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二十诸天为什么要叫做诸天
2025-03-15 07:50

佛教有着很多的等级,当然第一一定是佛陀,其次是菩萨 缘觉 罗汉 然后就是六道轮回中的天,人,修罗,畜生,恶鬼,地狱了,有人会说,你讲到了这些我们修佛者都明白,那么二十诸天是属于哪个等级之中呢?其是二十诸天是属于缘觉一类的神灵,他们维护着佛陀至高无上的权威,守护着佛界的安宁,也被叫做二十天神,是佛教著名的天神。

诸天,在佛语中是众天,许多天的意思。也被翻译为提婆的意思。诸天是诸位尊天的意思,其中也包括佛教的五趣,六道,十界等。二十诸天的身份和职能各自如下,不同的诸天有着不同的职位和能力,负责的范围也不同,就好比分成了许多的部门。

大梵天王;相传大梵天王有五个脑袋,是印度教的创世之神,但是被湿婆毁掉了一个,从此只有四个脑袋了,各看着一方。其形象常常坐于莲花之上,或者是骑着一只天鹅,手里拿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是二十诸天之首,常常立于佛陀的一旁是释迦牟尼佛的守护之神。第二位为帝释天,也被叫做能天帝。居住在须弥山的山顶中央,在汉传佛教的寺院中,那个男扮女相的少年帝王就是帝释天。第三到第六位是四大天王,没有必要过多的介绍,第七位是哼哈二将转化来的夜叉王,也没有太多的介绍必要。

第八位是大自在天,也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在佛教中他是护法神,居住在色界十七天之顶,是三千磊千世界的主人。在汉传佛教中,他是以五个头,三个眼,四个手的形象,常做菩萨相着菩萨装,骑着白牛。很少看到有三面相的大自在天。第九位被尊称为药叉大将。是是大天王中北方天王的八大将领之一。统领着二十八部众。其形象多为金刚武将的形象出现在寺庙的壁象之中。

第十位是大辩才天;是主智慧之神,因善辩而得名。有人说他是男子,有人讲他为女儿身。在寺庙中常常把他塑造成女菩萨相。身着菩萨衣,手中拿着兵器,有八臂,脚下常有豺狼虎豹伴随左右。十一位为大功德天,又被称之为功德天女,或者吉祥天女,他是毗湿奴大神的妻子,手结无畏印,左手持如意珠。背后有七宝山,头上有五彩祥云,云中有一白象,鼻中卷着一个琉璃瓶,旁边站一老者,名为咒师。意为,只要祈求者得到了大功德天的许可,老者念咒,白象就会将琉璃瓶中的珠宝倾倒于此人,让此人衣食无忧。

韦陀天尊;韦驮天尊是在中国的佛教寺院中出现最多的一位护法天尊,在汉传佛教中常常以年轻武将的身份出现在寺院中,注视着大雄宝殿和灵塔内的舍利,防止宵小之辈窥视其中的佛家宝藏。是四大天王中南部天王的八大将军之首,成为护法神之后,受到了佛陀的嘱托,护持佛法,保护出家人是韦陀尊者的责任。也有的经典上说,是因为韦陀尊者是婆罗门教的最高天尊,是四大天王的统帅。皈依佛陀之后,佛陀见其原本的地位较高,特地封其为菩萨果位,号曰“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十三位为监牢之神,也被称之为“地天”意思为坚固的大地。他在佛教中的职责是保护大地上的一切植物免受灾害,使整个大地生机盎然,不受侵袭,为一个女性角色的形象,手里拿着花篮,又被称之为大地之母,或者大地女神。十四位是菩提树神,相传他是那颗释迦牟尼佛得道的那棵菩提树。因此成为了佛教中的圣树。得到了佛祖的点化,从而得到,佛教中的菩提树神多为女子的形象手里拿着带叶的树枝中国古装妃子的形象在佛教的经典中常常可以见得到。

十五为一定在中国的民间家喻户晓的,提起她的尊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起送子娘娘很多人都会在寺庙中见到吧,还有的地方专门为其建造庙宇,进行供奉。其形象是一个中年的菩萨相,周围围绕着一群嬉戏打闹的小孩子,或者是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在佛教的经典中,送子娘娘被称之为鬼子母神,或者又被叫做欢喜母。第十六位叫做摩利支天,意思为光,焰的意思。具有隐形的神通,能救人于苦难之中。佛寺的造像为一天女的形象。手里拿着莲花,头上顶着宝塔。坐在一只金色的猪上。

十七位名曰:日宫天子,或者叫做宝光天子。是印度古代的太阳神。在中国的佛教形象中是一个中年的男子形象,手里拿着莲花,皇冠上有一轮日轮,日轮的旁边是站着一只乌鸦的形象。十八位是月官天子,又名大白天子。是原来南亚的月神,后来被吸收进了佛教之中,汉化的佛教月官天子是一个女性形象,头顶月冠上面镶嵌着满月,而且还有白兔在里面环绕。

有点像中国本土神话中的嫦娥的形象。

十九位是婆竭罗龙,也可以称之为咸海龙王。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号,但是它有着一个了不起的女儿,就是那个八岁就立地成佛,此后跟着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那个小龙女。第二十位是阎摩罗王,翻译为中文就是双王,据说是兄妹俩,执掌地狱,兄治男犯人,妹治女犯人,也被称做是阎王,或者阎罗王,中国的神话中的阎王执掌着十八层地狱的那个,就是这个阎摩罗王为原型的。

作者今天介绍了佛教中的二十诸天,对于各位修行者是不是会有一点点开示,修佛修佛,修心念佛,不可一味的只知道观世音菩萨,释迦摩尼佛,也要了解佛教中的其他诸佛,护法,佛祖是至高无上的,俯览众生,但是具体执行的一定是下面的诸神位。如果你诚心念佛,而将诸位护法置之不理,那么也不会得到护法的庇佑和加持,到最后依旧难修成正果。

End

李炳南:诸天名称?属于何界?寿数几何?

问:请问诸天名称?属于何界?寿数几何,恰当人寿几年?各诸天之天君是怎样称呼?(妙元)答:天大体说,有二十八层,最下六层名欲界,中十八层名色界,上四层名无色界。每层各有专名,寿命最下层者为五百岁,合人间

能打开任何人心结的二十句话

1.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不要害怕过错而错过2.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4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上一回我们讲到「广行三教」这一句,意思还没有讲完全。安士先生在《广义节录》的批注里面解释这句解释得非常详细,他在发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还在继续讲「广行三教」这一句。安士先生在批注里面谈到广行儒释道三教之益,举出了三条利益,第一个是助扬王化,辅助国家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七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昨天讲到「报答四恩」这一句,还有一个公案还没有讲,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安士先生举出「酬恩护法」这一个故事,这是出自于《金汤编》。讲的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四集)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

钟茂森:净宗根本戒(第二十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大乘无量寿经.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我们继续来讲第四条戒,妄语戒。我们一起将经文读一下:【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来看第十九句:【正直代天行化。】这一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直』这两个字,这讲的是心地,『代天行化』这一部分是讲到行动,心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讲第二十三句,二十三句是接着前面「忠主,孝亲」下来的。【敬兄。】『敬兄』这一句,「敬兄」就是尊敬兄长,这是一种悌道。《弟子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句和二十六句。【或奉真朝斗。】这句话是文昌帝君劝导我们敬奉神明,学习道家的这些教诲。『真』和『斗』都是道家里仙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昨天我们讲到第二十六句「或拜佛念经」,昨天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佛教,以及佛经它是如何结集的,如何传到中国来的。佛不

二十五法开发禅定和智慧

了 法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用功都离不开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止观又称为定慧,同时,止观也叫明净或寂照。天台宗智者大师指出

修地藏法门的二十八种功德利益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调伏人生二十难:善解方便难

证严法师佛说人有二十难,善解方便二十难;会事启理方便法,举手投足是妙方;万法唯心重善解,随机逗教方便法;不变随缘圆事理,善解方便就不难。佛说人有二十难,第二十种是善解方便的困难。善解方便,听起来好像很

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莲师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佛母问:是哪些?上师说:若你不放弃伤害众生,那生起菩提心就是徒劳的。若你不持守三昧耶,那接受灌顶就是徒劳的。若学习许多法教而无法利益自心,那就是徒劳的。若做许多善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六)

顶加行八法之六修道顶加行第六、释修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辛一、修道顶加行三、释修道顶加行分三:一、所依修道;二、所断分别;三、能依功德。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八)

果法身品第八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戊一、身建立分四:已一、自性身;已二、智法身;已三、受用身;已四、胜应身。已一、自性身释果法身四法第三、广释果法身支分二:一安立系属结合;二广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九)

庚二、差别颂曰: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恼之所缘

于凌波:《唯识二十颂》讲记

一、绪论----介绍唯识宗和唯识二十颂唯识二十颂,是大乘唯识宗所依的一部论典。要讲此二十颂,先要介绍这本书的作者、译者、译本,及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和内容纲要。同时,还要略述一下此宗的学统。在我国,唯识

给二十多岁的你:你的厚度决定你未来的高度

成熟无关年龄,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高度无关起点,而是看你的努力能积攒怎样的厚度。十个建议,给二十多岁的你2017已过六分之一,今天,就是你能做出努力的最早一天,加油,早安!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佛又问须菩提:若有人,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请问:佛证得无上菩提,也是无所得吗?答言:是这样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三)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佛自成佛以来,说法数十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记录下来,有三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二)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再次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五)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即上面所说无上菩提,它是普遍一切而平等无别的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普遍具有的、永恒不变的本性,其中没有高下、时空、物我、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佛又教诫须菩提:你不要认为佛这样想:我要度众生,不要作此念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再次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六)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个经中,大概解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三寅四、初夜后夜修习悎寤瑜伽3 卯一、征复次,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者,云何初夜?云何后夜?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一辛二、品类建立2 壬一、广征问:于如前所举、所开示出离地中,有几品类补特伽罗能证出离?云何建立补特伽罗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四寅六、善友性3 卯一、征云何名善友性?卯二、释2 辰一、广分别2 巳一、释2 午一、由八因缘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四巳二、四正断2 午一、结前显后如是于四念住串习行故,已能除遣粗粗颠倒,已能除遣粗粗颠倒者:此中麤麤,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二巳三、缘性缘起所缘3 午一、征云何缘性缘起所缘?午二、释2 未一、明所缘谓于三世唯行、唯法、唯事、唯因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三子五、学4 丑一、征云何为学?丑二、标谓三胜学。丑三、列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