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辉居士:金刚经注疏十 一体同观 法界通化 离色离相2024-12-28 09:44
金刚经注疏十
一体同观法界通化 离色离相
一体同观①分第十八
[古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②。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注解]
① 一体同观 眼,指眼光,实际是指人们的思想认识境界。譬如下象棋,未入门的人只识棋子的名字;初学下棋的人,只会见一步行一步;象棋大师却心怀全局,动一子都有乾坤。佛说有五眼:一、肉眼,凡夫观察事物的眼光。二、天眼,指三界诸天人的眼光,或说是天眼通、遥视之类的神通法术。三、慧眼,二乘人修得的、见诸法空性的智慧眼。四、法眼,菩萨修得的照见一切众生、诸法无碍的智慧眼。五、佛眼,圆明至极,于一毫端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介尔一念能知一切众生,只有佛才具有的无上智慧眼。佛眼融摄前四眼,五眼同体。凡夫、天人、二乘、菩萨与佛,非一非异。五眼非一非异。
②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这心,不是肉团心,专指心意识的“心”,即唯识学说的八识心。包括凡夫、天人、二乘、菩萨的心,也包括佛心。二乘认为佛心有相,《金刚经》说离一切相,名为无相。佛心也无相。五心都无相。因为一切法相,都唯识所生,都是虚妄,所以说诸心皆为非心,只不过是为教化而施设的一个名字,叫做心。
唐僧宗泐、如[王*巳]注解:恒沙世界一切众生之心。如来无不知见。然众生之心种种颠倒而言非心者。妄识本空也。是名为心者。真如不灭也。
[释净慧注疏]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前约菩萨断疑,下约如来断疑。疑曰:前说菩萨不见我为能度、众生为所度;不见佛土为所净、我为能净。若尔,则如来不见诸法耶?为断此疑,故兴五问,明佛有能见之真眼,但了所睹之非实。夫肉眼以人中净根为体,缘障内色为境。天眼以天中净根为体,缘障外色为境。慧眼以如理智为体,缘真谛为境。法眼以如量智为体,缘俗谛为境。佛眼以无功用智为体,缘一切法为境。佛在人中生,故有肉眼。常在三昧,故有天眼。得不可思议空智,故有慧眼。随机说法,故有法眼。以一念相应慧知一切法,故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已出见体,次显见用。夫心者,语其性则六七八九之流,言相应则染净定散之类。条绪繁旷,故以若干总之也。夫色为照心之门,言知心者,色亦见也。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前明见而周尽,今明尽而无倒。夫住四念处者,顺缘而心实;住五欲尘者,翻境而心虚。实则得其心名,虚则失其心义。诸心非心,显离四念之境,明非实心也。是名为心,结住五欲之尘,明是倒心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前就境以显倒,此即性以明虚。何者?过去心已灭,故不可得;未来心未起,故不可得;现在心不住,故不可得。无得为得,此其虚妄也。诸心虽妄,佛则体妄而知之,故能知之心非倒也。
[白话解]
“须菩提,你说如来有没有肉眼?”
“有,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你说如来有没有天眼?”
“有,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你说如来有没有慧眼?”
“有,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你说如来有没有法眼?”
“有,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你说如来有没有佛眼?”
“有,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你想想,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吗?”
“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你想想,有一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那么多恒河所有的沙数,有那么多佛世界,这样算不算多?”
“很多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那么多国土的众生,他们有什么样的心念,如来全都知道。怎知道?如来说众生的种种心意识,都不是实有的心意识,只是名为心意识。
为什么这么说?须菩提,人的心意识,本来不住。过去的心已灭,不可得;现在的心时刻变,不可得;将来的心未生出,不可得。”
法界通化①分第十九
[古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②,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注解]
① 法界通化 世间法、佛法、小乘法、大乘法,所有法都非一非异,非常非无常。行进中的火车轮子上的任一点,与铁轨上某一点接触的瞬间(指在极限等于零的时间段内),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物理世界尚且如是,何况人们认识上的生灭?“诸法无常,是生灭法。”佛对凡夫说无常,引凡夫入二乘;二乘人执着无常,食古不化,佛又说有真常法,以破二乘人的法执,引二乘人到离生灭的真常境界。《楞伽经》卷四说:“大慧,智及尔焰(智障)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色受想行识)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三藐三佛陀(正遍知)。大慧,三藐三佛陀者,是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关键是“离一切根量”这一句,离一切根量,则法界通化了。
② 因缘 因亦是缘,缘亦是因。若细分之,内为因,外为缘;主为因,客为缘;亲为因,疏为缘;妄想心为因,客尘为缘。一切妄想生灭,皆依名相缘起。离名相,则因缘断;因缘断,则相续止;相续止,则妄想不生;妄想不生,则识转正智;识转正智,则万法如如。
[释净慧注疏]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前约智断疑,今约福断疑。疑曰:若前心是倒,此心修福为倒非倒?如其是倒,不应名善;如其非倒,何以依倒而生?佛欲断此疑,明得福少者是倒,得福多者非倒,故为斯问也。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深悟玄旨,故答以甚多也。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夫舍宝不殊,运心有异。若舍心离实念,则为生死之因,故是倒。若舍心住乎实智,则为佛慧之本,故非倒。为佛慧本,则毕竟无竭;为生死因,则终归有尽。佛欲显此义,故曰: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多。此明有实则有漏,有漏则有尽,有尽则为少。以福德无故,如来则说多。此明无实则无漏,无漏则无尽,无尽则为多。
[白话解]
“须菩提,你想想,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作为布施,这人以这样的因缘,所得福德多不多?”
“多啊,世尊。这人以这个因缘所得福德很多。”
“须菩提,如果福德实在有体有相,如来不说得福德多。究竟有没有福德?在菩萨法眼看来,福德非有非无,亦可说无。因为福德是虚的,如来才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古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可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释净慧注疏]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前约应身断疑,今约化身断疑。福智是应身,相好是化身。疑曰:前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真如非色,相好是色。如来是色也,不应真如为名。如来非色也。,不应有相有好。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
须菩提悟化真之有异,故答以不应也。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晓不应意。夫真身体也,化身用也。色即非色,推化以入真;是名色身,从真以流化。体用相依,未曾相离。不可见化即谤真体,不得闻真便疑化用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前明八十种好,此明三十二相。疑意不殊,断何容异?夫法身在出世,犹空中之月;色身在世间,若水中之像。水中之像无体而可见,推其本体即空中之月。世间之色无实而可睹,寻其本实即出世法身。
[白话解]
“须菩提,你想想,可以完完整整地描绘出佛的色身相吗?”
“不能完完整整地描绘出佛的色身相。世尊!不应认为能描绘出完整的佛的色身相。为什么我说不能?如来说圆满具足的色身,实没有具足的色身,所谓具足色身也是一个假名。”
“须菩提,你想想,可以描述出具足种种相的如来吗?”
“不能描述出具足种种相的如来。世尊!为什么我说不能?如来说具足种种相,所说的相都是虚妄的,也就无所谓具足不具足了,所谓具足的种种相也是一个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