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2024-10-30 07:41

太 虚

今天所讲的是《佛说八大人觉经》,在这七个字里包含着许多意义,须加以扼要的解释:

佛,我们中国人大家都知道的,但其正确的义理,恐多未有相当的认识。考佛字的来源,是从梵文方面翻译过来的,今此佛字即佛陀一音的略翻。翻释的通例,有译音或译义的不同,佛陀也是翻音未翻义的;例如;翻Washington为华盛顿,France为法兰西,Italy为意大利,German为日耳曼等等。佛陀亦译浮图、浮屠等,在吾国人的习惯上,往往叫塔为浮图,其实考诸梵文,称塔为塔婆,并非浮图也。今英文翻佛字为Buddha较为妥适。译其意义,佛乃觉者。例吾国人称有学问者为学者,称至尊者为圣人──包含着先觉先知的意味,而印度亦尊称最觉悟者为佛。推广言之,无论何时何代,有完全觉悟而无丝毫迷惑者,皆可称佛。经云: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佛性。但这个佛字,是专指释迦牟尼而言,并非他人。释迦为姓,牟尼为名。如孔仲尼、孟轲一样。释迦是能仁之义,牟尼是静状之义。在二千七百年前──比孔子早些──生于印度,修行功满,本了大悲心,就出来普度众生。

说,既然有了佛,自然有佛说的经。现在所讲的《八大人觉经》,即为佛说诸经中之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将自己所证验到的实相,说给一切众生听,希望他们觉悟以前种种的错误,离开过去种种的迷惑;依佛所说的标准和方法,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八大人觉,即八件佛菩萨的究竟觉悟,不同常人的肤浅了解。佛字的意义,前面已经说过,现在且把菩萨二字说明一下:一般人的观念,以为泥塑木雕的偶像就是菩萨。不知道就声音上讲,为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就意义上讲,则为觉有情──与先觉觉后觉的意义相同。合言之,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众──谓觉悟一切有情众生。

佛与菩萨亦有不同的地方,佛为已证果的圣人,已完成的学者;菩萨为愿求佛道的贤人,正在修行的学人。菩萨修学的功夫,也大有深浅的不同,虽可同称曰菩萨,而高下悬殊。例如:观音菩萨之有三十二应和十四无畏的大功能,而新发心学人,程度甚为幼稚。惟其能够念念修习佛法,处处利益有情,日新月异,步步趋近佛地,故亦得称为新发心菩萨。总而言之,菩萨是修学佛道之人,并非偶像。现在僧寺里多塑有诸佛菩萨的肖像者,不是叫人迷信;其造像的意义:是要叫一般修行的人们,对于诸佛菩萨的尊像,发起一种信仰恭敬的心理,由此确信其所说的经论,摹效其所修的法门,以期同证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大人,是专指诸佛菩萨而言,非就博地凡夫立论。因为诸佛菩萨在有情众生里,福德的庄严,智慧的特达,地位的殊胜,能力的卓异,在在都能超过一切凡情俗见;更能具足同体大悲心,发起四种的宏大誓愿,普于三千大千世界里去拔济无量数迷惑颠倒的众生;使他们也能同登觉路,共证菩提。其愿力的宏大,智力的圆融,世上的人们谁能与之比拟!正如吾国古书里说的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的大字,有同样的意义。

觉,在近世心理学上所讲的觉义,约有三种:一、感觉,二、知觉,三、直觉。若与佛法比较起来,虽大有深浅广狭的不同,而其普遍的共同性,也大率类似。心理学上的所谓感觉,是对五官上之接触而言,若就佛法讲,则为前五识之现量作用;所说的知觉,即佛法中第六识之相应五十一心所法中之慧心所;所谓直觉,亦是佛法里第六识依潜伏第七识所起的。欲知其详,可参阅《成唯识论》。但是,学佛人们的初起觉心,不外从第六识的慧心所上渐渐转成菩提──即从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以到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所以我们烦恼杂染的众生心理,要转成清净菩提,是要靠着觉;要脱离生死的痛苦,也是要靠觉悟的。

经在中国古书里说:经,常道也。亘万古而不变,历千祀而常新。而佛说的话,也可以为天下万世的常法,故直译为经。经的梵音修多罗,本应翻为契经二字。意谓佛所说的法,能契合历万劫而不磨的真理,并能契合众生千变万化的机宜。所以用契经二字,方是圆足的翻译。

摘自《佛经七讲》

End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再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恶行莫做!佛说筋骨节酸痛的因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广行法师《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佛说菩提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

佛说: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永恒的安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人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 太 虚今天所讲的是《佛说八大人觉经》,在这七个字里包含着许多意义,须加以扼要的解释:佛,我们中国人大家都知道的,但其正确的义理,恐多未有相当的认识。考佛字的来源,是从梵文方面翻译过来的,今此佛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