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耕云:不二法门
2025-02-12 06:42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于台北市师范大学

每个人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一个分裂、多元的心,不统一又不集中,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力量了。

一开始我们就经常受到外在的得失、毁誉、好恶相对观念的影响,而萌生出恐惧、忧虑、不满的心态,并经常被这些因素所牵制、干扰、使我们活得很不自在、不自由、不解脱;乃至于不论如何伟大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活在无奈之中,常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夸张一点说,这样不调和、不安祥的生活,对于我们人生而言,毫无疑问的是一种煎熬;对我们生命来说,也显然是一种惩罚。多数人几几乎从生到死很少有惬意的时候,所以,佛法的根本认知就是:人生是苦。

确立了此一认知,我们应该感谢佛陀的慈悲,施予众生以心灵救济的法门。什么是心灵救济的法门?扼要地说,就是不二法门。我们只要进入这不二法门,当下就能证得自性,当下就是自在无碍,当下是个海阔天空任遨游的解脱境界。所以,六祖大师说佛法是不二之法。

事实上,一切圣贤都是由这不二法门诞生的,离开不二法门,就没有真实法,就没有自在潇洒的解脱生活。

研究不二法门有几个层次,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不二法门的基本认知。

一、对不二法门的认知

(一)自他不二

首先要认清楚的是自他不二──自己与别人原本是一体的,用自他不二的认知来泯除人我的对立,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调和。

烦恼从哪里来?烦恼从人来。自己看别人常常不顺眼;不论是别人的语言、动作和做事的方法,往往会觉得不合自己的意,于是就会厌恶、生气、烦恼、不满;别人讲话,也许不是讲我,但总觉得在影射自己、讽刺自己,这样怎能不生烦恼?倘若肯泯除主观,把人际关系调和好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而调和人际关系,首先就必须确认自他不二。这话怎么说呢?

就一个社会人而言,人是不可能孤立、单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因为不开纺织厂而有衣服穿,不是农人却有米饭吃这证明人是生活在互存、互助关系上的。

就佛法而言,首先我们要探讨生命的本来面目,由此肯定一真法界是个大圆觉海的生命之海。个体存不存在呢?个体是存在的;整体存不存在呢?整体也是存在的。没有整体的生命本源,就没有个体生命的派生,因此个体可显示本源,由本源流注出河沙世界、无量众生。万殊一本、一多不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父母未生前的生命基因,生命的原态完全相同。

个体生命的差异,只显示在父母生我以后的社会人上。从出胎、诞生、婴儿到成为社会人,其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晴对色,耳朵对声不断地录音、录影、见取、造业而形成了分别意识。我常说我们的眼晴就像录影机,拍过照片后就保存有资料。我们的耳朵像是录音机,听到声音就录成磁带,人脑也颇类似电脑,装入软体后就会发生作用,而每个人不同之处就在于所装的软体不同。

试看妇产科医院婴儿房里,那些还没有装软体之前的婴儿,人人不都是一样吗?他们简单到只会饿了就哭,饱了就睡,以后的差异是由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的生活条件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遗传因子不同、接触半径的性质不同所产生的。

我常说我们每一个人,当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他的未来。为什么?他的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特性,决定著他童年接触、认知的活动半径,决定他从一岁到十岁所接收的影响的内涵,从而构成了他人格、性格的雏型与人生的方向,但是在这以前,人完全是相同的。

我常譬喻说:如果你把一个水分子,丢在污水池里,然后坐飞机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乃至到北冰洋,再取出任何一个水分子,你说:它就是原来的那一个。准没错,因为它不只是相似或相等,而是绝对的全同。

个体的生命来自生命之海也是一样的,由大圆觉海流注出来的生命支流,有动的生命、准动的生命、不动的生命。不动的生命,就是器世间。在这生命的洪流里所流露出来的现象虽各殊,但其本质却不变。

竺道生法师在虎丘山对石头说法,顽石竟然也会点头,这绝非夸张之词;如果你的生命力够、亲和力够,器世间不动的生命偶尔也会动。

你、我、他就像三个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说有差别、若说是异化,那只不过是假象罢了。

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的确无可疑时,对于人我的界限,自然就不会那么凸显,自我意识也不会那么突出了,从此对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现象,都会油然产生一份亲切感,而不会有强烈的疏离感和排斥性,这样人际关系就会自然地改善,人际关系调和了,社会就会祥和、世界就会安宁,国际关系调和了,世界就会息争止戈,而渐进大同。

所以我们要想证入不二法门,首先就必须建立自他不二的基本认知,不仅不要把人我之际分得太清楚,更要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情怀,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的情感,我们活得才会更潇洒,才会获得更多的友情。

(二)色空不二

第二个基本认知是色空不二。有很多人认为色是质碍和现象,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样认知就大悖不二法门了。其实万生万物都是由空里来,又融归到空的母体里去的。对于原本的真实,有些哲学家主张唯心,有些哲学家主张唯物;唯心主义说是认识决定存在──没有我心识的认知,客观存不存在,根本就不是问题;唯物主义者说是存在决定意识──若是没有客观的物相,我的心灵就没有内涵,就不起作用。

像这些争论,只能说是很滑稽,也让我们联想到盲人摸象的譬喻,这都是边见──各执一边,既是边见,显然都违反了中道。

在信心铭中,三祖老早就说境由能境,能由境能。能够产生认知,能够产生作为,是因为有客观假象存在;没有假象的存在,表层意识的分别心就没有办法形成,全体是真心独照,这是能由境能。

什么是境由能境呢?客观的假有,藉表层意识的分别认知而显现,如果没有分别取相的认知,客观的假象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实体。什么是表层意识?这是我们由无明生见取,而形成的一种能够感知、分别外在事物的意识。

人们的脑子里所装的一切知识,都是透过六根的见取而获得的,其实质也不过是六尘的堆积而已,因为这些都是原本不有的。真实的必是原本的,而且最初的就是最后的。

一切的现象只是个诸行无常的过程,你看到的一切运作、一切的形色,完全如佛所说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毕竟寂灭。除了一真法界,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永恒的。因为原本不有,所以毕竟寂灭。

水结成冰,谁能说水是永恒的?如果说水与冰是不二的话,色与空亦复如是。我们了解了这些,就不会执幻为真,认现象为实质而对外认同了,也不会坚持说地球是天长地久了。

我们应该透视万物的真实相,而不应妄自取相认同。要知道人生最大的障碍和不自在,就是受外界的牵制,就是来自对外在虚假的认同,从而破坏了我们心灵的统一。我们能够肯定色空不二,就会明白有与无在实质上不是两回事;有的原本没有,原本没有的最后毕竟归空。如果说它原本是有而归于没有,那是断见;能明了有原本就不有,眼前只是现象,就能够摆脱相对,契入不二,得大自在了。

(三)死生不二

要想打破生死关,首先就必须了解死生不二。什么是死生不二?

人活著与死亡只是肉体的异化,而这种异化只限于生命的现象,实质上并没有异化。这话怎么讲?一个人出生了,法界──大宇宙并没有增加什么;人死亡了,乃至一个星球殒灭了,大宇宙也没有减少什么。就像煮一锅肉,肉烂到看不见了,它还在锅里嘛!它只是煮烂了而已,它并没有消失;我们的生与死也是如此。

所谓方生方死,是说我们生的起点,也正衔接著死的那一刹那,这两个点是可以重叠的。方死方生,就是说我们死的那一刻,也就是新生命的开始,这两个点也是可以重叠的。当我们下班休息时,休息的起点也就是工作的终点,这两点一样可以重叠。所以佛法往往用o来表示。

我们了解到人无所谓生,也无所谓灭。生是缘生,条件的组合;灭是缘灭,条件的解体。我们如能认知生是责任的开始,而死是任务的解除,就不再认为生是一种权利,死是一种断灭了。真实的是永恒的,大圆觉海是不生不灭的。整个的法界是个永恒的大生命,它是无欠无余,不生不灭的。勘透了这些,还有什么生灭、死生的问题呢?

二、不二法门的修学要领

(一)解行不二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理解多少,就要实践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实践,只努力求知,而不重实证,不能让知见与行为融成一体,不管你累积多么渊博的知识,那也只是废知识。

什么叫做废知识?就跟酒精一样,所含的只是没有营养的废热量;空有知识而不去行,它既不能抵抗烦恼,也不能有所裨益于你的生活;因为就业考试不考这些废知识。若想学能致用,就必须由解行相应,做到解行不二。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高明在什么地方?最突出之点在于人能以认识指导行为。如果我们的行为脱离了认识,就成了盲行妄作、胡作非为了。如果我们解行不能相应,那就是知行分裂,也就是双重人格,这种人一定是说得很好,做得很糟;人前很好,人后很糟。一个人格分裂的人,最后必然会陷于精神分裂,乃至精神崩溃而丧失了自己。

因此修行者,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认知我们不只是求知道而已,而是要藉力行去证实的。如果知而不行,驴年也到不了家。所以修学不二法门,首先要能做到解行不二,也只有以认知和理解来指导、支配、主宰行为,才能突出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品质,修行也才不会落空。

(二)理事不二

道理说得再好,一旦与生活脱节,就成了戏论。理论和认识如果跟生活行为无关,就是理事分立,分立就不是不二了。

修学佛法最伟大的目标,在于完成法的人格化;也就是说,以法为生命的内涵,构成生活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那才是真正完成了法身的熔铸。如果理是理,事归事,一个理,一个事,分明是两个,显然背离了不二法门。因此修行者必须把握的要领是理事不二,这样才能因理成事,以事证理,也才能证入不二法门。

(三)苦乐不二

苦是苦,乐是乐,分明是两种觉受,怎么说是不二呢?

我们如果到广东馆子去吃饭,菜是比较甜的。到了四川、湖南馆子则是带有辣味的。如果你要广东人吃辣椒,无疑对他是一种惩罚,他受不了嘛!但是在觉受的性质上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苦与甜、碱与酸都只是一种味觉,都是感官功能的刺激与反应。

就觉受的当体而言,是苦乐不二的。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试想看,你若没有菩提,就没有觉性,没有觉受,就跟石头一样,怎会有烦恼的感觉?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因为烦恼能彰显觉性,在烦恼与苦痛的当下就呈现出自性的功德。更何况烦恼无自性,若离我执,无有受者,一真法界,法海一味,有什么烦恼可得?所以修行的第三个要领是苦乐不二。

不论逆境、顺境,称心如意,或者穷途潦倒,都与自性无关,只要保持秒秒安祥,便是若能相续,名主中主了。

三、证入不二法门的方法

我们修行要证明的是什么?光说空话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证明的是自己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转化,验证自己是否完成了法的人格化?通俗一点说,自己是否已成为真理的化身?这是需要实证的。

证入不二法门的方法如下:

(一)能所不二

平常我们对禅所知道的,都只是能知,除了能知没有所证。只有开悟才会达到能所不二的境界──能知与所知合一,最显著的感受是心不再对外认同,不再被境所转,被缘所缚。能做到能所不二──能即所、所即能,当下就是自性圆融契入无执和漏尽了。

(二)定慧不二

真实的禅者,没有甚么入定、出定的事。一般所说的入定有很多流弊,例如打坐,就有很多的法门:有的守丹田、有的守黄中、有的守中丹田、有的守海底轮,各有不同。如果你当时的心态与法的要求不吻合,就会走火入魔。什么叫做走火入魔?心智走错了方向,而入魔也不是说变魔鬼,只是因错误而遭受折磨而已。有的人半身不遂,有的人精神分裂显然是受到折磨,这样的定是有为法。

佛法最上一乘法门的定是无为法。什么是无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执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车,只修心不执身;只保持内心一贯的安祥,不让它出现断层,不管其他的事情,因为只有安祥的心态才是定慧不二的现量与证量。

什么是定慧不二?六祖坛经开示得很明白:即定之时慧在定,即慧之时定在慧。又说:定慧等持,双修是正。

如果偏慧就会滋长分别,偏定易沦于无记。无记是坐禅最大的弊病,比掉举更坏;因为掉举只是你的表面意识在作怪,觉性还没有被压抑;定到偏于无记的程度,一切不知不觉时,就像没有主的空房子,魔就有夺舍的机会可乘,所以打坐而冥然不觉,非仅不好,也是很危险的事。除非是具有大功德,大修行,戒行净洁精严,有护法守护,才不会入魔;一般人坐到那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只有定慧不二,定慧等持,才能臻于定慧圆明之境。若要臻于定慧圆明不滞空的境界,那就唯有甚深安祥的心态,才能到达了。

什么是安祥的心态?我说话你听得清清楚楚,我不说你也没听时,内心历历明明、明明历历、空空朗朗、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的甚深安祥心态。安祥是法的正受、法的现量,除了安祥以外,任你见个什么,统名邪见,不管你有任何觉受,都是恶觉受。

若想证得定慧圆明,能保持秒秒安祥一百天,就会脱胎换骨,转凡成圣。反之,不论偏定或偏慧,都是边见,都不契合中道。

我们只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安祥,且能秒秒相续不断,加上由衷地反省忏悔,不出一年、两年就会证入不二法门的。

(三)体用不二

如能做到一切时中不离安祥,则所作所为悉同无为,自然智鉴无缺,不起分别而生活在观照般若中。既然体是安祥,用是安祥,秒秒安祥而不执不离现实人生,就是体用不二的证量。

证道歌说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独行、独步并不一定是到旷野荒郊,只要你能保持体用不二的安祥心态,虽然你在西门町散步,却好像是一个人在独行、独步一样,外面的一切,对你不会构成干扰。整个禅定的历程,就安祥禅来说,这就是离执禅定,也必须是六根对六尘不起粘滞,不生干扰,才有少分受用。倘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一旦面对社会五光十色,立刻心起分别,那是不行的;不能汇归不二,打成一片,是无法修行成功的。必须如证道歌所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才是体用不二。

(四)心法不二

一般人多忽略了自己那无价珍宝的心,向外觅法,纵使是找到了也是假的,因为心外无法嘛!若执著心外有法,显然是个典型的外道。我们要确认心即是法,唯求明心,属于内明,内明明个什么?内明明心见性;若谬认心外有法,那是外道,外道是什么?类似孟子的学生告子,主张真理在心以外;外道并不是个坏名词,只是说明他谬认真理是在自心以外而已。

我们明白这点以后,就知道心即是法,不假外求,真实法只在你的自心。古德说得很好: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谬执心外有法,就像连自己的父亲都背弃了一样的愚昧无知,所以说心法不二──心即是法,法即是心。认知了原本的心,就证得了法本法无法,如果连自己原本的心都被埋没了,还能求个什么?释迦牟尼传法偈说得很清楚:

法本法无法──法,原本的法是无可分别的。

无法法亦法──那个不可思议的法就是真实而永恒的法了。

今付无法时──今天我把不能言诠、无有方所的法付给了你时。

法法何曾法──你向我学法,学到了什么?何尝得到什么可计量,分别的法啊!

他虽然没有学到什么,且喜无所得也无可失。我们每个人的心,原本无欠无余,是圆满具足,恰到好处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心,不要让它迷失和受到污染,只要肯自净其意,始终保持著原本清净的本心,就会直了成佛的。

我们唱自性歌:菩提自性,本来清净。重点就在这本字上。因为真实的是原本的嘛!原本清绝点埃,绝诸相对,是个定慧圆明、寂然不动的大觉心。但用此心,就是说只要用那本来清净、本不动摇的心,就直截了当地圆成佛道了,这就是心法不二的最好说明。

本心就是法,法就是本心;本心就是本法,本法就是本心。能够修到心法不二,就直截了当地圆成佛道了。

四、禅是不思议的不二法门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不二法门大概是一了?须知不二法门,一也不立;若有所立,就是能立与所立,就成了二法,就不是不二法门了。不二法门的真实法要只有一句话──不思议。为什么?因为起心即妄,动念即乖,才生分别,已背本真,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

一般人往往认表层意识为自己原本的真心,殊不知这表层意识只是我们过活一趟人生的工具,以工具当主人,结果不仅反客为主,而且是尊卑不分,心国也就不太平了。我们习惯用分别心去认知法,而见取、执著,这叫做恶见取。不二法门是直截了当,一法不立的,而最直截、最了当的就是一个歇字。为什么?经上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把一切妄想全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当下即是。

佛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可思议,果能解行相应,多么省事!反之,不管你怎么去思惟、探索,都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与实证。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门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

讲到这里,忒地啰嗦,最直截了当莫过于信心铭中所说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换一句话说,禅就是不二法门,要想快速相应,疾速成就,只有证入不二法门,把好恶、是非、人我 ....一切相对的边见,统统泯灭,一体涵摄,不生分别,当下圆成。

以上略举了十个不二,若具体地讲,一切都是不二,百个千个列举不尽,例如得失不二、时空不二 ....本质上都是不二的。愿各位全体证入不二法门,涵泳大圆觉海。

End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刘素云:舍八万四千法门,持一句弥陀名号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念佛配以‘忏悔回向’法门,则成就易矣!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法门

父母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觉醒,亲子冲突,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不觉醒。所以你要知道,用禅的智慧来看亲子教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什么?而是提高到你修行的高度,提高到让父母首先要生

药师法门的七种修持方法

对佛教文化有一定了解之人,都知道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华严三圣等说法。其中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即药师如来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药师如来即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则是其胁侍菩

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净土法门缘于《华严》

◎印 光 溯此法之缘起,实在《华严》一经。以未详示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昔如来初成正觉,与华藏世界海诸大菩萨,互相酬倡,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

修行是调整心态,而不是挑选法门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似的,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又不行了,又扔了,又选一个。学佛修行哪有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 弘 一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王世英记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道 安 净土宗很难的就是信心,信心一定要具足。真信一定要用教理来判。小乘要见道证初果,大乘的根性初住,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才能算真信。见道就是修真性啊,可是,哪几个见道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

净土法门之殊胜

◎界 诠《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与大众一同来研究学习,而且还要真修实行。修者,若意于念佛法门者,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还要不定期加行。若修其他法门者,只是傍听,不做

成就念佛法门的资粮三福业

惟贤法师《无量寿经》讲的三福业是念佛的资粮,就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助行。阿弥陀佛在往昔因中发四十八愿,修三福业,这三福业与现实是相结合的。念佛人修行,除了念佛以外,还要结合现实、结合社会、结合你的生活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智 敏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即是密法的陀罗尼总持法门

不二法门

不 二 法 门◎ 慎 独不二法门是佛教重要术语,是微妙佛法的象征。所谓不二法门,是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的教法。不二法门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的法门。不二法门原指不靠言

修地藏法门的二十八种功德利益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念佛法门的修学次第

念佛法门的修学次第◎ 梦 参 一心不乱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是你不仅口头念,心里还要想。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

入般若法门

◎ 能 海法门,即最小范围的菩提道次第。分说则般若说二十二年,实则四十九年惟说般若,以一切法无不从般若流出,亦无不还归般若。大般若如与人同高的大像片,由初分以次遞至第八分。渐渐缩小,乃至《心经》如二寸

楼宇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土一宗发展到近代已是十分衰微,或以为此仅为愚夫愚妇求生福报之法门,或以参念佛者是谁,成有禅无净之法门。净土教理闇而不明,念佛法门杂而无统。印光大师有感于此,大发慈悲,一生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

元音老人:一心念佛是求生西方最好的法门

影子这东西拿不到的,影子这东西拿得到吗?你去拿,一场空啊,是吧,影子这东西怎么拿得到。所以我们现在人,拚命地想钱,脑筋里转,要发财,要致富,结果是两只脚一伸,两手一摊,一分钱你也没能带得走。你再爱好的

元音老人:耳根圆通法门

耳根圆通法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讲于深圳 元音老人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

元音老人:耳根圆通法门修证法要和保任要决

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一句阿弥陀佛 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

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蕅益大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净慧法师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

药师法门感应三则

◎ 欧子陵临刑免难魏天平中,定州孙敬德,装观音药师香像,朝暮礼事。后为贼所攀,将断死刑。梦一沙门,令诵药师观音名号。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刃三斩三折,皮肉不损,因之放还。见像项上,有三刀痕。上

念佛法门

念 佛 法 门印 光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