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范古农: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2025-03-04 09:33

摘录于范古农居士著《古农佛学答问》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宿昔罪障今悉消灭,故得超度。

问: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敢问饿鬼何能解悟经义。

答:六道众生咸有佛性。经义是称性之言,但得外障稍除,自能了解。饿鬼但贪业重报,并非过于愚痴,安得不悟,况饿鬼宿世或曾种善根,仗此念经因缘,熏培功至,自然发芽,人道众生有骤闻佛法而即笃信者,亦有多闻而不能领悟者。勿以饿鬼而轻之。

问:超度亡魂是否必属之沙门,或吾辈居士亦能自为之而收善果。鄙意以为沙门僧众戒行高者固然不少,惟为人诵忏之流,每多奉行故事,反不若吾辈居士自为之之为愈也。尊意以为何如。又居士若为亲眷超度亡魂,应以持诵何经为上。

答:超度本不论缁素(僧俗),皆可为之。但能至诚礼诵,不拘何经均有功德。

问:作恶之人,死后定必随其行为轻重以为罪责,如其过失生出无心罪过,或有前生宿业,将用何法超度令得解脱。

答:无心过失不为罪过,前生宿业与现业无异。死后超度,宜依地藏经,将其遗资作福供养三宝,最为有力。如其业轻,得速解脱也。

问:家严外出十年,终无音信,风闻于乱军中退却去世,寻葬无著,念何经可超度。为人子者,应如何以尽孝思。

答:当念地藏经及供养地藏菩萨。称地藏名,可以得见,可以超度。再念弥陀佛名回向,愿父往生西方佛国,则更善矣。

问:如亡者生时未闻佛法,超度时是否先礼忏后念佛。

答:祗用念佛超度亦可。经云,至心称名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念佛即是忏悔也。

问:平常不信佛之人,及未闻佛法之人,死后随业受报,代彼作福念佛回向,能往生净土否。

答:死后甚难。未死时(即临终)令知佛法,劝令念佛,方可希冀。否则但能令生人天耳。

问:世间之人,往往延僧道诵经拜忏为祖先修冥福,倘祖先已投生阳世,未知亦有益否。

答:世间之人,生时善恶杂行,死后未必即能投生,所以子孙孝顺,延僧道诵经礼忏以荐悼之。即祖先已生阳世,其功亦不唐捐。

问:为子孙者,为其过去已久之祖先做功德,倘其祖先已经投胎,谅不得享受功德耶。欲度往生,更不可得乎。

答:祖先已经投生,亦能令彼现在得益如幸福等。欲度往生,亦非不可得,但较难耳。

问:荐拔先灵,超度孤魂,能否可以完全获得。

答:不能。据地藏本愿经说,亡者获七分之一,其六分仍归作福者得之。

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父母亡者,子女作功德,七分得一分,本人得六分。何以功德不能均得。

答:此指普通凡夫之愿,因非出悲愿。但是爱情所感,故力弱也。然功德系自发心作,功必有归,故已得反多也。

问:父母寿终,或请僧诵经,或印送经书,或施贫人,何者为宜。

答:以诵经送经为宜。

问:大藏中虽无阴间寄库之说,而还魂之人与附人之鬼,则均谓经佛可作钱用。何也。

答:藏中虽无此话,须信佛法功德如摩尼雨物,能满乞者所求。此等还魂人附人鬼,生前信有用之心,冥间感有用之物。万法唯心,即此可证。足见信之力用大矣哉。

问:敝乡有一般念佛人,偏要依世俗还受生,破血湖,诵藏经寄库等事。此种世俗之见,对于佛化有无裨益。

答:易生邪见,何裨之有。

问:亲友多劝为亡者还受生礼梁皇以超度,鄙见以为无益,然亦不敢臆断。又焚烧库屋锭箔,尤不明其所以然。恳求指示。

答:还受生虽非正法,然诵金刚等经以资回向,不为无益。梁皇则忏悔以灭罪,今亡者速生善道,即所谓超度,非无益也。焚库箔事,全是中国古礼送死者用明器之变相,与佛法无关。

问:焚化冥财冥衣等,内无罕见。末学愚想,当作祭之以礼解之。若谓鬼神实可受用者,恐无是理。盖鬼神之感果与人道不同,则鬼神自有鬼神所报之依正,不必待人给也。是否。

答:鬼系饿鬼道,以乏少资具为苦,故若诚心施化,鬼得受用,如仗佛法之力,更增效果,勿谓无理。但不必用同人用者而暴殄之耳。

问:纸钱纸屋及一切冥具,焚化之后,亡人确能受益否。是否佛家之事。

答:亡人如固在鬼趣,当可得益,但非佛家事也。

问:焚化纸箔本非佛家仪式,贵刊解答已非一处,然世界佛教居士林乃佛教之指导机关,何不为首提倡免用,以免知识界误谤佛法为迷信耶。

答:焚化纸箔虽非佛家仪式,但亦我国古代用明器相沿的旧俗。其意不外由孝慈而发,大体无伤,不妨从俗也。

问:先天道家追荐亡人,尝用往生钱。窃以往生咒固当然矣。然咒版依钱形,又名往生钱,岂非以往生咒当钱乎。可乎不可。

答:此系用锡箔之改良方便。按之正法,固不可作钱形也。

问:吾人每至清明等节,必须设祭焚箔以敬祖宗而表孝意,但祖宗是否能来受惠,不得而知,结果仍是子孙受用,以宝贵之钱,作无为之举,岂不可惜。然不如此不足以表孝敬之意,当用何法,则两美兼施。

答:既足以表孝敬,不得谓为无为。但佛法则菜宜断肉,箔不必多,而诵威德自在咒(即变食咒)以加持之,用观想法,今化少为多化劣为美可也。

问:有谓写经焚化可资冥福,故各处有朱书经出售。又有人谓焚之有过,不知孰是。

答:大乘十法行,有书写经典一事,原为赠与供养诵读等作功德也。焚化利冥,起于乩坛鬼神之教,应非佛法。试以其他利冥事例之,如纸箔纸屋涂车刍灵之类,皆用假像而不用真物。今若以经利冥,亦但用空白纸标一经题,藉行者念诵之力,为之回向足矣。若真写经而焚毁之,不亦慎乎。今世俗所用佛码,其中亦有释迦如来无量寿佛等像,供毕送佛均焚去。无怪经典亦欲焚之矣。然此岂佛法所许哉。

问:有一般人取朱砂书写各种经咒,焚于新灵,欲藉此荐度亡者,是否有效。

答:违经有罪,不宜效尤。如欲度亡,但口诵心维,回向功德可也。

问:如何可救过世之祖父母外祖父母升西方极乐国。

答:恳切念阿弥陀佛名号及往生咒,发愿回向求先祖往生可也。

问:先王父所遗房屋一所,大且美丽,只因当年有婢自缢之后,人皆不敢住。未知有何法可除之使安。敬求法施。

答:请僧虔念佛七,(七日)每日放蒙山施食,最后夜放焰口施食一堂。如缢者未生他趣者,经此一番功德,定得超生矣。

问:敝处无和尚,念佛人父母殁后,请道士收敛,有碍佛教否。

答:不宜。可以自己人或亲友照常灵前念佛数天。

问:殁后七七日诵经念佛,助亡者往生,七七圆满,能往生否。不知诵何经功德最大,或念佛诵阿弥陀经,可否。念佛功效大,抑诵经功效大。乞指示。

答:只要念佛兼念弥陀经可也。得生与否,全在念者之恳切与否耳。念者均须作弥陀佛放光接引亡者之想。

问:道长答某居士问,以居士不宜放蒙山。晚学深为迟疑。蒙山施食,原为普济孤幽,居士同属佛子,焉得非宜。乞解释。

答:蒙山施食法,原系密宗师所辑,与焰口无异,均以沙门作主座为宜。其中有三昧耶戒真言,须受过三昧耶戒者可持。普济固宜行,但自修未成,安能利他。不宜者,就实际言之也。

问:我乡居士多为人念经拜忏,此系僧众缺乏不敷应酬所致。然无道心者不足论。有道心者,妨碍正行否。

答:真有道心者,并不妨碍正行。但须规定地点时间,不可计较供资,方足以表示真以佛法利人,而不蹈俗僧应赴习气耳。

End

李炳南:往生问答

往生问答(钟居士净土往生问答)李炳南老居士讲述问:学佛为了生死,我也略解教义,知不断惑,不得解脱。后闻净土法门,有带业往生的方法,才学念佛。近来有大德说,带业往生经中并无记载,不能信,我的心又摇动了。

李炳南: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小序二第一课 总体第二课 教义第三课 教主略史第四课 三藏结集第五课 七众弟子第六课 世界第七课 世界数量第八课 界分内外第九课 大小乘第十课 五乘说法第十一课 因缘果第十二课 因果通三世第十三

徐恒志: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二、问答选

十二、问 答 选㈠、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言三生成佛,此皆大

徐恒志: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名

春节出行: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

礼仪,是一种规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中国佛教的礼仪不仅包含佛教的行为规范,而在这种行为中更蕴藏着中华文化。礼仪在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视为,维护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行为的潜规则,因为它毕竟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

在家修行问答

心经随时都可以念问:有人说心经晚上不能念,现在我们把它谱成曲来唱,晚上可以唱吗?恭请开示。答:不但晚上可以唱,而且睡在床上也可以唱(哄笑),没有这个禁忌,你在厕所里也可以唱。比如说佛头著粪,你把水肥倒

常识:斋日和斋月

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几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行法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会有效。

云谷禅师:信佛需了解的几点常识

如果你信佛,经常拜佛,就要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这五个佛教常识,一定要早点知道。第一、为什么要对着佛像礼拜?佛像并不是佛,但我们却要把佛像当成佛一样去拜,这其实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

佛学常识 | 贤首宗对佛教的判摄

三时:第一、日出先照时,佛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法錀,名叫直显教,为令这圆教一乘人等,转同成别,就象太阳初出先照高山一样,如《华严梵网会》。第二、日升转照时,佛为下中上三类众生,转依本起末法錀,名

佛教常识丨 锡杖

很多人都是知道佛教的道具的,比如锡杖是非常常用的。而且在经典中也是有着关于锡杖的介绍的,“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

无边身尊者:不能不知的烧香常识

拜神为什么要烧香,99%的人不知道!百分九十的人不知道拜神为什么要烧香呢?烧了无数次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不点香为什么不行啊,想知道为什么,接着往下看。中国古代即有名为 “燔柴” 的祭天仪式。是根据“

佛教常识:三衣一钵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清.顺治这首清朝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偈语,把出家人修道的崇高神圣境界形容得很明白。“天下丛林饭似山”,天下的丛林寺院,多得让出家修

三法印的常识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小乘的教义,是以四阿含经为依据,说的是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槃寂静。而无常无我的道理,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世界一切诸法的总则。

佛学常识:“四大皆空”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相信人们对“四大皆空”是很熟悉的,但是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

林崇安:内观问答

1问:什么是内观?答:内观,是梵语「毗婆舍那」的意译,英语是insight。2问:什么是内观法门?答:内观法门就是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不再执着身心为「我」,依此方式灭除烦恼的一个禅修法门。3问

范古农答:识处如何。

问:识处如何。范古农答:行人既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心系缘现在心识空定即谢,泯然任运,自住识缘,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唯见心识,念念不住,此定安稳清净寂静,是为识处定相。

范古农答:何谓超越三昧。

问:何谓超越三昧。范古农答:此修习九禅定,不依次第,超入超出之法也。若具足超越,即是菩萨。以能自在远超故。不具足超,即是声闻。以不能自在远超故。若行人入此三昧,具足修一切法门,是时观定等法,转深明利,

范古农答:修空处定其相如何。

问:修空处定其相如何。范古农答:行人得第四禅已深,思色法过患,作意灭除一切色法,一心缘空,念空不舍,色定即谢,其心泯然,任运自住空缘,于后豁然与空相对性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唯见虚空,无诸色相,心识

范古农答:何谓八十种好。

问:何谓八十种好。范古农答:相好义类,而有总别之异。相若无好,则不圆满。轮王(经云,劫初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治世。)释梵(释谓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梵谓大梵天王。)亦有相,以无好故,相不微妙。言好者,可爱乐

范古农答:颜回仁而夭,盗跖暴而寿,于因果何说。

问:颜回仁而夭,盗跖暴而寿,于因果何说。范古农答:因果之法,通乎三世。仁暴但植来世之因,果尚未至。夭寿乃食前世之果,因在曩时。若局于一世,鸟能穷因果之理,而征相应之实乎。问:夷齐饿死,盗跖寿终,儒家悬

范古农答:禅定既为佛门要道,愿闻其详。

问:禅定既为佛门要道,愿闻其详。范古农答:禅定无量,举要而言,不出三门,所谓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世间禅者,谓四禅四空四无量心十六特胜通明等,此皆因息摄心所致,一往是凡夫禅门。出世间禅者,谓

范古农答:修习禅定如何。

问:修习禅定如何。范古农答:修禅定者,住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遣除妄想,妄想尽处,心便安定,安定极处,心力坚强而得自在,自在之至,无入不化,无入不化,便无有我,无我故无分段,无分段故无往来,无往

范古农答:非想非非想处定如何。

问:非想非非想处定如何。范古农答: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无所有处过患,即舍无所有定,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槃相,

范古农答:何谓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

问:何谓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范古农答:分段生死者,分段身之生死也,凡身命短长随因缘力有定齐限,谓之分段身,此为凡夫及未断人我执之菩萨,又未入涅槃之罗汉,皆具此身。变易生死者,变易身之生死也,由悲愿力改

范古农答:何谓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禅。

问:何谓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禅。范古农答:此乃九种大禅之名。菩萨依此等禅,乃能进修深广之大行。一曰自性禅,二曰一切禅,三曰难禅,四曰一切门禅,五曰善人禅,六曰一切行禅,七曰除烦恼禅,八曰此世他世禅,九曰清

范古农答:佛旁左右立者何人。

问:佛旁左右立者何人。范古农答:亦有二说,一谓是左迦叶右阿难。一谓左舍利弗,右目犍连。问:此二说各有何义。范古农答:前说以迦叶尊者是传佛心印弟子,为后世宗祖,阿难尊者是传佛教法弟子,为后世教祖故也。后

范古农答:何谓是处非处力。

问:何谓是处非处力。范古农答:佛知一切诸法因缘果报定相。从是因缘生如是果报。从是因缘不生如是果报。如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净行得生净土。定有是处。如是等是不是处。佛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是处非

范古农答:何谓如来。

问:何谓如来。范古农答:佛有十种德号。此居其首。不变曰如。随缘曰来。佛有不变之体。随缘之用。故号曰如来。按十种德号。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范古农答:初禅初发之相如何。

问:初禅初发之相如何。范古农答:行者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得欲界定。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地定。若渐深入,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坏,守护增

范古农答:何为天龙八部。

问:何为天龙八部。范古农答:此乃听法众,亦护法众也。其名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问:八部之名其义若何。范古农答:天即二十八天,天王。龙谓龙王,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

范古农答:何谓四无量心。

问:何谓四无量心。范古农答:一曰慈无量心。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二曰悲无量心,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三曰喜无量心,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四曰舍无量心,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

范古农答:佛菩萨像赤足者何义。

问:佛菩萨像赤足者何义。范古农答:有二义。佛胜应身千丈卢舍那,现于色究竟天。(色界最高之一天)天国土净,天赤足,佛示同天身,故亦赤足。佛劣应身丈六,释迦生于印度,印度炎热,人赤足,佛示同人身,故亦赤足

范古农答:三十二相请次第说。

范古农答:一曰足平安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盒底也。二曰足下千辐轮相。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三曰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庸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人也。四曰手足柔软

范古农答:何谓十力。

问:何谓十力。范古农答:一是处非处力。二业智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处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尽力。此乃佛所得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