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十章 自觉圣智离言说
2024-12-28 12:08

第十章 自觉圣智离言说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馀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一切法空 、无生 、无二、离自性等法相,让我们和其余所有菩萨彻底弄清楚这些法相,然后舍离执着有无二边的妄想,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经文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白话解

世尊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详细给你说。

大慧说:好啊。世尊!我用心听着。

本章有三节一 七种空相 二 无生无二离自性 三 非实圣智在于言说

第一节 七种空相

经文

佛告大慧:“空空①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着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注]

① 空空 一切法空,连“一切法空”这句话也要空掉,便是“空空”。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 :说种种空,空也要空。这都是在妄想自性范畴内说的。为对治愚夫在妄想自性上的执着,说空,说无生 ,说无二 ,说离自性。

经文

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白话解

关于空的说法,大略有七种: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经文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白话解

?说一切法性的自相、共相空。观察所有法性,都从因缘展转积聚而生,并无实性,实际不可能说出各种法有什么自相,也不可能说出它们有什么共相,也无什么自相他相俱生,所以说相空。

经文

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白话解

性自性空是什么意思?说自己心性清净不生妄想,那么一切法无从生,便说一切法性的自性空,这叫做性自性空。

经文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

白话解

行空是什么意思?说心内五阴的一切行作,离我我所,所作种种业都从因缘生,从有意施设的方便法门生。以所作方便法门为因缘生起的业相,都虚妄无实,即五阴的一切行作虚妄无实,就说是行空。

经文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

白话解

这行空的“行”依内外因缘展转生起,因缘虚妄无实,所生起的法性不可能有自性,可以认为其实无所行,所以说无行空。

经文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白话解

一切法离言说空是什么意思?说妄想自性不是用言说能说清楚的,所以妄想自性生起的一切法相离言说,便说一切法离言说空。

经文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白话解

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是什么意思?说修得了自觉圣智,脱离了一切虚妄习气,舍弃一切自我执着的错误知见,便说是第一义圣智大空。

经文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馀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

白话解

彼彼空是什么意思?把“于彼无彼”说是空。譬如在鹿子母亲建的精舍里,不养象马牛羊,想在那里找到象马牛羊,一定落空,这叫做彼彼空。不是说那里没有比丘,也不是说别处没有象马牛羊。只是想在“彼”(精舍)处找不到要找的“彼”(象马牛羊),便说是空,称这种“空”为“彼彼空” 。

经文

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当远离。

白话解

这就是所说的七种空相。这七种关于空的说法,彼彼空最粗陋,修行人要远离这种彼彼空。

第二节 无生 无二 离自性

经文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白话解

怎样理解无生?自己不生妄想,不能说是什么都不生。所谓无生,是指在三昧中面对现前的幻相,离相不生心,说这种境界是无生。

经文

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白话解

说离自性,即是在无生境界中离自性。一切幻相都刹那刹地那变异,时刻不停地相续流注,说不出如是法性有什么自性。所以说一切性离自性。

经文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

白话解

怎样理解无二?譬如凉与热、长与短、黑与白无二。它们都是共处于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统一体之中。凡夫执着二边见;修得无分别智的菩萨,观察凉与热、长与短、黑与白不加分别。菩萨观察一切法都如此,不加分别,这便是无二法门。譬如涅槃与生死,不是在生死外另有涅槃,也不是在涅槃外另有生死。凡夫与菩萨,同时观察同一种法相,凡夫因法相变异,见有二性,沉溺生死海;菩萨则离一切法自性,不起分别心,即于此生灭相见不生不灭的涅槃,入无二法门。因此说涅槃与生死无二。像涅槃与生死无二一样,一切法都无二。

经文

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白话解

修习菩萨行,应当好好修学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的观点。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

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白话解

世尊把上面的主要精神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我常为众说空法,远离断常二边见,

生灭灭生如幻梦,前业后业车轮转。

虚空涅槃离自性,无生无二离二边,

愚夫立相作妄想,离有离无是圣贤。

第三节 非实圣智在于言说

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①。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

[注]

① 修多罗 用散文体裁记述佛陀所说的法,梵语称为修多罗,意译契经,简称经。

白话解

佛接着说 :经经都说空 、无生 、无二、离自性 ,诸经所说,都是顺众生希望心随机随宜分别显示的权宜之说,都未说到真实义 。在言说中得不到真实义。

经文

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彼相计着水性,而彼无水。

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依于义,莫着言说。

白话解

好象群鹿渴极了 ,认为远方的阳焰是水 ,欢喜驰逐 ,到了那里才知道其实那里并没有水。

一切经文说的法 ,也是如此 ,只是让愚夫生欢喜心 ,发菩提心 ,还不是圣智真实义。经文所说,只是言说之相,不着于言说相,才能得真实义。

End

念佛专精

省庵大师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摘

念佛集句

◎ 觉 鉴一沉迷三途,轮回六道;心尊心使,即言即行。一心念佛,万缘放下;罪业消尽,功德圆成。二深思八难苦,勤修十善业;念佛为捷便,静心是根本。三昼夜兼程证菩提,分秒必争念弥陀。永断贪嗔痴慢疑,根除淫杀

水本静而流动

◎ 真 可夫淫习不难克,难在知淫之所以然。所以然明,则能寻流而得源矣。流譬心也,水喻性也。水本静而流动,能了动外无静,则心可以复性也。心既可以复性,率性而治习,犹残雪扑红炉之焰,习岂能久停者哉。虽然复

以佛心为心

◎ 本 焕信佛的人要以佛心为心,无骄慢心,而有谦下心,服务他人的心,如大地运载一切,供给一切而无厌足的心,忍一切苦而无懈怠的心,对一切贫苦众生施与善根的心。无论顺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增进信仰,如山而

智威与慧威

◎ 慧 皎释智威,俗姓蒋,唐朝处州缙云(浙江省永康县北)人。少年时就离俗出家,心游物外。起初拜师于轩辕氏炼丹山,听说天台教学很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拜谒灌顶法师,蒙灌顶指示心要,遂了定慧双开、寂照相

宗炳居士

宗炳,字少文,籍贯南阳(今河南邓州)。其母聪辨,富于学识,教授几个孩子,皆有成就。宗炳妙善琴书,尤精玄理。殷仲堪、桓玄都授予他主簿官职,皆不就。刘裕领荆州,复授予主簿,宗炳答说:我隐逸山林,三十年了。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圣严法师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说:吃。韦监军吃了果子,再问同一个问题。玄沙说:这就是日用而不知。这则公案呈现了一个事实:人们恍恍惚惚度日,生活中有太多的不

因是子静坐法

蒋维乔◎幼年时代余自幼多病,消瘦骨立,父母虑其不育。年十二,即犯手淫,久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百病环生。幼时愚昧,初不知致病之由。年十三、四时,略知其故;然不甚明了,屡戒屡犯,又

静心曲

并不是急着要去干什么我的心却浮躁起来无处安搁像湖中的芦苇必须摇曳像林中的鸟儿必须欢歌我也想要放空自己不想明天只醉今夕但我没能做到心浮躁起来今夕是何夕比起雪中漫步我更喜欢在雪中起舞可雪地上没能留下我的脚

峡山飞来寺

峡山飞来寺宋向敏中峡山胜地安禅处,万仞危桥压要津。世上岂知名利路,浪中空笑往来人。倚门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绕身。日暮西风懒回首,满林幽鸟语声频。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嗔 火

嗔 火寒 山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是真心。 摘自《佛诗三百首》

诗 二 首

诗 二 首p>韦世福 庚辰四月卧龙游 卧龙寺立西峰间,登上佛殿道蜿蜒。 龙泉喷吐甘露水,绿染青山飞鸟旋。 漫山翠色花似锦,蜂蝶纷飞别有天。 借问盛世今何在,钟声悠扬太平年。

禅 堂

禅 堂唐柳宗元发地结青茅,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摘自《禅师三百首》 柳宗

诗 四 首

清 净春渡桃李芳野渡,小舟拂柳来。春歌传清溪,塔影惬幽怀。溪寺清泉飞瀑岸林荫,碧云雁阵空渡影。松竹掩映溪畔寺,高僧妙演莲花经。乡村春景蝶舞香径兰蕙丛,禅寺梨花细雨中。绿蓑竹笠伴舟行,牧童清苗弄春风。乡

自己挠痒自己笑

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回答:每当我有新收获。又问:那么,什么是你最痛苦的时候?回答:一无所得。再问:你是如何对待高兴与痛苦的呢?回答:高兴时,我会节制自己,痛苦时,自己挠痒自己笑。

怎样发心报恩

◎ 太 虚今天偶然到这里来,与各位说几句话,就是要劝各位发心。发心的根本就是佛法中救度众生的大悲心和求成正觉的菩提心。发大悲心者就是施种种药,应种种病。现在就依据七塔报恩佛学院,报恩二字来与各位讲讲。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百灵、大梅法常、洛浦、仰山慧寂等当代知名禅师频相往来,悟境甚高,后世誉称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与傅大士并称于

居家的修行

◎ 悟 彻人都要修行,修行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也能修行。修行也不一定要到寺庙里去,家庭就是道场,就是修行的好地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解。真正的修行,要从生活中去体证、落实,关于居家修行,有四点建议

看不见的网

◎ 济 群佛法所说的业力,根据行为属性,有善业、恶业之分;根据受报与否,有定业、不定业之分;根据受报范围,有共业、别业之分;根据受报差别,有引业、满业之分。所谓引业,是业力招感的总体果报。有情生命在延

禅诗赏识

【禅诗赏识】一世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能使之常住不变。一切悲哀终将逝灭,时间会抚平所有伤

理法不依言传

法指众生和万物固有的法性,这种法性不生不灭、非有非无,非异。遍及一切事物。这种法不是说了就有,不说就没有的东西。佛是悟到法性者,并不是创法者,他只是向人们揭穿了法性的秘密;但人们对法性的认识不能只靠言

论出家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

示 众

◎ 憨 山幻海无涯没尽头,尘劳妄想几时休;应知世相空中电,须信人生水上沤。唯摄一心归净土,全凭万行作真修。目前总是菩提路,念念常登般若舟。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37

自 遣

自 遣 ◎李 白 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鸟还人亦稀。 摘自《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

念 佛 偈

彻悟大师 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养生

马一浮养生须是学无生,谁谓无情异有情。高士形骸同土木,圣人志气本清明。何年百草头边见,终日孤峰顶上行。不识那伽常在定,空劳小雅补由庚。即事地载风霆气,江流日夜声。楼开云自入,花发眼初明。寂默支床卧,逍

一月在天

祖 语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摘自《浴像功德经》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憨山大师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古人住山,乃大舍身命处,殊非细事,专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单提向上一念,直须向佛祖不容处一着,立定脚跟。次则要将胸中一切知

关注存在的善

◎ 乔丹彼得森生活中遭遇危机时如何应对?生活的压力不会因为你遭受了不幸就停止出现,每天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做。如何才能坚持下去呢?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

无声经行

◎ 一 行我们修习了专注力提升和无声打坐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专注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能换回自己的情绪,随时随地都能制心一处,这不正是修行修心之人梦寐以求的嘛!少些概念和说

折福与积德的事

佛在世时,有位罗汉弟子到一个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国王打猎经过,带着随从来见他,他没有起身,国王当时就很不高兴。国王打猎返回时,发了恶愿:我再去,如果他还是那样,我就砍掉他的头。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就

相从心转

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陈七。由于他的面相术很灵验,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鬼眼七的雅号。当时杭州有一位富商名叫薛二。他邀了两位朋友去看相。鬼眼七这位相师判薛二的第一位朋友说:你秋

报冤

◎ 纪 昀一故家子,以奢纵撄法网。殁后数年,亲串中有召仙者,忽附乩自道姓名,且陈愧悔;既而复书曰:仆家法本严。仆之罹祸,以太夫人过于溺爱,养成骄恣之性,故蹈陷阱而不知耳。虽然,仆不怨太夫人。仆于过去生

莫离世间

◎ 菩 提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璘供奉(僧官职称)道:供奉学佛多年,佛是何义?紫璘不假思索,随口回答道:佛者,是觉悟之义。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紫璘不以为然,反问慧忠禅师:已经成佛,怎会迷呢?既然

认人为兄

◎ 僧伽斯【经文】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

法供养与伎乐供养

◎ 孙 云佛教称以香花、明灯、饮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并分财供养、法供养两种。香花、饮食等为财供养;修行、利益众生叫法供养。所行之供养除财供养外,尚有法供养,如以恭敬供养、赞叹供养、礼拜供养等精神之崇敬

禅在当下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当下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禅在当下,生命在当下,生活在当下,迷惑在当下,觉悟在当下,由觉悟所生的觉的感受、受用也在当下。我想,

禅家自静

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坐中人亦闲。   --真净禅师 看禅诗请你不要看表面性,若只看一个角度,那你将不知他个中的奥妙。所谓禅家,讲的就是真正懂得禅的人。一个禅者,他的内心时时刻刻都能够保

春 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摘自《弘一法师文集》

独觉

独 觉柳宗元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作品鉴赏  首联两句写景,写诗人清晨刚醒来时的所见所闻。第一句诉诸视觉,诗人略开睡眼,扫视窗外,路上别无行人,田野

禅 诗

◎佛 印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选自《禅诗百首》

老 僧

老 僧景 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门始开。冻瓶粘柱础,宿火焰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麂寒入来。斋钟知渐近,枝鸟下生台。         摘自《全唐诗卷808)

插秧诗

契 此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摘自《禅诗精选》

闲居

◎ 唐永明延寿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野径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摘自《诗僧集》

扫地

唐齐己日日扫复洒,不容纤物侵。敢望来客口,道是主人心。蚁过光中少,苔依润处深。门前亦如此,一径入疏林。 摘自《全唐诗》

偏与正

◎ 费 勇 什么是偏、正呢?从前,吕文懿辞掉宰相的职位,要回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声望犹如泰山北斗,受到大家的敬仰。不想他刚回到老家,就有一个喝醉了的同乡,在吕家门口破口大骂。吕文懿并不生气,交代自己的

分身有术

◎ 周国平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聪明指的是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例如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反应灵敏等。具备这些素质,再加上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你就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但是,无论你怎样聪明,如果

刘经臣居士悟道因缘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怀让

◎ 吴 平怀让是金州(今陕西安康)人,俗姓杜,在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四月八日佛诞节这天出生。相传他出生的时候,不但满室芬芳,而且全身发出白光。这道白光一直射进京都长安,被掌管天象的官吏观察到了。这