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凡事欲速则不达,要学会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2024-10-05 13:28

一诚法师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滚动的石头无法长出苔藓,从而也很难成为坚固不移的磐石。现代人在为人处世往往缺少耐心,在一个地方住太久了就开始厌倦,读书读久了也不耐烦,工作时间不长就计划着跳槽。

你们看庄子描述的大鹏鸟,它在飞到九万里高空之前,都要有静待大风的耐性。人在做事之前,也需要沉潜下来,培养自己的气度、学问、能力,将自己修炼得像大海一样深广,这种修炼必定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过程,但也唯有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方能在养深积厚,一飞冲天。

凡事欲速则不达,越是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但人们总认为等待太耗费时间和生命,不是在等待中失希望,就是被等待耗尽了理想,消磨了斗志。如果说成事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等待。在等待中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到来。

有时,即使有实力,也不一定能做成事,因为成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即恰当的时机和位置,以及贵人相助。所以,着急也没有用。因缘没有成熟,须要静待成熟的时机。

现在的人为什么这么着急要取得成果呢,无非是因为功利心太重,就连佛门中的修行,也时常有人问和尚怎样才能尽快出成果。

和尚只告诉他们,用三年时间修来的智慧,可能遇到一件事就垮了;用三十年时间修来的智慧,才有可能应对万事。就像树木一样,三年的木材能用来傲什么呢?若是长足了三十年,三百年,那境界自然就不同了。

求快不求深,成不了大器。如果急于求成,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那么很可能就会被眼前的利益所束缚,失去大志,如此一来,所取得的成就也只可能是浅薄的成就。

成功是没有直达电梯可乘坐的,要做成大事业,一定要一步步来。否则,即使你凭借运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你自身的修养、能力和智慧不够,也守不住这些成果。

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如果每一步不能实实在在地踩出脚印,路也就不会成形。在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花最小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成果,也不要幻想着一步到位。

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即使启程的时候慢一点,行进的过程中慢一点,只要是切实地在前进,没有走弯路,这就比胡乱前进要好得多。

慢慢来,不用着急,一心急,事情反而做不好,结果浪费更多的时间。古人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很朴素的真理,只有多花点功夫去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

可惜如今的人,往往渴望快速成功,所以很多人都产生了投机取巧的浮躁心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不仅赔上了更多的力,也赔上了养深积厚的时间。

人们常说成功太高,难以企及,实际上只是因为耐不住成功之前的卑微和寂寞。付出了一点努力,立刻就要求见到成果,立刻就想要成功,这是很多人身上都有的毛病。这样的人,会在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败因。

昔赵州和尚年过八十,道行深厚,却仍然不辞辛劳,外出行脚,这可以说是对自己境界的一种无止尽的追求。今人与之相比,实在汗颜。

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要去挑剔结果;没有把身上的毛病看清楚,就不要忙着去抱怨别人、抱怨命运。面对人生路上的困境和挫折,不要心浮气躁,恨不得马上解决掉,要沉得下心来,冷静地去面对。

有时候,困难之所以很大,看似不可克服,是因为我们还不强大,能力还不够,所以要沉下心去修炼自己。

眼前每一件不起眼的工作,是否都用心对待;身处荆棘中的每一步,是否都耐心隐忍地走过;看不到未来的处境下,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每一次难堪的困境,是否都咬紧牙闯过去了--这些都需要大家去扪心自问。

在原地踏步的时候能保持冷静、理智和自信,看清周围的形势,并安下心来磨练自己的本事,涵养自己的器量,这是改变困顿处境的关键。

End

凡事欲速则不达,要学会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一诚法师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滚动的石头无法长出苔藓,从而也很难成为坚固不移的磐石。现代人在为人处世往往缺少耐心,在一个地方住太久了就开始厌倦,读书读久了也不耐烦,工作时

朱光潜:做人做事要学会冷静

要明白冷静,先要明白我们通常所以不能冷静的原因。说浅一点,不能冷静是任情感、逞意气、易受欲望的冲动,处处显得粗心浮心;说深一点,不能冷静是整个性格修养上的欠缺,心境不够平和豁达,头脑不够清醒,风度不

凡事不能违背因果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

凡事有因果

凡事有因果◎ 妙 音修道不要怕吃亏,吃亏代表你给得起,多给别人好处嘛,就当作布施。除非你自己有邪念,否则一般不会有吃亏的事情。有些人贪便宜,求发财,想要不劳而获,自然就碰到人起邪念了。遇到不对的,不好

成年人要学会断、舍、离

让生活删繁就简,内心澄明。有人说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生长着一片欲望森林。或许,是某个物件,抑或许,是某个人、某件事。从当初如获至宝的喜悦,到后来可有可无的淡漠。由此,家里无用的物件越堆越多,内心情感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