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七
2025-02-05 10:39

萧公子忠国与从弟富国被送到泉州府衙之时。咸丰六年九月十日,中国商船亚罗号从厦门驶抵广州,挂着英旗,被大清水师扯去其英旗,捕去船上华人水手十三名。英领事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抗议,交涉决裂。

九月二十九日,英舰攻击广州,英军登陆,焚烧广州民居数千家后退出。英国首相麦斯东爵士向国会提议出兵征服中国。

萧玉堂老爷接到儿子,少不得又大骂一顿:「你这小畜牲,竟敢私逃去衡山出家,还把富国也带去,你一举断绝我萧门三房血脉香烟,可恶已极!如今你既来了,今后就须安分读书,你今年十七岁,发育成人,理应授室了,今后生男育女,毋负父母之期望!」

公子闻言,如遭雷殛,全身瘫软痲痺,答道:「爹爹,孩儿尚年幼,仍想多读书几年,学得一技,才可成家。」

玉堂怒道:「满口胡言,分明推搪,仍想去做和尚,你也不念父母年迈,你甘愿做罪人,亦不念父母劬劳之恩幺?若再推搪,非吾子也。」

王氏夫人说:「孩儿,你但安心成亲,决不妨你拜佛,当初你母是拜佛求得你降生的,你爹亦不曾禁你拜佛,只要你成亲,为萧家留下后代,上报亲恩,以全人子孝道,你就仍然拜佛吃素,又有何妨?你爹决不阻你的,将来子孙繁昌,同拜佛恩,如此方好?」

忠国只得答应:「谨遵爹爹与娘亲之命。」

吉期之日,萧府两顶花轿,八音队吹吹打打,往田府及谭府迎来了两氏小姐。轰动了泉州百姓,都来争看萧府娶两房媳妇。

萧公子竟毫无喜容,只是任由家人摆布,打扮成新郎,在喜乐声中与两位小姐拜堂。然后拜了父母。

众仆妇簇拥公子先进入田氏新房,众人喜气洋洋。公子却感同被押赴刑场受斩,不敢面对凤冠红巾的新娘,众仆妇看见新郎如此害羞,都忍不住窃笑。

管家李大妈笑道:「少爷,大喜呀!快去揭了新人喜巾,一同暍交杯酒吧,这边喝了,还得到谭姑娘房去再喝交杯呢!嗳!可真是古今罕有的大喜事呀!花开并蒂好事成双呀!」

公子说声:「我不要!」就飞逃出房,逃往书房去了,众仆妇无不掩口而笑。

王氏夫人闻报,赶来敲门道:「孩儿,为何逃出新房?」

公子不敢作声。夫人说:「孩儿休再孩子气了,快开门来,待为娘送你上新房去。」

玉堂老爷也来了,隔门叱道:「孩儿,你还不出来上新房去,你真要做断子绝孙的罪人吗?真想把爹娘气死吗?」

公子无奈开门,让母亲与众仆妇拥到田氏新房。夫人就对田氏说:

「田姑娘,我家孩儿好不晓事,生受你了。」

田小姐慌忙起身下拜婆婆,羞得不敢讲话。

夫人扶起了新娘,笑道:「姑娘免礼!」又笑叱公子:「孩儿,还不快过来向新娘子赔罪哪!」

众仆妇瞧那公子脸色惨白,全身战抖,真叫人好笑,众仆妇无不掩口葫芦,推那公子上前,迫他向田氏一拜,又迫他去揭喜巾。

公子抖着手,被迫揭开新人喜巾,只见田氏清丽绝俗,端庄高雅,羞得满面绯红,低头垂睫不敢仰视,公子何曾见过这般秀丽少女?他又惊又喜,心头狂跳,但是转念一想,此姝如此清丽,必是仙姝下凡,正该敬重,岂可贪迷美色而误了未来出家大事?

夫人欢喜不尽,催促道:「孩儿,还不快与田姑娘喝交杯喜酒呢?」

公子只是呆呆的坐着不动,夫人亲来捉了儿子右手,又拉了田姑娘的柔荑,叫:「李大妈倒酒来。」

两小口含羞答答,只得沾着杯边喝了交杯酒,众仆妇齐声道喜拍掌。

夫人欢喜不尽,又说:「好了,如今孩儿且到隔壁新房去,和谭氏姑娘喝交杯酒。」

公子只得任由众仆妇摆布,拥到谭氏新房,一样给娘亲逼着他和谭姑娘喝了交杯。他只见谭姑娘亦是秀美绝伦,楚楚可怜,公子更不敢多望了。

夫人笑道:「孩儿,你须知你一身兼祧萧家两房一房是你父亲,另一房是你三叔故此奶奶昔日命我和你爹为你聘下田氏谭氏两位姑娘,都是平妻,不分嫡庶,田姑娘生子从祧你父亲本房,谭姑娘生子则祧你三叔,今夜是你大喜之夜,你三叔早夭无后,你理应先在谭姑娘新房安歇,明晚到田姑娘新房去。」

公子不敢回话,夫人笑道:「这是人生正事,你无须典腼的。」又对众仆妇说:「我们走吧!别妨碍了新郎新娘吉日良辰。」

公子突然慌张大叫:「娘亲别走!」

众仆妇都笑得掩口不迭!

夫人笑道:「孩儿,你已长大成人,不能长叫为娘跟着你,今后须由两位媳妇照顾你了。」

公子看着母亲与众仆妇倒锁房门而去。吓得他着慌,看那谭小姐坐在床沿,面向帐内,含羞低头,十分楚楚可怜。

「天哪!」公子说:「叫我怎么办才好?」

他已决定了俟机逃走去出家修行,怎肯毁了童贞?而对此绝世仙姝,他也不动心,况且,他又想到,家室之累,更难出走,他就更加心如冰寒了。又何况彼此素未会面,何来感情呢?

谭氏小姐含羞等待,直至红烛将尽,烛影摇曳,仍不见良人来就,偷偷窥看,原来良人竟面对墙壁打坐于地面。

谭小姐一惊非同小可,不解良人何以如此作为?她百思不解,又难以启齿相问,又恐郎君受凉,无奈只得含羞搬被轻置于郎君身旁。

公子微觇小姐婀娜背影,不禁生怜,心中喟叹:「卿何薄命,怎知我终须将你遗弃,叫你独守空帷呢?」

他私下于心不忍,旋又摄念。只恐因怜而生爱,造成情孽,则今生永无脱身之时,他再深想一层,红粉佳人,到头来,无非亦是黄土之骷髅与草木同腐,生死无常,何可留恋?人生如梦,富贵荣华,妻子财禄,欢爱悲喜,七情六欲,无非都是一场虚幻,何苦自己作茧呢?

他越想,心越冰冷,连那一丝怜爱之心也冰冷下来了,也不去使用那卷被褥,只当不见。红烛燃尽,窗外月移花影,谭小姐趁着月光,看见俏郎如此,禁不住心酸垂泪。

次晚,夫人领众仆妇送公子入田氏新房,公子亦一如前夜,自己坐在墙脚面壁,直到天亮,目不旁瞬,心如止水。

田小姐含羞在新床候到凤烛成灰,月影西斜,仍不见郎君来就寝,只见他仍在面壁,唸唸有词,声声都是佛号。

田小姐鼓勇羞问:「地面寒冷,久坐滞血,郎君何不到椅上坐呢?」

公子答道:「正要冰寒才好。」

田小姐不敢多问,左思右想,猜不出郎君为何如此无情古怪。又忖道:「你既如此信佛,又何苦娶我为妻呢?我好不命苦!」她想着心更酸苦,「莫非真是嫁了个和尚幺?」

田氏和谭氏各自伤感薄命,流泪到天明,方才朦矓入睡,仆妇已来敲门奉水梳洗了,两小姐都装作若无其事,如仪定省翁姑,不敢表露。

玉堂夫妇只道心愿已遂,来年必可抱孙了,欢喜不已,那知儿子与两媳都是貌合神离?

过了几夜,公子请田氏谭氏同到书房坐下。

公子说:「我奉父母之命,与两位小姐拜堂成亲,可谓三生有幸,但我自惭形秽,不足匹配两位小姐,而且我从小矢志出家修行,我只恐有误两位小姐终身,我既不能抗命父母于先,又不能善待两位小姐,正应向两位负荆请罪,但百拜亦不足补我之愆过了。」

公子说完,深深一揖,两女慌得赶忙回拜:「郎君何须如此?」

田氏随即泣道:「妾身父母久闻郎君人品清高,故此愿结丝萝,妾身亦方庆终身有靠,安知郎君原来无情!」

谭氏亦泣道:「郎君既早已矢志出家,何不早些讲明,也好退婚,如今既已入萧门,却叫我两人如何自处?」

公子亦觉惨然,无词可对。

田谭两女哭够多时,公子亦哭泣难抑!

田氏问道:「郎君今后如何处置我们两人呢?」

公子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法兴亡,佛徒有责,我出家之志,决不可夺,如今大错铸成,我亦无法挽回,但盼我等三人仍旧如平日,彼此成为闺中净侣,彼此互相尊重,一同修行。须知人生如梦,今日红颜,明日青冢,今生情孽,他生难偿,我等何必又种情因?不如及早修行,清净还原,免受再堕轮回之苦,岂不甚好?今与两卿修行,他时都归莲华法会,永生佛土,永脱苦海,岂不甚好?」

田氏泣道:「郎君既以来生大事为重,今生人伦为轻,夫复何言?」

谭氏亦哭道:「我两人命薄,除了青灯木鱼了此残生,又有何法?唯有听命而已!」

公子说:「两卿勿悲,如今我劝你两亦学佛修行,岂不胜于庸碌一生?」

这公子讲些佛经,也不过只是些显浅的初步生死轮回果报之说,两女难道没听过幺?也只有忍悲聆听罢了。

End

宽见法师:觉得人生没意义特空虚,不知道该怎么办?

问:师父新年好,您在哪我想看看您,我现在读高三了,可没心思读书,觉得人生没意义特空虚,不知道该怎么办?释宽见答:新年好,你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不过想想看,你才不到20岁,而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你再执著的

冯培德:胎里素

我是个素食者,青菜、豆腐、豆芽、花生、黄豆、吃得最开胃,鱼啦肉啦,鸡鸭珍馐,一见就觉得腥膻反胃欲呕。朋友请我吃饭,每使我面对满桌佳肴无从下箸,弄得宾主两不欢,尴尬之至,人家就爱问:怎么那么笨?好鱼好肉

冯培德:护生诗之英译尝试

翻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翻译诗词,尤其困难,想要译到「信、达、雅」,更属极端艰苦难达。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甚多,举凡音韵、平仄、神韵、气派、寓意、典故、衬托、修辞、意境、隐约、婉转、暗示、启导、古人、旧

冯培德:吾爱吾猫

猴儿有许多魔障,人家有七情六欲,吾猴却有七十二情六十四欲,就是在平静的日子,又爱上树偷菓子吃,又爱偷懒,性子又急,那猴心一秒钟也不知电转几千廻?若是唸一段佛,心里不是想到去上树,去溜冰,去游泳,就是打

冯培德:京都三十三间堂的观音像

中国北京人士有一句俗语:芦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芦沟桥是北京城外南郊的一座石桥,建于元朝,桥的两边装了很多石狮子,多得连北京本地人也数不清到底有几只?意大利的马可孛罗来到此地,叹为观止,把此桥写

冯培德:佛菩萨的形象

佛菩萨是什么形象的呢?有人见过菩萨吗?很多青年心中有这些疑问:我可以见得著佛菩萨吗?我拜佛很虔敬呀!为什么为总是见不到佛菩萨呢?真的有佛菩萨吗?如果真的有,为什么不立即显现给我看看呢?又有些青年说:要

冯培德:术数与异象

五、六岁之时,我自己翻看历书,无师自通地学会排算八字,当时很惊动了父亲的朋友,世伯世叔们纷纷来找我算命好玩,我又忽然胡言乱语,预言世局,有中有不中,当时说的预言,日后回忆,亦感到奇怪,不知道缘何会来此

冯培德:《空虚的云》 九

萧公子忠国从后园逾墙而出,且喜无人看见,正可放心。只是黑夜茫茫,不知应投何方?突闻脚步之声,吓得他慌忙躲藏。「哥哥!是我!」原来是弟弟富国来了。「你来做什么?」忠国忙道:「大叫大嚷的,真可恶!」「哥哥

冯培德:老实念佛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临急濒危才呼喊佛号。俗语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又有些人念佛之时偷工减料,不老老实实诚心念佛,只当作例行日课,数衍了事。口念心不念。又有些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佛教

我曾经是一个研究比较宗教学的人,毫无成见。在我看来,各种宗教乃发展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各有其道理及优点。信仰通常是由理性情感或传统选择的,我本人选择佛教是由于纯粹理性,并非由于情感或迷信。我研究比较宗

冯培德:《奥力与玫瑰》冯冯

奥力蹲坐在窗沿上,悠闲地俯视著外面的景色,半个陀伦多的屋宇街道都在他的眼中。远树婆娑,白云青天,他的最大的兴趣却是在於近处电线上的一批小鸟。他的金黄色的透明晶莹的眸子在阳光中缩成了两只狭窄的梭形,他的

冯培德:怎得了?

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最富吸引力的说部作品,无论怎么看,读多少遍也不会厌倦的,越读越有味的,叫人越读越着迷的,叫人放不下的,叫人思索无休的,使人深入研究,争论永远不止的,当推红楼梦。红楼梦的研究,已形成一

冯培德:看埃及古墓展览中魔咒精神失常

有一位K太太,来叫我为她透视。我说看见她的女儿在十三、四岁时与很多人站在一处仰观很奇怪的庙宇神像,这座神像上身裸胸膛,是男子,下身穿金色短裙,露腿,两臂有金蛇绕缠,面貌秀美,状如美女,眼睛外圈画黑而带

冯培德:因果律和宇宙循环法则

因果律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古代澳州人有一种打猎用的工具叫作飞曲尺。它是用木棒制作的,造型近似中国汉字的人字形,这种飞曲尺,经现代航空学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设计十分精确的飞行器,打猎

冯培德:广钦老和尚独宿超度三个日本鬼的故事

广钦抵台时,已55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中秋节后,到台北新店,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得一废置的日式空屋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后街的山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

冯培德:世界尖端科学家对于遥控心力与灵识的追寻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或遥控的心力?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上很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

冯培德:韦陀菩萨现奇观

加拿大气候寒冷多雨雪,阴寒潮湿,因此,加拿大的住宅,家家都建成楼房,入住在楼上,楼下作为游戏室及储物室。有些住宅的楼下座陷于地平线下面,就称为地下室,老华侨称之为土库,我家也有这么一间地下室。一边是暖

冯培德: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

冯培德:焚香与吸烟

庙宇的巨大香炉经常插满香枝,弄得浓烟窜冒,弥漫满堂,乍看误为火灾,又似火烧垃圾堆,浓烟滚滚,呛人欲晕。一般庙宇,类皆如此,香客信徒,无不焚点大把香枝,以之拜神敬佛,以为香枝愈多,愈表虔心,焚烧香烛愈多

冯培德:不立文字

古今一般评论佛教者常常抨击禅宗,谓:「禅宗盛倡不立文字,而文字最多。」「禅宗不立文字,而著述论文特别繁伙,各抒其意,令人莫衷其是」。更有人认为禅宗是完全废止文字,以心传心,不假文字,又有人认为:六祖因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慈济

初次与慈济结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谢冰莹教授从三藩市写信给我,叫我为慈济基金会写一篇英文文章,介绍慈济及帮助慈济在美国注册成立美国分会。这是我接触慈济的开始。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名著女兵

冯培德:取土记

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中年人,交谈之下,很自然地就谈到宗教问题,他是一位饱学深思的学者,对于东方与佛教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说:他家世代都是信奉正教Orthodox,但是他真正感到兴趣的是佛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一

这是古老的中国,一个古老的乡村,阳光明媚,野花盛开,小鸟跳跃于枝头,羊群在山坡上吃草,羔羊哶喊,鹅队在路边瞒跚吭叫,鸭群在池塘中戏水,狗儿在农舍门前打盹。水田里。赤膊的农夫睬着烂泥水沼,扬着竹枝,轻鞭

冯培德:虚荣最虚幻

佛家戒妄语,我不敢说有昧良心的话来自欺欺人,也不敢胡说来哗众取宠,或者是炫奇自夸,我说的都是出自内心的实话。十余年前,正当在我少年,幸运地在写作上获得一连串的外国及本国文学奖,两个国家的元首接见勉励,

冯培德:洛杉矶记者招待会答客问

有记者问我:「学佛是不须做慈善的,只须唸佛打坐修行就能成佛!」「 唸佛一声罪灭河沙」,何必行善?我的答覆是:请细读佛教经论吧!哪一本佛典有说过那样的话?哪一本佛 经不是说「六度万行以布施为先」?不是说

冯培德:“学佛须否出家”面面观

这一类的来信,今年有陡然大增之势,来信者以青年人为大多数,尤以学生为多,其次以家庭妇女为多。在性别方面,则以妇女占最多人数。以地区而论,则以台湾来信问出家的最多,美加华侨其次,华侨之中,又以台湾女子为

冯培德:肉中多致癌物

动物被屠杀时,因极度惊恐,全身挣扎,细胞强烈紧急分泌激素,这些激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害处是很大的,有些西方医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此类激素的化学成分,注入白老鼠体内,癌症会发生,因此推论,被屠宰的动物肉类,也

冯培德:好机缘

我根性太钝,却又心比天高,总是想一步登天,修到不时解脱的地步,实际上,别说不时解脱是不可及,连时解脱我也办不到。像我这样根性愚钝而又心性不定的俗子,比如说,今天愁衣食,明日恐住行,物价涨了,穷紧张一番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三

萧家孩儿渐渐长大,越长越聪慧韶秀,教给他的诗书,都能背诵如流,而且从不淘气,不爱与书塾群童嬉戏,只爱读书。玉堂老爷对此子十分疼爱,也期望至殷。但是看到孩子如此瘦弱,他不禁担忧,这孩子从小就怕吃荤。「孩

冯培德:普陀佛影之谜

南海普陀山,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之一,但是这个南海普陀,是不是现在的浙江东海普陀呢?华严经和十一面经都曾提到过普陀落伽山,华严经探玄记第十九卷上说:印度名逋多罗山,此无正译,以义译之,名小树蔓庄严山。

冯培德:吃肉收债释疑

也有人说,畜牲就是生来给人宰吃,以偿还前生业债的,人吃牠的肉,就是接受牠还债!畜牲是因为前生作孽,所以活该被宰杀被人吃,人吃了牠们,是为牠们消业障!这种讲法,是对了一半,不对一半!对的一半是,前生作了

冯培德:老比丘十里传心记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冯培德:为济公辩诬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是确有其人,在南

冯培德:从天文学证实佛说宇宙无量世过去是未来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三世一切说,菩萨分别知: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悉了知,如是无量世,觉悟相不同,方便究竟行,具足诸佛智。」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卅二

冯培德:印证佛说宇宙成坏及诸法因缘生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

冯培德:牡丹与武后

加拿大的夏天是短暂可珍的,阳光也稀少,珍贵无比。六月中了,温哥华还难得见到一天整日晴朗的白云蓝天。可是白云蓝天。可是总算到处是一片碧绿了,而且万花怒放,温哥华不愧被外人称为[万花之城]和[花园城市]。

冯培德:一位伟大取经者──义净三藏法师

一说起唐僧取经,人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师往天竺取经,历尽艰辛危难,取回大批佛经,对中国佛教贡献极大,尤以唯识精髓影响后世佛学至深,不幸唯识学过于繁浩深奥,受学者不多,历代递减,如今已经很少学者深入研究唯

冯培德:拜佛供奉什么香最好?

常有人问我:拜佛供奉什么香最好?这可把我问得愣住了!舍下小小佛堂从不上香。尽管常有热心人士送来各种名贵的香,什么都有,檀香、沉香、线香、卧香、枝香、条香、片香、炉香种种名牌,琳琅满目;又有现佛香,点燃

冯培德:《空虚的云》 四

大清咸丰元年八月一日,洪杨将领萧朝贵与冯云山率众攻陷永安,杀尽清兵。十月廿五日,洪秀全自称「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下诏书通发:「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真神,除天父上主以外,皆非神也!天父是天圣父,天

冯培德:从神话与宗教看人类的源起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烈火

冯培德:《空虚的云》 五

这一年,公元一八五二年。美国培利海军上校率舰,开到日本江户海湾,要求日本开放商港与美国贸易。日本德川幕府将军立予严词拒绝。美国军舰开炮轰击江户!炮弹炸毁了江户城楼,也炸碎了素来自大的日本武士道自尊心!

冯培德:我的写作新方向

这一阵子致力于几件事,就无形中就把永忏楼随笔搁下来没写了。这几件工作,头一件就是校对拙作空虚的云稿样。全文一百二十万字左右,逐字修改,很费时间。校对是很不容易的工作,难怪很多作家不愿亲校,也怪不得日本

冯培德:学佛必须出家吗?

学佛必须出家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常有人提出这些问题,这是很不容易解答的。从佛经来看,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佛陀常常劝人出家修行,佛经常见记载,跟随的弟子出家,甚至全家出家,现比丘相,天人皆大欢喜赞叹

冯培德:心萦万佛城

在家学佛,自己读佛经,障碍较多,总不及到寺里去那么好,拿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惰性太大,既缺乏恒心,又没耐性,心事多,烦恼魔障太多,很难做到清心无想,不易专心念佛经,自己不能督促自己,时常偷懒,得过且过

冯培德:荔枝龙眼核

记得儿时在广州听过一则流传很广的佛教小故事,大意说: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贫穷老妇,佣工为生。来到一家新雇主宅中侍候一位少奶奶。那位女主人天天在静室内诵经念佛,叫老妇人侍候茶水上供。老妇看见女主人念佛,心生

冯培德:吃素保健是世界的新潮流

随便找几个外教例子,就可以发现,不杀生与吃素,并不是佛教一意孤行的不合理行为,而是很多有慈悲心的人,不分信仰区别,而共通的崇高戒行美德与理想,也是共通的保健措施,为什么?为什么人们还要吃肉?为什么?为

冯培德:禅语与魔语的区别

佛家的修行者,精勤不懈、苦修实修,从戒开始,以布施济度为务,宏扬佛心大慈悲为志。逐渐进入定,由定生慧。由小智晋大智慧,再晋升为阿赖耶识与宇宙化而为一,成为永远自在的超智慧能力,不生不滅,永利众生。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