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七的管理原则
2025-03-28 06:47

一、严格管理。

严格是爱,放松是害。佛七应有的理念、意义、价值、功用、神圣、感悟、超越都是在严格中体现出来的。没有严格就没有意义,反有罪过。师父要严格管理佛七,对一个人的放纵式的慈悲,就是对所有人的无意识的祸害。参加佛七的居士要接受和正确理解严格管理的意义,严师出高徒,不能松松垮垮。要听从师父的安排,守规矩,知法度。行住坐卧礼让他人,不恼他人,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干扰他人,不影响他人,和和美美。助道功德无量,障道罪过无边。

二、如法管理。

如何出入?如何念佛?如何调整?都要适合法度、规范。如果一个人不懂规矩,进入清净和谐的道场,行为举止违反规矩,就会扰乱众人的心,大家就会心烦意乱。念佛堂有念佛堂的规矩,斋堂有斋堂的规矩。一切行动,都得按规矩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念佛,如何进出堂,如何过堂,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定要如理如法地遵守。不遵守就结罪,就是造业。要懂因果,避免干扰,不能掉以轻心。比如,有人迷糊、恶心、念不下去,有种种的反应,需要善加护持。保护好一个场很难,破坏一个场很易。佛七是共修、共享,人人有责。

三、精心管理。

不要触碰进入禅定乃至三昧状态的念佛者,不要带临时来的人入场。堂主、班首、监香、悦众都要用心呵护每一位净业行人,照顾到每位经行者的状态、心态。监香板上有偈云:“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在汝身。”每位净业行人,也要精心保护好苦心经营的和谐、摄受、清净、增上、吉祥的道场。这个殊胜的场是集体的,也是你个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利俱利。集体与个人是一不是二,破坏集体就是破坏个体,不要成为障道之缘。

发生意外事件不要惊慌失措、顾此失彼。要照顾好大众,妥善处理好突发问题。要有胆、有识、有智。对心脏病、精神病、失神、走神等人处理的方式要有所区别。

要精心管理创造殊胜、安静的环境,以利于精进办道。并让大家能利用好,受真实大利。具体地说,谁最服从道场的规矩,自觉接受管理,谁就会受益无穷。

End

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

诵经念佛应该注意的五个原则

倓虚法师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者:(1)即佛之戒律须守,对外面环境之奢侈繁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智 敏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可能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乐了,这个是没有

修悟六原则

修悟六原则◎ 德清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遗。此中病痛,略举一二。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

人生自我修炼的基本原则

文:宗源养生道文化 丁于勤(志明)做人做事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东西,塑造人生,创造事业,寻找温馨的港湾,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懂得交流过程中的自我修炼与底线,也可以

印光法师:放生需遵循“三不定”原则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注解】: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

静波法师:面对广告要有原则

面对教义的宣传现今的世界,被广告力量弄得相当眩惑。广告弄得你头昏目眩的,到处都是向你介绍吃的、用的、玩的、各种各样的很多东西。当你一旦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就会被这些广告所诱惑。身不由己呀!你想离开它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三个字:不着相。问:执着于“不着相”,这也是一个执着。答曰:是的,就是用这个执着,破掉所有的执着,破到最后,即使这个不执着,也是会破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念佛的就一心念去,

迦那提婆尊者的破斥原则

提婆著作以“百”字命题,就表示着破灭一切之意,所以他对龙树学说发展之处,也是在破斥的方面。他的破斥原则与破斥方法都比龙树彻底。首先,在破斥原则上。一上来他就确定了破他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龙树的《中

佛七的管理原则

一、严格管理。严格是爱,放松是害。佛七应有的理念、意义、价值、功用、神圣、感悟、超越都是在严格中体现出来的。没有严格就没有意义,反有罪过。师父要严格管理佛七,对一个人的放纵式的慈悲,就是对所有人的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