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范古农:持咒常识问答
2025-03-04 09:40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譬如房屋子褊小,无净室可念,可通融在家念否。白衣咒家中念有妨碍否。又白衣咒前有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或云须每卷念三遍,或云只须开首念三遍拜三拜。众莫能决。究应如何念法,请示知。

答:在家诵念,若无净室,可于念时闭目端坐作想,离身四周空旷无物,只有佛像香烛,俨同净室,作想后勿开目,而即念诵,可无妨矣。念毕,作佛去想,仍想四周空旷无物,乃开目下座。称菩萨名三称三拜但首末行之可矣。不必每遍如此。

问:大悲咒于每日正课持诵之外,不拘行住坐卧,随时默念可否。请教。

答:极可。

问:大悲咒净水能治百病,未悉念此咒多少方有效。

答:须预念十万遍,然后对水念廿一遍,或七遍五遍,均可。

End

李炳南:往生问答

往生问答(钟居士净土往生问答)李炳南老居士讲述问:学佛为了生死,我也略解教义,知不断惑,不得解脱。后闻净土法门,有带业往生的方法,才学念佛。近来有大德说,带业往生经中并无记载,不能信,我的心又摇动了。

李炳南: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小序二第一课 总体第二课 教义第三课 教主略史第四课 三藏结集第五课 七众弟子第六课 世界第七课 世界数量第八课 界分内外第九课 大小乘第十课 五乘说法第十一课 因缘果第十二课 因果通三世第十三

徐恒志: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二、问答选

十二、问 答 选㈠、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言三生成佛,此皆大

徐恒志: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名

春节出行: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

礼仪,是一种规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中国佛教的礼仪不仅包含佛教的行为规范,而在这种行为中更蕴藏着中华文化。礼仪在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视为,维护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行为的潜规则,因为它毕竟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

在家修行问答

心经随时都可以念问:有人说心经晚上不能念,现在我们把它谱成曲来唱,晚上可以唱吗?恭请开示。答:不但晚上可以唱,而且睡在床上也可以唱(哄笑),没有这个禁忌,你在厕所里也可以唱。比如说佛头著粪,你把水肥倒

常识:斋日和斋月

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几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行法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会有效。

云谷禅师:信佛需了解的几点常识

如果你信佛,经常拜佛,就要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这五个佛教常识,一定要早点知道。第一、为什么要对着佛像礼拜?佛像并不是佛,但我们却要把佛像当成佛一样去拜,这其实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

佛学常识 | 贤首宗对佛教的判摄

三时:第一、日出先照时,佛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法錀,名叫直显教,为令这圆教一乘人等,转同成别,就象太阳初出先照高山一样,如《华严梵网会》。第二、日升转照时,佛为下中上三类众生,转依本起末法錀,名

佛教常识丨 锡杖

很多人都是知道佛教的道具的,比如锡杖是非常常用的。而且在经典中也是有着关于锡杖的介绍的,“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

无边身尊者:不能不知的烧香常识

拜神为什么要烧香,99%的人不知道!百分九十的人不知道拜神为什么要烧香呢?烧了无数次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不点香为什么不行啊,想知道为什么,接着往下看。中国古代即有名为 “燔柴” 的祭天仪式。是根据“

佛教常识:三衣一钵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清.顺治这首清朝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偈语,把出家人修道的崇高神圣境界形容得很明白。“天下丛林饭似山”,天下的丛林寺院,多得让出家修

三法印的常识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小乘的教义,是以四阿含经为依据,说的是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槃寂静。而无常无我的道理,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世界一切诸法的总则。

佛学常识:“四大皆空”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相信人们对“四大皆空”是很熟悉的,但是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

林崇安:内观问答

1问:什么是内观?答:内观,是梵语「毗婆舍那」的意译,英语是insight。2问:什么是内观法门?答:内观法门就是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不再执着身心为「我」,依此方式灭除烦恼的一个禅修法门。3问

范古农答:识处如何。

问:识处如何。范古农答:行人既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心系缘现在心识空定即谢,泯然任运,自住识缘,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唯见心识,念念不住,此定安稳清净寂静,是为识处定相。

范古农答:何谓超越三昧。

问:何谓超越三昧。范古农答:此修习九禅定,不依次第,超入超出之法也。若具足超越,即是菩萨。以能自在远超故。不具足超,即是声闻。以不能自在远超故。若行人入此三昧,具足修一切法门,是时观定等法,转深明利,

范古农答:修空处定其相如何。

问:修空处定其相如何。范古农答:行人得第四禅已深,思色法过患,作意灭除一切色法,一心缘空,念空不舍,色定即谢,其心泯然,任运自住空缘,于后豁然与空相对性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唯见虚空,无诸色相,心识

范古农答:何谓八十种好。

问:何谓八十种好。范古农答:相好义类,而有总别之异。相若无好,则不圆满。轮王(经云,劫初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治世。)释梵(释谓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梵谓大梵天王。)亦有相,以无好故,相不微妙。言好者,可爱乐

范古农答:颜回仁而夭,盗跖暴而寿,于因果何说。

问:颜回仁而夭,盗跖暴而寿,于因果何说。范古农答:因果之法,通乎三世。仁暴但植来世之因,果尚未至。夭寿乃食前世之果,因在曩时。若局于一世,鸟能穷因果之理,而征相应之实乎。问:夷齐饿死,盗跖寿终,儒家悬

范古农答:禅定既为佛门要道,愿闻其详。

问:禅定既为佛门要道,愿闻其详。范古农答:禅定无量,举要而言,不出三门,所谓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世间禅者,谓四禅四空四无量心十六特胜通明等,此皆因息摄心所致,一往是凡夫禅门。出世间禅者,谓

范古农答:修习禅定如何。

问:修习禅定如何。范古农答:修禅定者,住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遣除妄想,妄想尽处,心便安定,安定极处,心力坚强而得自在,自在之至,无入不化,无入不化,便无有我,无我故无分段,无分段故无往来,无往

范古农答:非想非非想处定如何。

问:非想非非想处定如何。范古农答: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无所有处过患,即舍无所有定,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槃相,

范古农答:何谓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

问:何谓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范古农答:分段生死者,分段身之生死也,凡身命短长随因缘力有定齐限,谓之分段身,此为凡夫及未断人我执之菩萨,又未入涅槃之罗汉,皆具此身。变易生死者,变易身之生死也,由悲愿力改

范古农答:何谓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禅。

问:何谓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禅。范古农答:此乃九种大禅之名。菩萨依此等禅,乃能进修深广之大行。一曰自性禅,二曰一切禅,三曰难禅,四曰一切门禅,五曰善人禅,六曰一切行禅,七曰除烦恼禅,八曰此世他世禅,九曰清

范古农答:佛旁左右立者何人。

问:佛旁左右立者何人。范古农答:亦有二说,一谓是左迦叶右阿难。一谓左舍利弗,右目犍连。问:此二说各有何义。范古农答:前说以迦叶尊者是传佛心印弟子,为后世宗祖,阿难尊者是传佛教法弟子,为后世教祖故也。后

范古农答:何谓是处非处力。

问:何谓是处非处力。范古农答:佛知一切诸法因缘果报定相。从是因缘生如是果报。从是因缘不生如是果报。如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净行得生净土。定有是处。如是等是不是处。佛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是处非

范古农答:何谓如来。

问:何谓如来。范古农答:佛有十种德号。此居其首。不变曰如。随缘曰来。佛有不变之体。随缘之用。故号曰如来。按十种德号。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范古农答:初禅初发之相如何。

问:初禅初发之相如何。范古农答:行者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得欲界定。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地定。若渐深入,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坏,守护增

范古农答:何为天龙八部。

问:何为天龙八部。范古农答:此乃听法众,亦护法众也。其名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问:八部之名其义若何。范古农答:天即二十八天,天王。龙谓龙王,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

范古农答:何谓四无量心。

问:何谓四无量心。范古农答:一曰慈无量心。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二曰悲无量心,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三曰喜无量心,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四曰舍无量心,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

范古农答:佛菩萨像赤足者何义。

问:佛菩萨像赤足者何义。范古农答:有二义。佛胜应身千丈卢舍那,现于色究竟天。(色界最高之一天)天国土净,天赤足,佛示同天身,故亦赤足。佛劣应身丈六,释迦生于印度,印度炎热,人赤足,佛示同人身,故亦赤足

范古农答:三十二相请次第说。

范古农答:一曰足平安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盒底也。二曰足下千辐轮相。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三曰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庸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人也。四曰手足柔软

范古农答:何谓十力。

问:何谓十力。范古农答:一是处非处力。二业智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处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尽力。此乃佛所得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