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冯培德:也谈舍利子
2025-02-08 07:38

那时我住在台北和平东路二段,与谢先生寓所只隔数百尺之遥,谢先生喜爱青年朋友来访,寓所经常有青年作家长谈欢笑,谢先生他老人家善谈善饮,慈爱宽容,青年朋友无不敬爱她,我也是其中的访客之一,差不多隔一天就要到谢寓去,听谢先生讲话,听她的豪爽呵呵大笑,在厨房弄东西吃。

谢冰莹教授在内明杂志发表有关舍利子的灵异一文,引起很多读者莫大兴趣,在加拿大的友人及读者,有好几位来问我,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真有那样灵异?谢冰莹教授多年视我如子侄,我师事她老人家,亦尊敬她有如母亲,实在我是喊她为我姨母的,朋友都知道谢先生待青年人好极,也知我时常追随谢先生,所以看到她老人家的文章,就来问我,于是我也想来一番狗尾续貂,补充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再补充的资料,谢先生已经写的很详尽了,我只能算作凑热闹吧。

谢先生的寓所,收拾得真是窗明几净,满室书香,十分清雅,毫无富丽俗气。她的书桌也是收拾得十分干净的,我没有见过哪一位大作家的书桌比得上他的整齐干净,笔是笔,纸是纸,丝毫不乱,每次我去总是见到他桌头有一大叠青年人读者来信,假若没有访客,他就一一覆信,他老害眼疾,是所谓飞蚊症,视力欠佳,但是回信仍是亲自写的,有时我说我来代写几封吧,她老人家说:那怎么行?太不好意思了,信一定要亲自回的。

舍利子本来只有两颗,是谢先生从南洋带回来的,是一位高僧送她的释迦牟尼舍利子,两颗舍利子大小如豌豆仁,颜色灰白,略似陈旧的法琅质,又像象牙珠,并无很多光泽,看来并无若何特出的,但是每隔一个时候,它们就增加数目,隔了几个月,我去揭开一看,居然有了四颗小小的的舍利珠,在两颗原来的母珠周围。这些小珠,还会长大,几个月以后就长到有如母珠大小,真是不是眼见,不敢相信。

在她的书桌后面不远的墙边,有一座佛龛,并不很大,佛龛内有一座银塔,舍利子就是供奉在银塔内,放在一块丝缎上面。我常去搬出来看,我大概是少数获得此种特别优待的访客之一,谢老师对于舍利子是极其恭敬虔诚的,她不轻易示人,却不吝于见示佛教徒,家母看到过这些舍利子,我更是熟知能详。我常问谢先生:舍利子又长多了没有呢?

到底是什么缘故,舍利子会繁殖?谢先生也请教过不少学者,其中也不乏生物学家,却仍然未获得一个满意的解释,我也为此翻阅过一些书籍。印度古籍中倒是颇有提及,不少述说舍利子的繁殖,一位印度友人抄了一大串书名来给我,可惜搬家丢了一大批书籍,连它也找不到了,将来只有从头来找证据。

谢先生说等此次舍利子再繁殖以后,她会给我几颗,我这一次一定要拿去那一中间有名的生物学院好好请人研究一下,到底它是什么构成的?谢先生说送给人的有些能再繁殖,大多都不能。只有虔诚奉佛之家的才能,我怕到了我手上,也是不会繁殖的了,像我这样的猴儿性情,还要打算送它去科学研究,委实是不虔诚。不过,我认为有寻根问底的必要。

谢家的舍利子,并非我仅见的舍利子。我多年前陪同旧金山佛禅学会的两位冯博士兄弟在台北参观佛寺,冯氏昆仲是佛禅会的创办人,他们发动了佛教信徒,从一无所有之情形之下,买了一座破房子,大家出力,把它修建成今日的宏伟五层大楼,建立了一座佛教图书馆。冯氏昆仲是美国土生华侨,不大懂中文及普通话,由我陪同参观及为之翻译,我们在中国佛教会的数位主持法师安排之下,访问了许多间佛寺及僧院,多得我都记不清,我只记得有一处是西藏活佛驻锡之所,是否法号为章嘉活佛?我已记不清楚了,那时我刚二十岁,孩子气未脱,对于佛教也缺乏认识,我被挑上陪冯氏昆仲,不过是因为我能说几句英文、能说浅浅薄薄的国语而已,懂得什么佛理?去参观,也就是等于小孩子看风景名胜,弄得清什么?

总之,我就是糊里糊涂地带了冯氏昆仲,还有几位美国佛徒,去参拜活佛的锡所,那房子外表是普通人家,里面却是佛堂,参拜以后,主持人恭敬地捧出活佛的舍利子来让我们瞻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佛家舍利子。当时见到就是一愣,翻译不上来,还是冯氏昆仲自己看到,用英文来告诉我那是什么,主持人似是藏胞,说的国语口音我又有些听不懂,比手划脚,彼此弄了大半天,我才知大概。

那位活佛的舍利子是供奉在一只精美的盒子之内,我看见盒内丝缎上满处是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小珠子,有些是灰白,有些白色,有些是绿色的,也有些是黄色的。暗绿色的一种,状如剥了果皮的桔子,有一瓣一瓣,大小只有一颗人造珍珠那么大,小的只有黄豆那么大。主持人告诉我,说这是活佛在台北火化以后的舍利子。一共有一千七百多粒,而且还时常在增加之中。

当时我就问怎么会增加呢?主持人的回答不大明了,我以为他未听懂我的广东国语,而且冯氏昆仲的参观时间表又忙得很,马不停蹄,赶着要去看他处,所以我也就不再多问。

这是在见到谢先生寓所的舍利子之前的事。

后来在谢寓出入,才后悔自己未能多向那位西藏法师请教,一个年青人,巴巴的再跑去叩问,恐怕也难获得接见赐示,所以我也没有再去请教。

以后常听说有些俗家居士奉佛虔诚修持有恒的,焚化后亦或多或少有舍利子发现,到底舍利子是什么物质?就不是浅薄无知如我者所可得知了。我若获得舍利子,我无疑是要将它送去给科学研究的。相信这种研究,只有帮助世人更加明了佛教之深奥。

End

也谈出离心

也谈出离心◎ 善无疾(尼) 修行当中,有三个最重要的条件:出离心,大悲心与空性见。其中,出离心位居榜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什么是出离心,为什么出离心是如此重要? 1996年有一个风靡全国的纪录: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6:也谈禅、密、净

46:也谈禅、密、净对佛学稍有研读便能明白,一切法门莫不是都以开悟见道、明心见性或成就法身为首要基础。禅、密、净从本质上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体说起来:禅是走觉门,即返其初(自性),净是定于一(佛

陈坚:也谈禅宗的“活”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16351740)是一位力主排佛的思想家,曾写过许多辟佛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辟念佛堂记》,内中有曰:自汉明帝乃西迎以死教天下之妖鬼,入我天朝,其号曰佛。五蕴皆空,是死其心及诸脏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供养舍利子的功德有哪些

若有众生。能作如是胜供养者。成就十五殊胜功德而自庄严。一者常有惭愧。二者发净信心。三者其心质直。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正法。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

舍利子的种类有哪几种

一是肉身舍利:就是佛道高僧,修行到一定境界后,他的身体圆寂后会肉身不腐,并且被涂上金粉供奉起来。在距离云居寺不远的上方山的华严洞中,现在就保管着一具成为肉身舍利的高僧遗体。当我们临近洞穴的时候,就会有

舍利子有什么神秘之处

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有些得道者……直指人类自身最后一块神秘之处。为什么只有佛法的大修行者、成就者才能留下多多少少、大大小

舍利子的作用是什么

1、消灾免难:持有舍利者可有效地保护自己安危,避灾消灾,逢凶化吉,万事大吉。2、保佑自己:持有舍利可使自己受到天人护法以及芸芸众生的尊重与拥护,保佑自己免受非人的干扰。3、功过加倍:若手中持有舍利,一

舍利子到底是什么

舍利子是一种结晶体。舍利,梵文(śarīra),译为设利罗,是指人的遗体、尸骨,而舍利子就是从遗体烧出的结晶体。舍利子是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因此佛

舍利子和舍利有什么不同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同一意思。舍利和舍利子指的是同一种东西,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佛灭度后,后世的高僧和大德死后也有舍利。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

舍利子的供养品有什么

由于供养物的种类及供养的方法、对象有别,所以供养也会不同,主要有:1.二种供养,即财供养和法供养。即以香花、珍宝等财物供养,为财供养,以修菩萨行,利益众生等供养,为法供养。也有理供养和事供养之分,即以

如何供奉舍利子

恭请一尊舍利塔,市面上有水晶,铜质,亚克力(塑料)舍利塔,都可以供奉,实在没有就用干净的器皿,以示恭敬。有条件就再请些藏红花,人参片,再放些新大米和好茶叶。一般来说,藏红花最好是有,因为有这样的说法:

佩戴舍利子的好处和禁忌是什么

佩戴舍利子的好处:①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②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③重业轻报;④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万倍恶业之过;⑤身体有病者,

舍利弗和舍利子有何区别

舍利弗,在佛经中也被译作舍利子,舍利弗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具体的人物,号称“智慧第一”舍利,是一种鸟。舍利弗出生时,眼睛像舍利鸟,于是起名为舍利弗。参考佛学大辞典:“其母为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

冯培德:胎里素

我是个素食者,青菜、豆腐、豆芽、花生、黄豆、吃得最开胃,鱼啦肉啦,鸡鸭珍馐,一见就觉得腥膻反胃欲呕。朋友请我吃饭,每使我面对满桌佳肴无从下箸,弄得宾主两不欢,尴尬之至,人家就爱问:怎么那么笨?好鱼好肉

冯培德:护生诗之英译尝试

翻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翻译诗词,尤其困难,想要译到「信、达、雅」,更属极端艰苦难达。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甚多,举凡音韵、平仄、神韵、气派、寓意、典故、衬托、修辞、意境、隐约、婉转、暗示、启导、古人、旧

冯培德:吾爱吾猫

猴儿有许多魔障,人家有七情六欲,吾猴却有七十二情六十四欲,就是在平静的日子,又爱上树偷菓子吃,又爱偷懒,性子又急,那猴心一秒钟也不知电转几千廻?若是唸一段佛,心里不是想到去上树,去溜冰,去游泳,就是打

冯培德:京都三十三间堂的观音像

中国北京人士有一句俗语:芦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芦沟桥是北京城外南郊的一座石桥,建于元朝,桥的两边装了很多石狮子,多得连北京本地人也数不清到底有几只?意大利的马可孛罗来到此地,叹为观止,把此桥写

冯培德:佛菩萨的形象

佛菩萨是什么形象的呢?有人见过菩萨吗?很多青年心中有这些疑问:我可以见得著佛菩萨吗?我拜佛很虔敬呀!为什么为总是见不到佛菩萨呢?真的有佛菩萨吗?如果真的有,为什么不立即显现给我看看呢?又有些青年说:要

冯培德:术数与异象

五、六岁之时,我自己翻看历书,无师自通地学会排算八字,当时很惊动了父亲的朋友,世伯世叔们纷纷来找我算命好玩,我又忽然胡言乱语,预言世局,有中有不中,当时说的预言,日后回忆,亦感到奇怪,不知道缘何会来此

冯培德:《空虚的云》 九

萧公子忠国从后园逾墙而出,且喜无人看见,正可放心。只是黑夜茫茫,不知应投何方?突闻脚步之声,吓得他慌忙躲藏。「哥哥!是我!」原来是弟弟富国来了。「你来做什么?」忠国忙道:「大叫大嚷的,真可恶!」「哥哥

冯培德:老实念佛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临急濒危才呼喊佛号。俗语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又有些人念佛之时偷工减料,不老老实实诚心念佛,只当作例行日课,数衍了事。口念心不念。又有些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佛教

我曾经是一个研究比较宗教学的人,毫无成见。在我看来,各种宗教乃发展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各有其道理及优点。信仰通常是由理性情感或传统选择的,我本人选择佛教是由于纯粹理性,并非由于情感或迷信。我研究比较宗

冯培德:《奥力与玫瑰》冯冯

奥力蹲坐在窗沿上,悠闲地俯视著外面的景色,半个陀伦多的屋宇街道都在他的眼中。远树婆娑,白云青天,他的最大的兴趣却是在於近处电线上的一批小鸟。他的金黄色的透明晶莹的眸子在阳光中缩成了两只狭窄的梭形,他的

冯培德:怎得了?

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最富吸引力的说部作品,无论怎么看,读多少遍也不会厌倦的,越读越有味的,叫人越读越着迷的,叫人放不下的,叫人思索无休的,使人深入研究,争论永远不止的,当推红楼梦。红楼梦的研究,已形成一

冯培德:看埃及古墓展览中魔咒精神失常

有一位K太太,来叫我为她透视。我说看见她的女儿在十三、四岁时与很多人站在一处仰观很奇怪的庙宇神像,这座神像上身裸胸膛,是男子,下身穿金色短裙,露腿,两臂有金蛇绕缠,面貌秀美,状如美女,眼睛外圈画黑而带

冯培德:因果律和宇宙循环法则

因果律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古代澳州人有一种打猎用的工具叫作飞曲尺。它是用木棒制作的,造型近似中国汉字的人字形,这种飞曲尺,经现代航空学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设计十分精确的飞行器,打猎

冯培德:广钦老和尚独宿超度三个日本鬼的故事

广钦抵台时,已55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中秋节后,到台北新店,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得一废置的日式空屋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后街的山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

冯培德:世界尖端科学家对于遥控心力与灵识的追寻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或遥控的心力?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上很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

冯培德:韦陀菩萨现奇观

加拿大气候寒冷多雨雪,阴寒潮湿,因此,加拿大的住宅,家家都建成楼房,入住在楼上,楼下作为游戏室及储物室。有些住宅的楼下座陷于地平线下面,就称为地下室,老华侨称之为土库,我家也有这么一间地下室。一边是暖

冯培德: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

冯培德:焚香与吸烟

庙宇的巨大香炉经常插满香枝,弄得浓烟窜冒,弥漫满堂,乍看误为火灾,又似火烧垃圾堆,浓烟滚滚,呛人欲晕。一般庙宇,类皆如此,香客信徒,无不焚点大把香枝,以之拜神敬佛,以为香枝愈多,愈表虔心,焚烧香烛愈多

冯培德:不立文字

古今一般评论佛教者常常抨击禅宗,谓:「禅宗盛倡不立文字,而文字最多。」「禅宗不立文字,而著述论文特别繁伙,各抒其意,令人莫衷其是」。更有人认为禅宗是完全废止文字,以心传心,不假文字,又有人认为:六祖因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慈济

初次与慈济结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谢冰莹教授从三藩市写信给我,叫我为慈济基金会写一篇英文文章,介绍慈济及帮助慈济在美国注册成立美国分会。这是我接触慈济的开始。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名著女兵

冯培德:取土记

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中年人,交谈之下,很自然地就谈到宗教问题,他是一位饱学深思的学者,对于东方与佛教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说:他家世代都是信奉正教Orthodox,但是他真正感到兴趣的是佛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一

这是古老的中国,一个古老的乡村,阳光明媚,野花盛开,小鸟跳跃于枝头,羊群在山坡上吃草,羔羊哶喊,鹅队在路边瞒跚吭叫,鸭群在池塘中戏水,狗儿在农舍门前打盹。水田里。赤膊的农夫睬着烂泥水沼,扬着竹枝,轻鞭

冯培德:虚荣最虚幻

佛家戒妄语,我不敢说有昧良心的话来自欺欺人,也不敢胡说来哗众取宠,或者是炫奇自夸,我说的都是出自内心的实话。十余年前,正当在我少年,幸运地在写作上获得一连串的外国及本国文学奖,两个国家的元首接见勉励,

冯培德:洛杉矶记者招待会答客问

有记者问我:「学佛是不须做慈善的,只须唸佛打坐修行就能成佛!」「 唸佛一声罪灭河沙」,何必行善?我的答覆是:请细读佛教经论吧!哪一本佛典有说过那样的话?哪一本佛 经不是说「六度万行以布施为先」?不是说

冯培德:“学佛须否出家”面面观

这一类的来信,今年有陡然大增之势,来信者以青年人为大多数,尤以学生为多,其次以家庭妇女为多。在性别方面,则以妇女占最多人数。以地区而论,则以台湾来信问出家的最多,美加华侨其次,华侨之中,又以台湾女子为

冯培德:肉中多致癌物

动物被屠杀时,因极度惊恐,全身挣扎,细胞强烈紧急分泌激素,这些激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害处是很大的,有些西方医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此类激素的化学成分,注入白老鼠体内,癌症会发生,因此推论,被屠宰的动物肉类,也

冯培德:好机缘

我根性太钝,却又心比天高,总是想一步登天,修到不时解脱的地步,实际上,别说不时解脱是不可及,连时解脱我也办不到。像我这样根性愚钝而又心性不定的俗子,比如说,今天愁衣食,明日恐住行,物价涨了,穷紧张一番

冯培德:《空虚的云》 三

萧家孩儿渐渐长大,越长越聪慧韶秀,教给他的诗书,都能背诵如流,而且从不淘气,不爱与书塾群童嬉戏,只爱读书。玉堂老爷对此子十分疼爱,也期望至殷。但是看到孩子如此瘦弱,他不禁担忧,这孩子从小就怕吃荤。「孩

冯培德:普陀佛影之谜

南海普陀山,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之一,但是这个南海普陀,是不是现在的浙江东海普陀呢?华严经和十一面经都曾提到过普陀落伽山,华严经探玄记第十九卷上说:印度名逋多罗山,此无正译,以义译之,名小树蔓庄严山。

冯培德:吃肉收债释疑

也有人说,畜牲就是生来给人宰吃,以偿还前生业债的,人吃牠的肉,就是接受牠还债!畜牲是因为前生作孽,所以活该被宰杀被人吃,人吃了牠们,是为牠们消业障!这种讲法,是对了一半,不对一半!对的一半是,前生作了

冯培德:老比丘十里传心记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冯培德:为济公辩诬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是确有其人,在南

冯培德:从天文学证实佛说宇宙无量世过去是未来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三世一切说,菩萨分别知: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悉了知,如是无量世,觉悟相不同,方便究竟行,具足诸佛智。」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卅二

冯培德:印证佛说宇宙成坏及诸法因缘生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