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范古农答:尝读静坐法精义,谓静坐时当一心守住两目间,或两眉间,此系千古不传之秘
2025-02-28 13:31

问:尝读静坐法精义,谓静坐时当一心守住两目间,或两眉间,此系千古不传之秘。并广引经文以证其是。闻同善社坐法亦与此相同然学人曾遇一善知识语予曰,有守即有执著,终是色身神识上功夫,不能求解脱也。坐法当以一无所守,只摄心在内,不向外驰,久之自有妙用。两说相违,究当何从。

范古农答:禅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三种。有守者为世间禅之初步,故非解脱法门。出世间禅,当修八背舍定,不能执著也。至一无所守,但摄心者,是出世间上上禅。即真如三昧修法。固不可与有守静坐同年而语矣。

End

千古楷模唐朝百丈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

不传苦

◎ 郭华悦苦多乐少,本是人生常态。但何以待苦,不尽相同。清代学者屈大均就视苦瓜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锅的食材,不会沾染苦味。这说明什么?自

向上一路 千古不传

◎胡传淮雪窦重显虽然声称一切法皆是佛法,解脱之道无所不在,但又认为对于什么是道,如何达到觉悟解脱这类问题是不能借助语言文字正确表述的,表示上堂说法是出于不得已。唐代丛林经常流行的一句禅语是:如何是向上

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流传百世的千古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让我们细细聆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智慧!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

千古奇文《寒窑赋》,百读不厌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寒窑赋》。 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发来大家共赏。【 寒 窑 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

“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十个小故事一生受用!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

《周易》:守住人生的低处,才是真正的高人

人往高处走,大抵是不错的。《周易》上说,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可见不管是处在事业开端,还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要克制低调。委身低处,是中国人处世的一门千年绝学。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守住人生的低处,是一种

千古第一人王阳明的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家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

守住人体一个点,管五脏,通全身,赶走8大病!

揉腹能够帮助养护五脏。神阙穴:母亲留给我们的健康之门很多人认为肚脐只对减肥有用,但实际上它是道医治病之要穴。在道医学中,肚脐被称作神阙,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这

一日禅:守住内心的宁静

走遍人生的山山水水,最美的仍是,心中的那一片花海。只是那些拥有过的,那些逝去的,都曾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惟愿,每一次遇见都是温情的相拥;每一次对望都能看到彼此最美的微笑。一直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行走于尘世

千古奇人鬼谷子的养生奥秘

鬼谷学派的养生理论本属于朴素的经验总结,但在后世的流传和附会中分别被引入了不同的境地,医家讲服食引导、仿生煅炼。仙家则讲冲举成仙、长生不死。所有这些不过是后人的发挥。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来看,鬼谷养

六祖惠能之后衣钵不传的原因是什么

相传在禅宗创立时,佛祖赐给摩诃迦叶两件宝物,一件是紫金钵盂,另一件就是木棉袈裟,那时候,佛门弟子一般是依靠布施和乞讨为生,经常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而佛祖传下的这两件“温饱”器物倒也非常的实用。公元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