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精神导师的劝告2024-10-07 11:57
◎ 班迪达
对任何有抱负成为传教师或禅修老师的人而言,这一点相当重要──在与学生的联系上,要练习明辨深思,如果与他们有任何关系,须谨记永远要跟随佛陀的脚步,以大慈悲为动机。与正在接受帮助的人变得太亲近或熟悉是危险的,如果禅修老师与学生太过接近,也许会造成无礼与不敬。
禅修老师也应以佛陀为典范,以正确的动机──真正的仁慈,来与他人分享佛法,不应满足于成为受欢迎或成功的佛法老师。他应该努力地展现技巧来利益学生,他实修的技巧足以调伏身、口、意的行为,因此能带来真正的宁静与安乐。老师必须在这方面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动机。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指导禅修最有效的方式?我回答: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练习,直到非常熟练,然后要获得经典正确的理论知识。最后,要基于真正慈悲的动机运用以上两者。基于这三个要素来教学,一定会很有效。
在这个世上,由于不可思议的命运或业,许多人享有名望、声誉与成功。他们也许不像佛陀一样,真正成就因圆德,亦即他们也许不够努力,却侥幸而轻易地获得成功富有,这样的人可能会遭受许多批评。人们也许会说:奇怪!他是如何获得那个地位的,想想他是那么地懒散、怠惰,他不值得这样的好运。
其它人也许很努力,但可能由于他们不够聪明或没有天分,因此很慢才达到目标──如果最后有达成的话。他们无法成就果圆德,如此的人也不免受到责备:可怜的老东西!他那么努力,却没有什么头脑。
还有另一群人因非常努力工作而成功,由于实现了野心,便以此自得意满,不像佛陀将自己的光荣成就转向奉献人类,他们并未采取任何帮助社会或他人的行动。这些人也会遭到批评:看看他多自私啊!拥有那么多财产、财富与才能,却一点也不慈悲或慷慨!
在这世上,很难逃脱责备或批评,人们总是在他人背后彼此议论纷纷。有些评论只是闲聊,而有些则是活该──指出某人一些真正的缺失或弱点。佛陀成就因圆德、果圆德与恩圆德,实为人中之龙。
若要描述佛陀的伟大与圆满,可以写一整本书,他是解脱道的发现者与教导者。在此,我只希望为你开启沉思佛德之门,好让你在禅修中发展精进。
思惟佛陀的伟大,你也许会充满敬畏与崇敬,或深深地感激,能有机会走上这条伟人所发现与教导的道路。也许你会了解,为了要走在这条路上,自己不能懒散、偷懒或怠惰。愿你受到鼓励;愿你勇敢、强壮、坚忍;愿你走在这条道路上,直至终点。
摘自《禅修心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