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
2024-12-29 08:28

第六章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

第四节菩萨应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经文

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如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

白话解

菩萨说法,说一切法如幻如梦。一切法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有时显现,有时不显现,有人见,有人不见,有人面对一切影像,都能自心清净,有人面对如此影像,妄想不断,在六道轮回。所以应当说一切都如梦如幻。只有在为了避免愚夫会发生惊异怀疑的时候,才说一切法不生。

经文

大慧,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

白话解

对那些还固执有见无见 的愚夫说法,要随顺他们的希望心,一步步引导他们趣向大乘,不要让他们因为惊异怀疑而远离大乘。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自性无说,无事无相续,

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恶觉。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

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有无自性有无说,有无相续有无事,

愚夫执着生妄想,犹如死尸恶觉知。

我说一切法不生,不同外道不生宗,

如来清净无所生,离性离缘自宗通。

经文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觉者悉除灭。

譬如翳目视,想见垂发相,

计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白话解

不说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有无想,

不生之宗因生立,觉者悉离生灭相。

譬如翳目见重影,妄想见有垂发相,

执着有性或非性,愚夫邪见生妄想。

经文

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

施设事自性,思维起妄想。

相事设言教,意乱极震掉,

佛子能超出,远离诸妄想。

白话解

于三界有作施设,实无诸事自性相,

于施设事执有性,思维量度起妄想。

名相事相作言教,为除彼等惑乱想,

佛子智慧能超出,自觉远离诸妄想。

经文

非水水想受,斯从渴爱生,

愚夫如是惑,圣见则不然。

圣人见清净,三脱三昧生,

远离于生灭,游行无所有。

白话解

非水作水生想受,是从渴爱生妄想,

愚夫如是见惑乱,圣者无贪无惑想。

圣者离相见清净,得三解脱三昧生,

远离生灭二边见,无所有地任游行。

经文

修行无所有,亦无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从是生圣果。

远何性非性?云何性平等?

谓彼心不知,内心极漂动,

若能坏彼者,心则平等见。

白话解

即相离相无所有,亦无所谓性非性,

性与非性平等观,从是修入自觉圣。

为何愚执性非性?为何圣智见平等?

愚夫自心不自知,内外飘动乱翻腾。

若能破除彼妄识,亦能离执见平等。

白云按

菩萨说法,应当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要注意这里说的都是如幻三昧中事。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明显指出是有为法,是修习禅定中的有为法。

我们可不应该用如梦如幻的态度对待做人的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涵养道德,认真工作,孝顺父母,家庭和睦,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不会做人,怎能作佛?

第五节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提出疑问,对佛说:世尊!如世尊所说,如果执着三昧中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是实有其事,对此攀缘而生妄想,便得不到智慧。

经文

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

白话解

因为所有影像都是施设有为法、心专一境、由此熏习而在心中留下的前尘影事的复现而已,所有名言也都是圣人方便施设进行言教而留下的话句而已。所摄受的相无实性,摄受本身也无实性,其实并没有什么是可以摄受的。

经文

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

白话解

智者对这些因方便施设而形成的影像和名言,不会生出妄想,自心寂静,没有什么可得。

经文

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

白话解

是因为种种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隐蔽以至智者无所得吗?是因为山岩石壁和地水火风的障碍以至智者无所得吗?是因为极远、极近以至智者无所得吗?是因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以至智者无所得吗?

经文

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得故。

白话解

世尊!如果是不能分别种种自共相而说智者无所得,因为有事不可得,所以不能说他是智者,应是无智。

经文

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

白话解

如果是因为种种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隐蔽以至智者无所得,亦无智,不是智者。

经文

世尊,有尔熖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白话解

世尊!有能知之心和已知之境结合才是智,有事不得不是智。如果是因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等障碍,或是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以至智者无所得,因为有事不可得,所以统统不是智者,应是无智。

经文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不像你说的无智。于攀缘事无所得,实实在在是智慧观照的结果,不是无智,不是你所说的什么隐蔽,什么障碍、什么诸根不具,也不是我作什么隐覆说。

经文

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①。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

[注]

①知而事不得如来自觉境界清楚地觉知一切形相,但离心离想,自心清净,不作攀缘;一切如幻之相,都无实性,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到达这种境界,就说是如来自觉境界。

白话解

我说攀缘事智慧不得,即是觉知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非有非无,离性非性。智者对现前的影像,不是不知,但是智者不生思量心,不生分别心,不去细察它是什么东西,所以说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因为无所得,智者不会生所知障。

经文

顺三解脱,智亦不得。

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

白话解

直至入三解脱门,智者都知而不察,无事可得。

这是圣知圣见的智慧,不是计着有性无性妄想习气的愚夫所能了解的。愚夫不如实知,执着名相事相,执着有事无事,有性无性,从而妄想不断。

经文

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不觉自心现量 ,于智尔焰而起妄想。

白话解

依于现前的境界建立,说有我我所。自心摄受,不明白这是自心现量,生起所知障,再因此而生起妄想。

经文

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白话解

因为是妄想,并无实性,观察推寻不得,又反过来生起一切法灭了的断灭见。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

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

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

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

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

而实有尔焰,是亦说邪智。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三有诸般攀缘事,智慧无察则无事,

若谓无察是无智,则是愚夫说妄语。

性相非异非不异,智慧无察则无事,

若论障碍及远近,则是愚夫说邪智。

若谓老小诸根冥,无察无事不是智,

所知境界执为实,亦是愚夫说邪智。

第六节再说宗通与说通

经文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故。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

白话解

再说,愚痴凡夫总跳不出长久以来熏习形成的邪恶妄想,在妄想中转来转去,执着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自性相,不能够正确理解自宗通及说通。执着方便施设的言说相,所以无法了解离四句的自宗清净通相。

经文

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白话解

大慧菩萨插话说: 诚如世尊教诲,还请世尊再为我们说清楚说通和宗通,我们掌握了二通,以后在辩说时 ,不让凡夫和声闻缘觉抓到我们论说的缺陷。

经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啊!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说: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

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 :从前的、现在的、将来的如来说法,都通达两种法,就是说通和自宗通。

说通,指随应众生心 ,为他们契经契理说种种方便法门,这就是说通。

经文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

白话解

自宗通,指修行者离自心显现的种种妄想相,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超度一切心意意识归无所有,离因缘见相、入自觉圣境界。

经文

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

白话解

一切陷于执着二边见的外道、声闻、缘觉,都不能了解。这就是我说的自宗通。

经文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白话解

这里说的自宗通和说通的内容,你和诸位菩萨,应当好好修学 。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

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白话解

世尊把宗通和说通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我说如来二种通,自宗通和言说通,

宗通行者自通达,说通为了授童蒙。

End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

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

白话《阴骘文》

白话《阴骘文》文昌帝君说:我轮回到十七世时是一个地方父母官的人身,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解救别人的患难,怜悯别人的孤独,容纳宽恕别人的过错,广泛地行善积阴德,感动了上苍(指天人感应),别人如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简介◎成观《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禅宗初祖印度人达摩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而这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方法 第六章

改造命运的方法 第六章甲、一般的方法一、明辨善恶一切凶苦都是由恶业来的。因此要避免倒霉的事情发生就必须不造恶业,。要不造恶业则必须明辨善恶。譬如要除去心地中的恶草,先得知道恶草长成什么样子。要在心地播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六章 心识与轮回

第六章心识与轮回三界六道的芸芸众生,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在佛家看来,无非是众生自心所造所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被奉为大乘佛法的心要,为千经万论所反复宣说,按此,则如实认识轮回,揭破生死之谜的关键,在

王骧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 述义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

王骧陆: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居士讲述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

刘常净: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1)

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1)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释品名题,略明三义:一说明各品为何长短不齐,二正释品名,三略分章段。第一, 说明各品为何长短不齐在解释之前,需要说明的,今此论文,凡有十品,每品五偈,照此

刘常净:百论释义 破常品第九

百论释义破常品第九此论七品破法,叙其来意有以下几点,一者前六品破无常法完毕,此品破于常法,明常与无常诸法皆无实体,显一切法空。二者若约总别来说,《一》、《异》两品总破常与无常,大有是常法,瓶等是无常,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二

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我们前集已将八正道的条文简单说过了,若想要对八正道更清楚,我介绍看回归自然第廿三集,以上佛陀所开示的八条正道,是佛教实修履践的代表杰作。依止八正道修行能解脱一切烦恼,而亲证涅槃,止息

刘常净: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2)

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2)乙二 破外吉义外曰:汝经有过,初不吉故――修妒路破舍吉义,就是舍罪。罪恶总说有两种:一是旧有的罪恶,如前所说,杀盗邪淫等十恶,自古已来,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人作了都会被认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后记

后记小乘与大乘的分界线是什么?小乘只懂人无我,不懂法无我。大乘确立人无我、法无我观,但又不着二种无我相。小乘得人无我观后,以无所有处为涅槃,独善其身。大乘自度度他,以大悲本愿度济群生。不入涅槃。体现了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会解)自序品第一(又名行由品)一 韶州刺史请大师说法[经文]时,大师⑴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四

自序品第一之四[经文]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

自序品第一之二四 五祖命门人作偈[经文]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三

自序品第一之三七 三更密授衣法[经文]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星云大师译文]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五

自序品第一之五九 在法性寺开讲东山法门[经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三 无念

般若品第二之三无念[经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星云大师译文]善知识!用智慧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