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耕云: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2025-02-11 12:04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于台北市

~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们从──人身难得,正法难遇这两方面来说:

一、人身难得

自古以来,在宗教界有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生命是一?抑或是多?

佛经上说:大圆觉海──生命之海,无量、无限、无边它是一,亦是多,佛法圆融的说法为一多不二,比如:在台湾海峡的海水中丢进去一个水分子──氢二氧一,然后到美国西海岸,或者到北冰洋去取出一个水分子,我们说这就是在台湾海峡丢进去的那个水分子,没错,为什么?因为全同。

佛法说: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色心不二,得失不二,升沉不二,迷悟不二都是不二的,为什么都是不二的?因为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凡不是原本的,便都是虚幻,是幻相。

什么是原本的?你、我生命的原态都是原本的,是相同的,说它是多、是一都可以。

既然生命之原态、基因相同,为什么会产生许许多多不同生命的单元?

各位知道众生都有佛性,佛就是觉,众生皆有佛性,即是众生都有觉性。就从众生都有觉性这一点来讲,说众生本来是佛,可以这么讲;但就事实上来讲,众生绝不是佛,佛亦绝不是众生。这道理在那里?在人和一般动物的表层意识的结构不一样;人有本能、感情、理性、智性、思维,而动物则只有突出的本能和稍许的感情。

所谓表层意识,就是感官接触六尘所吸收、累积在我们头脑表面上的东西,在这个表层意识的下面,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意识,这一点是我们所忽略了的。因此,我们被表层意识的机械、惯性所操纵,人,亦大多突出自己的本能,而人,事实上就好像一部机器,是个化学工厂。我们从生到老,不断地吸收,含藏而成了生理本能上的机械惯性,没有人能够真正把原本的自我──最真实的本心,让它出头来主宰这部机器,相反地是被这个机器所主宰;如:服从肠胃、追求异性、自我保存、领袖欲、占有欲等完全是被这机器所操纵,而没有尽到做主人的责任来操纵这机器。所以,人有许多的烦恼、不如意和痛苦。

但是,人可以修行成佛,因为人的表层意识结构是健全的;人有理性,有智性,会思维,这是一般动物所没有的。所以说:人身难得,人可以修行成佛,而一般动物却不能。

就因为人有理性、智性、思维,所以,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向往,及向前开创的精神。有了人身,具足了人的功能和条件,便可进一步开发理智,突出表层意识的覆盖,显现出我们最原本的自我──摩诃般若。

在修行过程中来说,就是所谓见性;见到了自己生命的永恒性,见到了自己生命的不变性;于是,自己便认知了最真实的生命,肯定了自己的生命,既然把握住了生命的真实与永恒,自然我们就不再斤斤计较目前的荣辱得失,不计较生死苦乐,当然,就不会迷失在原本不真实的幻象之中。我们便可以自在、潇洒的过活这既存在又超越,既淑世又出世,极其美好的禅的人生。

人能活在原本的心态中,那一定是──日日是好日,天天是好天,消千灾于未萌,去百难于未形。人要是不能突出原本的心态,活在真实自我中,那是最可悲、最可怜、最脆弱、而且真正是被埋没了的人。

所以我们说:人身难得。

二、正法难遇

若说正法,没有一样不是正法。佛说五乘法,都是正法。菩萨、声闻、缘觉在法海一味来看,没有什么不同。

在法华会上,佛觉得有些弟子的根器已经成熟,将说大乘法要时,有五百个阿罗汉退席。佛说这些人是蕉芽败种。为何如此?因为他根器如此,他只具备这种福慧,已经定型了,他不可能再向上发展,不能承受更大更妙的法。

真正的佛法,一个是正定,一个是正见;正见、正定如鸟之双翼,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正定:就是正受,正受即是真实地受用,正确的感受,感受如果不正确,毛病、烦恼都来了;如果感受得很正确,人就会活得极潇洒,极自在,诸邪不侵,烦恼不入,只有安祥,学法能否得到真实受用,感受是很正确,那要看你是不是法器(正因),所遇到的师父(正缘)是不是明师而定。

佛经上说正法极难值遇,在涅槃经上比喻为从兜率天投一芥子至阎浮提的针尖上,而事实上,正因、正缘相遇比这还要难。所以佛经上形容为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旦值遇,就如磁铁相吸,就要加倍珍惜,就要下大决心,奋志努力修行,了毕生死大事;否则,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岂不太可惜、太愚昧吗?

学法开悟,能得到正受,非常可贵,很多人学了一辈子都没有开悟,他也没有正受,没有品尝到法的味道。

香林惠远禅师说:老僧四十年才打成一遍!这就是说,他经过四十年时间的努力才得到了正受。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位未曾尝受过法的滋味,人人若知保任、珍惜,确实是缩短了历劫修行之苦。

华严经上形容这种正受为: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这即是说:你得到的正受,和佛的受用是一样的。

禅宗说途中即家舍,路上和到家的感受没有两样。所以修菩萨行得到正受以后,能够保任不失,便可体会到本地风光实际理地的真正法味。不过,菩萨有因地菩萨,有果地菩萨,既使到了果地菩萨,还不能算是成佛。菩萨为什么不是佛呢?金刚经上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谓差别,也即说你丢得干不干净。

法华经说运粪出!二十年中但令除粪!如果你把心中多余的东西丢得干干净净,丢得不能再丢时,那就差不多到家了;如果仍有一理寓心,一事萦怀,那就是障碍;理障,障菩提;事障,长无明。所以菩萨和佛还有稍稍差别,而佛是正遍觉、毕竟觉、究竟觉。佛的正遍觉是寤昧一如;佛睡眠跟我们醒著是一样的;佛若是睡觉也和一般人一样去做梦,那就不是佛了。

其次,说到正见。

什么叫正见?见得很正确,不会以假为真,以幻为实,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这些都是邪见。真正的正见都超越了这些。正见可见到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可以见到一切生命的最初因、最初相,证得自己心的原态。

有人问我:说法是正是邪?是好是坏?我告诉各位,不可以有这样的疑问。

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你说你是第一,没有人反对,你如果说别人第二,那就犯法了。比如说:我的黑人牙膏全世界第一!可以,因为我的设计就是追求第一,不要第二的,我的精神、我的目标都是如此,你若说我不如你,那是你的观点,起码我的包装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第二个跟我是相同的(若有,一定是仿冒、是膺品)。如果说:你的黑人牙膏第一,他的白人牙膏第二,那白人牙膏就会去法院控告你。所以,我们不要去批评别人,要注意自己,不要去看别人如何,只管修行自己。

我们学禅,首先必须要确定是无为法。金刚经上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差别在那里?差别在无为得是不是很澈底?是不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不是还要去观想自己是幻、是真?去现出佛的影像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话不难懂,一切现象都是虚假不实的,都不是真理,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原本没有所发现的四万个银河系,没有星球,没有人类,那有什么相?原本不有,究竟归无。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你若看见一切相根本就没有,那就如其本来,本来什么都没有嘛!

说到正见,我为什么要求各位读六祖坛经?各位如果读六祖坛经进入状况,就能够品尝、体会到佛的境界,你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而希望入禅,告诉各位三个字──不可能。

我要求各位做的事,都是可以收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否则我不会给各位添麻烦,增加负担。那你要是不做的话,我还有什么办法叫你甩掉你的业障呢?

所以,大家要多读六祖坛经,会背诵更好,因为修行有些超常识的,就是这部经,你只管读,照著经上所说去做,不必去听别人讲。你若是原本不懂,听别人讲,你会更糊涂,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你记得很清楚,那是知解。你心里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装些废知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你若不相信,听别人讲经你都记得,烦恼来了,你拿它去抵挡,抵挡不住,最好的办法,你把六祖坛经读它三千遍,你一定会入禅,会领悟,这不叫知解。读经的好处就在这里,为什么不去自己领悟,而去学知解呢?

一切法门,都如古德所说以楔出楔,如果你以方便当究竟,那是不解脱再加不解脱,禅宗所谓的雪上加霜。

比如打坐,那也只是个方便,打坐如果能够成佛,那怀让禅师在马祖庵前也可以磨砖成镜了?

你若是修学禅宗,就不要搞这一套,你若是愿意当二乘、当声闻、当缘觉,那你去当你的二乘、声闻、缘觉好了,我这里不要你改变生活方式,你昨天怎么活,今天还是怎么活;今天怎么过,明天还是怎么过!我这里没有八关斋戒,二百五十戒亦没有基本五戒;只有一条戒:不可告人的事不要做,不可做的事不要去想。你只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不必去追求什么权利。若能如此,法就会在你心里生根,你就会得到正受,活得潇洒、自在。

三、学道须是铁汉

刚才说到正法难遇,的确难遇,但是遇到了,要知珍惜。什么是正法?很简单,我说话时你听得很清楚,我暂停不讲,你反观自心看有什么?这个就是心的原态。这即是摩诃般若──是大智能;大智慧是一切智慧的源头,没有它,就没有任何的智慧了。能够唤醒你摩诃般若的就是正法。

今天我们想志取最上一乘、要超越一切有为法的人很多,我们要有个聚会的地方,须要有人发大心,办道是需要条件的,条件就是缘,而这个缘是极为可贵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现在动机有了,条件具备了,结果也产生了,但却有人不知珍惜,不明是非,不辨正邪、不分大小,不知高低连基本理智都不具备,见异思迁,那是你自己的事,你问我谁好谁坏?我不说,我只告诉你:凡是著相的、执著的都不是禅,禅是最上一乘,超越佛祖的。

古德判教,有小、有大、有圆、有顿,禅是圆顿教,圆是圆满,圆融无碍,顿就是不历僧祇获法身,不必生生世世修行,一生可以成办的大事,是至圆至顿。

创刊号的禅刊上,我写了证道歌浅释。证道歌是大澈大悟的人,述说他悟道的路径。他是过来人,他所指出来的路标,你照著所指方向走下去不会错。大家如果真正看懂了证道歌浅释,就不必再问我:那个是正法?那个正?那个不正?

古人说: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你若是个学道铁汉的话,就不会啰哩巴嗦、问东问西、问好问坏了。我只能说我是第一,我不会说别人第二;是第一?第二?你应该有理智去判断。

再告诉各位一句:学佛法最怕杂毒入心;什么叫杂毒入心?你有病吃药,服药尚未病愈,又服另外一种牌子的药,起了化学作用,中了毒,病更加严重了。

禅,只适合根性单纯、诚敬信具足及上上根器的人,比如六祖,一字不识,一旦悟道,即是万代宗师,这就是为法求道的典型。

四、万事万物皆是缘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缘的结合,缺少了缘的条件,什么都没有,完全不存在,所以缘就是万事万物的当体。

缘──原本不有。缘──当体即空。佛法基本的架构──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才能缘起,性若不空,便成了僵滞、死水。所以,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才能具备不断向前、向上的演进,创造的、活泼的生机。而人,一粒生元──一个生命的单粒,具有无限创造发展的可能,但是,一失人身,就万劫难复,你若珍惜这个可贵的缘生去努力学习、修行,告诉各位,一定可以大事了毕。

五、初见性人要防漏

在安祥之友中,见性的人有三件事必须要注意:

1、要好好保任,当心漏掉,最容易漏的是讲话:滔滔不绝,辩才无碍,天花乱坠,讲完了,安祥没有了,或降低了,为什么?漏掉了。

2、注意不要对外认同,要秒秒留意自己的心态,如果太注意外面,把一切看得很真实,安祥心就降低了。

3、要不断的管带:管住表层意识,带住安祥,就如同带著幼儿上街,一不小心把小孩丢了,再找回来可就麻烦了。

最重要的,你要把生气、不满、抱怨、牢骚统通丢掉,如果你一生气,你就会发现安祥不在了。

安祥不与愤怒同在,安祥不与错误同在,安祥不与妄想同在,安祥不与废话同在

刚刚见性的人,请你务必记住以上所说,保有难得的安祥,不要把他漏失。有人说:和太太同房会漏掉,那是黑白讲,没这回事。释迦牟尼佛有儿子,我也有儿子,过去诸佛、大菩萨都有儿子,现今见性的人都有儿子。不须要独身,用不著吃素,不必学打坐,也不要去观想只要活在安祥里,一切具足,万法具备,这就是正行──真正的修行。

End

人身的价值

人 身 的 价 值◎ 济 群首先,必须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很多人不曾意识到,人的身份究竟有多重要。因为我们此生是以这一身份来到世间,似乎做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殊不知,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我们历经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大安法师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为规范。首先从孝养父母来看,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基础,要有孝道,孝道也表明一个人知恩报德的基本的道德心理。为什

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

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 莫 孜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觉。佛陀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

人身就是个垃圾桶,为何千万要珍惜?

达真堪布什么是人身的真正意义呢?人身实际上是个垃圾桶、饭桶、臭皮囊、废物。从头发到脚指甲之间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有用的。我们来观察一下。人皮剥下来连牛皮都不如,牛皮还可以做衣服、鞋子等很多有用的东西,而

楼宇烈: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楼宇烈耕云先生所揭示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

卢志丹:佛告诉你:人身有多么难得!

佛告诉你:人身有多么难得!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法就是活法》佛陀说法在《杂阿含经》中,佛陀说:崄恶恐怖,于世卒起,众生运尽。人身难得,唯当行法、行义、行福,于佛法教,专精方便。各种凶险恐怖,在世间猝然而

卢志丹: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君闻否?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君闻否?纪念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摘自 卢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佛说:要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才能得人身。人身难得,生命更在呼吸间,我们应该珍惜短暂的一生,精进修行,让自己

耕云:“信心铭”直解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于台南市一、禅是什么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我们要研究信心铭,首先应该知道禅宗的特色和禅究竟是什么?否则信心铭就很不容易了解。禅究竟是什么?通俗地说,禅是法界的实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态和

耕云:耕云书笺

示观然此事首须究明本来面目,不然恐无下手处。以兄宿根必能识得本来面目,如此则尊重者,尊重众生平等之所以然;亦即尊重生命之核心,生命之永恒相,亦即心之原态,又名本地风光。承当者,乃承当义不容辞之使命,担

耕云:“证道歌”浅释

证道歌浅释耕云先生讲述一九八八年三月为禅学季刊创刊而作宗门流传的证道歌,原列永嘉大师禅宗集,后经学者考证,认为应该是荷泽神会大师的作品才对。依据它的文词和风格,我赞成后者既名证道歌,它的基本性质和含意

耕云: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于台北市~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首先我们从──人身难得,正法难遇这两方面来说:一、人身难得自古以来,在宗教界有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生命是一?抑或是多?佛经上说:大圆觉海─

耕云:真我与禅定

于台南禅学会成立之前不少人修学佛法虽深,但却忽略了真正的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是摩诃般若(麻哈巴尼亚)又叫自性、本心,或说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摩诃般若是音译,涵义译不出来,很难译,如果译成大智

耕云:成佛作祖的方法

一、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因为每个人的祸与福、痛苦与喜悦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如果我们每个人把心保持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那么每个人活着都是在享受生命、享受人生。否则,如果我们的

耕云: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六尘对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

耕云:法供养最殊胜

一九八七年七月于台北市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每个人的祸与福、苦与乐都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如果我们把心净化到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我们就是在享受生命,开创人生,倘若我们的心态不好,观念不正确,只有邪知缺

耕云: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一、为形所役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

耕云:心法漫谈

1. 发掘真我 主宰心国为什么要发掘真我?因为人人都有真实永恒的自我。真实地自我就是原本的自己;凡是真实地,必定是原来如此、普偏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的。我们现在这个肉体,是以真我为基因,由印象、认识、

耕云:生之奥秘

这是个呈现安祥、生生不息的爱的宇宙。从生生不息,繁衍滋生为森罗万象,而且一直在新新不已。这是万有存在的现象,无人能否认,更无人能阻止。然而却一切从空里来,又回归到宇宙实相,这种新新不已的机势、生生不息

耕云:安祥禅的知与行

介绍词:我们很高兴能请到台湾中华禅学会的导师耕云先生,来跟我们座谈。禅学会的宗旨是很符合现代社会人心的。在禅学会成立缘起里面说:我们今天尽管利用厚生、成就空前,物质文明,亘古未有,但是富足的生活享受,

耕云:佛法与国运

各位先生:大家好!我到这里来,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庭一样,感觉到非常亲切及温暖。我是天津人,离北京很近,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和各位一同学习及领教,大家互相切磋,我认为这个机会非常珍贵。佛法的兴衰,和国

耕云: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

一、唱禅歌就是修行首先我对各位表示问候之意。南投合唱团成立才不久,有这么好的成绩,大家应该对最发心的张团长、萧老师表示敬意。各位团员的努力学习,这表示各位对修学安祥禅有很高的兴趣。我时常讲:唱禅歌就是

耕云:安祥乃生般若

安祥有没有涵义?有,心安则祥。我们心安无愧的做人,而且保持这种觉受,人生就很通畅,没有障碍,做什么事都很顺利。有人问我,安祥禅的力量何在?我说:安祥禅的力量能消千灾,能解百难,说不尽它的功德,最简单的

耕云:禅者的使命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人,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人,是受思想的支配和认识指导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认知,就没有正确、高尚的行为;而无意识的行为,那只是低级的行为。现在的社会是工商社会,工商社会

耕云:牛的礼赞

牛的礼赞耕云先生 著一、人生的理念活在相对人生中,一般人的共同理念和认知,应该是:收获必先耕耘,成功须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贡献方受尊重。如果是反其道而行:不耕耘,只要收获(甚至是你耕耘,我来收获),

耕云:解惑录一

无电阻相应快问:两年前我开始学法。我曾研读安祥之美,并用心抄写,当时内心感到很舒畅,很喜悦。接著又持诵金刚经,看导师讲词,听录音带,今天听了自性歌,见到了导师,却不禁一直掉眼泪且无法控制,心脏跳动加速

耕云:禅者的立德、立功、立言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人,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人,是受思想的支配和认识指导的,如果没有正确思想和认知,就没有正确高尚的行为;而无意识的行为,那只是低级的行为。现在的社会是工商社会,工商社会支配

耕云:净化自已

刚刚过完中秋节,我愿各位心、月同圆。一、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禅不是一门学问,禅严格地讲,它也不是佛法,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如果有一样法,那是多出来的;少一样法,那是不够的,都不是圆满的。二、禅的

耕云:略谈观心

修观有两种一种主动作意的是有为法,另一种只客观观心的是无为法。观心也有两个阶段:初级是念念自知,虽有许多杂念妄想,禅宗古德说:识得不为冤,同时要能自己当家作主,意识里冒出来的坏念头要否定它、不随顺它(

耕云:摩诃般若的要义与入门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耕云:爱的人生

自序太阳表面有黑子,这黑子会造成人们的隐忧:白璧往往有微瑕,这微瑕会给予人们以遗憾;爱的人生也藏有恨的污点,这恨的污点,正破坏著人生的完美,威胁著人类的生存。因为爱是生机,是创造,恨是死亡,是毁灭。爱

耕云:禅的特质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四日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禅学座谈会首先感谢方教授和邢博士的安排,使我们有这么宝贵的会晤座谈。谈到禅,的确是向上一路,密不通风,找不到一点缝隙可以钻进去。禅是很难入的,入了禅就能得到大解脱

耕云: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导师注解

所谓牧牛,乃明心见性后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为宗门知有之来源。或问,既已见性,斯即成佛亦,更牧牛则甚?须知理虽顿悟,悟乘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所谓隐隐犹怀旧时嫌。无始习气,何能顿尽?

耕云:临济禅与安祥禅

临济禅与安祥禅耕云先生 著序一九九一年七月廿日于河北正定临济祖庭首先对净慧法师、住持法师以及各位表达我最深的敬意。天气这么热,各位在百忙中能来参加这个聚会,可以说彼此有缘。能到临济祖庭来参访,也是我的

耕云:宗教与科学

有些人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存有不能调和的矛盾,在同一个人的思想中,绝不可能同时接受宗教和科学,似乎宗教便是不科学,而科学就是一定反性灵。其实,这种看法既非当然,又非必然,事实上也并不尽然。如果因为哥白

耕云:青少年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道

是谁之咎青少年,寄托了国家的希望,决定著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因此,他们一直是家庭的瑰宝,社会的宠儿和时代的骄子。令人遗憾的是近三五年来,我们的青少年犯罪记录,竟追随著国家经济起飞和社会加速工业化,

耕云:中华禅风的演变(一)

一、参禅的根器我们讲参禅,首先必须确定参禅的根器;也即是说,哪些人适合参禅,哪些人不适合参禅;焦桐可以做琴,不可以做栋梁,楠木可以做栋梁,但不可以做琴。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根机,如果根器不相投,学

耕云:不二法门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于台北市师范大学每个人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一个分

耕云:中华禅风的演变(三)

三、参禅的心路历程(一)迷什么叫迷?认假作真,把无常当永恒,把虚幻当真实,把每件事和物看为实有,除非我们刻意的去研究、讨论,否则总认为这个地球是永恒的,没有人说地球会坏,没有人把这概念挂在心头,人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