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凡事有因果
2024-11-14 11:34

凡事有因果

◎ 妙 音

修道不要怕吃亏,吃亏代表你给得起,多给别人好处嘛,就当作布施。除非你自己有邪念,否则一般不会有吃亏的事情。

有些人贪便宜,求发财,想要不劳而获,自然就碰到人起邪念了。遇到不对的,不好的人,都是自己邪念感召来的。有些人求财法,花了很多钱去供养,就以为能求到财。其实哪怕求到了,也是不长久的。

因为这本来就是违背天意了。天道酬勤,你勤劳地去做,老天爷就用财富来酬谢你。其它发财的方法多有问题,包括灌顶,风水,算命,都是不长久的。这类人破财的反而特别多,这就是心术不正感召来的。

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吃亏这回事?很少,天道是公平的。很多人想,我怎么碰不到高明的好师父。你要有福报啊,否则真的来个好的,你接招不住。

比如佛源老和尚,看到有些善根的,要是做得不对,就打一下,或者骂一下,一般人都接招不住。所以目前你的境界,只适合遇到这个师父,他就是最适合你的。 好比婴儿吃奶粉,大人吃米饭。这就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包括钱财供养上,也不会吃亏。有些人供养出去,就容易起反悔心。总觉得好像吃亏了,其实人亏天不亏。你只要供养了,就有你的福报所在,天不会亏待你的,要有这个信心。

你怎么知道对方有没有修行? 不一定是标新立异才叫修行,菩萨总是示现各种相。不一定苦行就是有修,不苦行就是没修。

想要碰到好的师父,就要看你的阴德。我们常讲师父如何,但先问弟子相。我们的弟子相修的好不好呢,是不是很守法,有德行呢?钱财来的有没有损到老百姓的利益呢?我们阴德够,自然会碰到菩萨。

天下没有吃亏的事,凡事都有因果。为什么会吃亏,因为以前占过别人便宜,这次别人就来占你的便宜。这不能叫吃亏,而是公平,只能叫还债。这世界上有两种债,一种是钱债,一种是感情债。

世间人的苦就在这两种债。你看男女感情,婚姻不顺,都是有感情债在里头。过去曾伤害了别人,这次也要让人伤害。佛教讲: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这样就很好了。

真正好人,一身浩然之气,一定碰不到恶人。人不能欺骗良心。良心相当于元神。人要是欺骗良心,损自己阴德,元神就缩小一分。人要是正气足,不损人利己,就会身体健康、鬼神钦重。

摘自《学佛社区》

End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凡事欲速则不达,要学会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一诚法师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滚动的石头无法长出苔藓,从而也很难成为坚固不移的磐石。现代人在为人处世往往缺少耐心,在一个地方住太久了就开始厌倦,读书读久了也不耐烦,工作时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呢?由于这样的情况他就不相信因果。由于不相信因果,他就由此推演出他不相信

千万不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会背巨大因果!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就造恶业了。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甚至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10因果

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又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六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

李炳南:戒杀与因果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转变》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答:因果相循,怎样了结呢

问:有一位同事说,今生杀人是前世的因,因前世甲把乙杀了,所以今世乙才杀甲,为什么前世甲把乙杀了,是因再前世乙杀了甲,这样向前推,开始是谁杀谁?在开杀以前,未有杀因,为什么生出杀果来呢?向后推之,甲杀乙

刘举人的三世因果

刘举人的三世因果◎ 智 者佛家《三世因果经》前面的四句话,就是因果循环报应的总纲。既指出了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样做一个有益於社会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环报应规律,又指出了人只要弃恶从善并行善

因果历然

◎ 妙 喜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

十七个鬼问世因果

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都受到不同的罪报。这时诸饿鬼看到尊者目连,都起了恭敬心,向尊者请问自己受报的因缘。一个鬼问道

因果实证序

◎ 印 光 【原文】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故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知此理,则上不怨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星云法师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恶;你帮我捶背,那就是好事。钱有净财,也有不义之财。人有三个东西很重要: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嘴巴

“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

道证法师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出假相来,这大家可以体会吧?心念的电波就是因,投影出来的影像就是果;发射什么心念电波,就感应出什么影像,这就是因果法则。对觉悟的人来说,那些影

凡事不能违背因果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

三世因果不昧

◎ 慈 舟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城。有护法之城则能将惑障、业障,护住不起,并可转报障轻受。报障者,过去生中作业所

世间一切成败得失都离不开因果法则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来偈说得好: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骄慢中来,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

陈大惠:现代版因果——老天有眼的故事

俗话说,老天有眼。但现在许多人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就有一个老天有眼的故事。陈大惠,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四年前,他请长假做义工,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这个采访是一个古书里才有的故事,一个来自山区的坏媳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印光大师原文: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

因果去哪里了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

学佛要信因果,做人要有道德

◎ 明 学我们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我们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这一辈子得人身。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

因果要紧

◎ 虚 云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

因果报应及家族教育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

笃信因果真实不虚

虚云老和尚在坐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慎因果种菩提

慎因果种菩提◎ 土登相切桑布一谈到因果,学佛的人都头头是道,用来劝诫那些还在迷惑的人们.然而口上说得容易, 实际上真正畏因不行恶法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不良现象让我们痛心不已!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造下恶因

心地与命运的因果关联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似月斜,披毛从

万事皆有因果

万事皆有因果--莫做苦海糊涂人宣化上人万事万物都是在说法,有的就在说善法,有的就在说恶法,有的就在说旁门外道的法,有的就在说中道了义的法。人间每一个人,四面八方为每一个人在那说法;每一个家庭,四面八方

凡事有因果

凡事有因果◎ 妙 音修道不要怕吃亏,吃亏代表你给得起,多给别人好处嘛,就当作布施。除非你自己有邪念,否则一般不会有吃亏的事情。有些人贪便宜,求发财,想要不劳而获,自然就碰到人起邪念了。遇到不对的,不好

佛说因果报应法则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

今生钓鱼来生要饭,因果循环报应不虚

宣化上人有几句话讲因果报应:今生不笼鸟 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笼鸟,不

深信因果才能消灾免难

深信因果才能消灾免难果戒法师谁学佛以后,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辨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果要是信好

因果法则

因 果 法 则◎ 妙 华讲到生老病死的时候再往深处讲,我们必然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因果。唯物辩证法,并不是不承认因果,它承认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说,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好。这样简单的因果它是承认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

南泉斩猫,究竟落不落因果

徐 进--虽然因果不昧,但大善知识的手眼亦不可思议!南泉斩猫,究竟落不落因果?当然落因果。但是,做同样的一件事,凡夫与成就者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两点:1、所落因果有差别;2、受报方式有差别。菩萨是心能

于凌波: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简称因果,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因此世人称佛教是讲因果的宗教。因果是什么,因者原因,果者结果。〈大乘义章〉曰:招果为因,克获为果。亦即是能生者为因,所生者是果。详细一点说

一日禅:凡事量力而行

好高骛远,想一蹴而就,不但违反自然规律,而且寸步难行,只会使自己失望,加深挫折感而已。所以,凡事还是应该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庄子》,最舒服的生活,是凡事慢慢来!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路,慢慢走,才能看到风景。生活像一方古老的石磨,慢慢碾,才能闻到香气。最舒服的日子,就像碧波摇晃的小船,也像雨滴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开,轻轻得,慢慢得。一、人生最忌用力过猛自古人生最忌

因果能跑到别人的身上去吗?

因果能跑到别人的身上去吗?有当家师见丹霞劈佛像,烧火取暖而制止,不想当家师胡须自落,就有人说了,因为当家师的执着,因果跑到他身上了。佛教史上有这么个典故:丹霞禅师劈佛。这是我们一代祖师丹霞禅师开悟了,

命中注定是因果吗

首先,什么叫“命中注定论”?就是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都由命运或者天命决定,人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 我们因果论中也有决定命运的内容,但那是由自己的业力决定。这和“命中注定”的先天决定论完

因果和科学矛盾吗

其实,无论佛教的验证还是科学的公式,都是在因果的法则上建立的。科学是什么呢?科学作为一种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者普遍定理的运用,其系统化和公式化与佛教的因果毫无矛盾之处,可说各有千秋。 怎么各有千秋呢

因果的形成过程

悬赏救人的故事故事不知是发生在湘江,还是浏阳河。总之,那天江河上突然风涛大作,巨浪滔天。大风大浪中,两只渡船在颠簸。两船载客共百人,眼看性命不保。一位老者急呼救人。老者是位行商,长期在江湖行走。他是乘

因果到底是什么

我们就生活在因果里,今天的果,是因为昨日的因,今天的果里,又含藏着明日的因,因和果相互牵连,有因就会有果,因和果本为一体,果里含藏着因,因里含藏着果。因和果循环不断,互为牵连。世间万物,因因缘和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