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经中的“三世诸佛”,分别指的谁?
2025-01-29 07:22

在《法华经》就是十方三世诸佛齐聚灵鹫山,为众生应机说法,经文中也有“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之说。那么,三世诸佛分别是谁,是指代三尊佛吗?

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量寿经》中提及阿弥陀佛时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再比如《金刚经》中佛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上面这些经文,都可以证明“三世诸佛”是方便说,诸佛为了酬报因地修行时所发的宏愿,广度十方众生,故而自法身中应化,示现在娑婆世界,乃至十方世界。

其次在数量上,三世佛也不是指具体的哪尊佛,比如《增一阿含经》中列出了过去七佛,《无量寿经》列出了包括锭光佛在内的过去五十三佛;《贤劫经》中列出现在贤劫千佛;《三千佛名经》中有未来星宿劫千佛名。

也就是说,三世诸佛是佛陀教化世人的方便说法,因为十方如来共一法身,无生无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三际一如。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通俗意义上的三世佛,即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竖三世佛,以及空间上西方、娑婆、东方世界,也就是横三世佛。

竖三世佛即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三尊佛,正中间的是现在佛,也就是示现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在释迦佛的左侧,即为过去燃灯古佛。经云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而且他曾做过释迦牟尼佛的师父。《金刚经》中释迦有言:“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意为燃灯佛曾为释迦“授记”,预言他将在未来成佛。在释迦牟尼佛的右侧,就是未来佛,即当来下生弥勒佛。佛经中记载,弥勒菩萨先于佛陀修道,但不如释迦牟尼精进,反而后来者居上。但是释迦牟尼曾为弥勒菩萨“授记”,预言他将在未来作佛,所以称其为未来佛。

竖三世佛贯穿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从时间上表征着佛法的连续性,象征佛法不灭,世代相传。而且三世佛的概念,也符合佛门三世因果的观念。

再说横三世佛,即空间上的东方、中间、西方。横三世佛在有些寺院的大雄宝殿中也有供奉,中间的是在娑婆世界应化的释迦牟尼佛,左右各有一位胁侍,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释迦佛右边的,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应化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的两位胁侍即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释迦佛左边的是应化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其左右胁侍为日光与月光菩萨。

行文至此,我们已经理清了“三世诸佛”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有人也许会有另一个疑问。既然十方三世有无量佛,那自己平日去寺院拜不过来怎么办,再者平日念佛,念不全又怎么办?其实大可不必为此疑惑,正如《金刚经》中所言:“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诸佛是出世间的圣人,万佛一炉香,拜一佛即拜万佛,念一佛即念万佛!

End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正如正如法师答:当然可以,但一定要恭敬虔诚。恭敬虔诚,才有功德利益。立佛像、瞻仰礼拜佛像的意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见贤思齐,向佛菩萨学习。也是信仰者向佛菩萨学习的一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来果老和尚参禅人,首知嗔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害,即恶言一句,眼珠一翻,大脸一红,始做嗔怒生活。有语言争吵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送官加刑者,有互相结恨者。这一趟生活做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佛经放生故事

佛经放生故事《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

一举四得抄佛经

宗舜法师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

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

佛经中的吉祥义

佛经中的吉祥义圆慈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处或何人,吉祥总是与人们的心愿或言语有关:它是用来传送人们美好的内心祝愿

让优美的佛经点亮心灯!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研究佛经的结论

◎ 尤智表 我研究佛经的动机是为了求知,不像有些人是受了严重的刺激,为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信佛的动机完全不对,但受刺激后的神经,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对佛教的各部门,反不能获得客观的观

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 唐 人大约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了佛教。汉哀帝元寿 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国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这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理论

◎ 石 纹 佛经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更被誉为四大译师。他们的翻译理论及翻译作品,对中国的哲学、美学、语言,以至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邃的影响,他们严谨的翻译态度

赵朴初谈古代佛经翻译家

◎ 善 言问:历史上象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答:再举法显和义净法师。前面提到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明 一 位于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是五印度最富饶的国家,也是佛教发祥地,与佛陀有着甚深因缘。释迦牟尼佛出家后,从六年苦行到菩提树下证道,都是在这个国度完成的。其首都王舍城周边的每

元音老人:别误解了佛经里的功德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等持:定之别名。梵语旧称三昧,译曰定,新称三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于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于定散二心也。假使在于散心而心专注于一境即三摩地。故译为定者不可也。《唯

于凌波: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于凌波居士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 ]。佛陀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佛陀涅槃,随行的弟子

方广锠: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方广锠初学者常把阅读佛典视为畏途,说:明明那些字都能认识,可是串到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好象看天书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佛典所表达的思想并不那么深奥,不是人

助印佛经:快速消业 延寿 增长智慧福

佛经和各种善书有导化世人的功效,能够多读,对任何人都是好事,之所以能够出资印制各种经书,都能得到不同的功德。单是印经,就可以有以下的十项功德: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二、常得

佛经中说供僧、斋僧功德

《赞僧功德经》佛陀云:若有清信士女等,能於十念生信心;平等供养比丘僧,是人获得无量报。《四十二章经》上云: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

佛经中真如是什么意思

真如,佛教术语,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无我,无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实非虚,非真非妄,非有非无,非是非非,非生非灭,非增非减,非垢非净,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圆,等等不可尽说。何以故?一切实虚

宗喀巴大师:因为这些 你们远离了诸佛的欢喜

“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故离智者欢喜道”,说到了不善修学教法的种种过患。在整个南瞻部洲,真正有善根、有善因缘遇到佛法的人是少之又少;在这些值遇佛法之具善根者中

佛经中的总持和等持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总持”为梵语陀罗Dhamacron;randotblw;i,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之义,以念与定百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

佛经里常说的“贤劫千佛”是什么意思?

为何现在称为“贤劫”?《行宗记》云:“此界成后,有千佛出世,既多贤圣,故名贤劫”。“贤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中劫的名称,共有八十小劫的漫长时间。期间有千佛出世,第一尊为拘留孙佛,第二尊为拘那含牟尼佛

佛经中讲的“五浊”是什么意思?

一,众生浊。我们现在的众生,这里指的是我们世间的人,身心污染到极处,我们不相信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父母不孝,对师长不敬。二,见浊。没有正确的知见,迷惑颠倒,认假为真,没有

郭耀华: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

郭耀华: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

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槃的概念原始佛教即以“烦恼永尽,心无取执,解脱诸漏”来解释涅槃,一切有部以“择灭”解说涅槃,大乘中观派以“

佛经中对五逆罪的说法

1、大小乘通用五逆罪:(1)杀父杀母;(2)杀阿罗汉;(3)出佛身血;(4)破和合僧;(5)诽谤正法。(《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2、大乘五逆罪:(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

迦叶执着于头陀苦行 佛陀涅槃后集结佛经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着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着,见不到

净空法师讲解:佛经里面的小三灾

人为的灾难是社会动乱,佛经里面所讲的小三灾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武战争。小三灾经上讲得很清楚,战争七天七夜,叫刀兵劫。刀兵劫之后是瘟疫,瘟疫的时间七个月七天。再接-着就是饥饿,人找不到吃的东西,时间多久

三世诸佛的简介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是能够经常听到三世诸佛的,不过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三世诸佛。其实三世诸佛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乃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即过去、

三世诸佛的相关出处

相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我们若是想要了解三世诸佛的话,我们是得需要看一下三世诸佛的出处是什么。三世出现之诸佛。法华经方便品曰:‘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

天噶仁波切:三世诸佛之因,即是尽力利益众生

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宗教,而这些宗教大多由伟大的导师所创建,并藉由许多信众将各个不同的思想教派传至世界各地。在这种种不同的宗教当中,每一宗教的教徒都相信自己的宗教是清净的,并各自依循传统的教法进行修持

净土法门:三世诸佛出兴于世,唯为此大事因缘

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今天要介绍的是净土法门,诸位佛菩萨出世都是为了一起众生的。「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这个机就是与佛有缘的人,什么叫有缘?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相信有阿弥陀

三世诸佛说的是哪三世,到底有什么含义

想必“三世诸佛”这个词,三世代表的是,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的轮回观,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含义。佛教中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

索达吉堪布:这就是三世诸佛的密意

此外,持明无畏洲尊者说:“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知足就是布施度,他说的“知足”,与阿底峡尊者所谓的“不贪著”,其实本体都是舍心。“无愧三宝持戒度。”一个人在三宝面前内心无愧,表里如一,所行

佛经中的“三世诸佛”,分别指的谁?

在《法华经》就是十方三世诸佛齐聚灵鹫山,为众生应机说法,经文中也有“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之说。那么,三世诸佛分别是谁,是指代三尊佛吗?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量寿经》中提及阿弥陀佛时说:“彼佛如来,来

三世诸佛当中,这尊佛离你最近

在佛教中提到过很多佛和菩萨,比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还有很多菩萨,比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这些佛菩萨只是诸多菩萨当中很少的一部分。佛教当中记载的一切佛菩萨,多到你无法去想象。在佛教所有佛菩萨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心地观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於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

佛经中的十念是什么意思

1、十念往生:恶业凡夫,临终时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下品下生。2、念十口气的南无阿弥陀佛。3、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念佛、念法、

佛经中说的授记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授记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授记最初的意思是佛说法的一种形式。它被列为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它音译为和伽罗那、毗耶佉梨那、弊迦兰陀、和罗那。又义译为授决、受决、受记、记别、记说、记。授记有说明

佛经中授记是什么意思

佛经中的“授记”意思是提前预见到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并且告诉他,让他更加努力的修行。授记是佛教的专出名词,是十二部经的一种,它的意义是预报,是佛对于已发心的众生,预报其必将成佛者。原先在帝王制的时期,

卢志丹:“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

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据《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菩萨本生鬘论》等经典记载: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个大国名叫大车国。国王有三个太子,第一太子叫大生,第二太子叫大天,第三

佛经上所说的实相是什么?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