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之咎
青少年,寄托了国家的希望,决定著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因此,他们一直是家庭的瑰宝,社会的宠儿和时代的骄子。令人遗憾的是近三五年来,我们的青少年犯罪记录,竟追随著国家经济起飞和社会加速工业化,不断升高著质和量。看来不仅无可避免地踏上了欧美国家的覆辙,而且也显示出早发和后来居上的迹象。对此,我们尽管是忧心忡忡,但对于那些具备可塑性的大孩子们,除了惋惜,并无痛恨的意思。只是遗憾我们这一代的中坚人物,何以竟会无视于欧美社会的前车之鉴?现实到,为眼前,放弃未来,要事业,不要后代!
谁都知道,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青少年阶段最重要;人格形成的因素中,父母的影响最深远。事实上青少年犯罪,大多数是有人生养,无人管教;不缺衣食,只欠关怀的落寞子弟。虽然那些轻伦理、重功利,突出自我,放弃责任的贤父母们,实为青少年犯罪的制造者,他们却无须负法律刑责,似乎也没有良心可供责备,但无可否认的,他们的确已经不折不扣地辱及先人,祸及子孙,并且还殃及无辜,危害了社会国家。怪的是他们偏又不自殒灭。
问题症结
依佛法观察,四大不调,体弱多病,精力衰退,心智枯竭,力不从心,固然很苦恼。反之如果是五阴炽盛,就不仅止于坐卧不安,心神不宁而已,它已潜伏下爆炸性的毁灭因数。
所谓五阴,简单地说,就是构成生命要件的色、受、想、行、识。因为被无明所覆,故曰阴。至于炽盛,显然是与衰弱相对而言的。综合来说,五阴炽盛就是生理和心理的亢进,也就是体力、精力、智力的过剩。这种过剩的现象,最常见之于青少年的身心,并且构成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症结之所在。形成过剩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
一、生理旺盛──在正常发育中的青少年,往往血气方刚。如果得不到适当消耗,难免要走上打打杀杀的歧途,早晚惹出大祸。
二、生活优裕──家道富裕的父母,总耽心子女的营养不够充足。想心思、动脑筋、出花样、调味道,让子女吃得又好又多。结果过剩的营养,造成孩子们脑满肠肥,青春发胖,不但不是好现象,一旦促成发育早熟或精力过于旺盛,以后麻烦将很多。
三、时间过剩──一个既未到兵役年龄,又未能考取学校,家道小康,衣食无缺,有书不喜读,无事可以做,加上父兄为生活忙碌,母亲不长于紧迫盯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闲居不善的结果,最易出毛病。
四、缺乏关怀──如果有父心切事业,早出晚归。有母性嗜麻将,家务委人。以为供给衣食费用,便算已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偶然兴致勃勃地诉说成绩和荣誉,常常显出不耐烦的神色。孩子的交友、消闲、课外阅读等,概不关心。自然成长的结果,往往得到令人震撼的收获。
五、溺爱不明──从小对子女溺爱。打架,总是自己孩子有理。需索,除了天上的星星月亮,可说是有求必应。闯出祸来,情愿破财消灾。离开学校立即畀与高位──事业是自己的。
这种在暖房里培养大的,尽管可供欣赏,但却绝非栋梁之材。一旦独当一面,鲜不骄奢淫逸,若遇小人,必至行不由径。
治本之道
一、齐家为本──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无不出之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俭朴实,尚义明礼健全、和谐的家庭。反之,一个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家庭,绝对教不出堂堂正正的子女。正像垃圾堆只合繁殖细菌;佳子弟必出积善之家。
二、佛化家庭──齐家之道,古有明训。惟佛化家庭,允为至善之图。因为,如果子女人人坚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欺骗、不饮酒,则罪无从萌,祸无由生。人人自幼仁慈、廉介不苟,长大定能离邪存诚。父母若能正信三宝,便已经给了子女以最佳身教。盛德所积,至诚所感,祥和所润,子女必定能成为对社会提供卓越贡献之有用人才。故范仲淹每值阃内有孕者时,晨兴辄于佛前祝祷:不信三宝者,愿勿生吾家!吾人虽不能效泰国知识青年在就业前,必须过一段僧侣生活──国王也不能例外。否则不但找不到好工作,而且也找不到好的婚姻物件。起码要使全家人一体皈依三宝,坚持五戒。果真如此,何虑心不正、意不诚、身不修、家不齐?治国、平天下也是当然之理,必然之事。
三、教勤教俭──衣但求暖,严禁奇装异服。食惟摄生,勿恣口腹之欲。在学要督其日课,空闲应奖勉协作家事。起居有时,作息有度:不许睡太迟,起太晏。总求营养无过剩。精力、智力无过剩。金钱与时间无过剩。自然心平(衡)气和(畅),一切保持正常,可免逸出轨外。纵使家道富裕,对此也不可放松。
四、励志励学──若说志壹帅气,稍嫌陈义过高。无论如何,培养少年正当志趣,以启迪人生理想,吸引其情感、智慧投向所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提供世界伟人传记,作为假期读物;随其兴趣购买参考书籍,帮助其进行实验,然后随年龄之增长,诱导他把学问的兴趣专一化。渐渐他就会上瘾,一旦上了瘾,为母所应耽心的便只是孩子废寝忘食了。未来成就敢说已操左券。
五、期望勿奢──如果自己的子女资质不高,硬要逼他成龙成凤,满足自我意识,妄逞门第观念,对子女不仅是戕害,更是荒弃。因为最后他们会一事无成,身无寸长。所以孩子们如果不是博士的材料,早日选个专科去读,仍可不失为有用之材,硬要赶鸭子上架,失望悲痛的是你,而咎实不在鸭子。
此外,建议当局,请重惩戕害国家前途,断送民族希望的刽子手、谋杀犯──凡贩卖迷幻药和诲淫书刊者,一律处以重刑;凡有子女而不肯管教者,课以重罚;凡恶性重大,犯罪倾向一时不能矫正者,集中开设心理病科附设学校,由其法定监护人员负担一切费用。
结论
当兹欧美社会,正因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压抑了人文精神,窒锢了心灵活动,而导致人本思想衰退,社会秩序混乱,侵蚀了人伦的理性自觉,助长了唯我的兽性的疯狂;青少年大喊迷失,成年人沉溺功利,物化人心,岂可至死都不醒悟?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为可大可久中华文化精髓之所在,以及中华民族百劫千磨犹坚劲之所以然。如果我们只是汲汲以蝇营狗苟为念,沾沾以功利得失为忧喜,而忽略青少年问题的解决,则隐忧何堪!
End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 季羡林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这话看似深奥,其实极为简单明了。我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之道。每天锻炼身体,至少要练上两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上一次还是讲到「泛爱众」这一章的《弟子规》,在这章里面有一句经文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诫我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来看《弟子规.亲仁》这一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我们在修学的道路上离不开良师益友,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泛爱众》,这里面我们讲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在跟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将利让与他人,自己宁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余力学文」,这是《弟子规》最后一部分。这里面不仅教诲我们要力行与学文并重,而且还开示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对我们求学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这是《论语》里面所讲到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能够将孝、悌、谨、信、泛爱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宽运法师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戒淫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
离人我是非之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一
元音老人一谈养生之道使身体失去健康的原因很多: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
行寿康之道◎ 妙 莲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 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农夫耕作时,就把一、两岁的小孩带出去,放在田埂上,让他受风吹、日晒,将来才能长得强壮。你看贫穷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楼宇烈耕云先生所揭示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体 恒六度中的第一是布施。很多人对布施一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实意义却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如何在现实中来修学布施法门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有些人为行布施误入歧途,所以要对布施进行
豆芽在老人的长寿和健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近代老年医学研究,在有益寿延年功效的10种食品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黄豆及黄豆芽,排在第六位的是绿豆和绿豆芽。常吃豆芽,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现代心理学说人格成熟者有具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关系融洽、有安全感及自我接纳、具有现实性知觉、客观看待自己、专注于事业、行为具一致性七大特点,具有这种成熟人格,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常
父精母血阴阳交媾成功,形成一个血肉腔子,或曰生理太极。此时人天相感,无极之道立即感知,无极而太极,太极真种子跃然而出,以圆坨坨、光灼灼先天一点灵光形式,进入母胞血肉腔子,成为吾人性命主宰的天命元神!胎
方是周周正正,心底无私,洗尽铅华之后的纯净底色,历经世事也不染尘埃;方是一身正气的轩敞格局,带着仪式感,瓦解了多少世俗里的偏见。圆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闲花落地又得重生,即便失望也不绝望;圆是周而复始源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祖师、享誉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下,近几年纪念老子的活动尤为丰富多彩。推崇老子、喜欢老子的思
佛学研究真实的宗旨,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彻底解决人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抵达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理想境界——涅盘彼岸,实现超越生灭的涅盘,必须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真实不变的东西为依靠,这种东西从认识的角
四季,指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摄生,指摄取不同食物及各种方法以养生。关于不同季节,如何采用不同的摄生之道以养生,道经说:天以金木水火土以养人,地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以养人。百病横生多因饮食而起,饮食之患过于声
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事、行为动作应该有准则,坐卧也应讲求时宜。如果行为没有准则,坐卧不讲时宜,都是违悖摄生之道的。古语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正是对修炼之人姿态的形象描绘,同时也体现了修炼的内
编者按: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信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千真万确,不能改易。修行人但从心上用功,不向心外驰求,信自心是佛,信圣教语言,不妄改变。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
道谛是指能通达涅槃的道路,或称为“苦灭道谛”,是达到苦灭解脱,进入涅槃果位的修行方法。道是可修性,既然知道生死诸苦,是由集的业惑所成,同时又知断了烦恼而证涅槃,因而急需向上再追求断集的方法(道)。修诸
道谛,是佛学四谛中的最后一“谛”。道,是通达的意思,也有道路的意思。当然,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从此大乘教、小乘教又各有发展。佛学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于台南市一、禅是什么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我们要研究信心铭,首先应该知道禅宗的特色和禅究竟是什么?否则信心铭就很不容易了解。禅究竟是什么?通俗地说,禅是法界的实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态和
示观然此事首须究明本来面目,不然恐无下手处。以兄宿根必能识得本来面目,如此则尊重者,尊重众生平等之所以然;亦即尊重生命之核心,生命之永恒相,亦即心之原态,又名本地风光。承当者,乃承当义不容辞之使命,担
证道歌浅释耕云先生讲述一九八八年三月为禅学季刊创刊而作宗门流传的证道歌,原列永嘉大师禅宗集,后经学者考证,认为应该是荷泽神会大师的作品才对。依据它的文词和风格,我赞成后者既名证道歌,它的基本性质和含意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于台北市~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首先我们从──人身难得,正法难遇这两方面来说:一、人身难得自古以来,在宗教界有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生命是一?抑或是多?佛经上说:大圆觉海─
于台南禅学会成立之前不少人修学佛法虽深,但却忽略了真正的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是摩诃般若(麻哈巴尼亚)又叫自性、本心,或说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摩诃般若是音译,涵义译不出来,很难译,如果译成大智
一、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因为每个人的祸与福、痛苦与喜悦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如果我们每个人把心保持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那么每个人活着都是在享受生命、享受人生。否则,如果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