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耕云:中华禅风的演变(一)
2025-02-12 06:32

一、参禅的根器

我们讲参禅,首先必须确定参禅的根器;也即是说,哪些人适合参禅,哪些人不适合参禅;焦桐可以做琴,不可以做栋梁,楠木可以做栋梁,但不可以做琴。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根机,如果根器不相投,学法就不可能会有成就。

参禅的根器,从什么地方去看?应具备什么性向、气质才可以参禅呢?

(一)从动机上来看

学法,最要紧的是动机,所谓因正果圆,如果因地不真,便会果遭迂曲。

有些人参禅,觉得禅很玄、很妙,他要作一个很玄、很妙的人,所以去参禅,像这样的人,因地便不正确。禅虽然很妙,但它是一般的,而非特殊的,并无神秘可言。如果为了追求奇特、神秘而参禅,动机不正,学禅便会走偏,一旦走上谈玄说妙之路,便会自生障碍而脱离实践。

如果有人对佛法、对禅怀著一种神秘感,为了要发掘神秘,获得神秘,或者要突破这个神秘而来参禅,像这样的动机,显然不正确;真理既是一般的,特殊的就绝不是真理。鸡有两条腿,有没有三条腿、四条腿的鸡呢?有,但那是怪鸡,是特殊的鸡;特殊的就不是一般的,就不具备普遍性、真实性和永恒性。所以,探求神秘,追求玄奥,不是参禅的正因。

还有一些人参禅,是为了摆脱烦恼,这样的人参禅不会成功;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就想到了禅;当他快乐、不烦恼的时候,便把禅忘掉了。像这样,绝难打成一片,不会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也不会参到桶底脱落,得个透澈的了悟。

另有一些人参禅,是基于功利主义。人生本来很苦,没有一个人从生到死,得到过完全符合他主观意愿的环境和遭遇。既然每个人都活得不如意,活得无奈,都有或多或少的烦恼,于是到了莫可奈何的时候,他便追求奇迹,希望得到神秘的力量;他参禅、他学佛,是希望得到佛天的保佑,可以升官发财,万事亨通。佛法不讲信者得救,更不是恶势力。正法是廓然大公的,佛菩萨绝不是贪官污吏──你供养他,他就保佑你,你不供养他,你就倒楣,正法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所以,抱著功利主义的思想去学佛法,动机不正,因地不真,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

以上所举,皆非真正学禅的动机,也不是参禅的正因。

真正参禅的人,要发无上心,使生命有了寄托,使自己的真理智抬头,让自己的真情感扩张;在理智上,希望到达不疑之地;在生命上,希望得到心灵的完全净化,发掘出存在的真实和生命的真义,把捉住生命的永恒。因为真实的都是永恒的,当你证得真实的时候,你就会摆脱生死,赢得生命的究竟解脱。自己解脱了,立下度脱广大有情众生的宏愿。如此发心,才是学禅的正因,有了正因,必定获得正果。

(二)从修行态度上来看

有些人把禅当作生活中的兴趣之一,而非唯一的兴趣;有些人把禅当作生活中的调味料,多少有那么一点点潇洒飘逸之感就好;有些人把禅当作谈话的资料、文字的游戏,藉以排遣生活中的无聊。像这样的态度,学禅断然不会成功,因为禅是绝对的真实,与虚伪绝不相应。也有些人把禅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表示自己会禅就很清高,像这样的违背了平等法,学禅自然也不会成功。那么,究竟什么人学禅才会成功?抱著什么态度才会成功呢?

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能的花朵;也即是说,你必须把禅当作唯一的兴趣、人生唯一的目标,才会有成就。如果把禅当作兴趣之一、目标之一,便不可能有成,最多只能摸到边缘,因为你的态度只是浅尝辄止,便绝不可能到达大澈大悟的境界。

为什么说学禅应该是唯一的生活兴趣,而不是说生活准则?因为种种事实证明,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兴趣很重要,缺乏兴趣,便流于僵滞、枯燥。

王冕是个放牛的孩子,荷花画得很好。爱迪生唯读过两年书,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王冕画荷,没有丝毫功利思想;发明之王爱迪生,他研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兴趣使然。如果爱迪生没有画图的兴趣,你下个命令说:给你三个月的时间,给我画一幅长江万里图,画不出来就枪毙你;那你枪毙他十次,他也画不出来。如果你叫王冕造一个木牛流马,给他三年的时间,他三十年也造不出来。所以兴趣很重要。

我们如果对禅有了一种很自然的兴趣、心态和向往,把禅视为生命,视为生活的源头活水和归宿,学禅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兴趣会使你欲罢不能,如果离了禅,就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就会觉得生命没有理想、没有意义、没有寄托、没有归宿,具备这样的态度,学禅一定会成功。

文人、诗人、艺术家也是一样,兴之所至,锲而不舍,久之,一如十月怀胎期满的产妇,想不生都不行。所以我说:如果你喜欢打麻将,干脆以牌王为目标;你喜欢下棋,就以棋王为目标,不必去学禅,凡事皆成于一,败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古人参禅,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禅门典籍上事实俱在。这些人一见祖师,三言两语便开悟了,就好像是熟透了的苹果,一碰即落。他们并非天生的圣人,都是历经长时的修习,如青原、南岳皆是修养深厚,深入三藏,然后于祖师启发之下桶底脱落。所以,若是没有崇高的兴趣,缺乏集中的心意,便没办法学禅。

(三)从学禅的资质和禀赋来看

有些人天生就很敦厚,吃了亏反而高兴,帮别人跑腿,还沾沾自喜,好像占了便宜,做了一点实际贡献。有些人一天到晚算计别人,占了便宜才高兴,吃了亏就烦恼。有些人天生好像就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热诚,一天到晚精力充沛,兴趣盎然,没事看蚂蚁搬家,能瞧上两小时,摸摸盆景,能修理几十分钟,像这样的人禀赋很厚。有些人则是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百无聊赖,好像活得很不耐烦。

学禅,须要极大的精力,须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须要百折不为所屈的毅力,须要很高的智慧,绝不是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百无聊赖、毫无生趣的人所能胜任的。必须是禀赋敦厚、热情洋溢、忠厚踏实、择善固执的人,绝非一般世智辩聪之流,一如达摩大师所说:无上大法,绝非小德、小智、轻心、慢心者所堪承当的。

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大智能和小聪明毫无关联,聪明人不一定有智能,而大智能的人不一定有小聪明,所谓大智若愚。聪明是分别心的产物,大智慧是生命的本态,是根本智、自然智、无师智,是永恒的真正自我。分别心生的小聪明只顾到私利,大智慧就是把全生命、全心力投入,这种投入不是有为法,而是自然的反应。所以,大智慧是远离分别心的;分别心只是小聪明,小聪明和大智慧绝缘。分别心只会给你带来烦恼和增加记录惯性,根、尘相对产生的虚妄执著,只能覆盖真如。所谓真如,就是如真的本性。

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因此,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人可以发现法则,创造机器,却不能创造真理。

真理既然是原本如此的,那就不要从语言、文字堆里去找,因为原本没有亿万计的银河系、太阳系和这个地球,没有生物,没有人,连人都没有,哪里有语言和文字?禅宗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思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如果执著这些东西是实有,便被其缠缚、障碍,而发掘不出真理来。所以,要往前看,往远看,最初的即是最后的,最后的即是最初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把全生命融入真实里,然后再浮现出来,那时候,你就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物我一如,自他不二。

End

楼宇烈: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楼宇烈耕云先生所揭示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雒树刚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根据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

道教信仰,早已渗透到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不信道教!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敢说你不打太极拳,你不拜财神,你不接受传统方法养生,你也从不祭祀祖宗先人?甚至,你连豆腐也不吃?这些,都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内容,早已渗透到全民族的骨子

威武大中华

作者前言我2008年秋季赴美留学,2013年9月毕业回国,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从2008年到2016年这八年当中,我看到了一个快速发展和高速进步的中国,令我这个海归更从侧面感受到这个国家和民族

中华道学百问丨西方有炼丹术吗?

中国历史上有延续两三千年的炼丹术,曾为中华文化、文明,科学、科技产生过深远影响那么,在西方有炼丹术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不同的是炼丹人员的职业、文化层次、信仰及环境上的迥异。中国炼丹术影响深远(资料图)

耕云:“信心铭”直解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于台南市一、禅是什么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我们要研究信心铭,首先应该知道禅宗的特色和禅究竟是什么?否则信心铭就很不容易了解。禅究竟是什么?通俗地说,禅是法界的实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态和

耕云:耕云书笺

示观然此事首须究明本来面目,不然恐无下手处。以兄宿根必能识得本来面目,如此则尊重者,尊重众生平等之所以然;亦即尊重生命之核心,生命之永恒相,亦即心之原态,又名本地风光。承当者,乃承当义不容辞之使命,担

耕云:“证道歌”浅释

证道歌浅释耕云先生讲述一九八八年三月为禅学季刊创刊而作宗门流传的证道歌,原列永嘉大师禅宗集,后经学者考证,认为应该是荷泽神会大师的作品才对。依据它的文词和风格,我赞成后者既名证道歌,它的基本性质和含意

耕云: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于台北市~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首先我们从──人身难得,正法难遇这两方面来说:一、人身难得自古以来,在宗教界有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生命是一?抑或是多?佛经上说:大圆觉海─

耕云:真我与禅定

于台南禅学会成立之前不少人修学佛法虽深,但却忽略了真正的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是摩诃般若(麻哈巴尼亚)又叫自性、本心,或说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摩诃般若是音译,涵义译不出来,很难译,如果译成大智

耕云:成佛作祖的方法

一、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因为每个人的祸与福、痛苦与喜悦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如果我们每个人把心保持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那么每个人活着都是在享受生命、享受人生。否则,如果我们的

耕云: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六尘对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

耕云:法供养最殊胜

一九八七年七月于台北市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每个人的祸与福、苦与乐都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如果我们把心净化到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我们就是在享受生命,开创人生,倘若我们的心态不好,观念不正确,只有邪知缺

耕云: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一、为形所役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

耕云:心法漫谈

1. 发掘真我 主宰心国为什么要发掘真我?因为人人都有真实永恒的自我。真实地自我就是原本的自己;凡是真实地,必定是原来如此、普偏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的。我们现在这个肉体,是以真我为基因,由印象、认识、

耕云:生之奥秘

这是个呈现安祥、生生不息的爱的宇宙。从生生不息,繁衍滋生为森罗万象,而且一直在新新不已。这是万有存在的现象,无人能否认,更无人能阻止。然而却一切从空里来,又回归到宇宙实相,这种新新不已的机势、生生不息

耕云:安祥禅的知与行

介绍词:我们很高兴能请到台湾中华禅学会的导师耕云先生,来跟我们座谈。禅学会的宗旨是很符合现代社会人心的。在禅学会成立缘起里面说:我们今天尽管利用厚生、成就空前,物质文明,亘古未有,但是富足的生活享受,

耕云:佛法与国运

各位先生:大家好!我到这里来,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庭一样,感觉到非常亲切及温暖。我是天津人,离北京很近,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和各位一同学习及领教,大家互相切磋,我认为这个机会非常珍贵。佛法的兴衰,和国

耕云: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

一、唱禅歌就是修行首先我对各位表示问候之意。南投合唱团成立才不久,有这么好的成绩,大家应该对最发心的张团长、萧老师表示敬意。各位团员的努力学习,这表示各位对修学安祥禅有很高的兴趣。我时常讲:唱禅歌就是

耕云:安祥乃生般若

安祥有没有涵义?有,心安则祥。我们心安无愧的做人,而且保持这种觉受,人生就很通畅,没有障碍,做什么事都很顺利。有人问我,安祥禅的力量何在?我说:安祥禅的力量能消千灾,能解百难,说不尽它的功德,最简单的

耕云:禅者的使命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人,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人,是受思想的支配和认识指导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认知,就没有正确、高尚的行为;而无意识的行为,那只是低级的行为。现在的社会是工商社会,工商社会

耕云:牛的礼赞

牛的礼赞耕云先生 著一、人生的理念活在相对人生中,一般人的共同理念和认知,应该是:收获必先耕耘,成功须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贡献方受尊重。如果是反其道而行:不耕耘,只要收获(甚至是你耕耘,我来收获),

耕云:解惑录一

无电阻相应快问:两年前我开始学法。我曾研读安祥之美,并用心抄写,当时内心感到很舒畅,很喜悦。接著又持诵金刚经,看导师讲词,听录音带,今天听了自性歌,见到了导师,却不禁一直掉眼泪且无法控制,心脏跳动加速

耕云:禅者的立德、立功、立言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人,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人,是受思想的支配和认识指导的,如果没有正确思想和认知,就没有正确高尚的行为;而无意识的行为,那只是低级的行为。现在的社会是工商社会,工商社会支配

耕云:净化自已

刚刚过完中秋节,我愿各位心、月同圆。一、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禅不是一门学问,禅严格地讲,它也不是佛法,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之法。如果有一样法,那是多出来的;少一样法,那是不够的,都不是圆满的。二、禅的

耕云:略谈观心

修观有两种一种主动作意的是有为法,另一种只客观观心的是无为法。观心也有两个阶段:初级是念念自知,虽有许多杂念妄想,禅宗古德说:识得不为冤,同时要能自己当家作主,意识里冒出来的坏念头要否定它、不随顺它(

耕云:摩诃般若的要义与入门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耕云:爱的人生

自序太阳表面有黑子,这黑子会造成人们的隐忧:白璧往往有微瑕,这微瑕会给予人们以遗憾;爱的人生也藏有恨的污点,这恨的污点,正破坏著人生的完美,威胁著人类的生存。因为爱是生机,是创造,恨是死亡,是毁灭。爱

耕云:禅的特质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四日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禅学座谈会首先感谢方教授和邢博士的安排,使我们有这么宝贵的会晤座谈。谈到禅,的确是向上一路,密不通风,找不到一点缝隙可以钻进去。禅是很难入的,入了禅就能得到大解脱

耕云: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导师注解

所谓牧牛,乃明心见性后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为宗门知有之来源。或问,既已见性,斯即成佛亦,更牧牛则甚?须知理虽顿悟,悟乘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所谓隐隐犹怀旧时嫌。无始习气,何能顿尽?

耕云:临济禅与安祥禅

临济禅与安祥禅耕云先生 著序一九九一年七月廿日于河北正定临济祖庭首先对净慧法师、住持法师以及各位表达我最深的敬意。天气这么热,各位在百忙中能来参加这个聚会,可以说彼此有缘。能到临济祖庭来参访,也是我的

耕云:宗教与科学

有些人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存有不能调和的矛盾,在同一个人的思想中,绝不可能同时接受宗教和科学,似乎宗教便是不科学,而科学就是一定反性灵。其实,这种看法既非当然,又非必然,事实上也并不尽然。如果因为哥白

耕云:青少年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道

是谁之咎青少年,寄托了国家的希望,决定著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因此,他们一直是家庭的瑰宝,社会的宠儿和时代的骄子。令人遗憾的是近三五年来,我们的青少年犯罪记录,竟追随著国家经济起飞和社会加速工业化,

耕云:中华禅风的演变(一)

一、参禅的根器我们讲参禅,首先必须确定参禅的根器;也即是说,哪些人适合参禅,哪些人不适合参禅;焦桐可以做琴,不可以做栋梁,楠木可以做栋梁,但不可以做琴。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根机,如果根器不相投,学

耕云:不二法门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于台北市师范大学每个人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一个分

耕云:中华禅风的演变(三)

三、参禅的心路历程(一)迷什么叫迷?认假作真,把无常当永恒,把虚幻当真实,把每件事和物看为实有,除非我们刻意的去研究、讨论,否则总认为这个地球是永恒的,没有人说地球会坏,没有人把这概念挂在心头,人甚至

洪启嵩: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新视野

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新视野洪启嵩 演讲 董飞整理10月10日18:30,在复旦大学老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复旦大学禅学会邀请到了国际中华禅创始人洪启嵩先生,以《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文明的新视野》为题,为大

方立天: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东亚地区,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中心,而且在历史上也曾经广泛地影响了欧洲等地区。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