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塔的历史发展
2025-03-09 10:27

起源发展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的兰毗尼花园、成道处的尼连禅河、首次说法处的鹿野苑、安居处的祗陀园,从忉利天下处的桑迦尸国曲女城,化度分别僧处的王舍城、将入涅盘处的毗耶离城,涅盘处的拘尸那城,建造了八大灵塔,依次称作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胜利塔、涅槃塔,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

在青海塔尔寺建有善逝八宝塔,西藏布达拉宫建有如来八塔也都是为纪念释迦佛八大事迹而建造的。

印度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被列为国教,塔的建立达到了空前的高潮,在孔雀王朝所统领的小邦国内分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这时期始造覆钵式的塔。

塔分两种,有舍利者称塔,无舍利者称支提(caitya),现存时间最早的塔始建于阿育王时期。

传入中国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历经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

佛塔由原本的覆钵式塔汉化为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

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这些描述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佛塔建筑的宏大与华丽。

中国佛塔的种类非常多,在材质方面有石塔,木塔,砖塔,玻璃塔等,塔的高度从数寸之小到数十丈都有,如吴越王所制之宝箧印塔高不过数寸,而魏献文帝时所造之永宁寺塔则号称百丈,为中国之第一高之塔。

一般来说,不论佛塔的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

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

在中国,若论塔的数量和它们形式的多样,风格的丰富,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各种极富有建筑装饰美感的塔,与山川、河流、村落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End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佛 言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服。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

为什么修持佛塔的居士都特别长寿

人们对佛塔林一直有个误解,都以为佛塔是给死去的和尚或居士用的。事实并非如此。佛塔是活着的和尚或居士自己修持的,塔代表他的法身,代表他私家修行的寺庙,是通向佛境的个人能量场。当然,和尚或居士会将自己的信

历史记载中的服药物辟谷养生

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中就有关于辟谷的记载。《史记留侯世家》记述留侯张良禀体多病,采用导引、辟谷等术疗疾并习练轻身之功。以后,历代文献不乏记载。《北史李先传》载:(李先)服气绝粒数十年,九十余,颜如少

真言宗的历史发展

唐代密宗东传日本,主要是在中晚唐,也就是当时日本的奈良末、平安初期。在此之前只有三论宗名僧道慈于开元年间入唐,问道于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善无畏。后取回《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求闻持法》及其他一些经释。自九

向竺法兰求经的历史人物

一、明帝西方求经。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公元64年的某一天,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金身之人在他的皇宫中游戏飞行,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第二天,汉明帝让王公大臣圆梦。其中一位消息灵通、知识丰富的大臣奏道

药王菩萨的历史故事

儿就满山遍岭找只看到一个骷髅脑壳里装有一壳水,里面还有一条小黄蛇儿游上游下,他就端到娘的面前说:“娘呀,到处都没找到水,只看到这个骷髅脑壳里有一壳水,里面还有一条黄蛇儿在洗澡。”这时娘口干,接着就咕噜

五百罗汉历史传说

五百罗汉,一般指佛释迦去世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首。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知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没有名号的记载。然而,在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都有名号,这在佛经中是找不到的根据的

托塔罗汉:佛塔是什么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

托塔罗汉:佛塔的特点

早期的佛塔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现存比较完整的印度桑奇大塔,中央是复钵形塔体的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塔的底部有基台和围栏,前面有阶梯上下。最外层还有绕塔围栏,围栏的四面各有一个牌坊状塔

托塔罗汉:关于佛塔的记载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洛阳,并于西门外建白马寺。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显节陵,内建一印度式塔,这是典籍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佛塔。塔初入中国初期,具有明显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响的东南亚佛塔造

上座部佛教历史

公元前三世纪,由阿育王的儿子马兴德长老组成的第九弘法使团把佛教正式传入斯里兰卡。马兴德早年出家,师事摩嘎离补答·帝思大长老学习三藏圣典,博学多闻、戒行精严。在他32岁、12瓦萨(vassa,戒龄,僧龄

僧官制度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

由于清代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从顺治帝开始,至康熙、雍正、乾隆几朝呈上升趋势,到乾隆时代,喇嘛数量多达1752人。在清朝,北京藏传佛教寺庙之多、规模之大、僧人之众均大大超过了元、明两代,其发展

省常大师的历史地位

省常大师(959--1020),北宋著名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七代祖师。俗姓颜,字造微,浙江钱塘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省常天资聪慧,七岁便由家亲送往寺院中礼师剃度出家,时为北宋太祖

菩提迦耶的历史

菩提迦耶可以说是一个智慧之地,它的存在已经有很长历史了。菩提迦耶这个地方有很多的修行之人,不少人在修行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个地方,从这可以看出菩提迦耶深受修行之人的欢迎。对于菩提迦耶这个地方,大家可以了解

牛头宗的历史

佛教初期,在佛陀还住世的时候,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分歧。直到他涅槃后,弟子们才分成各种不同的派别。期间又经过几十代的演变才传到中国。其佛学的理论融入中国文化后,又发展成几大宗派,各宗派的分支更是多得难以统

南传佛教历史源流

公元前三世纪,由阿育王的儿子马兴德长老组成的第九弘法使团把佛教正式传入斯里兰卡。马兴德早年出家,师事摩嘎离补答·帝思大长老学习三藏圣典,博学多闻、戒行精严。在他32岁、12瓦萨(vassa,戒龄,僧龄

祇园精舍的历史起源

印度佛教圣地之一,位在中印度憍萨罗舍卫城南方。相当于今尼泊尔南境,近于拉波提(Rapti)河南岸之塞赫特马赫特(Sahet-mahet),为佛陀说法遗迹中最著名者。祇树指波斯匿王的太子逝多的园林,给孤

范古农答:世尊降生以前之历史。

问:世尊降生以前之历史。范古农答:世尊降生以前为护明菩萨。在迦叶佛时为一生补处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内院。教化天道众生。此为降生前最近之历史。至若往昔修因本事。无量无边。不可纪数。见于经论者。如曾为尸毗王代

举钵罗汉:化缘的历史发展

民国以来,经常有名寺的名僧到远处化缘,他们先向当地富有的佛教信徒作一番适切的介绍,然后为此行的目的募款。举例来说,1920年代,宁波观宗寺的住持为筹集购置大藏经的费用,特地前往北平,结果募得了所需的五

化缘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化缘给人的观感与托钵不同。和尚们劝募兴建、整修寺庙的经费时,对方知道自己的钱将被用在有形而永久的地方,而且只要该建筑物继续存在,他的功德就不断增长。寺院可以点缀乡里,自己的名字及捐献款额又会铭刻在纪念

佛塔代表什么意思?

佛塔代表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以及法物的,佛塔在早期时候又被称为是塔婆、浮图、浮屠等,所以人们常说的七级浮屠其实指的就是七层佛塔,据说在佛教中,七层佛塔是最高级别的佛塔。

佛塔的种类

按层级分: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等。按形状分: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另有大塔﹑多宝塔﹑瑜祗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

佛塔的历史发展

起源发展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的兰毗尼花园、成道处的尼连禅河、首次说法处的鹿野

佛教佛塔的缘起和功德

塔是佛教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妙法莲华经》中写道“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可见即便是童子聚沙成塔也能成佛道。其实无论是造塔、补塔,还是绕塔,都有很多功德。《右绕佛塔功德经

佛塔的层数及起佛塔各层有什么意思

“佛塔”是“高僧”的墓,就相当于帝王世家墓了,根据级别而有层数的区别。塔层有1、3、5、7层之分,层数多寡象征道行的高低。七级浮屠就由此而来,塔层均为单数,那是取和尚单身之意。塔身的内部结构主要有实

佛塔的殊胜功德和福报

一、开篇语佛塔功德《僧祇律》中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又《百缘经》中说:“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

佛塔的含义和起源

佛塔亦称宝塔,藏语称“藏文”(曲登),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还有称为浮屠,即来源“Buddastupa”。佛塔是佛教的象征。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根据佛教文献

家里请供佛塔的功德和作用有哪些

家里请供佛塔的功德和作用有哪些据说在家中供奉的佛塔之中,宝箧印陀罗尼塔的功德是最好的,宝箧印陀罗尼塔的功德和作用有:礼拜供养绕塔的无量功德,礼拜此塔可以消灾免祸塔及形象所在之处的无量功德,此塔所在之处

佛塔的种类与作用意义

塔是一种佛教建筑,所以也称佛塔。塔最初产生于印度,他是埋藏佛舍利的纪念性建筑,把佛的舍利埋藏于地下,在它的上面堆筑出一座半圆形的土堆,外面用石材包砌并有雕刻装饰,名称为“Stupa”,翻译为“塔波”或

为什么佛塔多为7层,有什么寓意吗?

佛塔多为7层是因为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

佛顶骨舍利的历史渊源有什么

佛顶介绍佛顶,也称髻、顶髻、肉髻相、无见顶相,为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教文献记载,佛的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这种形象是在常人中所无法见到的殊胜之相,表示此种功德的佛像即称佛顶尊。释迦牟尼佛涅盘

大自在菩萨的历史记载

波旬,他化自在天之主,具体参考《灵山》波旬(梵文Papiyas或Papman)在《阿含经》中常作魔(mara,即魔罗),或魔波旬(Mara-Papman)。经载,他是欲界第六天主,故又称为“自在天主”

帝释天的历史来历

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个女人发善心为他修建宝塔,于是她四处募集,召集了三十二个人帮忙。她们日积月累,终于用一生时间将宝塔修建完毕。后她寿终升天,成了统管人间天上的帝释天,另三十二名成为其下的三十二天。据《

历史记载中的大圣菩萨

《宋高僧传》之〈唐泗洲普光王寺僧伽传〉,有一千八百字左右,于高僧传之比例中,为较长的一篇传记,可见其当时之影响力很大很广。现抄摘部分:释僧伽者,葱岭北何国人也。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是碎叶附庸耳。伽

东山法门的历史演进

合浦之有寺庙,以东山寺为始。秦汉之际,南越王赵佗驻军合浦,设行宫作大本营,指挥训练水师,筹集军粮,反击入侵的瓯雒国军队。汉末三国纷争,合浦郡时为吴土,时为晋地,战事频繁,南越王行宫由是湮没。晋兴,郡人

达摩祖师在中国佛教历史的地位

达摩祖师在中国佛教历史的地位:达摩祖师的著作有《少室六门》。其他《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轮》、《南天竺菩提达摩观论》多为后人所托。达摩祖师与中国的渊源:达摩祖师相传于公元520-526年

黄夏年: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

结集本是佛教界举行的会诵经典和堪验佛理,并且带有一定的学术性质的活动,其最重要形式,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对一些涉及到佛教的戒律与理论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或取得共识,或提出见解。结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

多宝佛塔

安置多宝如来之塔,称为多宝塔。又称多宝佛塔。随着法华信仰的盛行,我国自古便有多宝塔的造立。如六朝时代多建三层塔,唐代则设于诸寺中。在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浙江省舟山市等地皆有其遗迹留存

寺院名胜-多宝佛塔

多宝佛塔始建於明崇祯七年(1634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又称“少林寺塔”,位於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少林寺东。少林寺旧名“法兴寺”,魏、晋间建,元代重修,有观音殿、明月堂等建筑。抗日战

楚金法师和多宝佛塔的奇缘

喜好书法之人一定都知道史上有个“多宝塔碑”,此碑全名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此碑是颜真卿的书法经典之作,碑书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历来受到书家所推

王雷泉: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

天台宗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它是在中国历史行将结束南北分裂,走向全国统一的隋唐之际,顺应南北佛学统一的潮流,北方禅学与南方般若义学结合的产物。这种统一,在天台宗教学上的表现,就是倡导止观

成实宗:大乘论的历史

大乘佛学所属论书的总称。又称大乘阿毗昙、菩萨对法藏等。相对于小乘论而言。一般把阐发大乘佛教修习的六度和诸法性空等义理以及注解大乘经的著作,都称为大乘论。大乘论是大乘佛学发展到龙树时代(约2~3世纪)才

成实宗历史发展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成实宗。以传习、弘扬《成实论》而得名。其学者称成实师。从南北朝到唐初的250年间,弘传的范围遍于长安、寿春、彭城、建业、洛阳、邺都、平城、荆州、广州、益州、渤海、苏州等地。成实学派弘

持莲华菩萨的历史起源

最早发现此石洞壁画与雕刻的,是1819年一个英国侵略印度驻马德拉斯的军队中的打猎者。报告引起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重视。至1843年,开始了全面的调查。阿旃陀石窟的壁画,按其开凿年代,大致可分三期:第一

持莲华菩萨的历史地位

阿旃陀是古代梵语阿谨提耶的音译,意为无想。原指离石窟寺仅6.4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也和我国敦煌县与千佛洞之别相同)。在石窟未被发现以前,这个小镇寂然无闻。本地居民称石窟寺为莱那,即古代巴利语洞的意思。发

禅茶的历史渊源

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

佛教中的“浮屠”的历史由来

“浮屠”是佛教名称,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佛陀”的旧译,一译“浮图”。“佛陀”的原意是“觉悟者”。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教徒对其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或“佛”。后来,佛经中所记载的一切能

藏传佛教浮屠之美-见解脱佛塔

藏传佛教佛塔建筑形制不同,功用各异。从形制上看,主要有坛城式和覆钵式两种。坛城式佛塔一般采用土石结构建造,规模宏大,巍峨矗立,十分壮观。而且其形制颇具坛城形,加之主要又按照佛教的坛城义理构形,故带有浓

佛祖舍利有什么历史由来

世尊佛陀将涅盘前的事迹都记载在《大涅盘经》,经中叙述了佛陀涅盘的经过,其它相关经文包括了《大善见王经》等经书。佛陀是在公元前544年在库系那拉(Kusinara) 涅盘。当时佛陀的圣骸供十方众生瞻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