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 海大家每天都会洁面洗漱,力求让自己的外表光鲜靓丽。殊不知,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不断地清洗,以远离垢染,时刻保持清净庄严。《增一阿含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自净其意是佛
◎ 明 一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等等。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
至心精进 第五卷黄念祖老居士【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
精进求解脱◎ 谛 灵历代大师曾经说,人间苦难何其多;生于娑婆世间人,但能顺应没奈何。三灾八难有行迹,是非要辨分善恶;福慧双修入圣域,一心持念阿弥陀。庚子传染新肺炎,死生大限齐惊恻;时刻践行菩提心,超出
问: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李炳南答: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现在仍属恒顺众生的范围,是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什么叫修行呢?你以为离开父母、家庭,跑到山里去剃了头,说我出了家要成佛,这就是了吗?不是说出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劝诸众生发愿往生。经中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等,南方有日月灯佛等,西方有无量寿佛等,北方
智谕法师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
嘎玛仁波切导语: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旅程,任何阶段都需要关怀。但面临死亡的恐惧,是任何时刻的恐惧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如果希望从容面对死亡,必须现在就要懂得带着慈悲心,去关怀和利益他众,跟随具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往生前,预知时至。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现一点小病,隔日即召集大众,宣布妙真法师为苏州灵岩山寺之住持。于是大众选十一月九日为升座日期,印光大师说:太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
◎ 郑晓江佛教是一种了生死之学,释迦牟尼佛出家寻道便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明憨山大师云: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之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梦游集》)
◎ 妙 莲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
精 进 破 懈 怠◎ 梦 参 懈怠一定堕落。懈怠就是人没有自信,身体很懒,懒得不得了。懒到什么程度呢?懒到给他做个大饼,搁到他脖子上,他都饿死了。大家听到很笑话吧?他只吃前头这一点,人懒到这个程度,
在逆境中精进◎ 宣 化我现在对大家说一说我念《地藏经》的经过。我在十六岁那年,开始为人讲《六祖坛经》和《金刚经》。我根本不会讲,可是还要讲。为什么?因为当时有很多人想研究经典,可是不识字。于是我想,我
临终要诀善导大师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死贪生。常自思念我现在之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即得往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佛闻法,离苦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臭敝之
闭关每天精进拜佛,心想事成净界法师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们加以解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国土的菩萨众,他能够受持我的名号,包括礼拜、
临终三大要◎ 印 光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弘 一其实对于临终的病人,不用给他太多的建议,不要弄巧成拙!尤其有时在家人会很好心,告诉他:你一定要吃某某药、某某食物等等。其实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往往需要的就只是身心的
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
问:见性之后,最精进的用功就是时时刻刻不忘失本来吗?元音老人答:不对!本性不会失去的,只是你著相,被境迷了,就像太阳被乌云遮盖而不现一样。精进用功只是绵密保护。用功时如率兵攻敌,义无反顾;不用时则一切
忏云法师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
◎ 一 行佛陀和比丘们到达娑罗树林时,已是傍晚时分。佛陀叫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之间稍作清理,让他在那儿躺下。佛陀侧卧着,头顶向北。所有比丘都围在他身边坐着。他们都知道佛陀当夜便要进入涅槃。佛陀向上望去四
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惟觉法师正精进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则会与道相违,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夜赌博、打电玩、打麻将这都不是正精进。佛法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
即将往生人道的人,临终会有十种现象:一、临终时产生善念,例如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二、身无痛苦。三、稍微能说话,一心忆念亲生的父母。四、对于妻子和儿女产生怜悯心,像平常那样瞻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
第三十六章 投生预兆 临终信念投生五道 各有征兆?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
第三十八章 临终犹疑生人生西 全仗开导?民国时代,有位陈少庭居士,名继璋,是湖南永州人。?他跟随他父亲因政务的关系到了江南,后来他父亲亡故,他就在镇江开米店,不料却赔钱了。?又当上海救济妇孺会的探员,
第三十七章 临终须知求佛接引 如出牢狱?痴心怕死 往生无望?助念错乱 态度异常?声音清齐 愁转微笑?魏大满女士是杭州湖墅佛学莲社社长徐大悲居士的妻子。?她本来就信佛,受到丈夫的薰陶后,志向更坚定。归依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愧二字连称的词汇,而这两个字都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与观念。其中惭指的是对不起自己,也就是自惭形秽;愧指的是对不起他人,所以说愧对于人。其实一个对不起他人
不要执著,但要精进不要执著于过去的事情,不要执著于当下的某个想法,更不要执著于自己给未来定下的某个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什么都要随随便便。不要执著,指的是在专注、尽力、精进的基础上,不强求结果,一切随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
异常反应也称不良反应,在练功中由于对练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未能正确掌握,所以在练功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头昏脑胀、胸腹胀满、气不归原等各种反应。这些异常反应的出现,影响练功的进展和健康,故称不良反应。遇
有什么事情,会让你到临终前后悔不已?如果早点意识到,也许可以换个活法、换种人生。日本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 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
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林克智1.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希望永无病苦。身体无病,就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贪欲念起,就一定会破戒而退失无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来是空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么病魔
一、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
问题:师父,我现在迷失了。当时我学佛,黑夜白天不停地持诵阿弥陀经,精进念佛。现在遇到境界我就去攀缘,一个不善的念头就把我的境界全转了,忘记念佛号,黑白不停地念不善的念头,前途一片渺茫。我现在不知道该怎
一位学佛的青年朋友问我:许多学佛信佛的个人、民族、国家很贫穷;不少并不学佛信佛的个人、民族、国家,倒蛮富裕:这是为什么?这位朋友还进而问到:按理说,学佛的、信佛的应该具有福报,具有福德,应该得到善神菩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的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
佛教瓶颈不是浮华的寺院经济现象李向平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佛教和其他社会阶层一样,大受其益。然而,对于中国当代寺院经济,常常局限于片面的道德批评,而忽略了其中的社会意义,未能从佛教作为一种社会
第一种说的是先人对后人之间的托梦。这种托梦是最常见的一种,多半是先人有未了之因缘,需要后人去做故而托梦。不是所有的先人都能够给后人托梦的,先人魂魄必须要有强烈的意识感,才能够在阴司给后人托梦。所以,但
《无量寿经》正宗分发起宏深誓愿经 文“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自强不息勤精进在《八大人觉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佛陀劝勉世人:只有持之以恒地精勤猛进,才能破除生死烦恼所导致的过恶,摧毁降服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出离三界
相信很多学习佛法的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佛法能够精进,并且希望自己的修行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的。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可能修行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们也不要气馁,要做到精进,必须
长病羸瘦,瘦得干了。不能饮食,吃不得,也喝不得。喉咙干了,身体干了,吞也吞不下。现在科学进步,在医院里用管子插着喂东西,但是到底时间不能维持长久。这形容人快要死的时候,开眼闭眼,看到四面都是黑暗的,气
南方具德世界之精进军佛,身黄色,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当胸作合掌状,掌心向外,拇指略离食指。顶礼此佛可消除语门所造之罪障。精进,即精勤之意。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
复次,舍利弗,南方去此明星世界,度万五千佛刹,有世界名曰无忧。其国有佛,号精进军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精进军如来名者,欢喜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