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法与美
2024-11-09 11:34

太 虚

美与佛的教训

佛陀教戒诸弟子,作不净观,观人的身命,以及万有的身命,皆为不净,使之厌离而不贪著。不净观即不美观,此即观人等自然界为不美;人等自然界既为不美,则依此自然界为质素而人造之技术的文艺等,亦无美之可言,自为当然的结论。且佛又说人或人而上的有情类,于五种官觉上,感的美色、美声、美香、美味、美触所生起之爱,与贪财、贪淫、贪名、贪食、贪睡,都称之为五欲。这两重五欲,则以人等若误认为美,而起心贪欲,即为漏落于生死轮的苦因。故似乎我们在我们的宇宙中承认美的存在,以之而有审美爱美的心情,皆为佛陀所说之法中不容许的。

虽然,此仅为大乘佛法对于低等不完美的宇宙,所下消极的、否定的观察,亦即为大乘过渡的小乘法观察,但决非如佛陀之普遍的、无限的宇宙观察。以佛陀所成就之最髙的、完美的宇宙来比较观察人等的自然界,犹是进化未臻极髙度的完美宇宙,故人等未可苟安于进化未臻高度的不完美宇宙中,不更求向上的进化。若为更求向上的进化,则自然方面须认清人等的宇宙未为完美,不足贪恋,然后一方面乃能勇猛精进的以创建更高更完美的宇宙。故佛陀的法中,又表现为佛身相好的人生美,及佛国庄严的自然美,以为积极的、肯定的之进化趋向。譬之对于社会主张革命的一方面,消极的否定现在社会为不美,乃有必须打破之意义。一方面积极肯定将来社会为较美或完全美,乃有必须创成之意义。依此必须打破及创成的意义,乃有社会革命的实行,及社会进化的实现。佛陀是对于宇宙主张革命的,故对于人等的自然界观为不完美,使更进求佛身、佛国的完全宇宙;故以观不美为破坏之手段,要求由较美至于完全进化及建设之目的,以要求由较美至于完美。故佛法从积极上肯定了审美爱美的观念而有佛教艺术美之涌现。

但佛身、佛国的完美宇宙,虽不是理想的、假说的,也有是已成的、且现存的,但其已成的、现存的完美宇宙,原先是从我们一样不完美宇宙改良进化而成的,故我们的宇宙虽未见完美,须要更经重重破坏与重重建设,但已有进于较美而成为完美的可能性,故可即由人生未完美的宇宙,改进为较美以至完美的宇宙,并不是观人等的宇宙未为完美,即可抛弃了离开了而别走到一个已成的、现存的完美宇宙中去,故此是佛法与别的宗教不同的地方,而又是与改革不良社会为良社会的社会改革家相同的地方。由此,远之可以庄严自然界而造成净佛国土为工作的菩提萨埵,叫做宇宙的更造者;近之亦可叫做社会的改革者,叫人们勿贪恋已成的、现存的未完美的美,应发挥可由较美进至完美的可能性,不惮改地以创造更美更完美的人生美与自然美,这才是佛陀的教训!

佛陀法界之人生美

法界谓一切法的总和,等于通俗所云的宇宙。故佛陀法界,即佛陀的宇宙。瑜伽等论,以佛陀的三十二大丈夫相,及八十随形好,与十八不共法,三不护、四无畏等,描写佛陀的身心之综合的人生美。佛《华严经》以如来现相毗卢遮那佛不思议法,如来出现等品表示之,而总略说为如来十身相海品,及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所谓:

如来顶上有光照一切方普放无量大光明纲等三十二大人相,眉间有遍法界光明云相,眼有自在普见云相,鼻有一切神通普见云相,舌有示现音声像云等相,牙齿唇等有示现不思议法相,胸臆等有吉祥海云等相,手有影现照耀云等相,指掌有现诸劫刹海漩云等相,阴藏有普流出佛音声等相,臀牌腨等有庄严海云等相,足有一切菩萨海安住云等相。略况为九十七大人相,广析为十华严世界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一一身分众宝庄严。

更以随好光明功德,显示由佛陀之身心美,与种种人生宇宙交涉而起之业用美,所谓:

如来有随好名圆满王,随好中出炽盛光,照十佛刹微尘数世界,遇其光、闻其声、蒙其香者,皆得展转向上增进,成就善行。

即以如是色心、自他、主伴等,至无障碍之人生真相,以为相好庄严之佛法界人生美。

佛陀法界之自然美

《摩诃衍经论》中,叙述出过三界诸妙净土所有庄严美妙,深广无穷。华严经之世主妙严、华藏世界等品,尤敷衍无尽。所谓:

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宝纲香璎周匝垂布,宝树行列,枝叶光茂,宫殿楼阁广博严丽,诸庄严具流光如云,从宫殿间萃影成幢,无边菩萨众会咸集。

又如世界成就品中,所谓:

世界海起具因缘,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世界海体性,世界海庄严,世界海清净,世界海佛出兴, 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转变差别,世界海无差别门。

广明无限虚空中无数无量之世界,如纲珠交映,光影重重,相摄相入,相坏相成。即以一多、大小、永暂等互无障碍之宇宙真相,为常遍圆满之佛陀法界的自然美。

从佛法中流布到人间文学美

佛陀流布为人间之美的文学,有其次第。佛陀住世之时,虽已有贝叶书之写诵,且以有文饰才之大迦旃延,为十大弟子之一,然重在悦可众心之佛陀说法妙音,及一般听众对于佛陀之称赞歌诵,犹未具体表现于文学。已而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之三藏结集,尚传持于口诵,及著为质朴说理之经、律、论等。佛灭后五百年,有大诗人马鸣,著《佛本行赞》,文采斐然,为一般印度人所传诵;于是佛教遂于印度民族中,发生伟大之美的文学。已而大乘之《法华经》、《华严经》及称赞诸佛净土经等次第流传,在印度文学中乃呈深博雄丽之奇观。传入中国,于中国浓厚之文学风气中,演生为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诸派之学说,类皆臻文学作品之上乘,其影响于中国六朝、隋、唐以来之学者殊巨。尤以中国之禅宗文学为最奇特:一方则超脱一切经、律、论、疏之学说拘束,直探赤裸裸地佛陀真觉界;一方则应用风光景物,细语粗言显第一义。故既用当时的通俗话, 以表其当时妙悟之真理,创成极优美之语体文学,又创成许多诗歌等形式的玲珑活泼韵文,开出一中国文学中特殊之面目。朝鲜、安南、日本等,皆承此流风。至由佛教之文学成为西藏、 蒙古及锡兰、缅甸、暹罗等之民族文学,更不待言矣。

从佛法中流布人间的艺术美

艺术美,姑略分为建筑的、雕塑的、音乐的、图画的以叙述之。此等美术,皆滥觞于佛陀住世之时,若只洹精含、竹林精舍等,屋宇之建筑,以及灵鹫山等岩窟之禅室,今已为发掘古物者之所称道。他若佛史上有名的旃檀佛像的雕刻,比丘等读诵之有音律为节,起居之有乐器相应,而壁画亦发其端者。其后,与希腊、波斯等美术相影响,先有表现佛净土之宫殿建筑、形像雕塑,而佛教之音乐、图画等,亦以之日滋。中国承之,有梵呗等音乐,及诸塔像、图画等,后期演为真言宗的风尚,其四曼陀罗之陈设,三密相应之仪轨,尤完全以组织的调和的之建筑、雕塑、图画等艺术,以为体达其理观,摹写其实证之工具。至今考证之,由印度传于西藏之佛教艺术,及由中国传于日本之佛教艺术,为全世界之研究东方艺术者,所称美无穷者也!

结论

然佛法之文艺美,乃出于佛智相应之最清净法界等流者,应从佛教之文艺流,而探索其源,勿逐流而忘源,方合于佛法表现诸美之宗旨,是则所应郑重申明于研究佛教美术诸君之前者也。

摘自《佛法与美》第九卷第十二期

End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弘恩法师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弘一法师因此,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 虚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

李炳南: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

黄念祖:未悟之前,不可妄谈佛法

近更多有双手齐执之行人,纵变为三头六臂,每臂也必须执著,爱锁情枷,名缰利锁,邪见疑根,视同拱壁,爱玩不舍。如是修行,徒自欺尔!老学长久侍上师,闻法独多,修法又勤,此皆多数师兄所未能及者,敬祈百尺竿头,

佛法的真谛

◎ 虚 云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

佛法原理与做人

◎ 太 虚卅二年十二月廿七日在湖南粤汉路大礼堂讲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这个法则从自然界到社会以至心知,一切都是具有的,亦名因缘所生法。例如一盆花的生长和存在,必有种子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 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

汉明帝夜梦金人,佛法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缘起

汉明帝夜梦金人,是佛法正式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的缘起。这在《后汉书》里都有记载。汉明帝刘庄,在永平十年,就是公元64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黄色的高大的人,项背后面有日月之光,来到他的庭院当中。这个梦很

刘素云:佛法告诉你为什么越害怕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

人的心情,许多是阴性的。例如,害怕、自卑、担心、不好意思、焦虑、无奈、烦心、紧张、慌张、怀疑、绝望、遗憾、失落、后悔、想不通、犹豫等等。害怕是促成,很容易招魔。害怕是一个非常招灾的东西,大家千万要高度

佛法可以对治人的八种通病

太虚大师编者按:我们对照前贤文章所得结论,不妨反躬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必然会有受益。佛法可以对治中国人的八种通病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

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宽运法师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城市中,每6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为心境障碍(抑郁症类)、物质使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 宏 海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三宝。但由于对佛法的不了解,所以知见上也有一些误区。比如说第一点误区:认为皈依以后就必须吃素。作为三宝弟子吃素当然是好的,既体现了佛弟子的慈

佛教故事:五百只大雁得闻佛法,死后转生天界享福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净界法师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功德当中有四段。第一个,调伏烦恼。这个地方有四句: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我们学习世间法,世间也有很

佛法的最终目标是离苦得乐

佛法的最终目标是离苦得乐,这由两点可以决定:一、本师释迦牟尼佛成佛前所以出家修行的发心。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承担着未来济国安邦的重任,但是他仍然感

佛法提倡少欲知足的人生

◎ 济 群 什么是欲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基本欲望可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生活在欲界的每个人,

看看自己学习佛法的方向对不对

大家进到寺院里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没有冲突的。也就是我们不是去检讨有没有收获,而是检查我们的耕耘有没有出毛病?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耕耘

佛法化导

◎ 倓 虚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有不足之处?固然如是,但亦难免有想到,作不到的。就按学界教育,有体育、智育、德育。到卒业考试的题目,总不能出于三

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如瑞法师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呢?对此,《宝性论》以六义来回答,从而彰显了三宝的殊胜。第一是稀有义:世间的财宝,贫穷的人是没办法拥有的。而三宝,薄福之人是遇不到的。今天大家能遇到,可见都是大福报

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一切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给我们对治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在层次上有深浅之分,但实际上目标、意趣互不相违,本自圆融。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有这样的教诫:显密本圆融,愚执自他宗,

佛法当中的真富贵

惟觉老和尚问: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它的含义是什么?惟觉老和尚答:在战国时代有一位颜斶,是一位隐士。齐宣王为了治理好国政,到处寻访有智慧、有德行的贤士。齐宣王见到颜斶,很欣赏他,就告诉他:我看你吃的

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

◎ 大 安请问法师: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宗教都是讲究信,不可怀疑。但佛学是讲究理性,理性则是讲究独立之精神,好的吸收,坏的批判。可是佛法研究不是学佛。弟子一直在理性和感性中纠结,已经严重影响自己心性,

觉悟佛法的途径

觉悟佛法的途径◎学 诚 达摩祖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初祖,对汉传佛教影响非常大。有些庙就称为某某禅寺,禅宗五家七宗在唐代以后非常盛行。达摩祖师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论,叫作《二入四行论》。二入,就是理入、

入佛法的快捷方式

◎ 倓 虚大纲领,纲领既得,乃易入手。三大钢领者,一性理,二心识,三万物。性理是体,心识与万物是用。性理者,乃天然之性理,在天谓之天理,亦谓之天性;在人间谓之理性,亦谓之理体,或谓性体;若赋之于心物,

佛法犹如旃檀片片皆香

◎ 慈 舟本人屡屡提出。说佛法犹如旃檀,片片皆香。举起一片之香,即是全体之香。曾讲过普贤行愿品,读诵普贤十大行愿品,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所以十大行愿,就是整个旃檀。随拈一行一愿,就是片片皆香。阿

佛教、佛法、佛学

◎ 张家成佛教、佛学、佛法是人们接触佛教文化时经常碰到的几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佛教一语的含义较为广泛,是指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佛教经

佛法与人生

佛 法 与 人 生◎ 常 惺 万法唯心,非自然性,非定命论。说明人之福祸善恶,乃由其一念心生。故谓智以止观修习心行,观照心思起伏而善巧调练,如何使此心念纯净而不趣恶,明智而不愚闇,旷达而不偏私,终于无

悟即是佛法

悟 即 是 佛 法◎ 达 摩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

佛法与美

太 虚美与佛的教训 佛陀教戒诸弟子,作不净观,观人的身命,以及万有的身命,皆为不净,使之厌离而不贪著。不净观即不美观,此即观人等自然界为不美;人等自然界既为不美,则依此自然界为质素而人造之技术的文艺等

不拿佛法作人情的来果老和尚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所以在大陆唱念、拜忏乃至做水陆,九华山、普陀山等各大寺院都有。在内地最特殊的道场,专门为了生死,完全不接受佛事的丛林

佛法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

佛法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 南怀瑾佛说无主宰,非自然,他们以为释迦牟尼佛是无神论者。其实,他们搞错了,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只是他把神与人视为同一生命,平等无二,神与人同一本体。他提倡人要找到

抓住佛法的核心

抓住佛法的核心  ◎ 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六度展开,就是十度。对于这十度,米拉日巴尊者曾解释说:断除我执外,无余布施度。在断除我执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布施度,因为断了我执以后,就没有不能施舍的东西。断除

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莲师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佛母问:是哪些?上师说:若你不放弃伤害众生,那生起菩提心就是徒劳的。若你不持守三昧耶,那接受灌顶就是徒劳的。若学习许多法教而无法利益自心,那就是徒劳的。若做许多善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净 慧佛法为什么要建立?佛陀为什么要出世说法?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法华经》上告诉我们,佛陀出现于世是为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佛陀要出世说法的

佛法真利益

佛法真利益◎印 光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小益耳。若只铺张虚华,以图悦人耳目,则或又有亵渎之罪。汝欲超荐父母,实为孝心,又何须问其有功效否。此问,足见汝之信心不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十疑略释◎ 李叔同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

中国佛法之兴衰

中国佛法之兴衰◎ 梁启超从中国佛学史大量观察,可中分为二期:一曰输入期,两晋南北朝是也。二曰建设期,隋唐是也。实则在输入期中,早已渐图建设,在建设期中亦仍不怠于输入,此不过举其概而已。输入事业之主要者

佛法似阳光雨露

余世磊每天,我们用水要交水费,用电要交电费,上网要交网费,看电视要交收视费,消费交费,天经地义。而阳光普照大地,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滋养着万物的生长;雨露洒遍大地,使河满江盈,滋润、养育着万物。正是

佛法只在心内求

佛法只在心内求◎ 虚 云现在与大众随便闲谈,开示二字,愧不敢当。因为虚云连自己都未明白,岂敢谬教他人?佛教开示,场合很多,如丛林坐香,班首轮流开示,观音七、念佛七等亦复如是。但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

佛法这么好,怎么和亲朋好友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吃到好吃的美食,或者遇到有意思的事情,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人分享,很多学佛的人也是这样,觉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生得遇正法是一件因缘殊胜的事情,所以总是迫切地想要,把佛法的智慧和慈

徐恒志:怎样实践佛法

一、学佛者的苦闷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第一.已认识佛法理论的精辟圆满,也常常看经研教,赞叹随喜,但只当作学术性来研究鉴赏,不肯毅然决然地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实践。有的还曲解本来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