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法宝髻长者
2024-10-06 08:33

善财童子一心正念,一路上思惟着无厌足王所得的如幻智慧法门,渐次地向南游行,或者经过人间的城邑聚落,或者经过旷野偏解的岩峻山谷、卧藏着的狼虫虎豹、恶兽围绕等险难之处。可是善财童子不觉得疲劳,他为法忘躯,未曾休息。然后抵达妙光大城,他看到这城市都是用七宝造成的。有七重围绕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都以金沙布地,池面上有各色莲华盛开,还有宝多罗树,七重行列。这大光城纵横有十由旬大,城的每方都开城门,总共有八门;包括此城的地面也都是七宝周遍庄严。城内有十亿条衢道,在每一条衢道间,都居住有无量万亿多众生。又有无数珍宝所造的楼阁、无数摩尼网、宝铃网、天香网充满弥复着这座大光城,使这座城显得光明焕然。

在这城中有一座楼阁,名叫正法藏,那位大光王常常居住在这楼阁中。于是善财童子又渐次游行。便看见这位大光王,在他所居住楼阁不远的四衢道的中央,坐在如意摩尼宝莲华藏广大庄严的师子座上,结双跏趺而坐,此王有二十八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在每一条衢道的旁边,都有二十亿位菩萨,各以衣服、璎珞、上妙饮食等一切资生之物,布施给与所有众生。

这时,善财童子向大光王五体投地、顶礼。右绕无数匝后便合掌而立,说道:大圣者啊,我已经先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了,但未能知道菩萨怎样学菩萨行?怎样修菩萨道?我听无厌足王为我介绍,说你圣者善能诱导教诲众生,我愿你为我演说。

大光王便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我是清净修行菩萨大慈幢行,我已满足菩萨大慈幢行。善男子,我在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佛道场,请问这种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这法门。

善男子,我以这菩萨大慈幢行为王,以这种法教敕、摄受、引导一切众生,此法以慈悲为主,具足慈悲的力量。我以这种大慈幢行,令一切众生得到究竟的快乐,令一切众生身体没有一切病苦。我已经住于这大慈幢行,能以正法教化世间所有众生。善男子,在我国的一切众生,他们在我的道场中,没有恐怖,非常平安。

善男子,若有众生贫穷困苦、缺乏财物,来到我这里而有求索,我便打开库房和宝藏,他们可以任意拿取。然后我告诉他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再造诸恶,千万不要再恼害众生,千万不要再生起邪知邪见,也不要生出种种执着。你们如果贫穷困乏而需要什么物质,应当来到我处以及四衢道旁,那里具足种种一切物质,你们可以随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不要生怀疑。

善男子,在这妙光城所居住的众生都是菩萨化身,他们都发了大乘的菩提意,随着他们心中的欲望,所见到的境界也不相同:或者有人见此大光城的容量非常狭小,或者有人见此城的容量非常广大,这是因为各人的心量小大而现出小大,或者有人见此城以泥土沙石作为地面,或者又有人见此城都是大摩尼等众宝所成,这也是基于各人的心是否清净、往昔是否种过善根而决定的。

大光王以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来摄化一切有情(如城中人民、鸟兽、龙王、象王,乃至一切天王等)和无情众生(如山原草树、陂池泉井、河海,乃至道场中的一切庄严具等),这是大光王同体大悲、物我无二的缘故。

这时,大光王从三昧中出定,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我唯有知道这种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的三昧门,而我怎能知道一切大菩萨的行门?怎能演说他们的德行?怎能阐明他们普贤的行门?怎能赞叹他们的大慈悲云?

大光王最后介绍说:从此地向南行去,有一王都,名叫安住。那里有位优婆夷,名叫不动。你可以前往她那里去请问:菩萨怎样学菩提行?怎佯修菩萨道?于是,善财童于向大光王顶礼,右绕无数匝之后,殷勤瞻仰大光王,然后告辞而退,向南行去,再去寻访他的第十九位善知识。

摘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

End

法宝髻长者

善财童子一心正念,一路上思惟着无厌足王所得的如幻智慧法门,渐次地向南游行,或者经过人间的城邑聚落,或者经过旷野偏解的岩峻山谷、卧藏着的狼虫虎豹、恶兽围绕等险难之处。可是善财童子不觉得疲劳,他为法忘躯,

长者子斋僧获福

长者子斋僧获福◎ 般 若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生活非常的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如果能至诚供养三宝,死后便能往生忉利天,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不再有人世

折服婆罗门长者

折服婆罗门长者◎李玉川迦旃延遵照佛陀的教示,到处宣扬四姓平等的主张,很多婆罗门知道了很不服气,希望找机会来向迦旃延问难;他们心想,若不把迦旃延难倒,婆罗门种族从此就休想再抬头了。可是,善于巧辩的迦旃延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佛陀的四个法宝

◎ 圆 因 一、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天算计如何让自己高人一等,如何家财万贯,如何穿金戴银,如何声名远播,一天二十

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大愿法师第一大法宝是忏悔:忏悔是对自己的,忏悔自己的恶业,是清理自己的垃圾。第二大法宝是宽恕:宽恕是对别人的,是原谅那些曾经对不起我的人。这两种其实都是疏通宇宙能量的管道,让宇宙能量能够涌进来,让我们

为何说《药师经》是末法时代的法宝?

殊胜地位如果说《地藏本愿经》是指明娑婆世界的恶道之苦、激发人们升起出离心,《阿弥陀经》是指点人们出离娑婆世界之后的归宿--往生极乐世界,《药师本愿经》则是指导人们如何从娑婆世界过渡到极乐世界的一部具有

在家居士的四个法宝!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年名叫佛移,前来问讯顶礼后,恭敬地向佛陀请法:世尊,在家之人如何能在现世获得利益、安乐?佛陀慈蔼地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现世之时,就能随心满愿,得到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会解)自序品第一(又名行由品)一 韶州刺史请大师说法[经文]时,大师⑴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四

自序品第一之四[经文]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

自序品第一之二四 五祖命门人作偈[经文]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三

自序品第一之三七 三更密授衣法[经文]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星云大师译文]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五

自序品第一之五九 在法性寺开讲东山法门[经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三 无念

般若品第二之三无念[经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星云大师译文]善知识!用智慧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是会发现的,欲界中的天道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幸福的,天道里的众生是有极大的福报,寿命很长,神通广大。所以也是有很多的众生都想生到天道之中。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

谈锡永:《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十二、结语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导读 十二、结语西藏密宗四大派,宁玛派以“见地”为特长。此盖由于九乘次第的建立传统。九乘次第不以中观应成派的学说为止境,进一步依止《楞伽》、《胜鬘》、《宝性论》等,发挥如来藏思

谈锡永:《四法宝鬘》导读 第二篇 释正文 二

《四法宝鬘》导读 第二篇 释正文(二)【正文】无上极密大圆满,能令行者直入本来具足之境界,万法以此境界为基,此境界复无变易,一切功德于此自然呈现,如日月星辰之现于晴空。此境不假外求,以法尔故,亦不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