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吠舍离·阿难舍利塔
2024-10-25 11:28

吠舍离不仅是佛陀最后开示法义、并告知弟子们自己即将入灭之地,还有许多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亦在此发生。

就在吠舍离,佛陀做了一个足以在僧团和当代社会激起惊涛骇浪的重大决定,那就是女众终于得以受戒进入僧团学法修行了!第一位提请出家要求的女性,是有如母亲般温婉、慈爱地抚养世尊成长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Mahaprajapati,意译为大爱道)。她那出家向法的念头,从佛陀正觉后同迦毗罗卫说法示教时,就已开始萌芽,但是直到净饭王过世以后,她才真正下定了决心。从此以后,在依循八敬法的先决条件,女子终于也能够出家修学,趣向正道。而佛门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也就在吠舍离具足了。

佛陀辞世之后,后世的弟子们依着不同地区、不同部落、不同的风俗习惯,佛法开始在信解教义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终于在戒律分歧、各持己见的状况下,僧团中发生一次重大的冲突!这次的集会是佛陀涅槃后僧团第二次的结集,共有七百位僧众与会,因此历史上又称为七百结集。结集的内容主要针对跋耆族比丘们的净修行止,经耶舍尊者提出有十件事在律戒上大有争议,当然也包括了收取金银的行为。因此双方在会议上各推出四位代表委员,依据这十件事逐条审议,在西方上座部长老们坚持下,讨论结果为十事争议,均为非法。

阿难舍利塔遗迹(Ananda Stupa)

据说在佛陀过世后,阿难尊者继续大迦叶尊者的脚步,在恒河南北两岸传法布教。 一次,尊者在摩揭陀国的林中散步经行,听到一个小沙弥正在背诵经文,但其中章句文辞不通、错误百出,于是阿难尊者好心前来纠正,并用心教导正确的经文,没想到小沙弥不但不领情,反而出言讥讽耻笑:

尊者,我师父正值壮年,博学强记,声望清高,他教我的经文怎么会有错?倒是尊者您年事已高,恐怕是老眼昏花,头脑不清,记错了吗?阿难尊者听后沉默地离去,心中却不免戚然:

众生太过愚昧,难以教化。昔日的同修旧友一入灭,留下我一人在世间,既无法教化新进的比丘僧众,又无力维系佛法的纯袒正统,独留又有何用?不如及早入灭吧!于是阿难尊者便离开摩揭陀国,想渡过恒河前往佛陀最后开示法要之地吠舍离自行入灭。没想到此举却引发两国大队人马在恒河南、北两岸对峙的紧张状况:对摩揭陀国而言,因为感念阿难尊者长年游化教导的恩德,希望能劝得尊者回头留在摩揭陀国安度晚年,而吠舍离这方则是听说阿难尊者将渡河而来,特地整军赶来迎接,两军对峙,旌旗蔽日,彼此叫阵,互不退让。船正行至恒河中央的阿难尊者见到这一触即发的紧张情势,心想:可不要让两国人民为了我而大动干戈,引发战事。于是便从船中起身飞升到恒河上空,以神通力自行火化身躯,并在空中分为两半, 一半落在恒河南岸, 一半落在恒河北岸,就此入灭。见此情景,两国军队部嚎啕痛哭,各自带着所分得的一半舍利回国建塔供养。

End

吠舍离·阿难舍利塔

吠舍离不仅是佛陀最后开示法义、并告知弟子们自己即将入灭之地,还有许多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亦在此发生。就在吠舍离,佛陀做了一个足以在僧团和当代社会激起惊涛骇浪的重大决定,那就是女众终于得以受戒进入僧团学法

西天二十八祖之二祖阿难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63)为梵语 Ananda 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

宋辽时期的舍利塔

沈阳舍利塔沈阳舍利塔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45巷15号,称塔湾舍利塔,因佛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所以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该塔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北方契丹人修筑,1640年(清

洋州开元舍利塔

座落在城南的舍利塔已经成为这座临江小城唯一的古董,它古拙的身躯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俯瞰着脚下这块土地的风起云涌。古塔不是太高,十三层,砖木结构,九丈余;谈不上雄伟,孤单单的,就像个木讷的老人;也谈

明清时期的舍利塔

开福寺舍利塔(景县舍利塔)开福寺舍利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州衙西北角(今景县中学)。明永乐五年(1407年),景州僧正如郎募修,天顺元年(1457)重修。清康熙十一年(167

武安古建筑—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位于邯郸市武安市东门里,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挺拔雄伟,每层东南部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

【栖霞文史】 千年沧桑舍利塔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圣地,曾经寺院遍布,梵刹林立,唐朝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就是最好的写照。除了南朝,南唐时代是南京的又一个佛教高峰,史书说“都下赡僧逾万人,造塔建寺,日

天成寺舍利塔介绍

天成寺舍利塔又名古佛舍利塔。位于蓟县盘山莲花岭北的翠屏山下,天成寺大殿西侧,飞帛涧旁。始建于唐,重建于辽天庆元年~十年(1111~1120),明崇祯年间重修,1942年为日本侵略军焚毁,1980年修葺

冯培德:阿难和尚

在印度的一座寺院里,阿难和尚祈祷、默想,努力去摒弃本身的粗劣本性,以求达到至善境界,他经常对自己的德行和感觉没有把握,他经常自视为全寺,乃至于全世界最无用的和尚。阿难和尚感受到这样卑微,以致有一天他竟

大迦叶之阿难赠钵

大迦叶尊者为法的真诚,很得佛陀的信任,佛陀对于他,其爱护是无微不至。在佛陀的教团里,有所谓六群比丘满宿等,专门结党犯恶,佛陀因此制下许多戒律。有一个时期,是佛陀住在祇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