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是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
惟贤法师答:为人处事,要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一个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亮讲淡泊以明志,宁静
惟贤法师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
印度佛教晚期盛行的密乘,受印度教瑜伽学的影响,立足于大乘如来藏思想,重在从法界本具妙有的一面建立瑜伽体系,至无上部瑜伽,从身心不二论出发,对身体及心识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视,有一套颇不同于显教的身心境缘起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也是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看似矛盾斗争中完美融合,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
弟子:闻性是指感受感知能力吗?觉性是指对这种能力的觉知吗?宽见法师:都不是。你说的只是你自己的分别罢了。闻性和觉性跟分别无关。分别是闻性的作用,闻,分别的性就是闻性。能观察的性,能闻的性,它的自性叫做
正觉的意思指真正之觉悟。又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等者,就所证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即无上等正觉、三藐三菩提之略称。梵语sambodhi之意译,音译三菩提。谓证悟一切
正觉,即正确的觉悟。正觉为佛教修为的最高境界,被佛教诸多经典著作中广泛提及,在佛教典籍中被描述为“无上正等正觉”,寓意是宇宙中的所有生命体,在通过不断的修为,诸如学习、生活、思考、锻炼等过程中,领悟或
十二因缘法是佛学的基本道理,在佛教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年佛陀于菩提树下参悟之时,正是悟到了十二因缘法,才证悟佛果的。十二因缘法揭示了有情众生,于生死大海流转不息的前因后果。十二因缘为:无明缘行。行
在《金刚经》的结尾部分,佛陀说出了一个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多人认为这里的“有为法”指的是有为的(修)法,其实这是不对的。佛陀真正说的有为法,其实指的是五蕴。佛
《华百严五教章》卷下谓一阐提人虽无涅盘性,但实有清净性,故谤法心若转,永劫之后终将成佛;《天台传佛心印记》亦说阐提因断修善故称断善之人,但因不断性善,故终能成佛。净土家则认为一阐提依弥陀本愿力故终得成
西天二十八祖,印度之二十八位递相传承的祖师。以《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拈华微笑’故事中的摩诃迦叶为第一祖。此说为禅宗所传,但并不为天台宗所承认。据《景德传灯录》,其次序为: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三祖
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汩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
五浊是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1、劫浊,心之生住异灭不净。2、众生浊,心中诸法不净。3、命浊,心中诸法余寿不净。4、烦恼浊,心中烦恼不净。多贪、多嗔、多痴。5、见浊,心中见不净。1、时劫
浊是混乱、昏乱,五浊就是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人们烦恼痛苦炽盛。《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诸佛出於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阿弥陀经》中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
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1. 劫浊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造作罪业 福德日浅,寿命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都是
【五浊】:佛教名数,又名五浑,五滓,五种滓浊(污浊)等,梵语:pan~ca kas!a^ya^h!,藏语:sn~igs-ma-ln%a;“浊”,即污秽、浑浊;五浊,指末法时代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
命浊是指我们众生烦恼丛集,身心交瘁,寿命短促。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寿命,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众生浊是指世人多弊恶陋习,身心不净,不达义理。又不能正确的认识,反复在一个恶性循环之中。烦恼
楞严经中讲有“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如何理解这五浊?“五浊恶世”又指什么? 请解义。清净觉体,本然无碍,因妄升起,随没幻识,即生错觉,如静水被搅,随现浊象,故称为浊。于人体中,五
文/嘎玛仁波切什么是五浊恶世呢?五浊恶世包括了劫浊(时间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寿命浊等五浊。一、 劫浊劫浊(时间浊)来临时,站在时间上的观点来讲,我们的财富会慢慢减少,所用的物质,品质会慢慢变质
(一)劫浊(梵kalpa -kas!a^ya ),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dr!s!t!i -kas!a^ya ),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