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都说四大皆空,你知道什么是空吗?
2025-02-05 13:17

相信对于“四大皆空”这个成语,很多人都是熟悉的。其实这个不仅仅是成语,在佛教中,关于四大皆空也是经常被提起的。不过我们要知道有一个词非常容易引起人的误解,这个词就是“空”。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就是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了。

其实很多人认为空和有是对立的:人活着就是有,死了就是空;钱在手就是有,钱花出去就是空,这是相对空。还有人认为反正都是空,什么都没有意义,所以什么也不去做,沉空守寂,死在那了,这是断灭空,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如果那样的话,还吃饭干什么呢?认为“万法皆空”而对一切失去兴趣,是过于偏向空的一面,执于空,而忽视了“缘起有”的现象,非为中道。诸法无自性,而体用皆众缘和合。性空现缘起义,能够起到作用。修正见最关键的法要:初学者应特别重视幻有,否则易落入断灭见。修行佛法要先发愿,然后从因果罪福开始,福慧双修。

从佛法观点来看,有和空其实是不对立的,是一体的两面。 大乘佛教所揭示“空”的思想,不是虚无空洞的空,不是拨无因果的空,不是完全否定现实存在的空,更不是目空一切的空,以及空口说大话而不干实事的空,而是旨在教人清空无始以来所积聚的烦恼垃圾,抛空主观上所存在错误的成见、偏见,卸空情绪上多余的负担与压力,扫空所有虚妄颠倒的分别执著,然后还给你一片清净光明而又具有妙用无穷的真空,那才是大解脱,大自在。

佛教说的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这些存在,本质就是空无自性的,所谓当体即空。色和空是一体的两面,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说色即是空?比如,手机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色)。但手机又是什么?不过是一堆材料的组合。离开组成手机的各种元素,还有没有手机呢?其实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客观上根本没有不依赖条件而独立存在的手机。事相本来没有自体,当下即空。不用离开事相就是空。杯子放在这里,不需要把杯子拿掉就是空。因这这个杯子本身并没有,它是由因缘合和而成。杯子本身并没有,房子本身也没有,就连我们的身体本身也没有(也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一切相都是因缘合成的。所以不用离开事相方能修行,事相本身就是空,不需要离开世间就能修行圆满。

所谓的空,是指万事万物没有实在不变的自性,但不否认缘起因果的显现与作用,诸法都在随着因缘而改变,没有天生而成、永恒不变的自性。 佛教中的“空”并不等于“没有”,而是指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化之中,没有实在不变的事物。正因为这种随缘生灭的特点,所以因果才能成立,“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缘起有而本性空,非空非有,乃中道实相。一切有为法,皆依赖众多条件和合而生,这就叫“缘起”。诸法无自性、无自相,是谓“真空”;而其体用皆众缘合生,是谓“妙有”。现象有,本性无;唯有众缘,实无一法。所以,既不能堕入断灭的绝对空,又不能牢牢系着实有不变的常执。诸法本性空,缘起有。“空”不否定缘起的作用,也不泯灭因果,不可沉“空”而废“有”。初学者应当在皈依、业果方面着力,培养宗旨、断恶修善。越学空宗,佛不随喜。

唐朝道宣律师《净心诫观法》说:“佛法大海,无智莫入;宝台千仞,非阶莫升。始入道门,未修戒定,越学空宗,佛不随喜。”弘一大师曾说:“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著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未达空性之人,口说空性,实则于爱处生爱,嗔处生嗔,慢处生慢,痴处生痴,只是自欺欺人而已。讲“空”要非常小心,切忌落入顽空,顽空,就是执著于空,是对“空”的误解。佛经上说,“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为“有”的见解虽然不究竟,但还知道要修善业,还能得善果。如果错解空性,执著空见,认为一切皆空,无因无果,就随意作恶,果报定在地狱。

佛法是对治法,每一个法都是为了对治一种烦恼,而并非一个绝对的观念。说“自性空”是为了对治执着,说“缘起有”是为了对治恶取空,当烦恼渐消、智慧渐增时,便能够体悟到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中道实相。佛法是悲智双运,二事兼用。虽观一切空,而不舍众生;虽怜愍众生,不舍一切空。广行一切利生事业而不著,亦不取相。佛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初入门菩萨虽然知道色法与心法不二,但还不知道有妙用。如能知道色相妙用无边,利用色相就是真空妙有了,比如五蕴(色、受、想、行、识)是遮蔽我们本性光明的坏东西,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但反过来五蕴又是妙用。成所作智就是利用五蕴来成就一切事业。佛正是利用色、受、想、行、识来度脱众生,这样五蕴反过来就成妙用了。初入门菩萨对空的理悟上还差这么一层,所以还不究竟。要到佛所证得的妙有真空,真空妙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这才究竟。

End

本来一切诸法皆空,众生就是放不下

梦参老和尚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我也不能跟他直接谈话--烦恼在哪呢,你拿出来给人看一看?你拿不出来,烦恼是无形无相的。烦

关于业你知道多少

  深信业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止恶行善。佛法非常重视正见。所谓见,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生命延续的规律?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规律?世界和我们又是

人生是苦与四大皆空

人生是苦与四大皆空◎ 弘 一自古以来,世人对于佛教就有诸多误解,当然这些误解也分不同情况。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义理,于是望文生义、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却以为这就是佛教;有些因为门户之见(或者成见、

你知道佛像这7种手势有啥含义吗?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

佛教并非只有莲花 你知道佛教四大吉花吗?

说起佛教吉花,大多数人脑海里面就会闪现出莲花的身影,但佛教吉花,并非只有莲花。其实佛教有四大吉花,分别是优昙花、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优昙花梵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

练习太极拳对肾的益处你知道吗?

一,太极拳可以通过腰部的活络运动,改善腰部气血循环,充养肾气,治疗肾虚:肾脏位于腰部,肾虚病人大多腰部无力。在中医看来,肾虚的致病原因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情志失调、房劳过度都会导致肾虚。肾虚也分阴虚、阳

你知道吗 吃杂粮也有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体力支出的减少,出现了肥胖、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疾病。此时,杂粮因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其健康价值日益凸现出来。小编提醒你吃杂粮应该注意什么?你知道吗 吃杂粮也有注意事项据

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随缘”吗?

随缘出自佛教,我想很多人,包括很多佛教徒都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随缘。要想了解随缘,先要知道什么是缘?佛教是讲因缘的,从佛法的角度说,任何事情的达成都是需要许多条件和因素的,因就是最重要的条件,缘就是次

你知道你的善根有多深么?

我们可能常听到类似的话,“某某善根深厚,与我佛有缘啊……”那么如何评价一个人学佛的善根深浅呢?严格说来,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为妄想、分别、执着的遮蔽,不能显发。所以善根深浅主要是看被遮蔽的少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空又是什么意思?

佛陀在世时,讲过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四大构成的。是哪四大呢?地、水、火、风,这四种因素构成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那么,四大皆空是不是指的地、水、火、风都是空无的呢?其实还不是的。有关四大,在《圆觉经》中有

四大皆空的简介

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皆空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么?

但空并不等于没有,如果空是没有的,那连因果、善恶岂不都是没有的了?显然不能这样去理解。很多人因为误解了空的意思,甚至会走在歪了,如果把一切都想象成是没有的,谁还去行善积德呢?所以对空这个字,我们一定要

什么是“四大皆空”?

其实很多的人都是知道四大皆空的,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一些关于四大皆空的词汇。那么在现实中,“四大皆空”是佛教的词语,但是很多人却是不知道什么是“四大皆空”?“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

佛家说的四大皆空、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1.四大皆空佛教所说的“四大”,乃是指构成世界的地水火风4种基本元素。佛教中的“四大”是从属性上而言的,“四大”包括:坚性的地大,湿性的水大,暖性的火大,动性的风大。佛教的“四大”最早出现于佛陀所说的

都说四大皆空,你知道什么是空吗?

相信对于“四大皆空”这个成语,很多人都是熟悉的。其实这个不仅仅是成语,在佛教中,关于四大皆空也是经常被提起的。不过我们要知道有一个词非常容易引起人的误解,这个词就是“空”。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就是什么

佛学常识:“四大皆空”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相信人们对“四大皆空”是很熟悉的,但是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

什么叫四大皆空?

很多人都是知道四大皆空的,虽然有的人知道四大皆空,但是却是不了解四大皆空。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的说:“不就是酒、色、财、气吗!”其实这跟佛教讲的四大皆空,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佛教讲的四大,指的是“地、水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是熟悉“四大皆空”这个成语的。在佛教中经常提起这个成语,意思是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印度古代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为四大。)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

四大皆空是真的吗?

很多人都是经常听到“四大皆空”这一句话;通常在影视剧里面,我们会看到出家人说:“阿弥陀佛!出家人四大皆空,视虚名如浮云,视钱财如粪土。”所以,一般的民众听到四大皆空这句话,就会认为说是:所谓的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