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一般评论佛教者常常抨击禅宗,谓:「禅宗盛倡不立文字,而文字最多。」「禅宗不立文字,而著述论文特别繁伙,各抒其意,令人莫衷其是」。
更有人认为禅宗是完全废止文字,以心传心,不假文字,又有人认为:六祖因为不识字,所以主张不立文字,连一切经论也废止了。近人每以禅为名,呵佛骂殿毁经弃论,自谓得禅真髓。其实这些见解都不正确!禅宗怎会教人废止文字毁经弃论等等诡行?
六祖坛经所云「不立文字」,首先,「立」字的定义,须弄清楚。「立」有很多含义,可能作下列各义:直其身而不动(见「辞源」),树立、成立、竖立、立刻、建立、固守不动、固定不移、站立。
坛经是由六祖弟子法海所记述的六祖语录,文字精简,但由于太过精简,使人每每难以明白其真义。中国文字每一字都有很多意义,视用法及配合他字而不同,像上面说的「立」字,必须与其他助动词配合,才使词义明显──例如:成立、建立、 树立、固立、立功、立德、立刻、竖立、立方、而立、立体、立地、站立、直立、矗立、凝立、立身、立春、立秋、立人、立士、立车、立枷、立瓜、立决、立言、立法。坛经说的「不立文字」,只用一个「立」字,并无助动词,这单独一个「立」字,就可 能有太多的不同解释了,可解作:不树立文字,不建立文字,不成立文字,不置立文字,不固立文字,不竖立文字。
愚见认为,不立文字,「立」字应作不墨守不泥执于文字相,而非废止文字或废除经论。
论者每谓六祖不识字,这也是错误的。六祖自称不识字,乃是自谦,并非真正一字不识,六祖若不识字,怎能引用金刚经,大般若经,楞伽经等各经典的精华句语?成为坛经的内涵。
六祖也没教人毁经弃论,否则,坛经内就会隻字不提各经论的结晶。
早期的六祖慧能,必定曾经读过不少书,认得字,看过若干佛经,否则决讲不出那麽洗鍊的「菩提本无树」千古传颂名偈,试看该偈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顿悟得空性真体不必说,从文字来看,怎麽也不像一个一字不识乡下佬的口气,不识字的乡下人能讲出这样文雅的文言诗句来麽?
六祖当时在春米,身边没有纸笔,可能也是不愿显露自己识字。所以请人代写此偈进呈五祖。六祖出身贫穷,可能在乡时也没钱买纸张笔墨,很少机会练习书法,大概写几个什麽普通的买卖应用文字,是必定会的,也机会不多,因此,他的书法可能欠佳,他有自知之明,自知书法拙劣,这亦是请人代书的原因之一罢。
一般人读书不求甚解,又不肯推理,就遽然以皮相当作实体,公认六祖不识字,不要文字,不要经论,因此,就可以抛弃一切佛经佛论,不去学习。自谓已得心传了!放浪形骸,破戒坏行,亦自谓是得禅髓了!
不错,经云:「法尚可捨,何况非法。」但是,倘使不先研经论,就侈言心传,轻弃经论,破戒坏行,不就是未渡海先焚舟吗?
勿著文字相,这才是「不立文字」的真义!
End
我是个素食者,青菜、豆腐、豆芽、花生、黄豆、吃得最开胃,鱼啦肉啦,鸡鸭珍馐,一见就觉得腥膻反胃欲呕。朋友请我吃饭,每使我面对满桌佳肴无从下箸,弄得宾主两不欢,尴尬之至,人家就爱问:怎么那么笨?好鱼好肉
翻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翻译诗词,尤其困难,想要译到「信、达、雅」,更属极端艰苦难达。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甚多,举凡音韵、平仄、神韵、气派、寓意、典故、衬托、修辞、意境、隐约、婉转、暗示、启导、古人、旧
猴儿有许多魔障,人家有七情六欲,吾猴却有七十二情六十四欲,就是在平静的日子,又爱上树偷菓子吃,又爱偷懒,性子又急,那猴心一秒钟也不知电转几千廻?若是唸一段佛,心里不是想到去上树,去溜冰,去游泳,就是打
中国北京人士有一句俗语:芦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芦沟桥是北京城外南郊的一座石桥,建于元朝,桥的两边装了很多石狮子,多得连北京本地人也数不清到底有几只?意大利的马可孛罗来到此地,叹为观止,把此桥写
佛菩萨是什么形象的呢?有人见过菩萨吗?很多青年心中有这些疑问:我可以见得著佛菩萨吗?我拜佛很虔敬呀!为什么为总是见不到佛菩萨呢?真的有佛菩萨吗?如果真的有,为什么不立即显现给我看看呢?又有些青年说:要
五、六岁之时,我自己翻看历书,无师自通地学会排算八字,当时很惊动了父亲的朋友,世伯世叔们纷纷来找我算命好玩,我又忽然胡言乱语,预言世局,有中有不中,当时说的预言,日后回忆,亦感到奇怪,不知道缘何会来此
萧公子忠国从后园逾墙而出,且喜无人看见,正可放心。只是黑夜茫茫,不知应投何方?突闻脚步之声,吓得他慌忙躲藏。「哥哥!是我!」原来是弟弟富国来了。「你来做什么?」忠国忙道:「大叫大嚷的,真可恶!」「哥哥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临急濒危才呼喊佛号。俗语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又有些人念佛之时偷工减料,不老老实实诚心念佛,只当作例行日课,数衍了事。口念心不念。又有些
我曾经是一个研究比较宗教学的人,毫无成见。在我看来,各种宗教乃发展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各有其道理及优点。信仰通常是由理性情感或传统选择的,我本人选择佛教是由于纯粹理性,并非由于情感或迷信。我研究比较宗
奥力蹲坐在窗沿上,悠闲地俯视著外面的景色,半个陀伦多的屋宇街道都在他的眼中。远树婆娑,白云青天,他的最大的兴趣却是在於近处电线上的一批小鸟。他的金黄色的透明晶莹的眸子在阳光中缩成了两只狭窄的梭形,他的
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最富吸引力的说部作品,无论怎么看,读多少遍也不会厌倦的,越读越有味的,叫人越读越着迷的,叫人放不下的,叫人思索无休的,使人深入研究,争论永远不止的,当推红楼梦。红楼梦的研究,已形成一
有一位K太太,来叫我为她透视。我说看见她的女儿在十三、四岁时与很多人站在一处仰观很奇怪的庙宇神像,这座神像上身裸胸膛,是男子,下身穿金色短裙,露腿,两臂有金蛇绕缠,面貌秀美,状如美女,眼睛外圈画黑而带
因果律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古代澳州人有一种打猎用的工具叫作飞曲尺。它是用木棒制作的,造型近似中国汉字的人字形,这种飞曲尺,经现代航空学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设计十分精确的飞行器,打猎
广钦抵台时,已55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中秋节后,到台北新店,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得一废置的日式空屋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后街的山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或遥控的心力?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上很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
加拿大气候寒冷多雨雪,阴寒潮湿,因此,加拿大的住宅,家家都建成楼房,入住在楼上,楼下作为游戏室及储物室。有些住宅的楼下座陷于地平线下面,就称为地下室,老华侨称之为土库,我家也有这么一间地下室。一边是暖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
庙宇的巨大香炉经常插满香枝,弄得浓烟窜冒,弥漫满堂,乍看误为火灾,又似火烧垃圾堆,浓烟滚滚,呛人欲晕。一般庙宇,类皆如此,香客信徒,无不焚点大把香枝,以之拜神敬佛,以为香枝愈多,愈表虔心,焚烧香烛愈多
古今一般评论佛教者常常抨击禅宗,谓:「禅宗盛倡不立文字,而文字最多。」「禅宗不立文字,而著述论文特别繁伙,各抒其意,令人莫衷其是」。更有人认为禅宗是完全废止文字,以心传心,不假文字,又有人认为:六祖因
初次与慈济结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谢冰莹教授从三藩市写信给我,叫我为慈济基金会写一篇英文文章,介绍慈济及帮助慈济在美国注册成立美国分会。这是我接触慈济的开始。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名著女兵
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中年人,交谈之下,很自然地就谈到宗教问题,他是一位饱学深思的学者,对于东方与佛教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说:他家世代都是信奉正教Orthodox,但是他真正感到兴趣的是佛
这是古老的中国,一个古老的乡村,阳光明媚,野花盛开,小鸟跳跃于枝头,羊群在山坡上吃草,羔羊哶喊,鹅队在路边瞒跚吭叫,鸭群在池塘中戏水,狗儿在农舍门前打盹。水田里。赤膊的农夫睬着烂泥水沼,扬着竹枝,轻鞭
(一)时间的错觉很多学者在他们的论文内批评印度人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民族;又批评佛经时间观念最混乱最不可靠,也有人批评中国人不重视时间观念。从现代的实用主义眼光来看,尤其是以西方社会工业功利眼光来看,无疑
佛家戒妄语,我不敢说有昧良心的话来自欺欺人,也不敢胡说来哗众取宠,或者是炫奇自夸,我说的都是出自内心的实话。十余年前,正当在我少年,幸运地在写作上获得一连串的外国及本国文学奖,两个国家的元首接见勉励,
有记者问我:「学佛是不须做慈善的,只须唸佛打坐修行就能成佛!」「 唸佛一声罪灭河沙」,何必行善?我的答覆是:请细读佛教经论吧!哪一本佛典有说过那样的话?哪一本佛 经不是说「六度万行以布施为先」?不是说
科学家才证实第四度空间未久,如今又一连证实四度以上空间的存在,最新的佳讯是科学证实找到了第十一度空间。佛说三十三天是以三十三代表众多数字,以天代表宇宙。三十三天之意是说无数的宇宙,无数的不同时空之界。
这一类的来信,今年有陡然大增之势,来信者以青年人为大多数,尤以学生为多,其次以家庭妇女为多。在性别方面,则以妇女占最多人数。以地区而论,则以台湾来信问出家的最多,美加华侨其次,华侨之中,又以台湾女子为
动物被屠杀时,因极度惊恐,全身挣扎,细胞强烈紧急分泌激素,这些激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害处是很大的,有些西方医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此类激素的化学成分,注入白老鼠体内,癌症会发生,因此推论,被屠宰的动物肉类,也
我根性太钝,却又心比天高,总是想一步登天,修到不时解脱的地步,实际上,别说不时解脱是不可及,连时解脱我也办不到。像我这样根性愚钝而又心性不定的俗子,比如说,今天愁衣食,明日恐住行,物价涨了,穷紧张一番
萧家孩儿渐渐长大,越长越聪慧韶秀,教给他的诗书,都能背诵如流,而且从不淘气,不爱与书塾群童嬉戏,只爱读书。玉堂老爷对此子十分疼爱,也期望至殷。但是看到孩子如此瘦弱,他不禁担忧,这孩子从小就怕吃荤。「孩
南海普陀山,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之一,但是这个南海普陀,是不是现在的浙江东海普陀呢?华严经和十一面经都曾提到过普陀落伽山,华严经探玄记第十九卷上说:印度名逋多罗山,此无正译,以义译之,名小树蔓庄严山。
也有人说,畜牲就是生来给人宰吃,以偿还前生业债的,人吃牠的肉,就是接受牠还债!畜牲是因为前生作孽,所以活该被宰杀被人吃,人吃了牠们,是为牠们消业障!这种讲法,是对了一半,不对一半!对的一半是,前生作了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是确有其人,在南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三世一切说,菩萨分别知: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悉了知,如是无量世,觉悟相不同,方便究竟行,具足诸佛智。」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卅二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
加拿大的夏天是短暂可珍的,阳光也稀少,珍贵无比。六月中了,温哥华还难得见到一天整日晴朗的白云蓝天。可是白云蓝天。可是总算到处是一片碧绿了,而且万花怒放,温哥华不愧被外人称为[万花之城]和[花园城市]。
一说起唐僧取经,人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师往天竺取经,历尽艰辛危难,取回大批佛经,对中国佛教贡献极大,尤以唯识精髓影响后世佛学至深,不幸唯识学过于繁浩深奥,受学者不多,历代递减,如今已经很少学者深入研究唯
常有人问我:拜佛供奉什么香最好?这可把我问得愣住了!舍下小小佛堂从不上香。尽管常有热心人士送来各种名贵的香,什么都有,檀香、沉香、线香、卧香、枝香、条香、片香、炉香种种名牌,琳琅满目;又有现佛香,点燃
大清咸丰元年八月一日,洪杨将领萧朝贵与冯云山率众攻陷永安,杀尽清兵。十月廿五日,洪秀全自称「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下诏书通发:「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真神,除天父上主以外,皆非神也!天父是天圣父,天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烈火
这一年,公元一八五二年。美国培利海军上校率舰,开到日本江户海湾,要求日本开放商港与美国贸易。日本德川幕府将军立予严词拒绝。美国军舰开炮轰击江户!炮弹炸毁了江户城楼,也炸碎了素来自大的日本武士道自尊心!
这一阵子致力于几件事,就无形中就把永忏楼随笔搁下来没写了。这几件工作,头一件就是校对拙作空虚的云稿样。全文一百二十万字左右,逐字修改,很费时间。校对是很不容易的工作,难怪很多作家不愿亲校,也怪不得日本
学佛必须出家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常有人提出这些问题,这是很不容易解答的。从佛经来看,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佛陀常常劝人出家修行,佛经常见记载,跟随的弟子出家,甚至全家出家,现比丘相,天人皆大欢喜赞叹
在家学佛,自己读佛经,障碍较多,总不及到寺里去那么好,拿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惰性太大,既缺乏恒心,又没耐性,心事多,烦恼魔障太多,很难做到清心无想,不易专心念佛经,自己不能督促自己,时常偷懒,得过且过
记得儿时在广州听过一则流传很广的佛教小故事,大意说: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贫穷老妇,佣工为生。来到一家新雇主宅中侍候一位少奶奶。那位女主人天天在静室内诵经念佛,叫老妇人侍候茶水上供。老妇看见女主人念佛,心生
随便找几个外教例子,就可以发现,不杀生与吃素,并不是佛教一意孤行的不合理行为,而是很多有慈悲心的人,不分信仰区别,而共通的崇高戒行美德与理想,也是共通的保健措施,为什么?为什么人们还要吃肉?为什么?为
佛家的修行者,精勤不懈、苦修实修,从戒开始,以布施济度为务,宏扬佛心大慈悲为志。逐渐进入定,由定生慧。由小智晋大智慧,再晋升为阿赖耶识与宇宙化而为一,成为永远自在的超智慧能力,不生不滅,永利众生。要证
有很多人问:佛菩萨是什么样子的呢?佛菩萨怎么不显现给我们见一见呢?又有人说,某人见到了菩萨显圣,怎么就是他看得见,别人看不见呢?还有一位老太太说她亲眼看见了观音菩萨在云端出现,有两个神将抬着轿子,菩萨
在印度的一座寺院里,阿难和尚祈祷、默想,努力去摒弃本身的粗劣本性,以求达到至善境界,他经常对自己的德行和感觉没有把握,他经常自视为全寺,乃至于全世界最无用的和尚。阿难和尚感受到这样卑微,以致有一天他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