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耕云:净化自已
2025-02-11 13:18

刚刚过完中秋节,我愿各位心、月同圆。

一、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

禅不是一门学问,禅严格地讲,它也不是佛法,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如果有一样法,那是多出来的;少一样法,那是不够的,都不是圆满的。

二、禅的根本使命就是净化心灵、开发潜力

我们为什么要成立禅学基金会呢?因为我们有很多朋友志同道合,大家对于净化自己的心灵,对于日常生活感受到的无奈,大家都有同感。现在是个法治的社会,我们较多的人聚会,一定要向政府立案,很难得陈董事长发心大力支持,成立这个会。

宇宙当中任何一件事物,如果它没有存在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存在必要的东西,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禅学会既然成立了,就有它的使命,禅学会最根本的使命就是净化心灵、开发潜力。

三、修行就是扬弃杂质、净化自己

我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很多人很有学问,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烦恼与错误同在」,你若有错误的时候,必定摆脱不了烦恼;「毁灭与罪恶同步」,当你走向罪恶的时候,你也同时走向了毁灭。这个问题是心灵的问题,也就是素质的问题。

宇宙当中任何一样东西都讲究「纯」之可贵,「纯」就是净化。铁路上的铁轨,绝对不能做枪炮,因为它是高碳钢,密度不够、分子不匀,做枪炮,一发射就会炸掉。人虽然不能跟物相比,但是人的可贵,也在于他的延展性和抗力。宝石的价值在于它的坚硬度,「小家碧玉」--穷人家女孩戴的玉是软玉,软玉稍微戴个两天,就失去了光彩。因此,所有金属经得起氧化的、耐高温的,都是良导体,比较有价值。

所以我们修行,不是我们缺少什么、要补充什么,而是我们有了太多的杂质,应该把它丢掉。如果我们不肯把杂质丢掉,那我们整个生命的结构就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我们的生活是无奈的、烦恼的。所以禅的工夫主要的是净化心灵。我们的心灵净化了,我们生命的潜力也开发了。这个话怎么讲?太多的人是自己埋没了自己,一辈子没有把自己应该发挥的力量发挥出来,为什么?因为他杂质太多。

四、要摆脱常识的纠缠,活在统一单纯的心灵状态下

我们首先要承认,人是一部机器,人整个肉体是由六十兆原子堆积的化学工厂,它不停地起生化作用,而且它是多元式的,因为我们杂质太多。我们是一部机器,耳朵是录音机,眼睛是录影机,构成了我们的软体。我们所录的,不过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也就是我们人格的形成,而我们所执著的这个自我,只是表层意识,不是我们原本的心;原本的心被表层意识埋没了,被六尘覆盖了。如果不能突破这些,我们真正的自己便不能抬头;真正的自我不能抬头,我们只能活在无奈之中、活在常识里。如果摆不脱常识的纠缠,摆不脱受薰的六尘累积的概念,我们就无法发挥潜力。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就了解了「禅就是要我们活在统一单纯的心灵状态下」。

如果我们复杂,便会丧失了潜力。我们看那些哲学家、科学家、发明家,脑筋都很简单,简单到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他如果不是单一到这种程度,他就无法摆脱常识。我们思考问题都被常识所干扰,被常识所牵制,我们便不可能有创意和新的发现,于是乎我们就埋没了自己,而且我们不是个独立的自我,是个矛盾的内涵。我们昨天决定的事,今天否定了;早上要这么办,晚上又不办了。明明知道这件事若是办不成功,就辜负了自己,但是遇到事情来了,却知难而退。

一般人没有信心,只有常识。「常识」实在讲就是妄想,你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我们说这个玻璃缸是死的、静止的,但是所有的原子都有电子,没有电子,质子就会消失,所有的电子都在转动,它怎么可能是静止的呢?但是眼睛告诉我们它是静止的,常识告诉我们它是静止的。我们活在这样的生活当中,所以分别心不息。我们没有决心,没有毅力,不敢面对现实,我们希望「不耕耘就有收获,不努力也会成功,不付出也能获得」,于是大家乐、六合彩、股票狂飙,这是一种末世纪的心理--「只要今天不要明天,只管今天不管明天」,你既然不重视明天,你就可能没有明天。这个社会上天天都有绑架、抢银楼、诈赌,人不知道「毁灭与罪恶同步」,忽略了「烦恼与错误同在」,人只厌恶烦恼,却不知道抛弃错误。因此,我们要邀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净化自己,彼此切磋、砥砺,开发自己的生命力,这是我们成立禅学基金会的基本着眼。

五、修行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智均衡发展,一齐投入

人和动物不同,因为「人身难得」--人的身体很难得,动物的身体容易得。人和动物有何不同?人和动物表现在这个现象界,是不平等的,(南泉斩猫、沩山斩蛇,这是一种慈悲,何以他们是慈悲呢?有些话不用作注解。)因为所有的动物所突出的,只是它的本能,它有运动官能,可以做马戏,你可以教它;除了运动官能,就是它的本能─-觅食与求偶;然后就是微薄的感情。

人的修行,不是说抛掉情感,抛掉情感那是极大的错误。人的修行过程,应该是情感与理智均衡发展,理智升华为摩诃般若,情感升华为大慈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同体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而动物没有这些。人除了本能、运动,还有思惟、情感、理智,这是一般动物所没有的,所以说人身难得。人能借假修真,是说借我们虚假的心--六尘堆积的表面意识,利用表层意识的理性去辨别是非、正邪、真假、善恶,然后知道有所选择,而动物则不能。

六、最高等的人(上根大器)所追求的是「断惑」

人身难得,因为只有人有思惟和理智。人除了低级保存欲--说我不能受到伤害,我要安全;还有占有欲--说这东西顶好是我的,已经是我的了,别人不能拿走,但除了这些欲望以外,人还有求知欲。对于一个高水准、高素质的人而言,求知欲超过一切。他的烦恼不是说「没有饭吃」,也不是说「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而是说「很多事情他不明白」--他不了解「生命是个什么东西」,他不了解「宇宙什么叫做真理」、「宇宙最真实的是什么东西」、「唯一真实不变永恒的是什么」、「什么是佛法的最究竟处」。他为了追求这个答案而非常烦恼,得不到这个答案,感觉心里有许多惶惑,他得到了这个答案就能断惑。古德说:「学道须是铁汉,入眼是非便判。」一个人能够断惑,他便能够「入眼便判」,也就是对一切不再怀疑,不再惶惑,不再有所不知。那是最高等的人(也就是佛法讲的上上根器)所追求的。

七、要摆脱烦恼,必须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心态

至于刚才我第一段所讲的,要摆脱烦恼,那是一般人的心态。圣人有圣人的无奈,凡夫有凡夫的烦恼。我们讲圣人的无奈--释迦牟尼佛并不能改变提婆达多,耶稣也不能叫犹大不出卖他,圣人有圣人的无奈。我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要解决,我们的生活需要改善,心灵需要提升,就必须对现实有所改变;而改变的起点,不是要你改变周遭的环境,而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净化自己

End

楼宇烈: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楼宇烈耕云先生所揭示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

耕云:“信心铭”直解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于台南市一、禅是什么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我们要研究信心铭,首先应该知道禅宗的特色和禅究竟是什么?否则信心铭就很不容易了解。禅究竟是什么?通俗地说,禅是法界的实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态和

耕云:耕云书笺

示观然此事首须究明本来面目,不然恐无下手处。以兄宿根必能识得本来面目,如此则尊重者,尊重众生平等之所以然;亦即尊重生命之核心,生命之永恒相,亦即心之原态,又名本地风光。承当者,乃承当义不容辞之使命,担

耕云:“证道歌”浅释

证道歌浅释耕云先生讲述一九八八年三月为禅学季刊创刊而作宗门流传的证道歌,原列永嘉大师禅宗集,后经学者考证,认为应该是荷泽神会大师的作品才对。依据它的文词和风格,我赞成后者既名证道歌,它的基本性质和含意

耕云: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于台北市~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首先我们从──人身难得,正法难遇这两方面来说:一、人身难得自古以来,在宗教界有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生命是一?抑或是多?佛经上说:大圆觉海─

耕云:真我与禅定

于台南禅学会成立之前不少人修学佛法虽深,但却忽略了真正的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是摩诃般若(麻哈巴尼亚)又叫自性、本心,或说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摩诃般若是音译,涵义译不出来,很难译,如果译成大智

耕云:成佛作祖的方法

一、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因为每个人的祸与福、痛苦与喜悦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如果我们每个人把心保持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那么每个人活着都是在享受生命、享受人生。否则,如果我们的

耕云: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六尘对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

耕云:法供养最殊胜

一九八七年七月于台北市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每个人的祸与福、苦与乐都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如果我们把心净化到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我们就是在享受生命,开创人生,倘若我们的心态不好,观念不正确,只有邪知缺

耕云: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一、为形所役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

耕云:心法漫谈

1. 发掘真我 主宰心国为什么要发掘真我?因为人人都有真实永恒的自我。真实地自我就是原本的自己;凡是真实地,必定是原来如此、普偏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的。我们现在这个肉体,是以真我为基因,由印象、认识、

耕云:生之奥秘

这是个呈现安祥、生生不息的爱的宇宙。从生生不息,繁衍滋生为森罗万象,而且一直在新新不已。这是万有存在的现象,无人能否认,更无人能阻止。然而却一切从空里来,又回归到宇宙实相,这种新新不已的机势、生生不息

耕云:安祥禅的知与行

介绍词:我们很高兴能请到台湾中华禅学会的导师耕云先生,来跟我们座谈。禅学会的宗旨是很符合现代社会人心的。在禅学会成立缘起里面说:我们今天尽管利用厚生、成就空前,物质文明,亘古未有,但是富足的生活享受,

耕云:佛法与国运

各位先生:大家好!我到这里来,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庭一样,感觉到非常亲切及温暖。我是天津人,离北京很近,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和各位一同学习及领教,大家互相切磋,我认为这个机会非常珍贵。佛法的兴衰,和国

耕云: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

一、唱禅歌就是修行首先我对各位表示问候之意。南投合唱团成立才不久,有这么好的成绩,大家应该对最发心的张团长、萧老师表示敬意。各位团员的努力学习,这表示各位对修学安祥禅有很高的兴趣。我时常讲:唱禅歌就是

耕云:安祥乃生般若

安祥有没有涵义?有,心安则祥。我们心安无愧的做人,而且保持这种觉受,人生就很通畅,没有障碍,做什么事都很顺利。有人问我,安祥禅的力量何在?我说:安祥禅的力量能消千灾,能解百难,说不尽它的功德,最简单的

耕云:禅者的使命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人,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人,是受思想的支配和认识指导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认知,就没有正确、高尚的行为;而无意识的行为,那只是低级的行为。现在的社会是工商社会,工商社会

耕云:牛的礼赞

牛的礼赞耕云先生 著一、人生的理念活在相对人生中,一般人的共同理念和认知,应该是:收获必先耕耘,成功须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贡献方受尊重。如果是反其道而行:不耕耘,只要收获(甚至是你耕耘,我来收获),

耕云:解惑录一

无电阻相应快问:两年前我开始学法。我曾研读安祥之美,并用心抄写,当时内心感到很舒畅,很喜悦。接著又持诵金刚经,看导师讲词,听录音带,今天听了自性歌,见到了导师,却不禁一直掉眼泪且无法控制,心脏跳动加速

耕云:禅者的立德、立功、立言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人,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人,是受思想的支配和认识指导的,如果没有正确思想和认知,就没有正确高尚的行为;而无意识的行为,那只是低级的行为。现在的社会是工商社会,工商社会支配

耕云:净化自已

刚刚过完中秋节,我愿各位心、月同圆。一、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禅不是一门学问,禅严格地讲,它也不是佛法,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如果有一样法,那是多出来的;少一样法,那是不够的,都不是圆满的。二、禅的

耕云:略谈观心

修观有两种一种主动作意的是有为法,另一种只客观观心的是无为法。观心也有两个阶段:初级是念念自知,虽有许多杂念妄想,禅宗古德说:识得不为冤,同时要能自己当家作主,意识里冒出来的坏念头要否定它、不随顺它(

耕云:摩诃般若的要义与入门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耕云:爱的人生

自序太阳表面有黑子,这黑子会造成人们的隐忧:白璧往往有微瑕,这微瑕会给予人们以遗憾;爱的人生也藏有恨的污点,这恨的污点,正破坏著人生的完美,威胁著人类的生存。因为爱是生机,是创造,恨是死亡,是毁灭。爱

耕云:禅的特质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四日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禅学座谈会首先感谢方教授和邢博士的安排,使我们有这么宝贵的会晤座谈。谈到禅,的确是向上一路,密不通风,找不到一点缝隙可以钻进去。禅是很难入的,入了禅就能得到大解脱

耕云: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导师注解

所谓牧牛,乃明心见性后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为宗门知有之来源。或问,既已见性,斯即成佛亦,更牧牛则甚?须知理虽顿悟,悟乘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所谓隐隐犹怀旧时嫌。无始习气,何能顿尽?

耕云:临济禅与安祥禅

临济禅与安祥禅耕云先生 著序一九九一年七月廿日于河北正定临济祖庭首先对净慧法师、住持法师以及各位表达我最深的敬意。天气这么热,各位在百忙中能来参加这个聚会,可以说彼此有缘。能到临济祖庭来参访,也是我的

耕云:宗教与科学

有些人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存有不能调和的矛盾,在同一个人的思想中,绝不可能同时接受宗教和科学,似乎宗教便是不科学,而科学就是一定反性灵。其实,这种看法既非当然,又非必然,事实上也并不尽然。如果因为哥白

耕云:青少年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道

是谁之咎青少年,寄托了国家的希望,决定著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因此,他们一直是家庭的瑰宝,社会的宠儿和时代的骄子。令人遗憾的是近三五年来,我们的青少年犯罪记录,竟追随著国家经济起飞和社会加速工业化,

耕云:中华禅风的演变(一)

一、参禅的根器我们讲参禅,首先必须确定参禅的根器;也即是说,哪些人适合参禅,哪些人不适合参禅;焦桐可以做琴,不可以做栋梁,楠木可以做栋梁,但不可以做琴。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根机,如果根器不相投,学

耕云:不二法门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于台北市师范大学每个人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一个分

耕云:中华禅风的演变(三)

三、参禅的心路历程(一)迷什么叫迷?认假作真,把无常当永恒,把虚幻当真实,把每件事和物看为实有,除非我们刻意的去研究、讨论,否则总认为这个地球是永恒的,没有人说地球会坏,没有人把这概念挂在心头,人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