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一行禅师,当今世上最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被誉为当世第一大德。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
般若多罗(?~457),梵名Prajn~a^ta^ra 。禅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又称璎珞童子。东天竺人,婆罗门种。般若多罗幼丧父母,常游于闾里,行谊近似“常不轻菩萨”。约二十岁遇二十六祖
佛教有许多的菩萨,我们到寺院肯定要拜菩萨,但是八大胁侍菩萨各自所持法器及其代表寓意,你知道是什么吗?(1)、大势至菩萨,手握降魔杵和法铃,驱散邪恶,传播法音;(2)、观世音菩萨,手待杨柳枝和净瓶,能普
这种杵代表:可消除自身一切罪障,使三昧耶过悉皆清净,使胜共悉地皆得成就,一切违缘障碍悉消除无余,一切顺缘所愿善根悉皆增长,一切男女怨敌债主皆令满足欢喜,怨敌消除。金刚杵也表三摩地无动摇之意。挥如来之金
我们也会执身体为“我”。色身乃是四大假合,其中何尝有“我”的存在?所以禅宗的祖师会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什么代表了真正的“我”?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组成我们色身的许多部件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闲逸自得、怡神通窍,横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
学习智慧所要深入的大地,它的内容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十二缘起、四谛。第二个重点就是五清净的修观次第。就修观的实际需要来看,先详细地学习五蕴是最基本的,其余的处、界、根、缘起、谛都是在蕴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
佛教给我们善护三业,教我们要做到纯善,从哪里做起?今天这段经文就是的。经文一开头佛叫着‘龙王当知’,娑竭罗龙王是本经的当机者,娑竭罗龙王是代表我们。娑竭罗是梵语,意思是咸海,海水是咸的,表什么意思?表
【十法界】﹝出佛祖统纪﹞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
十身中的如来身,有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等十身,名之为行境十佛,又称十身具足之舍那。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摩诃毗卢遮那佛。此佛住广大金刚法界宫,为自内眷属说
不同的袈裟颜色并不代表什么特殊的意义。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我国旧译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则说是一种橙黄色,可能是一种赤黄混合
「南无精进军佛」又名勇猛军如来,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于。胸前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口业。精进,即精勤之意。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
合十,即合并两掌于当胸, 集中心思,恭敬礼拜,本为印度古代所行敬礼之法。印度人认为,人的右手为神圣洁净之手;左手则为染污不净之手,故有根据不同场合而分别使用左右手之习惯。并且认为,若将两手合二为一,则
娑婆世界的主人实际上就是报身佛,如果你们能够在这个世间做主人,你就是一个佛菩萨,你就能控 制这个世间所有的精神和物质。师父给你们讲过,师父是境转而心不转,师父是让境界随着我的心转,而不是我的心随着境来
《传心法要·宛陵录》裴相公问师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
七言诗《黄櫱禅师诗》是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大乘佛教高僧黄檗口述 ,当朝宰相裴休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诗作,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现仅存明末至共和国的稿件部分,前大段推测国运,最后两
所谓“鬼子母”,即诃利帝母(梵名Hariti),夜叉女之一。诃利帝母为梵名的音译,意译则作欢喜母、鬼子母、爱子母。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所记载,鬼子母神有五百子,常吞食王舍城中幼儿,
佛塔代表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以及法物的,佛塔在早期时候又被称为是塔婆、浮图、浮屠等,所以人们常说的七级浮屠其实指的就是七层佛塔,据说在佛教中,七层佛塔是最高级别的佛塔。
五百罗汉第肆拾玖尊富那夜舍尊者,古印度华氏国人,姓瞿昙。胁尊者之弟子,马鸣之师。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一祖。尊者法相所现为端然静坐,身披挂络,双手笼于袖中,发须卷曲,面目庄重慈和,有端庄冷凝之貌。尊者智
佛教教旗是奥尔科特上校在1885年设计的。他受佛陀成道时所放射的光明启发,选用了几种颜色来代表不同的含义:蓝色:代表慈悲,和平。黄色:中道了义,离於空有,究竟彻底。红色:成就福慧,庄严吉祥。白色:清净
关于法衣之颜色,本来是禁用五正色及五间色,不问新旧都应用坏色。即指染成青、黄、紫、绯等色的法衣,《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世间戒品〉云(大正14·496c)︰‘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萨有几种色衣?(中略
一、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二、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未解释三宝的种类之先,首应知道三宝的涵义: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满;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众
一、《楞严经》:以初果罗汉阿难离众乞食,堕落淫室为发端,引出佛陀宣讲自性大定——楞严大定。其中以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二十五圆通法门、文殊择法、四大清净明诲、十种业习、五十阴魔等主要内容。指出破识显见为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bai变而来。目du前所知最早的十zhi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dao,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
乳白色的皂石被雕成一个活泼丰满的下颚,眼睛紧闭、胡须上翘与耳部卷发相连,右手搁在抬起的右膝上,左手抱着一只幼狮,这就是十八罗汉第八位的伐阇罗弗多罗尊者。因尊者经常将幼狮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
伐阁罗弗多罗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Vajraputra的音译。他与自眷属一千-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孥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他身体魁
伐阇罗弗多罗是古印度萨毗国的王子,梵语Vajraputra的释译,是十八罗汉里排行第八尊罗汉,证得阿罗汉果后,住在辛拉卡拉洲,受佛陀付嘱而护佑佛法,身边有一千名阿罗汉同住处。其形象特征是右手作愤怒印,
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
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谓之“罗汉”,罗汉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乐。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
原是一位勇猛的猎人,连狮虎也能猎杀。后出家戒杀,将证阿罗汉果时,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成道后,他就将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
十八罗汉的法器有:钵、佛塔、布袋、芭蕉扇。大部分罗汉是没有法器的,具体如下:(1)宾度罗跋罗堕阇(Pindolabharadvaja),坐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2)迦诺迦伐蹉(Kan
般若是一个宗教术语,拼音是bō rě。佛法两大分支“般若”、“禅法”中的一支。般若(bō rě),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意
般若在佛教里还包含了五个层面。一是实相般若,二是境界般若,三是文字般若,四是方便般若,五是眷属般若。实相般若是般若中最根本的,是对于生命本源的认知,是大智慧。比如我们说的上帝、神、佛、禅、涅槃都是它。
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所谓的观光、考察,能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看到缺点,
来自于《百喻经》,和毗沙门的出身有关。毗沙门天复是于阗国奉祀的保护神,于阗国初就直接受育于毗沙门天。因而,外敌攻打于阗就是触犯毗沙门天。神鼠助战于阗国就是保卫毗沙门天。实际上,神鼠是毗沙门天的助手和合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胎藏金刚教法名号经》《胎藏金刚教法名号经》第七大随求菩萨(与愿金刚);《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
愿力:多罗尊观音护佑:儿孙满堂,全家欢聚。多罗尊观音祈求:从军平安,全家团圆。多罗尊观音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密教观音部的佛母,位於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内列(向右方第一列)观自在菩萨的西方。又称多利菩
北宋末年,朝廷为抵抗金兵入侵,四处拉丁从军打仗,一位老阿婆,她的三个儿子都被抓去从军,留下儿媳和孙子相依为命,老阿婆坐在家门口天天盼着儿子早日归来,常期以泪洗面,由于思儿心切,眼睛逐失光明。观音菩萨
观音: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一向被大家认为是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及救苦救难的化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为密宗所奉,又称多眼观音。象征观音菩萨能够
供奉观音的方法:①到市场或寺院内的佛像店请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再到寺院请法师(即僧人)开光;佛子也可自己开光,清洁手、念头、上香后,合掌在观世音菩萨像前大声虔诚恭请: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
多罗尊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为密宗所奉,又称多眼观音,又称救度母,直立乘于云上。象征观音菩萨能够观照世间一切,无所不察。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
北宋末年,朝廷为抵抗金兵入侵,征招男人从军打仗,女人筹集粮草支援抗敌。连年战祸,百姓苦不堪言。无奈战火不熄,越战越烈。长江岸边,有一位姓苏的阿婆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和几个可爱的孙子,本来一家人过着安宁
1、一边打妄想一边礼拜,当然不正确。散乱心、傲慢心去礼拜,当然不正确。其实我们要以什么方式来礼拜?要知道,以菩萨心中的众生来顶礼众生心中的菩萨,这样来礼拜就对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然就能够感应道
“多罗尊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二十四尊。“应身相”为多罗尊观音的“化身相”是“童女身”的示现。多罗意为眼、瞳子、救度,故而略称“度母”。象征观音菩萨能够观照世间一切,无所不察。或释为《普门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