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对于所知障的误解
2025-01-24 11:45

不少人,甚至有些佛学大师都认为所知障就是:“学人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典型的依文解义了。把烦恼障断尽就可以成阿罗汉,把所知障断尽就成佛了。菩萨明心开悟,初破无始无明。那么依此逻辑,就有以下一些疑问了:一、畜生道有情心中并无语言文字,举止运为但直心而为,又复历然不昧,明明了了,又不曾读书识字,无知无识,请问畜生有所知障否?二、文盲不识字,亦无能读书,故不会为知识所障,(其实应该是处处被对知识的不懂所障碍才对。)根本无知无识,无障可谈故,请问其有所知障否?

三、婴儿无知无识,其心中亦无语言文字,欲哭则哭,想笑便笑,纯真无邪,请问其有所知障否?四、植物人一无所知,茫然无觉,然生命不死,有所知障否?五、若道以上诸辈皆无所知障,那么请问以上诸类是否已成究竟圆满的无上觉——佛为大觉,唯佛究竟断尽烦恼所知障故,常乐我净,澈法源底,请问与畜生文盲婴儿有何区别?畜生,文盲,婴儿,植物人是学佛者所应追求之标杆模范否?若说以上诸辈都还有所知障,那么这种现在最最流行的说法:所知障就是知识见解太多,为知解所障,是否从根本方向上有违佛说所知障之实义呢?

所知障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称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等。为二种无明之一(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或三障之一。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

所知障乃是一种状态,就像屋子里有十盏灯,若未开灯,则屋子里是暗的,这个暗是一种状态;假如开了一盏灯,那个暗就会因为那一盏灯的明而消失一部分,那个消失一部分暗有一部分明也是一种状态,所知障即是类似此种状态,不是种子。种子者,乃是功能差别,因缘具足即能现行,经熏习而变异,所知障非是因为缘而现行受熏改变,所知障乃要经亲证实相以后,出世间智慧明的增广而渐渐破除。

End

世人对佛教常见的四种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

对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 李叔同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功课等等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说这些都是迷信。这里面问题很多,现在简单的说到下面几种:(一)礼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

元音老人:略述修行途中常见的几点误解

在修行途中除了神通以求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误解,今择其要略述于后:一、重奇特玄妙不重正知见时人学佛往往只循颠倒见,不重正知见,所以成就者少。大慧杲禅师云:学人如问:如何是佛?答他:即心即佛。却以为寻常,

元音老人:别误解了佛经里的功德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

被人误解时,佛曰:不说

被人误解时佛曰:不说不说是一种大度,事情的真假,时间会给最好的回答。被人误解时佛曰:不说被人伤害了,不说,是一种善良,感情的冷暖,时间会给最好的证明。被人诋毁了,不说,是一种涵养,人品的好坏,时间会给

所知障是什么意思

所知障梵语jn~eya^varan!a。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称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等。为二种无明之一(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或三障之一。三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烦恼障又称为

所知障简介

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所知障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称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等。为二种

所知障是不是种子

所知障乃是一种状态,就像屋子里有十盏灯,若未开灯,则屋子里是暗的,这个暗是一种状态;假如开了一盏灯,那个暗就会因为那一盏灯的明而消失一部分,那个消失一部分暗有一部分明也是一种状态,所知障即是类似此种状

所知障的解释

二障之一。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所知障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称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

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区别

1:二障之“因”:佛于《楞伽经》中说,以我执产生的执著为烦恼障,以三轮法执产生的分别心及习气为所知障。2:二障之“本体”:弥勒菩萨于《宝性论》中云:“三轮执著心,许为所知障;吝等恶分别,许为烦恼障。”

对于所知障的误解

不少人,甚至有些佛学大师都认为所知障就是:“学人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典型的依文解义了。把烦恼障断尽就可以成阿罗汉,把所知障断尽就成佛了。菩萨明心开悟,初破无始无明。那么依此逻辑,就有以下一

如何破除所知障

成唯识论九卷四页云: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此所知障,决定不与异熟识俱。彼微劣故。不与无明慧相应故。法空智品,与俱起故。七转

什么是所知障和烦恼障

烦恼障和所知障是三障的其中二障。"所知障"和"烦恼障",是我们常说的"愿消二障诸烦恼",就是我们常说的两种烦恼。粗略的讲,"烦恼障"就是我们的贪、嗔、痴等自我的、本能的欲望一样的烦恼,束缚着我们在生死

多闻与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何谓所知障

所知障:于诸法实相懵无所知,不晓一切法界之实相,障碍一切种智之成就,人不得成佛,故名为障。谓如有一,心怀变悔;依因净戒,不生欢喜。不欢喜故;不生适悦。如是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无如实知,无如实观。由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佛教

我曾经是一个研究比较宗教学的人,毫无成见。在我看来,各种宗教乃发展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各有其道理及优点。信仰通常是由理性情感或传统选择的,我本人选择佛教是由于纯粹理性,并非由于情感或迷信。我研究比较宗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慈济

初次与慈济结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谢冰莹教授从三藩市写信给我,叫我为慈济基金会写一篇英文文章,介绍慈济及帮助慈济在美国注册成立美国分会。这是我接触慈济的开始。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名著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