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浮屠经》的初传与汉人的认识
2024-11-08 07:40

《浮屠经》的初传与汉人的认识

  --民俗化的探源《中国佛学》编者

自张骞凿空之后,随着中西交通的发达,佛教开始沿着西域道传入内地,其中有史可征的最早传教活动,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的伊存授经。这次活动的结果是,伊存所授的《浮屠经》在中土小范围得到了一定的传播。这部《浮屠经》当时被笔录下来,并在其后的流传过程中应该是出现了一些互有歧文的抄本。根据汤用彤的考证,这部经曾被魏晋两朝的皇家所收藏,《魏中经》作者必经过目,且其所见《浮屠经》当不只此一部。该经后虽亡佚,但不少书籍保留了它的若干片断内容。可能是因为传抄时所依据的版本不同,致使保留下来的各片断有相互矛盾和歧义之处。但不论怎样,《浮屠经》是现在可以考知的第一部汉译佛经,这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佛教史学者多数认为佛教在输入中土的早期是依附于道术流传的,最早有据可考的应该是第一部汉译佛经--《浮屠经》。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关于伊存授经的记载中,有两句话值得注意:

《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闻、比丘、晨门(《通典》桑门下作伯开、疏间、白间、比丘、桑门。《画跋》作白开、疏问、白问、比丘、桑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

第一句话给出的信息是《浮屠经》在传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抄本,其特征之一就是弟子号的记述互有出入;也可见此经的流传。第二句话告诉我们西方传来的《浮屠经》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首先以经相称反映了对佛陀言教的敬重。其次这部经并非仅仅叙述佛传故事,其中必有叙述佛教教义的内容。再者,拿《老子经》与《浮屠经》相比较,认为二者应该是相同或相通的,但彼此间还是有些出入。之所以这样,有一种可能:伊存在翻译传授这部佛经时,为了便于中土人士的理解和接受,在遣词造句和意义表达上,采取了以老译佛、以老解佛的格义方法。这给初次接触佛教的中土人造成的印象是:《浮屠经》与《老子经》相差无几;后来的佛老同祀,说不定就渊源于此。方广锠也持类似的看法:

佛教流传中华之初,中国人站在传统的黄老思想的立场上去理解它,接受它。这种倾向的产生,追根溯源,其滥觞大约就是这部《浮屠经》,就在这部经所宣传的若干与黄老相通的教义上。

汉代佛教的道术化倾向,当始于此《经》。其意义在于:为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找到了载体,也为中土人接受佛教寻得了思想上的依据;这是要肯定的。

摘自《中国佛学》总第31期

End

《浮屠经》的初传与汉人的认识

《浮屠经》的初传与汉人的认识  --民俗化的探源《中国佛学》编者自张骞凿空之后,随着中西交通的发达,佛教开始沿着西域道传入内地,其中有史可征的最早传教活动,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的伊存授经。这

浮屠的简介

浮图(杂语)Buddha,又Stu%p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曰:‘言佛者,梵云佛陀,或

浮屠的引证解释

1.亦作“ 浮图 ”。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李贤注:“浮屠,即佛也。” 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浮

佛教中的“浮屠”的历史由来

“浮屠”是佛教名称,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佛陀”的旧译,一译“浮图”。“佛陀”的原意是“觉悟者”。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教徒对其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或“佛”。后来,佛经中所记载的一切能

浮屠--最难够到的往往是最珍贵的

美国的天堂动物园里,新去了一个喂河马的饲养员。老饲养员给他上的第一堂课,让他有点接受不了。听起来也确实有点离奇。老饲养员告诉他,不要喂河马过多的食物,不要怕它饿着,以免它长不大。新去的饲养员听了这话,

浮屠--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

有一户卖饼人家的儿子,从小心地善良,由于住在寺院旁边,所以每天送十个饼来供养寺中的道悟禅师。但道悟禅师每次都留下一个饼,并对他说:“我送给您,用来庇荫您以后的子孙。”有一日,他独自的想:“饼是我送去,

浮屠--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一天孙子禁不住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诵读这本圣典,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读懂,而且读懂的那部分

浮屠--财富与智慧的故事

有一天,商人和铁皮匠争论:财富和智慧,哪个更重要。商人说:“如果穷得象田里的老鼠一样,智慧有什么用?”“可是黄金也帮助不了傻瓜!”铁皮匠回答说。“哼,你吹牛,”商人说,“黄金能够把一个人从任何灾难中救

藏传佛教浮屠之美-见解脱佛塔

藏传佛教佛塔建筑形制不同,功用各异。从形制上看,主要有坛城式和覆钵式两种。坛城式佛塔一般采用土石结构建造,规模宏大,巍峨矗立,十分壮观。而且其形制颇具坛城形,加之主要又按照佛教的坛城义理构形,故带有浓

浮屠--佛经带给我们的是无量的福慧

一天,明心居士送佛经来到一寺庙,与众结缘,时有一穷汉经常到寺庙,看有可吃否。穷汉见此情景便向居士发问。穷汉问:“居士,佛经不可食,何不送来春饼,可吃乎”。明心居士答:“兄台,为食而来,或为法而来”。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