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陀的现实观
2024-10-08 10:57

惟 贤

(一)出家的原因

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佛陀很伟大,他为什么出家?一般人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出家的原因如下:

1.观察人生

人生不够滋味,生下来就有生老病死、八苦交加、无常变化,因此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寻求解脱之道。

2.树下观农

当农夫拿犁头把泥巴犁起来的时候,蚯蚓被翻出地面,在地上翻滚,树上的飞鸟马上跑去啄食。世尊生起悲心,他看到人生现实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众生都在痛苦之中,痛苦不堪。再加上世尊对当时印度的等级制度也非常不满,印度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婆罗门等级最高,掌握神权;刹帝利拥有政治权力;吠舍属工商阶层;首陀罗相当于贱民,连贵族衣服都不敢踏,受压迫,受歧视。世尊本人诞生于王族,他同情平民,认为这种制度不平等,不自由。面对现实,觉得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生起厌离心。

树下观农以及印度社会的不平等制度,使他生起大悲心。厌离心和大悲心是学佛的中心思想。从解脱行到菩萨行的中心思想就是出离心和大悲心,也叫广大心,也叫菩提心。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原因。世尊出家的根性和智慧与众不同,是很有智慧、很有根性的。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出家是因为婚姻、生活贫穷等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认识出家的真正意义,就要看世尊出家的原因。后来的弟子出家就是学习释迦牟尼佛,常随佛学,根据这个主因,而不是因为婚姻、贫穷等问题而出家,那些都是错误的观点。释迦牟尼佛面对现实既有出离心,又有大悲心,要解决现实问题,广度众生,这是世尊之所证。

(二)世尊之所传

世尊由根本智证空,由后得智观缘起,之后,建立经教,有三藏十二部教典、八万四千法门。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实叉难陀译本)中说: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来的真如境界、法性境界、实相境界,一切众生都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平等。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法华会上,常不轻菩萨见人就拜,别人骂他他还拜,别人打他,他跑得远远的,还拜,他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他拜的是佛,为什么呢?众生是未来佛,他尊重。佛法不分什么男女、大小、尊卑、贵贱,佛性平等,众生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那么在《法华经》上是这样讲的: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为什么出世?是个大事因缘,就是为众生开示悟入佛所证得的境界:诸法实相。也就是佛所讲的真现实的道理,使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要有这个智慧。为了这个大因缘而出现于世,这是一个公案。

另一个公案,就是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供奉金色钵罗花,佛得到花后,拈花示众,大众默然不知所得。此时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于是当众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与摩诃迦叶。

这是个禅宗公案,正法眼藏、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是个什么法门呢?就是宣示在现实中的诸法实相、缘起性空的道理。诸法缘起,当体即空。这就是佛传的心印法,由迦叶尊者在西天传到二十八祖,第二十八祖即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说过一句话:我到中国来只是为了找一个不受别人迷惑的人、一个真实有智慧的人、一个可传法的人。后来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并代代相传至六祖惠能,此时禅法在中国就盛行了,成为中国八大宗派之 一:禅宗。

禅宗的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且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参禅,就可以悟道。行住坐卧,搬柴运水,都可以行道,都可以对现实的真理,以平常心悟道,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安详寂静。人到此境界就能智慧提高,就可以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社会、国家,所以禅学现在流行海内外。

以上所讲都是世尊所传,传的什么?宗下是他传的,教下也是他传的。宗下,是禅宗所讲的,参空,见真如;教下,就是讲的教义、缘起。而这个宗下、教下都是面对现实而言,不是离开现实而说的,不是一般人所误会的以为佛法是玄学,是空洞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它不同于普通的哲学。

摘自《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

End

请教佛陀

迦旃延尊者向国王许下诺言后,回到自己的住处就拚命思考,可是这偈文所指的问题,并不是用思考想象就可以明白的。一定要真正的大觉者才能解答。他真的感到毫无办法了,只得去求教别人。首先他到富兰那迦叶那里去请

佛陀为法舍身的故事

弘 一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

佛陀开悟

◎ 一 行毕钵罗树下,隐士乔达摩把甚深的定力集中在深入观察自己的身体。他看见每个细胞都像是出生、存在和死亡这永无止息的川流里的一滴水。他无法在身体中找到任何一物是永恒不变和有独立个体的。融汇在他身体之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 证 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教徒,他一看到佛陀,就开始破口大骂。佛陀却若无其事、面容安详地继续向前走。那位外道教徒看到佛陀被骂还不理会,脸上还带着笑容,心里十

佛陀的现实观

◎ 惟 贤(一)出家的原因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佛陀很伟大,他为什么出家?一般人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出家的原因如下:1.观察人生人生不够滋味,生下来就有生老病死、八苦交

“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 一 行雨季后三天,一个名叫须达多的年轻人来访佛陀,礼请佛陀前往憍萨罗说法,讲解醒觉之道。须达多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他住在波斯匿王统治的憍萨罗国都城舍卫城。当地的人都知道须达多是位慷慨的大慈善家,

刘素云:无话可说最好,无话可说是佛陀

靠什么来转变命运?就靠这句阿弥陀佛。命运掌握在谁手里?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你千万不要把命运交给别人,你自己一定要掌握这个主动权。那就是说,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命运是可以转变的。谁来转变你的命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佛陀和净饭大王边走边谈,比丘们整齐的队伍,净饭大王随驾的车马,都跟随在身后。一边是冠盖云集,一边是光头缁衣,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行列。佛陀和净饭大王一别就是十

李炳南: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一 行这一天有点凉意。以正念吃过午饭后,每个比丘都将自己的钵洗净,然后把坐垫放好,向着佛陀的方向而坐。竹林里的松鼠纷纷穿梭于比丘之中,无拘无束。一些更爬到竹树上,好奇地注视着群

佛陀的最后生活

◎ 巴 宙现代人欲彻底明了佛陀生活的真象,从其降生至于圆寂,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若干佛传,无论其原文为梵文或其他语言,其成书时代至少是距佛去世有数百年的时间。于此时期佛教已奠下坚固基础,传播既广

佛陀的开示:世间有四件事不能长久!

佛陀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释迦牟尼佛住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父母非常疼爱

佛陀功德——四无畏

无畏即无怯惧,如来智力内充明了,凡有所说,皆安稳清净,不可倾动,无惊怖恐惧,故名为无所畏。四无畏是指佛陀具有四种临众无畏的信心,无论说法、问答、论难,从容而安详,勇猛而安稳。佛陀功德-四无畏一、一切智

佛陀不是创世主

◎ 圣 严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

佛陀对难陀的教育

佛陀对难陀的教育证严法师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皂宫的楼阇,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受人间的爱欲之乐,难陀看到佛陀从远处渐渐走近,佛陀的庄严使他生起一股敬重之心;因此,难陀不由自主地从楼阇下来,走到佛陀面前合掌

佛陀的四个法宝

◎ 圆 因 一、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天算计如何让自己高人一等,如何家财万贯,如何穿金戴银,如何声名远播,一天二十

佛陀有十种不可思议的自在法

《八十华严》中,列出了诸佛世尊的十种自在法,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第一自在法:一切诸佛世尊对于一切法都得自在,而且明了通达种种言辞解说,演说各种法都辩才无碍。也就是说,佛不但通达所有的语言,而且对所有

佛陀的下午茶

◎ 刘江川有个人为法明禅师做了40年的侍者,法明禅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有一天,法明禅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侍者听到禅师叫他,以为法明禅师有什么事需要他帮

赞叹佛陀

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沙门师徒,正好也同路,为师的名叫须卑,徒弟名叫梵达摩纳。一路

中国式佛陀之美

中国式佛陀之美◎ 张 弓 在佛陀造像艺术中,各种形象的佛陀永远是主角。佛陀造像的功能,首先是供众瞻拜,已唤起信众的信向;他同时又是艺术品,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这就是所谓佛教艺术两重性的体现,即宗教性和世

习主席13分钟演讲全面论述中国佛陀教育

编者语:炼狱的历练是黎明前的混沌!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时下每个人,不管现在做什么,只要初心不改、信仰不移,必然涅槃重生。当我们明心见性、完成使命,人人皆可成圣贤!因为你最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