梦参老和尚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足方便善巧。智慧不具足怎么办?发愿,你要发大愿,我经常地跟我们道友们说要发大愿。在《优婆塞戒经
晋美林巴尊者皈依佛门,想清净涅槃的人,要把积累的一切福泽,去为众生做完全的回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涅槃的果位。回向在梵语里叫做巴热那达,意思是完全变成或发展。由智者把一切善根都变成大菩提道,不至于半途
大安法师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
莲 池【原文】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药与病反,奈何以病为药?盖有形之身,不能无病,此理势所必然。而无病之时,嬉怡放逸,谁觉之者?唯病苦逼身,始知四大非实,人命无常,则悔悟之一机,而
把你的福报与一切苦难众生分享,你的福报就更大1.世间人常讲折福,什么是折福?工作不认真尽责,与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对上司不服从、不尊敬,对下属没有能够照顾,对不起公司,这就是折福。2.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
妙莲法师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
◎ 理 海众生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互为种种因缘而懵然不知,故有爱憎亲疏。佛法中有三句话,能帮助我们转变对所有众生的认识,止息这种烦恼分别: 众生皆是过去父母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
此标题是出自《华严经》里的偈子,全偈应是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在日常的修学生活中,我独自思惟,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与佛陀教导的法相应。想起这首偈子,便想深入了解菩萨的心和众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是传统中对观世音菩萨的普遍印象;每个时代的苦难众生,都会期待这样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现身、解救人们于烦恼的苦海。如果有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住大定聚,慈观
◎ 惟 因禅师六祖惠能大师提倡学佛人各须自性自度,度自性众生、他说: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是者,名为真度。邪正迷悟,愚智恶善,怎样来衡量判断呢?佛教认为:贪、瞋、痴三毒为邪,戒
孝顺父母,超度众生有大功德海涛法师 如果各位真愿意修行,千万不要生气,骂人,不然你就没修行,特别你在想大乘,你要帮助的就是众生,这个人偷你钱 伤害你,你也要帮助他,这个才叫大乘,这个叫什么?念一下来
善用其心,念念原谅一切众生,不挑众生的短处梦参老和尚我们要转变我们这个心,善用其心,念念的总是原谅一切众生,总是要一个慈悲心,不要挑众生的短处。众生业障很多,要让我们来挑众生的短处,拿佛经来对照众生看
仁德上人佛性在六根门头放光,起心动念、见闻觉知,随缘妙用真诚的爱心、慈悲心,没有一点过失,业障习气毛病是情执私心与执着挂碍。如果自己的心被外界的人事物迷住,想不开、过不去,想得死去活来的难受,这就证明
沈家桢:「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浅谈一我收到好几位朋友的信,认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金刚经》中极重要的名词,可是我却没有详加解释,轻轻带过。希望我有机会再讲的时候,能先以此
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华严经。净行品》第一个结论构成每个人一生的一切现象,都是依因缘而现起,简称缘起。而这个人的五根意识乃是这一切缘起现象的最主要的因缘。第二个结论缘起现象,
第四章众生相种种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众生一词,本是佛典中梵文萨埵(Sattva)的意译,正译有情,《唯识述记》卷一释为有情识即所有具情(感情、情绪、性情等)和识(心识)的东西。用这个词来概括同属有情识的一
编者按: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家法名本为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老和尚一生以弘法利生为己任,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2017年11月27日,老和尚在五台
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要转变众生心,需发菩提心与佛相应。修普贤十大愿,念地藏菩萨等佛菩萨圣号,念念不离三宝,常发诸佛菩萨之愿。无论做任何事,发愿,求忏悔,苦行,想成佛,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心往道上会
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经典原文】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法华经》【经文解释】此偈颂是佛对舍利弗尊者所说,又诸大圣主:诸,就是一切。大
【经典原文】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经文解释】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功?我们
第一疑 舍离众生疑问: 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
弟子: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六根和心意识吗?宽见法师:心意识当然有,什么样的众生都有心意识啊。除了佛转八识成四智,成佛之前呢都有八识,成佛之后呢,转八识成为四智。六根呢?六根也有,成佛你六根互用了嘛,只是跟
做一次功德,是否可以都回向给法界众生及自己的冤亲债主、再生父母?释宽见:可以,没问题的,不过别把自己搞得太忙,太忙也受不了的 :)※※:师父说没问题,不过别把自己搞得太忙,弟子看到后,也觉得自己定的回
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弟子:众生如果在地狱中造业,是不是要继续在地狱中受果报,一直在地狱中就出不来?宽见法师:那当然了,在地狱当中作恶是继续种因。所以说,你这一期地狱的生命结束了,下一期可能还在地狱里
众生浊,就是我们由于有见浊,有烦恼浊,所感得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就是很粗糙、很弊恶,就是我们的身体素质不行,心理状态不行。那身体充满着种种的污秽,但是他不会感觉到身体的不净。心里非常的怯弱,他感觉不到
什么是劫浊? 智者大和尚在《法华文句》中解释:劫浊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最长的是火、水、风三大灾过完为一劫,最短的是一刹那。一劫由无量个小的刹那组成,本没有时空的范围,是因为有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之果报,上立此假名。文云众生垢重,即是此义”。众生浊也没有具体的东西,无非是见慢果报,见慢果报就是以自己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执喜好。如果对某个人特别有感情,这所谓的“感情”如果不
五浊恶世一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和“五不正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平常已知道“五浊恶世”的整体意思,关于五台山五浊在此稍许解释:劫是劫波,一因果的完成叫劫,也可以说受这
譬如劫浊,我们知道劫浊就是时代不好、时代混乱,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知道时代不好是一种共业,那我们就要转共业,大家齐心都朝好的方向去想,朝清净的方向去做,依照《华严经》净行品所指示的那些方法,凡事都朝
四 众生本来成佛 何以复有无明于是金刚藏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