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说:供这三尊佛,功德最满
2025-01-25 08:14

第一尊佛:供家里的佛。

我们人人家中,都有两尊佛,这是很多学佛人,经常忽略的,佛早就告诉我们,家里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活佛,与其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养父母,所得福德更多。

家里的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法也告诉我们,第一要去做的事,就是孝养父母,然后才是尊敬师长,最后修十善业。

佛是什么?佛就是我们的师长,佛就是老师,佛教会我们做人做事,以及如何觉悟解脱的方法,佛教育我们,要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佛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一个老师做的事情,而不是神做的,所以,佛不是神,佛是我们每一个觉悟的人。

第二尊佛:供身边的佛。

所以,这第二尊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佛,我们身边的人,佛告诉我们,其实人人都是可以成佛的,佛与人的区别,就在悟与迷之间,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未来的一尊佛,所以,我们要供佛,要发善心,去帮助身边每一个人,这样做,也同样胜过你磕头拜佛更有意义。

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在修善业,佛家讲因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修善业自然会得善果,所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第三尊佛:供一切众生。

佛说,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这里的一切众生,并非所指一切人,而是所指一切有情生命,若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些都是未来的佛。

所以,在供佛时,不要忘了,还有身边需要我们帮助的其他生命,比如一只流浪猫,乃至一只蟑螂蚂蚁,这些都可能是未来的佛,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们,不要去伤害他们。

这样做,也远远胜过你去烧香拜佛,因为佛告诉我们,福报是因果决定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所以,供佛,要选择最实在最触手可及的佛,先去供养,在身边的人,父母,以及其他与我们接触的生命,我们都帮助到的前提,再去供其他的佛,这才是供佛的正确顺序。

不要每天去寺庙磕头,每天对佛像磕头,却不知孝顺父母,却不懂得友善身边的人,却不懂得帮助其他众生。

End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再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恶行莫做!佛说筋骨节酸痛的因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供佛斋僧的缘由及功德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福报、消除业障、积功累德、报恩报德的机会,佛陀特别指定的方法。经云:佛弟子要行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

黄念祖:泉池功德 第十七卷

泉池功德 第十七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本品是讲泉池的功德。上品中所说的讲堂,在其左右是泉池交流。开头这两句

供香的功德

数千年来,香与佛教的发展唇齿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礼佛的最高敬意。燃一柱好香,透过鼻的嗅闻,能使心灵宁静,息止心中的贪嗔痴,步入平和安乐之境。若修学静坐禅定的人士,更可藉由妙香的助缘,镇静心神,理气调

不生病的秘诀,就这三个字!

不生气就不生病  人的情绪的不稳定,和负面情绪的多发,和身体某些功能的失调,脏腑功能有些紊乱,气血循环不大好等有关。所以,当你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就是身体健康问题的反映。相辅相成的,要防微杜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