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冯培德:《空虚的云》 九
2025-02-02 08:35

萧公子忠国从后园逾墙而出,且喜无人看见,正可放心。只是黑夜茫茫,不知应投何方?突闻脚步之声,吓得他慌忙躲藏。

「哥哥!是我!」原来是弟弟富国来了。

「你来做什么?」忠国忙道:「大叫大嚷的,真可恶!」

「哥哥,你忍心抛弃父母和两房妻室,怎么连我也抛弃了?」富国说:「你去出家,须是带我去,」

忠国说:「我忍心背弃父母,抛弃两妻,已是不孝不义,怎能把你也带走断绝了萧门血脉?你须留在家中延续香烟!」

「上次逃往衡山,你不曾带我去?」

「上次是我未想清楚,今次不能带你去了!」

「哥哥若不带我同行,我立刻就大叫大嚷,待巡兵来捉你回家,伯父锁你跟两位嫂嫂同房去生养十个娃娃!」

「好一个无赖!」忠国说:「罢!罢!我们快走吧!」

富国大喜:「如此方好,将来哥哥成佛作祖,我做侍者。」

「废话少讲吧,要走就得快,若再被捉回去就没命了,你看,更夫巡兵的灯快来了!」

兄弟两人慌不择路,躲过更夫巡兵,逃出了府衙范围,来到大路上。

「我们上哪儿去出家呢?」富国问:「是不是回衡山去?」

「回衡山不是又要被捉回吗?」忠国说:「这次不能再被捉了!我们到福州再作打算吧!」

兄弟二人此次学了乖,不敢走官道,只挑偏僻山道而行,走了五六天,到达了福州。到处打听有什么深山古寺什么高僧。

一位老者说:「鼓山上面,有座涌泉寺,是千年古寺,住持名叫妙莲和尚,是不是高僧就不知道了,人倒是挺苦行的。」

忠国就道:「不如就到涌泉古寺去出家,苦行老和尚必有道行,正该拜他为师!」

富国说:「哥哥说得是。」

两人登上鼓山,且喜鼓山并不很高,沿途人家亦多,一问就知。登上了四千多级石级,就来到了涌泉寺的山门,只见寺内大雄宝殿失修,天王殿亦破旧了,两座瓷制千佛塔更显得古色苍苍。两人十分欢喜,诚心拜到大殿,求见妙莲长老。

知客僧打量两位小郎说:「两位小檀越欲见长老有何要事?」

公子答:「我们是兄弟二人,从泉州来,想拜在妙莲长老座下出家。」

知客僧说:「长老闭关,不见客,你想见他,等他出关吧!」

公子问:「长老何时出关呢?」

「早着哩!」知客说:「他闭关要满三年才出关。如今还要一年多才满,你们回家去吧!」

公子懊恼道:「这却如何是好?我们不远千里而来,一心出家,怎可回头?敢烦法师去禀报,务求收留!」

知客不肯,公子再三央求,知客说:「长老吩咐了不准打扰他,谁敢通报?」

富国说:「既如此,不拘哪一位法师替我们披剃算了吧!」

知客说:「出家大事,岂可随便?」

兄弟两人苦求不休,知客心烦,就说:「也罢!我去通报监院和尚,看他怎么说。」

监院大和尚出来,问了两兄弟,就说:「既是你们真有诚心,我姑且去禀报长老,他见不见你们,却由不得我。」

监院来叩关说:「禀长老,外面有两个孩子要来皈依长老出家,知客再也劝他不走。」

妙莲长老在内说:「两个孩子多大年纪?」

「大的十八九岁,小的十六七岁。」

妙莲说:「只怕是一时之念,未必有真心来修行的。你去叫他们回家,想清楚了再来罢,否则,若是道心不坚,披剃也是枉然!」

监院出来转告。公子就说:「我们千辛万苦才来到,如何道心不坚?务求再禀长老勿弃,若不收留,我们就在此阶下长跪不起!」

监院再禀,长老说:「由得他们跪去,看他跪得多久?我偏是不见他,你们莫给他们饮食,莫要理他,只当不曾看见他们。小孩子家,跪不了多久就会走的。」

监院出来说:「长老说:由得你们跪去,偏是不见你。我劝你们还是回家罢!」

公子十分失望,就说:「那么我们就跪!」

兄弟两人就在大雄宝殿前阶石板跪下,合掌唸佛,跪到正午时分,早已两膝疼痛僵硬,寺僧来往,人人都正眼不看他俩,群僧午课拜诵已毕,鱼贯而行,往膳堂去了。

萧氏兄弟跪着,动也不敢动,只听膳堂传来唱诵,随着是呼噜呼噜呷食稀饭之声,兄弟又膝痛,又疲乏,又飢饿。

富国说:「哥啊!我饿得难受,膝痛难熬,我们走罢!」

公子说:「不见长老,誓不起身!」

富国说:「怎得和尚赏碗稀饭喝喝才好,委实饿得难受!」

公子说:「你还说要跟我来出家哩?这一点飢饿膝痛就受不了,你若要走,你自去罢,我须不起来,非跪到长老收留方罢休!」

两人在大太阳底下跪了一整天,口又渴,肚又飢,膝又痛,下午殿上无人,殿前麻雀吱吱啾啾,跳来跳去觅食,富国扑手去赶。

富国说:「哥啊!实在膝痛难受,横竖无人看见,我们何不起身行走一阵,舒舒筋骨?」

「你要舒筋,郎管请便,我是一定不起来的,那怕跪断双膝,长老不收我,我就跪到断气!」

富国只得陪他长跪下去,看看黄昏已到,山后群鸦乱噪,寺内钟楼鼓楼传出钟鼓之声。公子只觉声声都锥心刺肝,使他热泪夺眶而出,群僧晚课,听来更似夙识,大殿上入夜烛影灯光,更照得佛像庄严,奈何得见却不得皈依!

夜深时灯光俱熄,只馀佛前一盏琉璃油灯寸光,夜已阑,万籁俱静,兄弟两人仍然忍痛苦跪于台阶下。

监院妙华和尚提灯巡寺,见状生怜,便说:「你两人何不起来,且到庑底歇宿,明早再跪不迟!」

公子答道:「多谢监院大和尚,但是我们为表诚心,不得见长老,誓不起来,不得出家,跪死便罢!」

监院摇头而去,自语道:「不曾见过这般牛劲小孩子!」

兄弟二人跪到下半夜,不支倒地,蒙胧睡去,忽闻寺中钟声,两人惊醒,月明星稀,群僧已起来做早课唱诵了,两人慌忙又跪。

五更时分,突然黑云密布,狂风随作,骤雨忽来,台风已从台湾海峡吹来了,暴风雨一阵急似一阵。

富国慌忙逃往殿内。叫道:「哥哥,你看风雨越来越大了,快进殿内来吧!」

忠国道:「我若移动半寸,也显得我不够虔心,淋死了我也不起来的!」

富国无奈,只好又陪他在大雨中长跪,两入都给粗暴的雨箭泼打得全身湿透,冷得战傈,牙齿交震。天亮以后,狂风暴雨更加凄厉,两人跪在数寸冷水之中,冷颤不停。

群僧看见,无不恻然,监院慌忙入禀长老:「那两个少年再在风雨中跪下去又冷又饿,只怕会闹出人命案来了。」

妙莲老和尚说:「哪里就会死得了?别理他,小孩子家,心性不定,未必有诚意出家,或为负气离家,或为厌世而来,故此我要多多严厉试验他,你由得他跪去!」

妙华和尚说:「我等看他两个凄惨形状,于心不忍,务求长老慈悲吧!」

妙莲说:「师弟!你心生不忍,可能挑得起来他的未来重担?」

此时又一僧奔来禀报:「不好了,那两个孩子晕倒在雨水中了!」

监院妙华和尚慌忙出去看,只见富国已经晕倒,忠国则尚有知觉,跪爬在水中。

妙莲长老也顾不得是闭关了,跟着赶出来。公子半昏半醒,听见众僧说:「长老来了,他抬头看见老和尚年约五十岁,相貌庄严,和蔼中透着一些威严。公子一见,就如见到佛像一般地仰慕,悲伤泣下,连忙叩头,哽咽叫喊:

「求长老收容弟子披剃出家!」

妙莲长老先不去理他,向众僧说:「你们还不快点急救那昏倒的一个?」然后才问忠国:哪有这样子强求披剃的?你因什么缘故要出家?是不是厌世或另有原因?」

忠国泣禀:「弟子从小敬佛茹素,想来皈依座下学些佛法,并非厌世悲观!」

长老问:「你为何要学佛法?」

忠国说:「一为了生死大事,二为学了佛法济度众生,三为延续佛法慧命。」

长老点头道:「你有这些志气,很好,不过,我这里却是无佛法可学!」

忠国大惊:「长老道行高深,怎说无法可学?」

长老说:「佛于燃灯佛所,于法亦无所得,何况我等凡夫?我这里确无法,你要学,须往别处去!」

忠国说:「长老,求您务必收容,不论有法无法可学,弟子都愿随侍座下!」

长老说:「我们这里,就是唸经拜佛,耕种劳役,挨苦是尽有的,你受得了吗?」

忠国说:「弟子已立志遍历苦行修鍊!」

长老说:「苦行苦行,说易行难,我看你出身似是富家子弟,你怎能苦行?」

忠国说:「弟子心意已决,无论什么苦役磨练,都要经历,绝不退避!」

长老说:「出家不是儿戏之事,也罢!你们两人暂且住下,见习些时,若过了一年仍不生退意,再作打算!」

忠国感激涕零,悲喜交集,就在雨水中顶礼不停,「多谢长老!」

长老对监院说:「安置他们两个吧!明日就派他们上山开荒去,历练一年再说!」又对忠国说:「你且莫先欢喜,今日欢喜太过,明日懊恼更多,快自己起来吧,别要人拉扯。」

忠国连声答「是」,自力挣扎起立,怎知僵冷飢饿疲劳已久,哪能挣得动?一挣就仆倒在石阶上了!

End

宽见法师:觉得人生没意义特空虚,不知道该怎么办?

问:师父新年好,您在哪我想看看您,我现在读高三了,可没心思读书,觉得人生没意义特空虚,不知道该怎么办?释宽见答:新年好,你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不过想想看,你才不到20岁,而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你再执著的

冯培德:胎里素

我是个素食者,青菜、豆腐、豆芽、花生、黄豆、吃得最开胃,鱼啦肉啦,鸡鸭珍馐,一见就觉得腥膻反胃欲呕。朋友请我吃饭,每使我面对满桌佳肴无从下箸,弄得宾主两不欢,尴尬之至,人家就爱问:怎么那么笨?好鱼好肉

冯培德:护生诗之英译尝试

翻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翻译诗词,尤其困难,想要译到「信、达、雅」,更属极端艰苦难达。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甚多,举凡音韵、平仄、神韵、气派、寓意、典故、衬托、修辞、意境、隐约、婉转、暗示、启导、古人、旧

冯培德:吾爱吾猫

猴儿有许多魔障,人家有七情六欲,吾猴却有七十二情六十四欲,就是在平静的日子,又爱上树偷菓子吃,又爱偷懒,性子又急,那猴心一秒钟也不知电转几千廻?若是唸一段佛,心里不是想到去上树,去溜冰,去游泳,就是打

冯培德:京都三十三间堂的观音像

中国北京人士有一句俗语:芦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芦沟桥是北京城外南郊的一座石桥,建于元朝,桥的两边装了很多石狮子,多得连北京本地人也数不清到底有几只?意大利的马可孛罗来到此地,叹为观止,把此桥写

冯培德:佛菩萨的形象

佛菩萨是什么形象的呢?有人见过菩萨吗?很多青年心中有这些疑问:我可以见得著佛菩萨吗?我拜佛很虔敬呀!为什么为总是见不到佛菩萨呢?真的有佛菩萨吗?如果真的有,为什么不立即显现给我看看呢?又有些青年说:要

冯培德:术数与异象

五、六岁之时,我自己翻看历书,无师自通地学会排算八字,当时很惊动了父亲的朋友,世伯世叔们纷纷来找我算命好玩,我又忽然胡言乱语,预言世局,有中有不中,当时说的预言,日后回忆,亦感到奇怪,不知道缘何会来此

冯培德:《空虚的云》 九

萧公子忠国从后园逾墙而出,且喜无人看见,正可放心。只是黑夜茫茫,不知应投何方?突闻脚步之声,吓得他慌忙躲藏。「哥哥!是我!」原来是弟弟富国来了。「你来做什么?」忠国忙道:「大叫大嚷的,真可恶!」「哥哥

冯培德:老实念佛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临急濒危才呼喊佛号。俗语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又有些人念佛之时偷工减料,不老老实实诚心念佛,只当作例行日课,数衍了事。口念心不念。又有些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佛教

我曾经是一个研究比较宗教学的人,毫无成见。在我看来,各种宗教乃发展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各有其道理及优点。信仰通常是由理性情感或传统选择的,我本人选择佛教是由于纯粹理性,并非由于情感或迷信。我研究比较宗

冯培德:《奥力与玫瑰》冯冯

奥力蹲坐在窗沿上,悠闲地俯视著外面的景色,半个陀伦多的屋宇街道都在他的眼中。远树婆娑,白云青天,他的最大的兴趣却是在於近处电线上的一批小鸟。他的金黄色的透明晶莹的眸子在阳光中缩成了两只狭窄的梭形,他的

冯培德:怎得了?

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最富吸引力的说部作品,无论怎么看,读多少遍也不会厌倦的,越读越有味的,叫人越读越着迷的,叫人放不下的,叫人思索无休的,使人深入研究,争论永远不止的,当推红楼梦。红楼梦的研究,已形成一

冯培德:看埃及古墓展览中魔咒精神失常

有一位K太太,来叫我为她透视。我说看见她的女儿在十三、四岁时与很多人站在一处仰观很奇怪的庙宇神像,这座神像上身裸胸膛,是男子,下身穿金色短裙,露腿,两臂有金蛇绕缠,面貌秀美,状如美女,眼睛外圈画黑而带

冯培德:因果律和宇宙循环法则

因果律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古代澳州人有一种打猎用的工具叫作飞曲尺。它是用木棒制作的,造型近似中国汉字的人字形,这种飞曲尺,经现代航空学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设计十分精确的飞行器,打猎

冯培德:广钦老和尚独宿超度三个日本鬼的故事

广钦抵台时,已55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中秋节后,到台北新店,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得一废置的日式空屋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后街的山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

冯培德:世界尖端科学家对于遥控心力与灵识的追寻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或遥控的心力?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上很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

冯培德:韦陀菩萨现奇观

加拿大气候寒冷多雨雪,阴寒潮湿,因此,加拿大的住宅,家家都建成楼房,入住在楼上,楼下作为游戏室及储物室。有些住宅的楼下座陷于地平线下面,就称为地下室,老华侨称之为土库,我家也有这么一间地下室。一边是暖

冯培德: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

冯培德:焚香与吸烟

庙宇的巨大香炉经常插满香枝,弄得浓烟窜冒,弥漫满堂,乍看误为火灾,又似火烧垃圾堆,浓烟滚滚,呛人欲晕。一般庙宇,类皆如此,香客信徒,无不焚点大把香枝,以之拜神敬佛,以为香枝愈多,愈表虔心,焚烧香烛愈多

冯培德:不立文字

古今一般评论佛教者常常抨击禅宗,谓:「禅宗盛倡不立文字,而文字最多。」「禅宗不立文字,而著述论文特别繁伙,各抒其意,令人莫衷其是」。更有人认为禅宗是完全废止文字,以心传心,不假文字,又有人认为:六祖因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慈济

初次与慈济结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谢冰莹教授从三藩市写信给我,叫我为慈济基金会写一篇英文文章,介绍慈济及帮助慈济在美国注册成立美国分会。这是我接触慈济的开始。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名著女兵

冯培德:取土记

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中年人,交谈之下,很自然地就谈到宗教问题,他是一位饱学深思的学者,对于东方与佛教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说:他家世代都是信奉正教Orthodox,但是他真正感到兴趣的是佛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一

这是古老的中国,一个古老的乡村,阳光明媚,野花盛开,小鸟跳跃于枝头,羊群在山坡上吃草,羔羊哶喊,鹅队在路边瞒跚吭叫,鸭群在池塘中戏水,狗儿在农舍门前打盹。水田里。赤膊的农夫睬着烂泥水沼,扬着竹枝,轻鞭

冯培德:虚荣最虚幻

佛家戒妄语,我不敢说有昧良心的话来自欺欺人,也不敢胡说来哗众取宠,或者是炫奇自夸,我说的都是出自内心的实话。十余年前,正当在我少年,幸运地在写作上获得一连串的外国及本国文学奖,两个国家的元首接见勉励,

冯培德:洛杉矶记者招待会答客问

有记者问我:「学佛是不须做慈善的,只须唸佛打坐修行就能成佛!」「 唸佛一声罪灭河沙」,何必行善?我的答覆是:请细读佛教经论吧!哪一本佛典有说过那样的话?哪一本佛 经不是说「六度万行以布施为先」?不是说

冯培德:“学佛须否出家”面面观

这一类的来信,今年有陡然大增之势,来信者以青年人为大多数,尤以学生为多,其次以家庭妇女为多。在性别方面,则以妇女占最多人数。以地区而论,则以台湾来信问出家的最多,美加华侨其次,华侨之中,又以台湾女子为

冯培德:肉中多致癌物

动物被屠杀时,因极度惊恐,全身挣扎,细胞强烈紧急分泌激素,这些激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害处是很大的,有些西方医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此类激素的化学成分,注入白老鼠体内,癌症会发生,因此推论,被屠宰的动物肉类,也

冯培德:好机缘

我根性太钝,却又心比天高,总是想一步登天,修到不时解脱的地步,实际上,别说不时解脱是不可及,连时解脱我也办不到。像我这样根性愚钝而又心性不定的俗子,比如说,今天愁衣食,明日恐住行,物价涨了,穷紧张一番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三

萧家孩儿渐渐长大,越长越聪慧韶秀,教给他的诗书,都能背诵如流,而且从不淘气,不爱与书塾群童嬉戏,只爱读书。玉堂老爷对此子十分疼爱,也期望至殷。但是看到孩子如此瘦弱,他不禁担忧,这孩子从小就怕吃荤。「孩

冯培德:普陀佛影之谜

南海普陀山,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之一,但是这个南海普陀,是不是现在的浙江东海普陀呢?华严经和十一面经都曾提到过普陀落伽山,华严经探玄记第十九卷上说:印度名逋多罗山,此无正译,以义译之,名小树蔓庄严山。

冯培德:吃肉收债释疑

也有人说,畜牲就是生来给人宰吃,以偿还前生业债的,人吃牠的肉,就是接受牠还债!畜牲是因为前生作孽,所以活该被宰杀被人吃,人吃了牠们,是为牠们消业障!这种讲法,是对了一半,不对一半!对的一半是,前生作了

冯培德:老比丘十里传心记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冯培德:为济公辩诬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是确有其人,在南

冯培德:从天文学证实佛说宇宙无量世过去是未来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三世一切说,菩萨分别知: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悉了知,如是无量世,觉悟相不同,方便究竟行,具足诸佛智。」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卅二

冯培德:印证佛说宇宙成坏及诸法因缘生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

冯培德:牡丹与武后

加拿大的夏天是短暂可珍的,阳光也稀少,珍贵无比。六月中了,温哥华还难得见到一天整日晴朗的白云蓝天。可是白云蓝天。可是总算到处是一片碧绿了,而且万花怒放,温哥华不愧被外人称为[万花之城]和[花园城市]。

冯培德:一位伟大取经者──义净三藏法师

一说起唐僧取经,人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师往天竺取经,历尽艰辛危难,取回大批佛经,对中国佛教贡献极大,尤以唯识精髓影响后世佛学至深,不幸唯识学过于繁浩深奥,受学者不多,历代递减,如今已经很少学者深入研究唯

冯培德:拜佛供奉什么香最好?

常有人问我:拜佛供奉什么香最好?这可把我问得愣住了!舍下小小佛堂从不上香。尽管常有热心人士送来各种名贵的香,什么都有,檀香、沉香、线香、卧香、枝香、条香、片香、炉香种种名牌,琳琅满目;又有现佛香,点燃

冯培德:《空虚的云》 四

大清咸丰元年八月一日,洪杨将领萧朝贵与冯云山率众攻陷永安,杀尽清兵。十月廿五日,洪秀全自称「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下诏书通发:「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真神,除天父上主以外,皆非神也!天父是天圣父,天

冯培德:从神话与宗教看人类的源起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烈火

冯培德:《空虚的云》 五

这一年,公元一八五二年。美国培利海军上校率舰,开到日本江户海湾,要求日本开放商港与美国贸易。日本德川幕府将军立予严词拒绝。美国军舰开炮轰击江户!炮弹炸毁了江户城楼,也炸碎了素来自大的日本武士道自尊心!

冯培德:我的写作新方向

这一阵子致力于几件事,就无形中就把永忏楼随笔搁下来没写了。这几件工作,头一件就是校对拙作空虚的云稿样。全文一百二十万字左右,逐字修改,很费时间。校对是很不容易的工作,难怪很多作家不愿亲校,也怪不得日本

冯培德:学佛必须出家吗?

学佛必须出家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常有人提出这些问题,这是很不容易解答的。从佛经来看,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佛陀常常劝人出家修行,佛经常见记载,跟随的弟子出家,甚至全家出家,现比丘相,天人皆大欢喜赞叹

冯培德:心萦万佛城

在家学佛,自己读佛经,障碍较多,总不及到寺里去那么好,拿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惰性太大,既缺乏恒心,又没耐性,心事多,烦恼魔障太多,很难做到清心无想,不易专心念佛经,自己不能督促自己,时常偷懒,得过且过

冯培德:荔枝龙眼核

记得儿时在广州听过一则流传很广的佛教小故事,大意说: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贫穷老妇,佣工为生。来到一家新雇主宅中侍候一位少奶奶。那位女主人天天在静室内诵经念佛,叫老妇人侍候茶水上供。老妇看见女主人念佛,心生

冯培德:吃素保健是世界的新潮流

随便找几个外教例子,就可以发现,不杀生与吃素,并不是佛教一意孤行的不合理行为,而是很多有慈悲心的人,不分信仰区别,而共通的崇高戒行美德与理想,也是共通的保健措施,为什么?为什么人们还要吃肉?为什么?为

冯培德:禅语与魔语的区别

佛家的修行者,精勤不懈、苦修实修,从戒开始,以布施济度为务,宏扬佛心大慈悲为志。逐渐进入定,由定生慧。由小智晋大智慧,再晋升为阿赖耶识与宇宙化而为一,成为永远自在的超智慧能力,不生不滅,永利众生。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