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冯培德:一位伟大取经者──义净三藏法师
2025-02-05 09:31

一说起唐僧取经,人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师往天竺取经,历尽艰辛危难,取回大批佛经,对中国佛教贡献极大,尤以唯识精髓影响后世佛学至深,不幸唯识学过于繁浩深奥,受学者不多,历代递减,如今已经很少学者深入研究唯识了。

人人都讚歎玄奘三藏法师,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唐朝的三藏法师并不只一个。人称玄奘为唐三藏,这个尊号,其实并非玄奘一人所专有。唐代的三藏法师很不少,玄奘也不是唯一的取经法师。与他同时代的唐三藏法师,还有几个西往天竺,不过玄奘因取经功绩彪炳,为皇室尊崇而得为天下知,兼以「西游记」一书流传,乃使玄奘三藏法师为后世所熟知,其知名度远逾同侪。

另外一位唐三藏,往天竺取经,返国后译经,其贡献不亚于玄奘,在当时,其所受皇室尊崇供奉,亦无异于玄奘,但是由于没有被写成「西游记」一类说部,所以后世知者不多。

这位被忽略的另一位唐三藏,就是义淨三藏法师。

玄奘是从「丝绸之路」天山北麓前往印度,经过沙漠和大雪山冰川,洪水山崩等等危险。义淨是经海道往印度,历经颱风海啸巨大的危难。

义淨三藏,俗姓张,字文明,原籍范阳,卽今河北省涿县一带。从小出家,十五岁就立志要去天竺取经,以竟玄奘未竟之功他认为在玄奘取回的经文之外,印度必然仍有许多未发现的佛经宝藏,仍待追寻的。

当时唐朝对西域是採取封锁政策的,可能是因为突厥战争之故。当年玄奘并未获淮西行,只是私自出关的。玄奘之后,此路已不通,因唐朝对人民西行有极严 的限制。

不过,当时唐朝对外海运非常发达,尤其是与西亚大食国(今伊朗一带),及欧洲的大秦国(罗马帝国)有很密切的贸易来往。波斯商船经常来往于中国及南欧。「新唐书」的「地理志」附录「广州通海夷道」就有详尽的记载:从广州到大食国,海程只须九十天。广州也有船舶开往眞腊(柬埔寨),骠国(缅甸),婆利(巴里岛),丹丹及盘盘(马来亚地名),室利佛逝(苏门答腊)等国境口岸,也有船经楞伽(锡兰) 与天竺(印度)。

义淨法师于是决心循海道前往印度。他从北方来到广州,驻锡于光孝寺弘法,终于获得龚州使君冯孝诠的资助,实现了航海赴天竺的愿望。龚州使君冯氏是隋唐藩镇之一,世代驻守广州的家族,为北燕国王冯跋子孙,唐太宗高宗曾册封冯氏为岭南镇守使。冯唐(孝诠)娶高州使君洗氏女,洗氏为两广及越南北部之苗族七十二洞共主,故此冯洗两氏为当时实际上的岭南统治者,仍奉唐朝正朔,详见新唐书及隋书。(冯唐为本文作者祖先),以当时岭南冯氏之财力,支持义淨三藏法师,自然绰绰有馀。冯氏历代信奉佛教,支持义淨,亦是当然义不容辞的事。当时唐朝不淮人民自由出国,如果没有广州使君冯孝诠的担保,义淨是很难获淮离境的(详见冯氏家谱历史纪载)。

义淨法师当时已经三十七岁,当年是唐朝高宗咸亨二年(公元六七一年)。十一月,冯使君亲送义淨登上波斯商船出发。大约二十天以后,义淨到达了室利佛逝国(今之苏门答腊),卽是当时南洋最强盛的国家,全国以佛教为国教,以小乘佛教为主,义淨法师到了国都巨港,住了六个多月,获得国王的礼遇供养,在彼处学习梵文及巴利文。次年六月左右,获得国王资助,派出专船送他与随行弟子善行往印度(国王是华裔的) 。首先到达末罗瑜国(卽今之苏门答腊的占碑埠),弘法两月,然后北上,到了马来西亚半岛西北岸的佛教国家羯茶(今称吉打),弘法讲经四个月,深受华侨欢迎,度人很多,十二月,再登船西航。

在印度洋船行期间,遇到了大颱风海啸,船舶几乎沉没,义淨法师趺坐念佛,得以化险为夷,但是此中颠簸辛苦危险之状,难以尽述(印度洋每年初春即有颱风,年年海啸,淹没孟加拉与东印度数十省,于今犹然)。

经过楞伽岛之后,义淨法师偕徒于咸亨四年(公元六七三年)二月八日抵达印度东部的耽摩国,是东印最大的商港。(即今之MADRAS),居住一年,研学梵文及巴利文,开始翻译龙树菩萨所著作的「劝戒王颂」一卷。

大唐上元七年(卽公元六七四年),义淨法师开始参拜天竺各国佛蹟胜地,包括鹿野、灵鹫山等地。次年,挂单于著名的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攻研佛典,直到大唐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才回国,留学历时十二年之久,蒐集了梵文经藏五十馀万颂,(四句为一颂,换言之,卽是两百多万句)。他先乘舟返抵室利佛逝国定居,进行弘法和翻译经典。

三年后,卽即大唐永昌元年七月(公元六八六年),义淨三藏法师回到广州,驻锡于光孝寺,(当时改称为制旨寺),在广州将军冯孝诠的资助之下,从事译经以及宏法,冯氏再度资助义淨及三位法师赴南洋宏法,三位法师是贞固、道弘、法朗与孟怀业。贞固法师其时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法师,在光孝寺讲授毗奈耶律典,孟怀业是贞固法师的弟子,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居士。

在「求法高僧传」一书中,义淨写道:「怀业精解崑仑语,颇学梵香」,可见孟怀业是一位精通梵文与马来语的学者。(马来语又名崑仑语),孟怀业后来留居于苏门答腊.成为中国佛教学者侨居南洋的第一人。

义淨对于道弘法师的评语是:「:既至佛逝,敦心律藏,随译随写,传灯是望毕我大业,由斯小匠,年二十二矣。」可见道弘是一位很有学问发心译经的青年法师。

义淨说法郎法师「託志弘益,钞写忘疲」,可见法朗是专门负责誊写译经的一位苦干和尚,法朗后来病死于诃陵国,未能随义淨三藏返国。

义淨师徒五人在室利佛逝国弘法及译经三年馀,一直受到华裔的国王供养。义淨的译经成就很大,武则天女皇帝天授二年(公元六九一年),大唐另一位三藏法师大津和尚,亦循海道往天竺拜佛蹟及留学归国,途经室利佛逝,义淨迎接大津到国王宫中供养,并託大津和尚顺道携带他的著作及译经回国,包括「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两卷,译经龙树菩萨著「劝戒王颂」,「讚佛一百五十颂」,「无常经」一卷,「杂经论」七卷等等,带回帝都长安,呈献给朝廷。

武则天女皇帝证圣元年(公元六九五年)夏天,义淨、贞固、道弘三位法师从室利佛逝返抵广州,贞固与道弘受广州将军冯孝诠挽留供奉,留居于光孝寺弘法,义淨北上,五月底到达东京洛阳,带回梵文佛经四百部,五十万颂,金刚座眞容一舖,佛舍利两百粒。武则天女皇帝敬重佛法,御驾亲自驾临东门外十里,恭迎义淨三藏法师,全洛阳缁素,数十万人,幢幡数万,鼓乐香花,随驾恭迎义淨法师取回的佛经,盛况空前,更胜于当年玄奘三藏取经回到长安,武则天女皇帝来到义淨面前,亲身下拜顶礼,更是历代高僧未有的殊遇。六十一岁的义淨三藏,被女皇尊为大唐国师,恭迎到「佛授寺」供养及译经。武则天在位二十馀年,佛法大兴,国泰民安,教化推行,义淨弘法功不可没!

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七一二年),义淨三藏坐化,世寿七十二岁,僧腊六十五。女皇敕令隆重谥尊,义淨荼毗后取舍利千粒,受到女皇恭奉,不幸后来不久,女皇年老病逝。中宗复位,到再下一代,唐武宗大灭佛教,尽毁佛教寺院,杀害佛教比丘比丘尼二十馀万人。毁尽佛教文物,义淨三藏的舍利也下落不明了。

义淨在公元六七一年赴印取经,六九五年返国,前后二十四年之久,三次赴南洋弘法,所译五十万颂佛经,对后世有一定的巨大影响。他的游记,对中国唐代的南洋情况,有详实的纪述,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义淨与玄奘三藏,及东晋法显三藏, 实乃鼎足而三的取经译经伟大贡献者,在佛学和学术上的成就,都是值得推崇的。我在考据研究之馀,计划写一部长篇的「义淨三藏法师」小说。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法师答疑

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应的话,一心念阿弥陀佛,真的能够降伏其心,心里越念越清净,越念越安稳,身心愉悦,善根增长,精神提高,法喜充满,

印光法师弁言

印光法师弁言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倓虚法师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

惟贤法师论人生

人生问题是很重要的。人为万物之灵,既然具有灵性,就有异于一般生物。一般生物只是吃喝睡眠,而人类,就要发挥心灵,要善用其心。恩格斯讲过: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假若忽略的话,那么洪荒时代

学诚法师:但行善业,福报不求自来

网友:弟子是生意人,看着各商家的竞争,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报,还得不断进取,但争来争去又感觉好累啊。学诚法师:福报的多寡,以宿业为主因,今生的努力奋斗为辅助条件。所谓的竞争,其实也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一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的消遣娱乐。这些活动的确可以调整生活的节奏、转换生活的环境,能使身心得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倓 虚倓虚大师(1875-196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高僧之一,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人,是近代将佛陀的精神和思想发扬广大的践行者、革新家、教育家。他戒德庄严,学识渊博,辩才无碍,深

印顺法师谈财富——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财富究竟属于谁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

大安法师答疑

居士问: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大安法师答:除

耀智法师谈读书

读书须务本读书贵躬行读书尚悟性读书可医俗读书须勤奋读书须务本先贤有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斯可知,孝悌是立身立德、为人处世的根本。孝是对长辈要承事供养;悌是对兄长要恭敬尊

《印光法师文钞》的面世

◎ 黄家章印光,陕西郃阳(今合阳)人,俗家姓赵,名绍伊。出家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印光是中国近现代净土宗的一代宗师,他圆寂后,被佛教缁素公许为莲宗第十三祖。史载,印光的个性刚毅,颖悟力强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拜佛的好处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灭、相貌会转变为好,声音和身体会庄严起来。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德威,说话会得到别人自然信服和尊敬。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

济群法师答疑

 一、两全其美,不是不可能的问: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著。因为执著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时又不愿放弃世俗的事业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这二者并行不悖

元音老人浅释大愚法师“解脱歌”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诽谤法师的现世惨报

诽谤法师的现世惨报倓虚法师  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成

净慧法师与一位道长的对话

在某地一山间路上,净慧法师与一位道长迎面相逢;虽互不相识,但相互问讯。擦肩过后,道长停步转身:道长问,佛大道大?净慧法师答:自性平等,无有大小。道长问,僧高道高?净慧法师答:直心是道,无有高低。道长问

大安法师开示

一、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大安法师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

任杰: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

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任 杰 口授栗拙山 整理今年正值当代高僧、一代佛经翻译家观空法师圆寂十周年。法师是于我有恩的大善知识,我想通过缅怀法师的功德来纪念这位大德,并作为将来继续值遇、亲近善知识的资粮。

能度法师:家中供奉佛菩萨 千万不能这样放

网友向师父提问:对于家里请的佛像如何能如理如法供奉,请师父指教?能度法师说,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想明白,用恭敬心来想,我们请佛像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请佛像的目的是向佛陀学习,向菩萨学习。我们学佛的人

法师就没有讨厌的人和事?快来看他们怎么样面对

网友:请问法师,一个人的一言一行真的很令人反感、很讨人厌,你说应该怎么欣赏他?学诚法师:感恩他让自己学到:不能这样做人做事。网友:在家、在单位或在其他地方,我们与人相处时,难免有好多看不惯和难以接受之

界诠法师:去寺院听法就像给汽车加油

修行,不是说修一下子马上就能够成就,我念佛念了好久了,诵经诵了好久,就能解决;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业障太多太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智慧、耐力去跟它对抗,慢慢地磨练。所以说有智慧,我们自己才能够把握

济群法师:钥匙是用来开门的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刻印,出现了不少版本。因为这样一段发展过程,所以一直都有关于《坛经》的真伪之辩,尤其是近代学术考辩之风兴起以来,各种声音更是甚嚣尘上。关于这个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