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冯培德:取土记
2025-02-05 08:18

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中年人,交谈之下,很自然地就谈到宗教问题,他是一位饱学深思的学者,对于东方与佛教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说:他家世代都是信奉正教Orthodox,但是他真正感到兴趣的是佛教。碰巧我稍微涉邋过一些【比较宗教学】的书籍。我对于各种宗教,算得有些一知半解,態度也自问是不偏不倚。咱们俩可算是一见如故,在火车上谈足半夜,直到他下车,才依依道别。我至今仍不时念及这位一面知音,我记得他说他对于佛教发生兴趣之始,是由于一篇短篇小说。那篇文章叫做[取土记],是一位罗马尼亚作家在半世纪之前所写的有名故事。

[我猜那是从东方传到东欧去的。]那位罗马尼亚的人说:[说不定是从印度,也可能是来自中国。总之是很令我深思的一个好故事。]

他说手头没有那篇文章,只能凭记忆,将梗概告诉我,我听了,印象很深,可是现在再重写出来,自然就是七折八扣的了,他是用英文讲的,不用说,也只得到原作的提要罢了,这么一折再减,才出土了这篇偷工减料的[取土记]中文版。悔恨我老是容易遗失朋友的地址,没法子去函请他找一份原文寄来,而我这个[猴子精],心性既不定,又善忘,竟连故事的作家名字都忘记了。我本来还打算去查,可是猴儿性急,猴儿般的没个停,最后恐怕连片语隻字都记不起来了。

这就是冯冯[猴儿版]的取土记

有一个农夫,家中有很多钱财、田产和骡马,已经算得上是富甲一方了。可是他老是不满足,天天只计算着如何去弄更多更多的金钱和更多的田产。他认为土地是最值钱的实业,只有涨价不会亏蚀的。

[我要拥有一万亩田产,我要拥有比一万亩更多的地产,要比那几个山头更广大。]农夫望着门外的远山原野:[要广大到看不见尽头!]

[罢啦!]他的老婆说:[少做白日梦吧!就算你拥有比那山头更大的地产,你也不能算是全罗马尼亚的首富大地主呀!难道你能比得上罗马尼亚的皇帝陛下吗?]

[这倒是真的!]那农夫说:[再富也比不上国王陛下的地产广大呀!我一定得拥有比国王更多的地产才行!是不是?可是那我怎样才能得到那么多的土地呢?]

[这个,我也不知道呢。]他老婆说。

那富翁农夫从此终日郁郁寡欢,吃不下、睡不安,因为他想到他的财产竟是那么少,真是少得可怜,只有几千亩田地,几百头牲口,和几百栋房子,顶多算是个乡下财主罢了。

[将来,]他望着他的独生子:[只有这上点点可怜的薄产留给他,他怎么够生活呢?我百要多弄点地产不可!我不能叫子孙过穷日子,我的子孙难道要像穷人那么梓去吃菜根、土豆?笑话!我的子孙将来一定要过得舒舒服服的,要穿上中国的丝绸,要享用跟宫廷中一般的美味酒菜肉食,山珍海味!否则公主是不会嫁给我们这样的人家的,我的儿子一定要娶公主,非公主不娶。那就得要有很多很多的土地来供给他们收租收税,供给他们做游猎之用是的,这一点点现有的财产是太寒酸了!怎么配得上帝王之家?]

农夫的决心是有了,可是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弄到富可敌国的地产,虽然他的经商手段精明,也不能一下得到那么多土地呀!他日夜这样忧虑着,再好的美食也吃不下,再舒服的床也睡不着,他渐渐地就忧虑成疾了。

他的老婆非常担忧,聘请了一位有名的医师来为他诊治。医生检查之后说:[你这病是心病哪!你得告诉我你的心事,我才好下药呀!]

[大夫高明得很,]农夫说:[我实是有很重的心事!]

[告诉我,看我能帮得了不?]

[不能!]农夫无望地摇头:[谁也帮不了!]

还是他的老婆把他心事告诉了医师,医师听了笑道:[我当这是什么办不到的事呢!原来是这样简单的心病!我包你治好!]

[怎么?你能治好我的心病?]农夫不相信地望着医师说:[不可能!]

[你所渴想的不过是土罢了!]医师说:[那还不容易吗?]

[容易?我日夜拼命赚钱,做一千年也赚不了足够钱去买那么多土地呀!]

[我的朋友!你无须日夜拼命去赚钱,只要去拿取就是了!土地有的是!]

[什么?]农夫惊问:[世上有这样的事?]

[当然有啦!]医师说:[你没有听过东方有一个土地广阔的家吗?]

[是吗?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中国?]

[中国本土已经有很多人口,他们自己土地都不够使用呢!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是中国的西藏,有的是土地!你拿到了,不就比罗马尼亚国王富有?]

[很便宜是吗?]

[根本不用钱买。]医师说:[听说只要向大喇嘛活佛求取,他就会慷慨地赠送给人。]

[不会吧?他为什么要这样慷慨?]

[因为活佛要鼓励开发,他希望西藏增加人口。他是极其欢迎外国人和任何人去开发的。]

[真的?]农夫跳将起来,病立时好了一半。

[真的!千真万确!]医师说:[有人已经移民去了!否则我怎么知道?]

[哎呀!那我们赶快去!]农夫从床上一跃而起:[别迟到叫别人都拿走了所有的土地!]

[放心吧!西藏很广大,随便拿它一点点也比罗马尼亚本土大得多呢,谁一下要得了?]话虽如此,农夫欲担心得很,他也不生病了,把家产一切音乐会给老婆管理,就匆忙赶路上西藏求土去了。

[你当心掌管财产生意,]他对老婆说:[等我去西藏取了土地回来,我们就是全世界的首富了,你看我叫国王亲自来向我儿求他做驸马!]

千山万水,戴月披星,不知经过多少艰辛,农夫终于到过了西藏拉萨,求见喇嘛活佛。

[活佛,]农夫下拜拜:[求您老人家慈悲!]

活佛回礼,慈祥笑问:[施主何来?贫僧有何可供差遣?]

[听说活佛施赠土地,我也想求一点,我来自万里之外的罗马尼亚。]

[啊!真是不容易呢!]活佛笑道:[千山万水啊!]

[可不是?]农夫说:[我是诚心来开发的!]

[施主想要多少土地呢?]

农夫不立即回答,又不怕开口多要了,活佛不给,又怕要少了,吃亏。活佛笑道:[施主不妨见告!]

[活佛您老能赐多少土地给我呢?]农夫试探。

活佛微微一笑:[施主随便要多少都可以,只要合乎我们的规定之内,任凭施主自己决定多寡大小。]

[是什么规定呢?]

[凡是来求取土地的,从日出之时开始向我离别,自己步行量地,无论走了多远,到日落之时,必须回到贫僧面前示知步数,凡是步量过的土地一概奉送条件就是必须在日落时回到贫僧面前,日落之后就无效了。]

农夫大喜过望:[太好了!我明晨就去!]

[施主请便!]

第二天日出,农夫赶着去佛寺向活佛离别,就走向原野,看到那广大的原野与周围的山峰,果然都是活野,山中说不定有金矿银矿呢!农夫心花怒放,美梦已得实现,他再快乐不过了。日落之后,这一切山峰原野就属于他的了,能不兴奋?步行未免太慢,所得的土地太少了,必须用跑步才好!

于是开始飞跑,他果然是年轻力壮,跑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现在我已经是这两座的业主了!]他笑喘着自语:[可是面前那座大山的藏金必定更多!我必须占领它才好!]

他占领了那座山头,前面又有一座更高、更像蕴藏丰富的高山,[我不应太贪心,]农夫笑喘不已:[可是,白白放弃未免可惜!就添这一座吧!]

他又添取了这一座,可是前面又有更好的山,他不停地占领下去,直到他记起日落之前必须回到活佛面前,担心赶不上,他才回头跑,一路还依恋地回头望他的财产。

[这一下!我可经罗马尼亚国王富多了!]他越想越甜,[恐怕全欧洲的王室都比不上我了!]

太阳就快下山,农夫一看,只好反拼命飞跑,跑得气喘如牛,还好,日落之时,他终于及时地奔到拉萨佛寺门前,活佛已经在殿前等候了。

[施主回来了?]活佛笑问。

[回来了!]农夫气喘,心房剧跳,说不出话来。

[施主量了多少地呢?]

[不不多!]他回答:[还不够]话没讲完,他一头栽倒在地上,心脏停止了。

活佛俯身检视,农夫已经气绝了。

活佛悲伤怜悯地对僧衆说:[可怜的人啊!我们就把他需要的土地给他吧!]

活佛的徒弟把农夫的死尸焚化了,装在一只小小的磁缸之内,埋在地里,面积是两寸见方,高度只有四寸而已。

猴儿边忆边写,写到这儿,忍不住眼睛就湿润了,却绝不是多愁也不是善感。

End

冯培德:胎里素

我是个素食者,青菜、豆腐、豆芽、花生、黄豆、吃得最开胃,鱼啦肉啦,鸡鸭珍馐,一见就觉得腥膻反胃欲呕。朋友请我吃饭,每使我面对满桌佳肴无从下箸,弄得宾主两不欢,尴尬之至,人家就爱问:怎么那么笨?好鱼好肉

冯培德:护生诗之英译尝试

翻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翻译诗词,尤其困难,想要译到「信、达、雅」,更属极端艰苦难达。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甚多,举凡音韵、平仄、神韵、气派、寓意、典故、衬托、修辞、意境、隐约、婉转、暗示、启导、古人、旧

冯培德:吾爱吾猫

猴儿有许多魔障,人家有七情六欲,吾猴却有七十二情六十四欲,就是在平静的日子,又爱上树偷菓子吃,又爱偷懒,性子又急,那猴心一秒钟也不知电转几千廻?若是唸一段佛,心里不是想到去上树,去溜冰,去游泳,就是打

冯培德:京都三十三间堂的观音像

中国北京人士有一句俗语:芦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芦沟桥是北京城外南郊的一座石桥,建于元朝,桥的两边装了很多石狮子,多得连北京本地人也数不清到底有几只?意大利的马可孛罗来到此地,叹为观止,把此桥写

冯培德:佛菩萨的形象

佛菩萨是什么形象的呢?有人见过菩萨吗?很多青年心中有这些疑问:我可以见得著佛菩萨吗?我拜佛很虔敬呀!为什么为总是见不到佛菩萨呢?真的有佛菩萨吗?如果真的有,为什么不立即显现给我看看呢?又有些青年说:要

冯培德:术数与异象

五、六岁之时,我自己翻看历书,无师自通地学会排算八字,当时很惊动了父亲的朋友,世伯世叔们纷纷来找我算命好玩,我又忽然胡言乱语,预言世局,有中有不中,当时说的预言,日后回忆,亦感到奇怪,不知道缘何会来此

冯培德:《空虚的云》 九

萧公子忠国从后园逾墙而出,且喜无人看见,正可放心。只是黑夜茫茫,不知应投何方?突闻脚步之声,吓得他慌忙躲藏。「哥哥!是我!」原来是弟弟富国来了。「你来做什么?」忠国忙道:「大叫大嚷的,真可恶!」「哥哥

冯培德:老实念佛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临急濒危才呼喊佛号。俗语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又有些人念佛之时偷工减料,不老老实实诚心念佛,只当作例行日课,数衍了事。口念心不念。又有些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佛教

我曾经是一个研究比较宗教学的人,毫无成见。在我看来,各种宗教乃发展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各有其道理及优点。信仰通常是由理性情感或传统选择的,我本人选择佛教是由于纯粹理性,并非由于情感或迷信。我研究比较宗

冯培德:《奥力与玫瑰》冯冯

奥力蹲坐在窗沿上,悠闲地俯视著外面的景色,半个陀伦多的屋宇街道都在他的眼中。远树婆娑,白云青天,他的最大的兴趣却是在於近处电线上的一批小鸟。他的金黄色的透明晶莹的眸子在阳光中缩成了两只狭窄的梭形,他的

冯培德:怎得了?

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最富吸引力的说部作品,无论怎么看,读多少遍也不会厌倦的,越读越有味的,叫人越读越着迷的,叫人放不下的,叫人思索无休的,使人深入研究,争论永远不止的,当推红楼梦。红楼梦的研究,已形成一

冯培德:看埃及古墓展览中魔咒精神失常

有一位K太太,来叫我为她透视。我说看见她的女儿在十三、四岁时与很多人站在一处仰观很奇怪的庙宇神像,这座神像上身裸胸膛,是男子,下身穿金色短裙,露腿,两臂有金蛇绕缠,面貌秀美,状如美女,眼睛外圈画黑而带

冯培德:因果律和宇宙循环法则

因果律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古代澳州人有一种打猎用的工具叫作飞曲尺。它是用木棒制作的,造型近似中国汉字的人字形,这种飞曲尺,经现代航空学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设计十分精确的飞行器,打猎

冯培德:广钦老和尚独宿超度三个日本鬼的故事

广钦抵台时,已55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中秋节后,到台北新店,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得一废置的日式空屋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后街的山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

冯培德:世界尖端科学家对于遥控心力与灵识的追寻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或遥控的心力?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上很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

冯培德:韦陀菩萨现奇观

加拿大气候寒冷多雨雪,阴寒潮湿,因此,加拿大的住宅,家家都建成楼房,入住在楼上,楼下作为游戏室及储物室。有些住宅的楼下座陷于地平线下面,就称为地下室,老华侨称之为土库,我家也有这么一间地下室。一边是暖

冯培德: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

冯培德:焚香与吸烟

庙宇的巨大香炉经常插满香枝,弄得浓烟窜冒,弥漫满堂,乍看误为火灾,又似火烧垃圾堆,浓烟滚滚,呛人欲晕。一般庙宇,类皆如此,香客信徒,无不焚点大把香枝,以之拜神敬佛,以为香枝愈多,愈表虔心,焚烧香烛愈多

冯培德:不立文字

古今一般评论佛教者常常抨击禅宗,谓:「禅宗盛倡不立文字,而文字最多。」「禅宗不立文字,而著述论文特别繁伙,各抒其意,令人莫衷其是」。更有人认为禅宗是完全废止文字,以心传心,不假文字,又有人认为:六祖因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慈济

初次与慈济结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谢冰莹教授从三藩市写信给我,叫我为慈济基金会写一篇英文文章,介绍慈济及帮助慈济在美国注册成立美国分会。这是我接触慈济的开始。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名著女兵

冯培德:取土记

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中年人,交谈之下,很自然地就谈到宗教问题,他是一位饱学深思的学者,对于东方与佛教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说:他家世代都是信奉正教Orthodox,但是他真正感到兴趣的是佛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一

这是古老的中国,一个古老的乡村,阳光明媚,野花盛开,小鸟跳跃于枝头,羊群在山坡上吃草,羔羊哶喊,鹅队在路边瞒跚吭叫,鸭群在池塘中戏水,狗儿在农舍门前打盹。水田里。赤膊的农夫睬着烂泥水沼,扬着竹枝,轻鞭

冯培德:虚荣最虚幻

佛家戒妄语,我不敢说有昧良心的话来自欺欺人,也不敢胡说来哗众取宠,或者是炫奇自夸,我说的都是出自内心的实话。十余年前,正当在我少年,幸运地在写作上获得一连串的外国及本国文学奖,两个国家的元首接见勉励,

冯培德:洛杉矶记者招待会答客问

有记者问我:「学佛是不须做慈善的,只须唸佛打坐修行就能成佛!」「 唸佛一声罪灭河沙」,何必行善?我的答覆是:请细读佛教经论吧!哪一本佛典有说过那样的话?哪一本佛 经不是说「六度万行以布施为先」?不是说

冯培德:“学佛须否出家”面面观

这一类的来信,今年有陡然大增之势,来信者以青年人为大多数,尤以学生为多,其次以家庭妇女为多。在性别方面,则以妇女占最多人数。以地区而论,则以台湾来信问出家的最多,美加华侨其次,华侨之中,又以台湾女子为

冯培德:肉中多致癌物

动物被屠杀时,因极度惊恐,全身挣扎,细胞强烈紧急分泌激素,这些激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害处是很大的,有些西方医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此类激素的化学成分,注入白老鼠体内,癌症会发生,因此推论,被屠宰的动物肉类,也

冯培德:好机缘

我根性太钝,却又心比天高,总是想一步登天,修到不时解脱的地步,实际上,别说不时解脱是不可及,连时解脱我也办不到。像我这样根性愚钝而又心性不定的俗子,比如说,今天愁衣食,明日恐住行,物价涨了,穷紧张一番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三

萧家孩儿渐渐长大,越长越聪慧韶秀,教给他的诗书,都能背诵如流,而且从不淘气,不爱与书塾群童嬉戏,只爱读书。玉堂老爷对此子十分疼爱,也期望至殷。但是看到孩子如此瘦弱,他不禁担忧,这孩子从小就怕吃荤。「孩

冯培德:普陀佛影之谜

南海普陀山,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之一,但是这个南海普陀,是不是现在的浙江东海普陀呢?华严经和十一面经都曾提到过普陀落伽山,华严经探玄记第十九卷上说:印度名逋多罗山,此无正译,以义译之,名小树蔓庄严山。

冯培德:吃肉收债释疑

也有人说,畜牲就是生来给人宰吃,以偿还前生业债的,人吃牠的肉,就是接受牠还债!畜牲是因为前生作孽,所以活该被宰杀被人吃,人吃了牠们,是为牠们消业障!这种讲法,是对了一半,不对一半!对的一半是,前生作了

冯培德:老比丘十里传心记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冯培德:为济公辩诬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是确有其人,在南

冯培德:从天文学证实佛说宇宙无量世过去是未来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三世一切说,菩萨分别知: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悉了知,如是无量世,觉悟相不同,方便究竟行,具足诸佛智。」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卅二

冯培德:印证佛说宇宙成坏及诸法因缘生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

冯培德:牡丹与武后

加拿大的夏天是短暂可珍的,阳光也稀少,珍贵无比。六月中了,温哥华还难得见到一天整日晴朗的白云蓝天。可是白云蓝天。可是总算到处是一片碧绿了,而且万花怒放,温哥华不愧被外人称为[万花之城]和[花园城市]。

冯培德:一位伟大取经者──义净三藏法师

一说起唐僧取经,人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师往天竺取经,历尽艰辛危难,取回大批佛经,对中国佛教贡献极大,尤以唯识精髓影响后世佛学至深,不幸唯识学过于繁浩深奥,受学者不多,历代递减,如今已经很少学者深入研究唯

冯培德:拜佛供奉什么香最好?

常有人问我:拜佛供奉什么香最好?这可把我问得愣住了!舍下小小佛堂从不上香。尽管常有热心人士送来各种名贵的香,什么都有,檀香、沉香、线香、卧香、枝香、条香、片香、炉香种种名牌,琳琅满目;又有现佛香,点燃

冯培德:《空虚的云》 四

大清咸丰元年八月一日,洪杨将领萧朝贵与冯云山率众攻陷永安,杀尽清兵。十月廿五日,洪秀全自称「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下诏书通发:「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真神,除天父上主以外,皆非神也!天父是天圣父,天

冯培德:从神话与宗教看人类的源起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烈火

冯培德:《空虚的云》 五

这一年,公元一八五二年。美国培利海军上校率舰,开到日本江户海湾,要求日本开放商港与美国贸易。日本德川幕府将军立予严词拒绝。美国军舰开炮轰击江户!炮弹炸毁了江户城楼,也炸碎了素来自大的日本武士道自尊心!

冯培德:我的写作新方向

这一阵子致力于几件事,就无形中就把永忏楼随笔搁下来没写了。这几件工作,头一件就是校对拙作空虚的云稿样。全文一百二十万字左右,逐字修改,很费时间。校对是很不容易的工作,难怪很多作家不愿亲校,也怪不得日本

冯培德:学佛必须出家吗?

学佛必须出家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常有人提出这些问题,这是很不容易解答的。从佛经来看,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佛陀常常劝人出家修行,佛经常见记载,跟随的弟子出家,甚至全家出家,现比丘相,天人皆大欢喜赞叹

冯培德:心萦万佛城

在家学佛,自己读佛经,障碍较多,总不及到寺里去那么好,拿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惰性太大,既缺乏恒心,又没耐性,心事多,烦恼魔障太多,很难做到清心无想,不易专心念佛经,自己不能督促自己,时常偷懒,得过且过

冯培德:荔枝龙眼核

记得儿时在广州听过一则流传很广的佛教小故事,大意说: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贫穷老妇,佣工为生。来到一家新雇主宅中侍候一位少奶奶。那位女主人天天在静室内诵经念佛,叫老妇人侍候茶水上供。老妇看见女主人念佛,心生

冯培德:吃素保健是世界的新潮流

随便找几个外教例子,就可以发现,不杀生与吃素,并不是佛教一意孤行的不合理行为,而是很多有慈悲心的人,不分信仰区别,而共通的崇高戒行美德与理想,也是共通的保健措施,为什么?为什么人们还要吃肉?为什么?为

冯培德:禅语与魔语的区别

佛家的修行者,精勤不懈、苦修实修,从戒开始,以布施济度为务,宏扬佛心大慈悲为志。逐渐进入定,由定生慧。由小智晋大智慧,再晋升为阿赖耶识与宇宙化而为一,成为永远自在的超智慧能力,不生不滅,永利众生。要证

冯培德:有相皆妄

有很多人问:佛菩萨是什么样子的呢?佛菩萨怎么不显现给我们见一见呢?又有人说,某人见到了菩萨显圣,怎么就是他看得见,别人看不见呢?还有一位老太太说她亲眼看见了观音菩萨在云端出现,有两个神将抬着轿子,菩萨

冯培德:阿难和尚

在印度的一座寺院里,阿难和尚祈祷、默想,努力去摒弃本身的粗劣本性,以求达到至善境界,他经常对自己的德行和感觉没有把握,他经常自视为全寺,乃至于全世界最无用的和尚。阿难和尚感受到这样卑微,以致有一天他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