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陀的下午茶
2024-11-14 12:55

◎ 刘江川

有个人为法明禅师做了40年的侍者,法明禅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有一天,法明禅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禅师叫他,以为法明禅师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禅师!要我做什么事?

禅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很失望,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儿,禅师又喊道:侍者!侍者又像第一次那样回答。这样反复几次以后,法明禅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法明禅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禅师,你在叫谁呀?禅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对他说:我叫的就是你呀!侍者仍然疑惑道:禅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法明禅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不是我不想点化你,实在是你太辜负我了呀!侍者回答道:禅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法明禅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为什么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呢?其实,佛祖与众生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世间林林总总,如是生活,如是禅。

禅是洞悉生命及世界的真理,是通向觉悟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众生解脱奔向幸福的路标。禅可以帮助人们开阔心胸、坚定毅力、开发智慧、调和精神、防护疾病、磨炼心地,禅能够给人安定、彻悟、清净、智慧,这些都是忙乱、疲惫、被折磨、被蒙蔽的现代人最需要的东西。懂得了禅,我们就能够在富时平和、穷时快乐、工作时舒心、休息时放松,就能够生无烦恼,死无畏惧。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只因人心里装了太多的贪欲、嗔心、痴念,才妄生出许多无名的烦恼和悲苦,到头更要自食紧张、焦虑、抑郁、压力等恶果。去除这些恶果,需要我们参悟佛理,知恩重义,智慧做人,以宽容博大、淡泊宁静的心态除妄去执。这样,我们才能看到禅花开,会心笑,才能感受到明月清风般的淡泊和静清寂,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空。

那么,何为佛?佛是人生的觉者。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而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能大彻大悟,人人都能回归圆满,人人都能离苦得乐,做不到空,只因人的佛性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坚韧,只因没有去除杂质才容易折断。铁器只有去除杂质才能制成精纯的器物,人只有抛却烦恼,才能觉海慈航,安抵人生的彼岸。在法的世界里,你应该了解忍耐不是压抑;你会懂得慈悲不需伪装;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不仅如此,佛学的智慧,还能让你拥有自在和欢喜。

佛家讲佛法,佛法就像一颗坚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时他们能够尝到糖的味道;对有牙齿的人来说,把糖放在口中咀嚼,他们能感受到糖的质感。若是不会运用,则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所以,我们需在了解佛法的基础上,体悟佛法,洞明它的精髓。

《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就是禅定、深定。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这样的道理,这样的处事原则,不只须弥山的佛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娴静的午后,蔽日的葡藤,舒适的躺椅,半盏香茗,一曲梵音,闻着茶香阵阵,看着光影里透出的禅机,你会感到世间的一切烦恼瞬时化作缥缈的烟云。正所谓: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

摘自《佛陀的下午茶》

End

请教佛陀

迦旃延尊者向国王许下诺言后,回到自己的住处就拚命思考,可是这偈文所指的问题,并不是用思考想象就可以明白的。一定要真正的大觉者才能解答。他真的感到毫无办法了,只得去求教别人。首先他到富兰那迦叶那里去请

佛陀为法舍身的故事

弘 一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

佛陀开悟

◎ 一 行毕钵罗树下,隐士乔达摩把甚深的定力集中在深入观察自己的身体。他看见每个细胞都像是出生、存在和死亡这永无止息的川流里的一滴水。他无法在身体中找到任何一物是永恒不变和有独立个体的。融汇在他身体之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 证 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教徒,他一看到佛陀,就开始破口大骂。佛陀却若无其事、面容安详地继续向前走。那位外道教徒看到佛陀被骂还不理会,脸上还带着笑容,心里十

佛陀的现实观

◎ 惟 贤(一)出家的原因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佛陀很伟大,他为什么出家?一般人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出家的原因如下:1.观察人生人生不够滋味,生下来就有生老病死、八苦交

“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 一 行雨季后三天,一个名叫须达多的年轻人来访佛陀,礼请佛陀前往憍萨罗说法,讲解醒觉之道。须达多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他住在波斯匿王统治的憍萨罗国都城舍卫城。当地的人都知道须达多是位慷慨的大慈善家,

刘素云:无话可说最好,无话可说是佛陀

靠什么来转变命运?就靠这句阿弥陀佛。命运掌握在谁手里?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你千万不要把命运交给别人,你自己一定要掌握这个主动权。那就是说,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命运是可以转变的。谁来转变你的命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佛陀和净饭大王边走边谈,比丘们整齐的队伍,净饭大王随驾的车马,都跟随在身后。一边是冠盖云集,一边是光头缁衣,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行列。佛陀和净饭大王一别就是十

李炳南: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一 行这一天有点凉意。以正念吃过午饭后,每个比丘都将自己的钵洗净,然后把坐垫放好,向着佛陀的方向而坐。竹林里的松鼠纷纷穿梭于比丘之中,无拘无束。一些更爬到竹树上,好奇地注视着群

佛陀的最后生活

◎ 巴 宙现代人欲彻底明了佛陀生活的真象,从其降生至于圆寂,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若干佛传,无论其原文为梵文或其他语言,其成书时代至少是距佛去世有数百年的时间。于此时期佛教已奠下坚固基础,传播既广

佛陀的开示:世间有四件事不能长久!

佛陀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释迦牟尼佛住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父母非常疼爱

佛陀功德——四无畏

无畏即无怯惧,如来智力内充明了,凡有所说,皆安稳清净,不可倾动,无惊怖恐惧,故名为无所畏。四无畏是指佛陀具有四种临众无畏的信心,无论说法、问答、论难,从容而安详,勇猛而安稳。佛陀功德-四无畏一、一切智

佛陀不是创世主

◎ 圣 严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

佛陀对难陀的教育

佛陀对难陀的教育证严法师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皂宫的楼阇,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受人间的爱欲之乐,难陀看到佛陀从远处渐渐走近,佛陀的庄严使他生起一股敬重之心;因此,难陀不由自主地从楼阇下来,走到佛陀面前合掌

佛陀的四个法宝

◎ 圆 因 一、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天算计如何让自己高人一等,如何家财万贯,如何穿金戴银,如何声名远播,一天二十

佛陀有十种不可思议的自在法

《八十华严》中,列出了诸佛世尊的十种自在法,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第一自在法:一切诸佛世尊对于一切法都得自在,而且明了通达种种言辞解说,演说各种法都辩才无碍。也就是说,佛不但通达所有的语言,而且对所有

佛陀的下午茶

◎ 刘江川有个人为法明禅师做了40年的侍者,法明禅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有一天,法明禅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侍者听到禅师叫他,以为法明禅师有什么事需要他帮

赞叹佛陀

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沙门师徒,正好也同路,为师的名叫须卑,徒弟名叫梵达摩纳。一路

中国式佛陀之美

中国式佛陀之美◎ 张 弓 在佛陀造像艺术中,各种形象的佛陀永远是主角。佛陀造像的功能,首先是供众瞻拜,已唤起信众的信向;他同时又是艺术品,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这就是所谓佛教艺术两重性的体现,即宗教性和世

习主席13分钟演讲全面论述中国佛陀教育

编者语:炼狱的历练是黎明前的混沌!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时下每个人,不管现在做什么,只要初心不改、信仰不移,必然涅槃重生。当我们明心见性、完成使命,人人皆可成圣贤!因为你最终的

陈柏达:佛陀的格言(陈柏达居士选译)

佛陀的格言陈柏达居士选译序一、宁静二、私欲三、束缚四、洞察五、愿望六、慈爱七、烦恼八、障碍九、愁苦十、待人十一、心境十二、行善十三、实行十四、省过十五、言行十六、学习十七、教育十八、快乐十九、幸福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