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至今还能完整保存古代风貌的少数者。广胜上寺、下寺及水神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的重修和重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元、明两代的建筑群以及雕塑、壁画和琉璃,在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民国时期,广胜寺金代经藏的发现和保护,以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考察,又为古寺增添了许多传奇。
1934年的夏天,梁思成、林徽因、费正清、费慰梅,这两对学者伉俪结伴来到山西汾阳峪道河避暑,这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去处。而对梁林来说,此行更重要的内容是继续早已开始的古建筑考察。一年以前,汾水下游的赵城广胜寺发现了金版藏经,在学界名声大噪。梁思成认为如果藏经是金代的,那么寺院本身很可能是宋金时期的,而此前他们还没有发现宋代以前的建筑。于是四人租了汽车前往考察。此时滂沱的夏雨把土路变成了烂泥塘,没走多远只好弃车,改乘骡车或徒步继续前行。到第三天,远远看见霍山顶上广胜寺上下两院殿宇及宝塔,塔身遍体镶嵌的琉璃在夕阳渲染中闪烁辉映。待四人赶到下寺时已在暮霭中,然而下寺的辉煌说明它果然是不负重望的建筑瑰宝,好像是对四人这一番辛苦的奖赏。
广胜寺传奇:一场大地震催生的艺术经典

广胜寺下寺后殿
广胜寺在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寺院。不仅寺名为唐代宗皇帝所赐,寺中还藏有佛舍利、元世祖忽必烈的御容和皇帝所赐的藏经。在梁、林等人的考察中,除了独特的建筑群,下寺后殿内的一些情况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看到塑工精极的佛、菩萨和罗汉像,侍立诸菩萨尤为俏丽,佛容衣带,庄者庄,逸者逸。山墙显然是新粉刷过的,而东山墙上方尚存有一小块壁画,图像色泽皆美。向寺僧询问后得知,早在1927年,两山墙上的壁画已卖给文物商人以价款修葺殿宇。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庙宇展厅中,来自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炽盛光佛壁画、北京智化寺的藻井以及一尊精美的南海观音雕像是极具代表的藏品
那是军阀割据的时代,国内外不法古董商们借机大发国难财。于是在晋南几座著名的寺庙宫观中,一批精美的壁画蒙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古董商们与寺僧乡党相互勾结,窃取寺观中的古壁画倒卖出国形成一股暗流。这种倒卖行为使许多鸿篇巨制的壁画被生生割裂剥离墙面,继而颠沛流离散失海外。广胜寺下寺的四铺壁画最终散落在美国三家博物馆:后殿的两铺元代壁画,一铺为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所得;一铺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前殿的两铺明代壁画则落户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除广胜寺之外,山西稷山兴化寺的一铺元代佛教壁画和两铺平阳府某道观的元代道教壁画由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庋藏;兴化寺的另一铺壁画则在北京被爱国学者截流购买,最终辗转至故宫博物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此八铺壁画相关的壁画残件散落于欧美其他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里。

大都会博物馆藏广胜下寺后殿的西山墙元代壁画《药师佛佛会图》
广胜寺下寺后殿(即大雄宝殿)的两铺元代壁画的内容为《炽盛光佛佛会图》和《药师佛佛会图》。在考察中我注意到,下寺后殿东山墙左上方尚留有部分壁画--就是梁林四人在1934年看到的那些图像色泽皆美的残存壁画,图像为一些旌幡的飘带,与《炽盛光佛佛会图》中左上方的旌幡可以衔接。据此可以确定,下寺后殿的东山墙应该是《炽盛光佛佛会图》的原位,而《药师佛佛会图》则应位于对面西山墙上。《炽盛光佛佛会图》在1932年由纳尔逊博物馆年购藏,如今与一尊水月观音塑像和来自北京智化寺的藻井一同陈列于博物馆的中国庙宇厅。《药师佛佛会图》是纽约收藏家赛克勒1954年从卢芹斋在纽约的助手卡罗手中购得的,1964年赛克勒以父母的名义将壁画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次年与一批来自中国的造像共同陈列于博物馆新落成的赛克勒厅。

大都会藏《药师佛佛会图》局部
在下寺后殿壁画《炽盛光佛佛会图》中,主尊为炽盛光佛,手持金轮趺坐于须弥座上,与两侧日光、月光二菩萨构成佛三尊,周围集结了天上星界诸神及侍从。在《药师佛佛会图》中,胁侍主尊药师佛的是文殊和普贤二菩萨,佛三尊周围簇拥着日光、月光、药王、药上等八大菩萨;两外侧是药师佛的十二神将,象征着药师佛的十二大誓愿。而广胜寺下寺前殿的两铺明代壁画东西对峙的也是炽盛光佛和药师佛与他们的属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四铺壁画的下方,供养着圆光笼罩的盆花和供品,盆花之间出现了数位供养人手持鲜花果实美酒等供品的供养场面。这些图像提示我们这是一个正在举行法事活动的场面。那么,广胜寺为何请来这两位佛尊呢?

纳尔逊博物馆藏《炽盛光佛佛会图》局部
元大德年间,广胜寺遭遇了特大地震。根据碑碣史志资料测算,其震级与裂度几与汶川大地震相同。由于地处极震区,寺院在地震中近乎全部毁灭。震后长达六年的余震及连年大旱导致寺庙民居遭受灭顶之灾,晋南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荒,朝廷也元气大伤,无奈中只好寄希望于上天,请求神灵的佑护。

纳尔逊博物馆藏《炽盛光佛佛会图》局部
在中国,炽盛光佛信仰兴盛于盛唐,它通过做法事和献祭活动来试图排除或消弱来自星宿界的有害影响。信众们普遍认为炽盛光佛有折伏日月星宿等天界神祗的功能,是天变地异之际的修法本尊。药师佛在信众的眼里是位救济世间疾苦的佛尊,又称大医王。药师佛在行菩萨道时发誓要在成佛后行十二大愿,另诸有情所求皆得。可见炽盛光佛与药师佛,他们一个分管天界,一个分管人界。他们所具有的消除天灾人祸、保佑众生免遭不幸的功力恰恰符合当时朝廷和百姓的要求。

广胜寺上寺毗卢殿内景
事实上,在元代大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内,朝廷祭祀活动非常频繁。离广胜寺不远的霍山中镇庙,现存的碑记记载了由朝廷出面的两次致祭活动:在1303年地震当年,皇帝因郡国同时地震,河东为甚,特派近臣备御香宫酒异锦幡合内币银锭等专程前往霍山致祭;1308年皇太子又因地震不止,下令旨派官员再次降香致祭霍山。显然这两次献祭,其禳灾驱难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愿安国邦家立太平,二是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当广胜寺在震后重建时,首先考虑的是防止天界和人间不可抗力的再度发生。于是人们请来了炽盛光佛抵御来自天界的灾难;而药师佛则被请来为善男善女们提供保护,以免遭受疾病饥饿及其他伤害。

这幅插图重现了广胜下寺后殿东山墙上的《炽盛光佛佛会图》,如今壁画流失海外,寺内徒留空壁。中国古代寺观中的雕塑和壁画都是在特定的时间,为了特定的环境而创作的,有着明确的历史和地理属性,一旦迁离原址,受损失的不仅是自身的艺术价值,很多文化信息也许就此湮灭。
广胜寺等一大批晋南寺观壁画作品,是本土职业画师在宗教信仰的不同需求下,吸纳传统图像和画样逐步发展形成的,反映出元代以著名画师朱好古为首的襄陵画派的高超水平。这是中国寺观壁画发展以来的最后一个高峰,是中国美术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宗教艺术品。匠师们不曾想到他们的画作会远涉重洋,落户欧美著名博物馆,为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留下绚丽华彩的一笔。从梁思成、林徽因、马衡、李济,到怀履光、史克门等等,尽管学者们为此作了许多努力,而离开原位的壁画,其信息的完整则大打了折扣。欧美博物馆良好的展示条件和开放的态度或许对国人是一种慰藉。
End
◎ 蒋 勳在中国历史上,晚唐和南朝的文学,其实都属于感伤美学。从李叔同早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灿烂华丽后的幻灭,隐隐含着一股忧伤。这也许跟他父亲早逝,母亲坎坷的偏房命运戚戚相关。他虽然出生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 一 行在南加州一次静修结束后,一位艺术家这样问我:为了在我的艺术作品中更好地表现一朵花,我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欣赏它?我告诉他:如果你用那种方式观察一朵花,你将无法与之同在,无法真正感受它。放下你所
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就去学其他的内容,恐怕如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寄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知足的艺术◎ 蒋 鑫 人的一生 很短暂,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当中,集中精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我在生活当中总结出的结论就是,懂得知足。知足即是少欲,能把有限的精力与时间,都集在中一个有用的事物或有意义
金报讯(记者吴旭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现在还灵不灵?昨天上午,首届宁波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央视原《东方之子》主持人陈大惠带着他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来
◎ 沙武田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
◎ 悟 才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
◎ 印 光至于阅读经文,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读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如果想要随分亲得实际利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者先端坐片
◎ 王科梅一、佛教绘画的引进和中国化的开端秦汉至隋唐之间,国家分裂动荡,社会政治格局亦十分复杂,思想意识形态出现了层叠交错的局面,中外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使儒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造就了佛教的大发展。佛教艺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净 慧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根据
◎ 韩廷杰 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北传佛教相
生 活 的 艺 术◎ 寂 相以一滴水的平静,面对波澜不惊的人生。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心不为物欲所役,身不被六尘所染,在方寸之间体会海阔天空、永无涯畔的境界,正如梦窗禅师所言:眼内有尘三千窄,心里无事一
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一行禅师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
佛教艺术的渊源◎ 阮荣春佛教在它的原生地印度兴盛繁荣了几个世纪,精妙绝伦的佛教艺术是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最好见证。那么,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方,和西亚各国有频繁贸易往来的中国,是在何时迎来并接受了这种外来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史记》是由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三千多年的历史,又饱含着司马迁本人的情感,以及他对历史的感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干的坏事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左传》(资料图 图源网络)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今天,2018年5月4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50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陈寅恪1.独立之精神,
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如同艺术家在把美带给别人时感到愉快一样,任何掌握了赞扬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赞扬不仅给听者,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
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至今还能完整保存古代风貌的少数者。广胜上寺、下寺及水神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的重修和重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元、明两代的建筑群以及雕塑、壁画和琉璃,在
只有同生命相结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续。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
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我们常说的佛法即是指释迦牟尼佛所传下的法。但过去未来,一切佛法的核心要义又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胜义般若波罗蜜多的方便示现。一切十方三世所有诸佛菩萨皆由般若波罗蜜多生出 。释迦牟尼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四)经典的结集与部派佛教讨论的问题在佛陀入灭后的一百年间,佛教僧团发生分裂,此后数百年佛教分部流传。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部派佛教”,时间范围大致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后二世纪。在佛陀涅槃之后的四五百年
相信很多修行虚空藏菩萨的人都知道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满足世间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愿,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虚空
“五乘”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在《盂兰盆经疏》所
经论中常见的五百阿罗汉、五百比丘、五百上首即是。如《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佛说兴起行经》、《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涅盘经》等举示有关五百罗汉的本生、因缘、授记等。《法句譬喻经》卷二说五百罗
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天台宗主修《法华经》;华严宗主修《华严经》;唯
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分为律经论三藏,是为《巴利三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唯一圣典,是讫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最接近原始经典的一套三藏。其中《律藏》由经来分别、犍度、附随三部分组成。「经分别」是对「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在笔者看来,原本是杭州大剧院演出的歌舞诗剧《和平颂》与普陀山南海观音广场前的闭幕式。然而,甫一抵京,就收到外国友人的电子邮件:论坛给我最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在上海举办的佛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韩廷杰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
1、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2、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师)。3、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
少康大师(688-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祖师。俗姓周。唐缙云仙都山(浙江缙云)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给她一朵青莲花说:“此青莲花表大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
佛教界自古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的说法。《妙法莲华经》传入中国较早,而《楞严经》则较晚。在《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有位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拜访天台宗的智者大
1、昏沉、散乱不要受持。就是心很散乱、很昏沉的时候不要受持。有些同修也是:“哎呀,我一拿起经,就想睡觉。”你昏沉想睡觉,拿着一本经翻开第一页,等到你睁开眼睛,可能过了几个小时了。所以诵经要有至诚恭敬心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1、《佛学常见辞汇》对菩提的解释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2、《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对菩提的解释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斯里兰卡、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
净土经典研究法周叔迦绪说净土法门者,念佛以求往生极乐世界也,念佛之法有三:曰持名,曰观相,曰实相。近世每以持名一法,便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遂以《弥陀经》、《无量寿经》、《十六观经》,号为净土三经,受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经典是非常多的,可以用浩瀚无涯来形容,而且佛教的教理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对同一部经典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我们怎样才是学懂一步经典?要想真正
佛家禅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佛家禅语: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求的行善,心
经典禅诗前言吴言生禅宗诗歌有数万首之多,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本书的经典禅诗,是在这些禅宗诗歌中精选而成。禅宗诗歌,从创作主体上来看,历来包括禅僧创作的悟禅之作,和文人创作的带有禅味的诗歌两大类。本书
前分灯时代的禅诗一、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25页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确实如达摩大师的这首传法偈所说,自从达摩大
曹洞宗禅诗五、洞山功勋五位偈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97101页五、洞山功勋五位偈除了正偏、君臣五位之外,洞山又别立功勋五位之说,即向、奉、功、共功、功功。与正
曹洞宗禅诗三、洞山正偏五位偈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9095页三、洞山正偏五位偈曹洞宗远绍华严理事无碍宗旨,近承希迁、昙晟禅法,提出了正偏五位等思想。五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