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故事
2025-03-31 13:42

我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接触佛法也有好几年了……回首这三十多年来,我惊出一身冷汗。我从听闻佛法--发愿修行--精进念佛--修来现世福报--忘乎所以--迷失自我--验证了现世恶报--悔之晚矣--诚心悔过--佛菩萨慈悲--再次救拔--发菩提心--重新来过……阿弥陀佛

我的故事是这样的,我10年前无知的我工作在内蒙古海拉尔市,那里是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酷爱打猎。现在想想真是罪过……10年前,我们家家门很旺,但后来就慢慢的衰败了……现在想想,原因就是杀生。死在我枪下的飞鸟禽兽不记其数。我枪法很准,打到的猎物自己吃不完,就到处送朋友。到后来,我打猎不是为了吃了,就是为了过瘾,那时候我居然卑劣到喜欢听子弹穿过动物身体的那种声音……阿弥陀佛 我97年5月结婚,妻子身体不是很好。当年我们有了孩子。马上就要临产的时候,去医院例行检查,发现了问题,医生说这个孩子十有八九是先天畸形。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不相信,老天怎么对我这样不公平?一批结婚的朋友们都顺利生下了健康的宝宝,为什么我这样倒霉?(当时我不知道因果报应这回事)后来在家人的压力下,我们决定在这个孩子出生的当天放弃她……阿弥陀佛 当时妻子在产房里痛苦的叫喊声,现在还回荡在我的耳边……我的心理当时特别的痛苦,我在医院的走廊里来回的走着,嘴里念着“唵、嘛、呢、叭、咪、吽”这是当时的我唯一知道的关于佛的知识,心里想着超度这个可怜的孩子。但我当是还是迷茫,不知道这就是因果报应对我的惩罚,我一错再错,罪上加罪,最不可恕……孩子刚刚出生就夭折了,我居然在悲痛之于还暗自庆幸,庆幸如果这个畸形的孩子活下来,我将来的生活就惨了。幸好她走了……阿弥陀佛……记得那天是阴历7月15 传说中的“鬼节”

后来,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宝宝的离开有任何改善,单位的效益越来越不好……99年,我稀里糊涂的买断了工龄。也就是下岗了。下岗以后,我迷茫困惑,原来对社会的美好憧憬一下成了泡影,以前上班的时候一心想着自己做生意,离开单位后才知道,做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买断工龄的钱没几年就赔光了,现在想想,苦笑一下,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对我的惩罚……一次,在去河南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个要去九华山朝山的大庆朝山团,因为这次的因缘我知道了什么是佛法。朝山团的居士们对我特别的热情,给我介绍了基本的佛教知识,还送我几本书,让我好好看看。阿弥陀佛,感谢这些善知识,让我在茫茫苦海中看到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顶礼佛法僧 顶礼善知识……

那时起,我开始学习佛法,但没有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只是表面上的学,学些皮毛,还不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但还算是坚持每天念佛号,也许真的是我佛慈悲吧,我的运气开始走上坡路了。阿弥陀佛 真的是“,念一句佛号,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02年,妻子怀上了第2个宝宝,因为心里有阴影,所以不敢懈怠,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检查,每次检查的结果都是一切正常。当时我特别高兴,心里想这次真的要当爸爸了。但是当最后一次去医院检查准备生产的时候,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的检查结果又一次的把我无情的击倒……医院怀疑孩子脑瘫。我简直是悲痛欲决……阿弥陀佛 妻子的心情更是……哎……因果报应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但我决定不管这个孩子是怎么样,我也要把她生下来。也许是心里真诚的忏悔,不甘心的我,带这精神恍惚的妻子去省城做最后的检查。

一路上我们都没说话,我心里默念这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到了省城哈医大第2附属医院,特意找了在医院的朋友,请妇产科医院的教授亲自为妻子检查,我低着头,坐在医院大厅里等着,心里七上八下的……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突然看到妻子微笑着从检查室里走了出来,我在那一瞬间知道了,这个孩子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佑护下没事了,我高兴的差点跳了起来。但无知的我,为了庆祝此事,居然带着妻子去吃了“王记大骨头”阿弥陀佛……那时侯,我还没吃素。

孩子平安降生,家人欢天喜地的迎接宝宝的到来。我小店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感谢佛菩萨 顶礼佛菩萨

我还是坚持每天念佛,礼佛。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原来单位领导给我打来的电话,通知我回单位上班,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居然还安排我一项“肥差”。但工作单位在外地。我真的被突如其来的好事弄蒙了,我真的转运了。阿弥陀佛。

就这样,我回到了原单位,干上了让很多人都削尖了脑袋也抢不到的“肥差”。

离开了家,换了环境。加上工作的繁忙,(其实我现在知道,这都是借口)。我慢慢的把念佛的习惯淡忘了。天天花天酒地,享受着着突如其来的果报,忘乎所以,飘飘欲仙,我开始堕落……这个期间,我遇到了一个女人,阿弥陀佛……犯了“邪淫”……真的后悔呀……肠子都悔青了……阿弥陀佛……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又犯了杀生的罪孽……因为这个女人为我堕了一次胎……罪过罪过……阿弥陀佛,家里人知道了我干的这些伤天害里的事后,决定和单位领导讲,我灰溜溜的再一次离开了单位,因为我的造作,深深的伤害了妻子的心,同时也伤害了那个女人。我现在好后悔……没有珍惜修来的现世福报……阿弥陀佛……直到06年的7月,我才知道了什么是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呀。我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准备接受因果报应的再一次惩罚……这就是自做自受。

今年的7月15那天,我彻底的从迷茫中走了出来,顿捂了。突然明白了佛菩萨的良苦用心,三番五次的救拔我,但我以前愚钝,不知道悔改。现在后悔晚矣……我在7月15那天发了菩提心,开始吃素,诚心悔过,精进念佛,来弥补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深知自己罪不可恕,就算我现在一秒不停的念佛一直到死,也无法洗清我犯下的罪孽……但我发愿,就算是我堕入恶道,我也要把我的故事讲出来,来警示世人,因果报应的道理。哪怕是我下了无间地狱,我也要告诉那里的众生,“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阿弥陀佛…… 为了赎罪,为了让更多的还在颠倒迷茫中徘徊的人们知道因果报应的威力,听闻佛菩萨的教诲,感受佛菩萨的慈悲,我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为了超度无始劫来因我而死的所有冤魂和怨亲债主。希望他们能听闻佛法,化解仇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深知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如影随行……所谓“头顶三尺有神明”,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看着,在记录着。千万不可以有侥幸心理。希望大家以我为镜。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阿弥陀佛

如上所诉真实不虚,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认真悔过,老实念佛.希望看到这个故事的高僧大德,善男信女,给与我批评指正,希望大家转载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能警示世人...苦海无涯 回头是岸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 身,同生极乐国。

End

中日佛教交流史研究

◎ 江 静杨曾文先生在佛教思想及中国佛教研究领域的代表作,以时间线为轴,基于相应的研究成果,将杨先生对日本佛教及中日佛教交流史的研究整理分为四个时间段,分别对应萌芽、开花、结果和圆熟时期。1.萌芽期(

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净界法师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我们知道,当我们的手去摩触头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

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却被他伸手拦住,劝道:天色已晚,鸡要睡觉,你就别杀生了。谁知,男子就这么随口一说,却让他当晚躲过一劫。这名男子名叫施复,他的朋友是朱恩

世人对佛教常见的四种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

中国佛教第一僧 朱士行

◎无 碍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

佛典小故事两则

佛典小故事两则◎ 无 碍楼上磨刀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很苦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割不进去,他就在家里找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黑与白的故事

◎ 黄小平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黑人小孩问母亲,为什么在黑人之外还有白人呢?母亲回答,因为有黑天和白天,光有黑天而没有白天,或光有白天而没有黑天,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黑天和白天同在,

“如狼守斋”的故事

◎ 净 界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道是清净法,我们要把染净先切开

近代马来佛教的特点

近代马来西亚佛教由于来自于亚洲各地的不同族群,受各母亲国的文化影响,故带有不同的地方文化特征,其表现如下:一、从民俗走向正信。早期移民马来西亚的各国人士都是来自于下层的劳工,又初到外乡,在感情与记忆

佛教心理学的智慧

有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医治心理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叹的是,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教,拥有大量关于心理的理论,佛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佛教名胜与文化传播

◎湖 江 中国与东盟国家拥有许多佛教名胜,它们与一般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同之处在于,被赋予了神圣性。所以佛教旅游除了观光、娱乐之外,往往都带有朝圣的性质。段玉明指出,自然环境由于佛教元素的介入被纳入了佛教

佛教故事两则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音齐)树给(音几)孤独园的时候,罗睺罗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佛陀为法舍身的故事

弘 一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

禅故事三则

◎ 文 远 舍与得寺庙里住着了凡、了尘师兄弟,他们晨曦微露出外化缘,星辰满天回到寺里。后来,只有了凡天天出去,了尘则买了很多米、面存放着,然后睡懒觉。了凡见师弟渐生懒惰,劝他。了尘却听不进劝告,反而振

新时代下中国佛教慈善的特点

明生法师慈善是学佛的根本,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委员会的主任,我有责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利生,也就是说弘

读李叔同《断食日记》——珍贵的佛教断食经验

佛家有断食之说,道教有辟谷之术。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载:目连问耆婆曰:弟子有病,当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断食为本。断食时无须太多能量消化食物,大脑会变得极度清晰,若以适当方法引导这些能量,将可提升心智

于阗萨迦耶仙寺瑞像的故事

◎ 杨 雄 于阗城西五六里喀拉喀什河畔,原有萨迦耶仙寺(即《大唐西域记》中的娑摩若僧伽蓝)。寺中有塔,高十几丈。寺塔多有灵瑞,常放神光。这寺塔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个远方来的和尚,走到西玉河畔的一

韦陀小将的故事

◎ 本 性 我很欣赏韦陀小将,不纯因为他护法心坚,也因为他虽然稚气但却威严。在我们天王殿后面的弥勒佛背面,有一尊韦陀菩萨,也就是我所说的韦陀小将。他的顶上一般都会悬匾题额,曰:三洲感应。这韦陀小将,他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宽运法师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佛教里流传着一则和气四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他们和睦相处,从不吵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大家讨论道: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呢?

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雕塑

◎ 赖永海明清工艺造像主要是继承宋代城市工艺的传统。明代的工艺造像包括玉石雕刻、牙雕、木雕、竹雕、雕漆等工艺。明清民国工艺造像有一定的延续性,故本小节内容叙述上顾及时代。自明代中期起,江南嘉定、金陵成

藏传佛教的文物宝库

◎ 王家鹏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文物一百多万件,其中与西藏有关的文物就有几万件,是中国内地保存最完好、最丰富的西藏文物宝库。由于皇宫的特殊地位,文物的特殊来源,使

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 星 云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僧团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

佛教正能量

◎ 中 观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而人的意念力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于人体的能量

小故事三则

小故事三则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

佛学三故事:让夏日清凉且温暖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在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吃饱饭没事干,那你就错了。无所事事能让人清闲,

于阗毗摩城瑞像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优填王就为他造了许多像。有一身檀木雕成的立像,高有两丈多。头上有光芒,上有华盖,佛穿袈裟,脚登莲花。这是一身释迦牟尼的站立说法像。佛涅槃后,这尊檀雕佛像凌空而飞,从

《世界佛教通史》

◎ 欣 闻《世界佛教通史》是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历时8年完成,共800多万字,论述了佛教

佛教以孝为本论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

浅谈佛教中的菩萨

菩萨这个称呼在民间扎根很深,他们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非常伟大,尤其观世音菩萨更是家喻户晓,普闻十方。可遗憾的是,由于人们不懂佛法,对菩萨并未真正了解。首先,菩萨到底在哪里?一般人都

刘素云:什么善最大最真实?敬佛

世间的善、出世间的善,什么善最大、最真实? 佛告诉我们两个字敬佛。敬佛是最大的善,是最真实的善。我们敬不敬佛? 从表面上看,我们敬佛,那是形式上的敬佛。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把佛真正地放在心上。假如我们

南怀瑾:浅谈佛教《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

当今孝的观念和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了显著的交化,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孝道思想在应对这种社会变化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佛教中孝道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和价值。《盂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体 喜记载: 唐朝的高僧--南山道宣律祖,是彭祖的后裔,亦是南朝吏部尚书钱申的独生子。宣祖外通诸子百家之说,且内洞佛教戒定慧三学。对于佛所制定的毗尼律法,不仅研究透彻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佛陀和净饭大王边走边谈,比丘们整齐的队伍,净饭大王随驾的车马,都跟随在身后。一边是冠盖云集,一边是光头缁衣,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行列。佛陀和净饭大王一别就是十

妄语的故事 ——舍利婆国的商人

妄语的故事--舍利婆国的商人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闹的安达葡罗城去做生

李炳南: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

问: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庄庆贤)答:佛法无量,门类繁多,如天有日月风云,似地有山海草木。人无绝世之资,何能遍学遍通,必不得已,故有择类专一之举,如世学之设专科然,于是而宗派出焉

他们,从权贵富豪到伟大的佛教徒

嘎玛仁波切导语:综观佛教历史,从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开始,无数的尊者和大成就者们,在进入佛门前非权即贵,拥有无上的王权和财富。如果世人渴求的一切,能带来究竟的快乐,这些皇亲贵族们根本无需追随佛法,唯有佛法

僧伽——早期的佛教

◎ 于淩波佛陀初转法轮, 五侍者皈依,成为最初的五名比丘,据佛经上说至此三宝齐备,佛教由此诞生。三宝者,佛、法、僧。佛、是释迦牟尼佛陀; 法、是四圣谛; 僧、是五比丘。不过,由五名比丘到初具僧伽规模,

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

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议是我们初次召开的专题会议,可以说现有的研究做的初步工作,今后将会越来越丰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还是处在介绍阶段,谈不上深入的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其实放

龟兹佛教的转折

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龟兹佛教又进入一个转折时期,小乘佛教再次迅速抬头,大乘佛教则呈现衰弱的状况,并逐渐形成以龟兹为中心的小乘说一切有部,最终形成小乘佛教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李炳南:研究佛教应从何著手?

问:研究佛教应从何著手?做一个佛徒要具何种条件?要办哪些手续?及遵守哪些戒律。(白云樵)答:初机看书,不宜先研经典,因其理深难解也,而文言与白话,尚是其次。请先在港物色佛法导论学佛浅说三种合编二书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