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放下一分,便得一分自在
2024-11-10 07:15

钟茂森

这世间有很多大老板,也学佛的,来跟我讲,他觉得挺羡慕我的,你现在什么心都不用操,真的是一天到晚笑容满面,快快乐乐,他说我们很辛苦。为什么辛苦?财产太多,财多也累人。当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要学我,把财产全部布施掉,银行帐户都关了,这也不现实,因为我是走出家的道路。释迦牟尼佛当年那个僧团,所有的出家人全部财产三衣一钵,生活极其简单,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们的身体也好,睡在大树下过一个晚上,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的福报不够他的,我们要是在树下睡一宿,恐怕第二天得进医院了。所以身体也是福报,我们身体不如他们好,他们风吹雨打日头晒没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福报。不是说要很多人伺候你,那个不一定是福报。

所以刚才讲到的,学佛要放下,从放下身外物做起,你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自在,放下十分就得十分自在。放下不是说我什么都不要,不一定,事上有没有无所谓,心上要放下。你在事相上,你有千万亿的财富没有问题,你可以用这个财富来帮助众生、帮助社会、弘扬正法,好事,这是一种机会,难得!但是你对自己的财富千万不要执著,万一哪一天突然金融海啸,你一下变成倾家荡产了,没关系,心还是如如不动,这叫放下,有跟没有都一样,这叫放下。不是说事上放下才叫放下,事上放下了,心上没放下也不行。所以禅就是要做到一丝不挂,心一点都不挂,不牵挂。

不仅说对于身外物不再牵挂、不再执著,不放在心上,对于人与人之间,我们讲的这些感情、恩怨也不能放在心上。所以佛法讲要放下情执,放情执比放下身外物更不容易。你看我跟父母感情就很深,放下对父母的这种感情是挺不容易,这比放下身外物要难。当时我一直踌躇,不敢放下工作,其实主要不是考虑自己,考虑父母,父母要我来赡养,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他们怎么办?师父讲,你能够为佛法、为众生,家里人有佛菩萨照顾,比你自己照顾要好十倍。我听了之后相信,跟我母亲商量,征得我父亲同意,最后把工作辞掉了,走弘法的道路。结果我自己也没想到,父母真的有很多菩萨们照顾,现在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生活都非常好,真是有同修一起来照顾他,比我照顾要好十倍都不止。以前刘少奇主席有句话讲得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发自内心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你的福报是无量,你的福报是众生的福报。最怕是你有自私自利,你只为自己身家着想,那你的福报就被你的心量给限制住了。所以你的心量愈大,你的福报就愈大,心量愈小,福报就愈小,量大福大,你想要福报大,你把心量拓开。你看古人,像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心量装着一天下人,这福报很大,你看他当时自己就是身为宰相,他的儿子都是宰相,他的子孙绵延八百年不衰,民国时代印光大师非常赞叹范家。这是福报,福荫子孙。

End

顺其自然可得自在之心

◎ 墨 墨有人问洞山禅师:我们如何躲避寒暑?禅师回答:何不向无寒暑处避?这人又问:什么地方才是无寒暑处?禅师答: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阇黎:梵语音译,指高僧。)其实,禅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寒冷

观自在菩萨的“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百灵、大梅法常、洛浦、仰山慧寂等当代知名禅师频相往来,悟境甚高,后世誉称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与傅大士并称于

自在于生死

◎ 谈锡永去年我游落基山,在山脚小镇一家专卖化石的小店中,亲眼看到一亿九千万年以前,也即是侏罗纪时代生命死亡的恐惧。我把这块海虾化石买回来,在石上题了四个字:沧海留痕。这片化石应该即是认识死亡的最好教

随缘自在

◎ 庞玉梅 人们常提起随缘,我对随缘的理解是随遇而安,不论遇到什么人或事,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若事事加以计较,总会显得很琐碎而没有意义。 随缘自在的人生一定是有主

刘素云: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得到自在?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万境归心一真道,如悟一心破尘劳」,上下二句话都没离开这个心,所以今天这堂课中心的就讲这个心,依题解义不难看出,是不是?这个心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重点。关于这个心,咱们先从浅的地方说,这

刘素云:刘素云居士的姐姐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我们今天早晨看到刘素云传给我的一封短信,她姐姐往生了,预知时至,时间一分一秒都不差,走的那麽自在、那麽潇洒,往生前几分钟还说说笑笑,说走就走,上品上生啊!不是凡人,极乐世界菩萨到这来给我们表演的、给我

心无挂碍 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风浪过去,全船脱离险境,这人好奇地跑过去问老太太:你怎么一点都不怕呢?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

宽容生爱,便笑得自在

我们的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宽容生爱,学会人生的退步,也就能感受布袋和尚开口便笑的大自在。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

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绍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随缘,不过分追求。你到那里,那里人干什么事你就和他一样干,那就是随缘。随缘,那里人就把你当自己人。你也不和别人搞两样,别人也对你热情。你能把

观自在菩萨的十种“自在”

◎ 明 华 《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观自在菩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觉醒法师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任清风送白云》诗歌,这首诗歌在禅门中流传久远,成为历代赞叹出家人悠闲生活的名诗。诗云: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

自在的福报

自 在 的 福 报◎ 佚 名佛法放在第一位,修行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随缘。在六道轮回中,我们当过明星,当过国王,当过农夫,当过富翁,当过乞丐,也无数次地次穷死过、饿死过。这有什么呢?世间的这些名闻利

看破、放下、自在

看破、放下、自在徐文明倓虚法师为近代中国佛教高僧,尤其是在振兴北方佛教方面功绩卓著。他一生讲经说法,建寺度僧,行归净土,教演天台,止观双运,三学俱精,是末法时期极为难得的大善知识。倓虚法师对于佛教的修

大彻大悟后方能自由自在

莲池大师【原文】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贫者、贱者、富者、贵者各忧其所不足,慕王天下者以为穷世人之乐,而不知王天下者有王天下

自在解脱

◎ 界 诠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即所谓学佛。佛是觉者、智者,具足无量慈悲、智慧、威力、功德。学佛即学佛的智、觉、慈悲、喜舍。佛是断除一切烦恼,具足大觉圆满。我等学佛者,在断除烦恼,寻找大

修行中自在排在第一

修行中自在排在第一◎ 大 愿《证道歌》上法身觉了无一物你要看清楚,当我们的心安在生命本然纯净状态的时候,这个是法身觉了。《证道歌》这四句话就是启示我们:修行首先要法身觉了,也就是觉悟到生命就是价值。今

佛陀有十种不可思议的自在法

《八十华严》中,列出了诸佛世尊的十种自在法,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第一自在法:一切诸佛世尊对于一切法都得自在,而且明了通达种种言辞解说,演说各种法都辩才无碍。也就是说,佛不但通达所有的语言,而且对所有

放下一分,便得一分自在

钟茂森这世间有很多大老板,也学佛的,来跟我讲,他觉得挺羡慕我的,你现在什么心都不用操,真的是一天到晚笑容满面,快快乐乐,他说我们很辛苦。为什么辛苦?财产太多,财多也累人。当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要学我,把

菩萨的十种自在

广超法师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元音老人答:什么叫观自在?

问:什么叫观自在?元音老人答: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这个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灵知才是自己。但又不住了了灵知。

元音老人:解密三个字—“观自在”

观自在菩萨。佛举出观自在菩萨作为我们修行人的典范,要我们向观自在菩萨学习。这部经为什么用“观自在菩萨”这个名字,而不用“观世音菩萨”呢?这是两位菩萨吗?不是。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是以果地功

简单才是安闲自在

◎ 智 藏佛祖说:欲望微小的人,内心坦然,没有什么担心和害怕的事,遇到事情总可从容应对,没有什么缺憾。在一定时期内,人的能力、处境以及拥有的资源是一定的,有没有担心的事、能不能把事情办好、会不会留下遗

自在与牵挂

自在与牵挂◎ 本 性近日,读禅诗。慧开禅师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法演禅师诗曰: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如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呀,好自在

一日禅:快乐而得自在

自在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以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为自在这样你会永远快乐而得自在佛教讲身心自在并不是放荡不羁、无拘无束而是内心清净无染不随境转的自由自在真正的自在是内心造就的而不是外在环境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