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地藏信仰的现代诠释
2024-10-03 12:25

温金玉

在中国佛教信仰结构中,菩萨信仰是最为显著的特征,明清以来在民众供奉的四大菩萨中,文殊代表大智,普贤代表大行,观音代表大悲,地藏代表大愿。随着佛教圣山化的推广,更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的说法。与其他三位菩萨相比,地藏菩萨拥有更多的身份与职责。

大愿弘深

地藏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而产生的,早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就已有地藏菩萨之名。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记载地藏曾发的大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因这一弘深誓愿,被誉为佛门大愿王。

在佛教信仰谱系中,地藏原是众多菩萨中的一员,并不引人注意。因他胸怀大愿,而受到释迦佛的特别看重。如《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记载,有坚净信菩萨曾问释迦佛:假如佛入灭后,善法消减,恶法炽烈,众生将依靠谁来修行,以何种方便开示化导,令大众生信心,除烦恼?释迦佛就推荐了地藏菩萨。说地藏依自己的本愿自在力,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然可以游化于一切刹土,并圆满功业,但与我们人间最有因缘,所以他发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将带领大众修行。

正是因为地藏菩萨的这一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愿,受到广大信仰者的推崇。我们都知道佛门中有一种说法,佛万德庄严,法力无边,但也有三不能,即无缘难度,定业难逃,众生难尽。

第一条是说,佛法再好,也有人不信,你就无法让他接受而度化他。

第二条是说,自己的业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父母可以给孩子买最好的鞋,但无法代替其走路,佛教称为自作自受。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是佛教的因果律,相当于我们世人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第三条是说,众生为无明业力所牵,前赴后继,生死轮回,难以穷尽,犹如河沙。众生真是无法度尽的。但地藏菩萨却发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愿与众生同甘共苦,共证菩提,这就是大乘菩萨信仰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真实写照。他希望在觉悟成佛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地藏十轮经》中曾给地藏下定义说: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密藏。就是说地藏菩萨犹如大地母亲,承载世间一切,无论美丑、好坏、净秽,就像天地含有好生之德,摄持万物,令万物生长,这样的愿力安忍不动。地藏因了众生的缘故,而成佛遥遥无期,这一份悲悯,这一份期盼,这一份救赎,希望众生最终能够自觉自悟,其实觉性就藏于众生心中,觉这个字,可以理解为睡觉,也可以理解为觉醒,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个从不觉到觉的过程,地藏菩萨用他的誓不成唤醒众生的自觉成。当有那么一天,所有的众生成为自觉觉人的地藏时,就是地藏证菩提的时刻,这应是地藏信仰的核心。

孝心广大

有诗赞地藏菩萨说:五乘该尽孝慈心,最是医王愿力深。百草根茎皆不弃,赢来大地足知音。地藏菩萨是佛门中孝的形象代表,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被视为佛教的孝经。

原来地藏菩萨曾是一位婆罗门女子,因其母听信邪言,不依正法,死后堕入地狱受苦,为了拯救母亲,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并立誓发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正是以此功德不但令其母得以解脱地狱之苦,还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都得以解脱超生。

在这里,地藏是以一个孝女的身份出现,不仅解救了自己的母亲,也拯救了众人。这样的孝,超越了小我的局限,而扩展至对众生的爱与孝,实现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想。

我们知道,佛教传入中国后,因剃发染衣,被秉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中土人士所指责,而不染红尘,弃绝亲爱,更因有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受到批评。中土的佛教学者始终进行着协调,如东晋慧远提出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流行于东亚地区的《梵网经》甚至说: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将孝直接等同于戒。

唐代高僧宗密在《佛说盂兰盆经疏》序中说,孝道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宗之。盂兰盆节甚至演化成为孝亲节,在中国佛教史上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孝僧。

北宋僧人契嵩写下著名的《孝论》,详细阐述佛教孝道观,他说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认为佛教不仅不违背儒家提倡的孝道,甚至佛教提倡的孝道比儒家的还要广大、深远。

清代东林寺沙门知性专门写有《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一书来阐述地藏菩萨的孝道。当年弘一法师在金仙寺听静权法师宣讲《地藏经》时,听到佛在临涅槃时,为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升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讲经,触动他对逝去母亲的怀念,竟在课堂上失声痛哭,令人真切感受着佛门的孝道与感恩。

幽冥教主

在大乘佛教的菩萨团队中,菩萨大多现的是在家相,身披璎珞,头戴宝冠,只有地藏菩萨现的是出家相。地藏的形象常是手拿锡杖,掌托宝珠。有偈赞曰: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佛教信仰体系中,认为众生轮回于六道之中,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还有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地狱道的众生最苦,但地藏菩萨却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地藏为什么要入地狱?

唐代赵州禅师有一公案故事,一天有个弟子来问道:师父修行这么好,日后会上升哪里呢?禅师回答说:下地狱。弟子大惊道:您这样的高僧,怎么可能下地狱?禅师说:我若不下地狱,谁去救你呢?这样的情景同样在佛经中可以看到。一弟子问佛曰:谁当下地狱?佛曰:佛当下地狱。不惟下地狱也,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也,且常乐地狱;不惟常乐也,且庄严地狱。修行者的使命就是令恐怖的地狱化为庄严的净土,令烦恼的众生成为清净的菩萨。地藏入地狱就是要真切感知众生之苦,并发誓与他们共同解脱痛苦。像德蕾莎修女所言:如果我们不像穷人那样生活,又怎能理解他们的苦难呢!又如王尔德所言: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

地藏菩萨与我们最有缘,护持震旦,化洽无穷。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所谓《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地藏三经,组合了金乔觉、闵公、道明的地藏三尊,更有了固定的地藏节,七月晦日(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民间还演绎出朝山进香、点地灯、放河灯、造法船等活动方式,有七七斋、中元节仪式,更以九华山为信托,建构了影响东亚文化圈的地藏信仰中心。

摘自《中国政协报》

End

地藏信仰的现代诠释

◎温金玉在中国佛教信仰结构中,菩萨信仰是最为显著的特征,明清以来在民众供奉的四大菩萨中,文殊代表大智,普贤代表大行,观音代表大悲,地藏代表大愿。随着佛教圣山化的推广,更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梦参老和尚【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

《地藏经》之地藏愿力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上来冥益,未能亲见亡眷生处,欲得显益,须要更进一步,三七日中,一心恭敬瞻礼地藏,至诚念菩萨名号,念到万罪销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序

◎ 智 旭大法久湮,人多谬解。执大谤小,举世皆然。然地狱众苦已随其后,喑哑余报复更难穷。故地藏慈尊,大集会中,现声闻相。世尊广叹胜德。且较云:假于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殑伽沙等大菩萨所,百劫至心

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弘 一 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金刚经》大意三日。及秋七月,予以掩关习

地藏菩萨名由来

地藏菩萨名由来◎ 宣 化什么叫消,也就是把文义解释清楚。消释名题--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名字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以地藏菩萨的名号作这部经的名字。地藏菩萨是个人。本愿是属于法。这部经在七种立题里边是

修地藏法门的二十八种功德利益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恶事也能转变成善事

梦参法师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远 尘《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也是现代佛门中流传最广,修学人数最多的经典之一。《地藏经》中涵盖了多方面的佛教思想内容:经中讲

常诵地藏经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常诵地藏经的好处及注意事项一、得福得慧,离开苦难。  地藏法门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依经中所说如法而行。得福得慧,离开苦难,充分体现地藏菩萨伟大的拔苦精神。二、地藏法门能度大

学习地藏经的孝亲精神

演培法师中国人的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为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并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殊不知孝养父母才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